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及其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蒙诺(福辛普利钠)组和祛风通络方组。并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大鼠MC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GF—β1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风通络方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祛风通络方作用优于蒙诺(P〈0.05)。模型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和蒙诺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与蒙诺组比较,TGF—β1mRNA的表达降低(P〈0.01)。LPS刺激后可提高大鼠系膜细胞内IL-6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m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风通络方组、蒙诺组与模型组比较,IL-6mRNA表达下降(P〈0.01);祛风通络方降低IL-6mRNA表达的作用亦优于阳性对照药蒙诺(P〈0.01)。结论:祛风通络方对大鼠MC增殖及其TGF—β1和IL-6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及其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蒙诺(福辛普利钠)组和祛风通络方组。并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大鼠MC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GF—β1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风通络方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祛风通络方作用优于蒙诺(P〈0.05)。模型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和蒙诺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与蒙诺组比较,TGF—β1mRNA的表达降低(P〈0.01)。LPS刺激后可提高大鼠系膜细胞内IL-6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m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风通络方组、蒙诺组与模型组比较,IL-6mRNA表达下降(P〈0.01);祛风通络方降低IL-6mRNA表达的作用亦优于阳性对照药蒙诺(P〈0.01)。结论:祛风通络方对大鼠MC增殖及其TGF—β1和IL-6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妊娠期染毒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子代成年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对妊娠第12天的SD大鼠采用灌胃方式染毒不同剂量PFOS(5、10mg/kg)。每天1次,连续8d。出生后第65(PDN56)天,检测子代成年雄性大鼠体质量及睾丸重量。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睾丸间质细胞(adult Leydig cell,ALC)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mg/kg剂量染毒组子体质量显著性降低(P〈0.001),睾丸系数下降(P〈0.05);睾丸组织中StA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妊娠期染毒PFOS可通过抑制ALC合成睾酮途径中StAR mRNA的表达水平,对子代成年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和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导致肾上腺相对不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TNF-α是通过其哪个受体来抑制皮质醇释放,我们研究肾上腺皮质Y1细胞TNF-α受体表达情况及其受体阻断与皮质醇释放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来评估Y1细胞中的TNF受体的表达。 合成与TNF受体1(TNF-R1)DNA片段相对应的shRNA序列,并克隆于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中,然后转染Y1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转染shRNA或 mock-shRNA Y1细胞TNF-R1表达的阻断率,同时对转染的Y1细胞加入TNF-α 和 ACTH,检测Y1细胞皮质醇的表达水平。 结果: 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肾上腺皮质Y1细胞检测到TNF-R1的表达,而检测不到TNF-R2的表达。shRNA 转染的Y1细胞中TNF-R1 mRNA表达明显低于mock shRNA转染的Y1细胞(P<0.05)。通过shRNA阻断TNF-R1表达,TNF-α就不能抑制ACTH促皮质醇的合成,shRNA 转染Y1细胞的皮质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ock-shRNA Y1细胞(P<0.05)。 结论:我们的结果显示,在肾上腺皮质中,TNF-α抑制ACTH促皮质醇的合成是通过TNF-R1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腺癌A549细胞中miRNA-34e的辐射增敏效应。方法单独转染miRNA.34e序列或单独照射或转染和照射联合处理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藻红B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联合照射处理组的抑制率及凋亡率都较单独转染或单独照射组明显增高(均P〈0.05),且随miR-34e转染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均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明显阻滞于G1/G0期(P〈0.05)。联合处理的细胞p53蛋白表达量较单独照射组增加,且呈miRNA.34c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miRNA-34c对肺腺癌细胞A549有辐射增敏效应,可强化p53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G1/G0期阻滞和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人重组C反应蛋白(rhCRP)诱导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下调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表达相关。方法:应用不同浓度rhCRP(1、5、10、20mg/L)处理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3、6、12、24h),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IL-8水平.以确定炎症模型建立条件。不同时相点加入10μmol/LATO后,ELISA法再次检测IL-6、IL-8水平;RT-PCR法测定FAPP-A、MMP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rhCRP处理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后,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中的IL-6、IL-8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采用10mg/LrhCRP处理12h作为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炎症模型建立的条件。ATO10.7moL/L预处理、共处理均能有效抑制rhCRP所致的IL-6、IL-8升高(P〈0.05),同时也能抑制rhCRP所致的PAPP-A、MMP3mRNA表达升高(P〈0.05);而ATO后处理组IL-6、IL-8水平及PAPP-A、MMP3mRNA表达水平与rhCRP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O具有抑制rhCRP诱导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APP-A、MMP3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及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Miantargetofrapamycin,m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比例的n-6/n-3PUFAs处理细胞,MTr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RT—PCR检测细胞mTOR、VEGF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单纯n-6PUFAs和10:1n-6/n-3PUFAs能够明显促进Ishikawa细胞增殖,mTOR、VEGF的mRNA表达增加(P〈0.05);单纯n-3PUFAs和1:1n-6/n-3PUFAs则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同时使VEGF的mRNA表达下降(P〈0.05);mTOR与VEGF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P〈0.05)。结论n-6/n-3PUFAs可能通过影响mTOR信号调节VEGF表达,从而对Ishikawa细胞增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榄香烯及PD98059对人胃癌SCG-7901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与ERK1/2、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和PD98059处理人胃癌SCG-7901细胞,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ERKl/2、磷酸化ERKl/2(p-ERK1/2)和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RT-PCR检测bcl-2mRNA及bax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榄香烯和PD98059单独作用都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前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后者则呈时间依赖性但无浓度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单一用药时(P〈0.05);随榄香烯的浓度增加p-ERK1/2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5),总FRK1/2无明显变化;榄香烯(0.08mg/mL)、PD98059(50μmol/L)及榄香烯+PD98059组作用胃癌细胞24h,p-P38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较榄香烯组或PD98059组更高(P〈0.05);随榄香烯浓度的增加,baxmRNA的表达增加,bcl-2mRNA的表达降低,且榄香烯+PD98059组表现最显著;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作用组(P〈0.05)。结论:榄香烯及PD98059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前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榄香烯及PD98059还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榄香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包括促进ERKl/2磷酸化和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PD98059抑制ERKl/2的磷酸化,但通过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发挥其细胞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IJA—DR、细胞因子、CD4+CD25+Foxp3high调节性T细胞(Tr)在婴幼儿脓毒症免疫紊乱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婴幼儿脓毒症48例,健康同龄儿童对照组26例。以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或〉30%为界,将患儿分为免疫激活组(DH—H组)和免疫抑制组(DR—L组),对患儿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及CD4+CD25+Foxp3highTr细胞比例;ELISA检测IL-1β、IL-6、TNF-仅、IL-10血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eMtime—PCR)检测CD4CF细胞Foxp3、CTLA-4、GITR、IL-10、IL-6mRNA表达。结果(1)d,JL危重病例评分DR—H组高于DR—L组。(2)细胞因子变化:两组前炎症细胞因子IL-1B、IL-6、TNF-α血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问比较:IL-1B及IL-6无显著差异,TNF-αDR—H组高于DR—L组(P〈0.05)。IL-6基因表达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DR—L组高于DR—H组。IL-10血浓度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DR—L组高于DR—H组。DR—L组IL—10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及DR—H组。(3)CD4+CD25+Foxp3ghighTr细胞改变:DR—L组高于对照组及DR—H组(P〈0.05oCD4+CD25+Foxp3highT细胞相关分子检测:DR—L组Foxp3、CTLA-4、GITR、IL-10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及DR—H组(P〈O.05)。结论观察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有助于对婴幼儿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判断;婴幼儿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处于持续高表达状态抗炎细胞因子IL-10过表达及CD4+CD25+Foxp3highTr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可能与婴幼儿脓毒症免疫抑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roene,2-AAF)加2/3肝切除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模型,以行2/3肝切除诱导的肝细胞介导的肝再生模型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检测TNF-α、IL-6在模型组及对照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正常组相比,术后模型组及对照组TNF-α mRNA表达明显上调,模型组持续至术后第3天(P〈0.05),对照组持续至术后第6天(P〈0.05)。对照组IL-6 mRNA术后8h显著升高(P〈0.05),而模型组IL-6mRNA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TNF-α的高表达可能与肝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100μg/L的rMIF刺激MRC-5细胞6h、12h、24h、48h后,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蛋白含量;100μg/L的rMIF作用于MRC-5细胞48h,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合成;100μg/L的rMIF刺激MRC-5细胞48h,刺激前0.5h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μg/L的rMIF对细胞培养上清TGF-β1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100μg/L的rMIF可显著促进Ⅰ型胶原mRNA(P<0.01)和蛋白(P<0.01)合成。Y27632预刺激后,100μg/L的rMIF促进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合成能力显著减弱(P均<0.01)。结论:MIF可能通过Rho途径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从而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组织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7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病理对照组、病理+低剂量Res组(4 mg·kg^-1·d^-1),病理+中剂量Res组(8 mg·kg^-1·d^-1)、病理+高剂量Res组(16 mg·kg^-1·d^-1)。分笼饲养12周后,取左心室尖部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尖部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bax、bcl-2的mRNA变化。结果H-E染色下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病理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组(P〈0.01)和Res干预组(P〈0.01),Res作用下凋亡指数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病理对照组bax、bcl-2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而加入Res干预后,bax的表达量明显下降,bcl-2表达升高(P〈0.01)。结论Res可以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葛根素(Pue)、氨基胍(AG)对CTG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用葛根素(Pue1组,160mg·kg^-1·d^-1;Pue2组,120mg·kg^-1·d^-1;Pue3组,80mg·kg^-1·d^-1)、氨基胍(AG组,100·kg^-1·d^-1)治疗12周;采用RT-PCR检测心肌组织CTGF 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CTGF mRNA的表达升高,Pue2组、Pue3组和AG组CTGF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电镜下可见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细胞肌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心肌病变明显减轻。结论:葛根素(120和80mg·kg^-1·d^-1)和氨基胍能下调CTGF mRNA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的影响;实时RT-PCR检测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单独作用可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引起G1期阻滞,S期及G2-M期细胞明显减少,使得大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进而促进细胞凋亡,呈现明显的时间依从性,72 h效果最明显;联合顺铂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1)。实时RT-PCR结果显示,雷帕霉素作用24 h可引起mTOR mRNA表达下调,72 h抑制表达低于24 h(P0.05)。结论:雷帕霉素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mTOR位点,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与传统化疗药顺铂有协同效应,可增强肿瘤细胞对于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神经肽Y(NPY)及其Y2受体(Y2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黄芪多糖干预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皮质NPY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PY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皮质Y2R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大鼠的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重/体重。结果:①APS干预能显著削弱糖尿病大鼠血糖、UAER和肾重/体重的增加;②APS干预后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和肾皮质NPY水平(P〈0.01);③APS干预组大鼠肾皮质NPYmRNA和Y2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APS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肾脏NPY及其Y2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模型中雷公藤内酯醇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效应。方法:60只SD大鼠以盲肠结扎手术制作脓毒症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雷公藤内酯醇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IL-6、IL-1及TNF-α水平,RT—PCR定量检测各组肺组织中rrLR-4mRNA及NF-κBp65mRNA的表达,比较各组中肺的湿/干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比值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中IL-6、IL-1及TNF-α含量增高,肺组织中TLR-4mRNA、NF-κBp65mRNA的表达均增高,CD4+/CD8+的含量降低,湿/干肺比值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醇组中IL-1、IL-6及TNF-α水平,肺组织中TLR-4mRNA及NF-κBp65mRNA的表达,湿/干肺比值均明显降低,CD4+/CD8+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中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炎症级联反应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CIM+/CD8+比值发挥抗炎及调节免疫平衡状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神经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HCY、半胱氨酸(DL-CY)、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干预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IL-6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的方法评价IL-1β、IL-6 mRNA表达改变。结果:实验各组中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HCY组IL-1β、IL-6的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蛋白表达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HCY上调神经小胶质细胞IL-1β、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中Cor等应激激素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Ⅰ组),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Ⅲ组),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前(T1)、手术45min(T2)、术毕(T3)、术后1d(T4)时测定患者Cor、ACTH、ET、CRP、IL-6和TNF-α、GLU水平。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的Cor、GLU、ACTH和ET在术毕及术后1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Ⅲ组变化不明显。三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性变化,IL-6在手术45min、术毕时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Ⅰ组、Ⅲ组升高较早,在手术开始时即已升高;而Ⅰ、Ⅱ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1d。三组患者的CRP术后1d值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单纯硬膜外阻滞或单纯全身麻醉不足以减轻胆囊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更能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嗯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P-选择素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联合用药组(SASP+HGF),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以嗯唑酮灌肠造模。造模后Ns组使用Ns腹腔注射(0.1mL·只-1·d-1),HGF组使用HGF腹腔注射(100ug·只-1·d-1),SAsP组使用SASP灌胃(200mg·kg-1·d-1),联合用药组使用HGF腹腔注射(100ug·只-1·d-1)及sAsP灌胃(200mg·kg-1·d-1)。第13d处死所有小鼠。提取小鼠肠粘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用荧光PCR检测P-选择素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及NS组的P-选择素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HGF组、SASP组和联合用药组P-选择素表达量较模型组和Ns组显著降低(P〈0.01)。HGF组和联合用药组P-选择素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SASP组P-选择素表达量较正常略有下降(P〈0.05)。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在嗯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表达增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P-选择素表达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