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雯  薛光玉等 《白血病》2000,9(6):328-329
目的:用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诊断恶性淋巴瘤骨髓累汲并与白血病相鉴别。方法: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前躯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PLB)、中心小裂细胞性淋巴瘤(S-FCC)和伴毛细胞的脾淋巴瘤(SLVC)POX、SBB和CE均为阴性,PAS:S-FCC和SLVL反应弱,PLB反应较强,淋巴瘤珠状占22.22%,ALL珠状占70.59%。NAE:S-FCC反应强度以++为主,SLVL和PLB较弱。ACP:S-FCC较SLVC和PLB略强,S-FCC和SLVC均可见++++。TRAP:S-FCC阳性率2%-54%,PLB阳性率10%-16%,SLVC性率均为18%,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THL)ACP4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例TRAP阳性。淋巴瘤与CLL、HCL和ALL相比较发现,淋巴瘤较CLL和ALL TRAP明显增高,S-FCCT SLVC的ACP和TRAP与HCL相同,结论:细胞化学染色在诊断淋巴瘤骨髓转移,并与ALL和CLL相鉴别上有一定的意义,淋巴瘤骨髓累及PAS阳性率和阳性指数较ALL弱。ACP阳性较ALL和CLL强,具有较强的抗酒石酸的功能,但与HCL难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特征与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13例经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骨髓穿刺检查后,对112例诊断为骨髓侵犯患者的骨髓病理形态学特征、骨髓侵犯程度与临床表现、分期,疗效以及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骨髓侵犯的发生率为27.12%,骨髓侵犯的形态学特征与原发肿瘤的一致;骨髓侵犯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多发生在晚期;骨髓侵犯程度与临床表现、疗效、预后明显相关,骨髓侵犯越重,临床症状越重,预后不良.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形态学特征与原发肿瘤细胞的形态一致,骨髓侵犯程度越重,临床出现各种相关症状重,化疗的缓解率低,疗效差,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不良,但仍有治愈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特征与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13 例经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骨髓穿刺检查后,对112例诊断为骨髓侵犯患者的骨髓病理形态学特征、骨髓侵犯程度与临床表现、分期,疗效以及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骨髓侵犯的发生率为27.12%,骨髓侵犯的形态学特征与原发肿瘤的一致;骨髓侵犯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多发生在晚期;骨髓侵犯程度与临床表现、疗效、预后明显相关,骨髓侵犯越重,临床症状越重,预后不良。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形态学特征与原发肿瘤细胞的形态一致,骨髓侵犯程度越重,临床出现各种相关症状重,化疗的缓解率低,疗效差,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不良,但仍有治愈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骨髓累及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S-ALCL病例资料,进行骨髓活检(19例)或涂片(15例)。其中ALK(+)24例,ALK(-)10例。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 6例(17.6 %)S-ALCL存在骨髓累及,均经骨髓活检标本确定,15例患者骨髓涂片中均未见肿瘤累及。ALK(+)ALCL和ALK(-)ALCL骨髓累及的发生率分别为16.7 %(4/24)和20.0 %(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5)。与无骨髓累及病例比较,骨髓累及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89和0.3085)。骨髓累及者肿瘤细胞以间质性分布为主[83.3 %(5/6)]。生存分析统计提示伴有骨髓累及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无骨髓累及者(P=0.0407)。结论 S-ALCL骨髓累及发生率低,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ALK 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伴有骨髓累及的S-ALCL患者临床预后差,骨髓活检在判断S-ALCL预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3 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病例,分析其骨髓浸润情况。结果:133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骨髓受累率为21.8%(29/133);在骨髓受累的病例中,淋巴肉瘤性白血病、骨髓侵犯、淋巴瘤细胞比例未达5% 的病例分别占31.0%(9/29)、55.2%(16/29)和13.8%(4/29)。 在29例骨髓受累病例中,B 细胞淋巴瘤占55.2%(16/29),T/NK细胞淋巴瘤占41.4%(12/29),霍奇金病占3.4%(1/29)。 T/NK细胞淋巴瘤的骨髓受累率为37.5%(12/32),比B 细胞淋巴瘤要高18.2%(16/88),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比例高,不同的病理学类型骨髓受累的风险不一,总体而言T 细胞淋巴瘤的骨髓浸润率更高,而且以淋巴肉瘤性白血病多见,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正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除侵犯其他系统外,常侵犯骨髓发生白血病,尤以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发生为多,半数以上发生白血病(NHLL)。其发生率与病理类型、原发部位、病期等有关。我科两年来共收治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61例,经病理与血细胞学证实。发生白血病与骨髓侵犯(BMI)者31例,其中NHLL20例、BMI7例;何杰金淋巴瘤(HD)、BMI4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自1988年11月至1990年4月间收治儿童恶性淋巴瘤61例,除5例纵隔淋巴瘤未能取病检(经X线及血细胞学  相似文献   

7.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之瘤细胞形态学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经病理确诊的150例初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并对受侵骨髓中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方法 用9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75例CLL患者骨髓片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CLL的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苏丹黑染色(SBB)为阴性;中性非特异性酯酶(NSE)和α-丁酸酯酶(NBE)染色为弱阳性,糖原(PAS)染色均为阳性,阳性物呈细颗粒、中粗颗粒、粗颗粒散在分布;特异性酯酶(CE)染色4 %可见阳性,阳性率均低于6 %;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呈弱阳性,13.3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可见阳性,以(+)为主。结论 CLL CE染色大部分阴性,个别病例可见阳性(6 %),但阳性率明显低于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46.9 %);AcP染色呈弱阳性,低于LG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HCL;TRAP染色少部分病例虽可见阳性(13.3 %),但阳性率及强度明显低于毛细胞白血病(HCL),NHL和幼淋细胞白血病(PLL)。  相似文献   

9.
顾瑛  梁进  马莉  杨丽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415-241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细胞形态特征、治疗效果与预后。方法:对404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分析其骨髓侵犯发生率、细胞形态特征、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分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例患者中骨髓侵犯69例.404NHL(17.1%),形态学特征与原发肿瘤一致,年龄35岁以下者多见(53.6%),病理类型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78.2%),骨髓侵犯晚期多见,其侵犯程度越重,临床症状越重,化疗效果差,缓解率低,预后不良。结论:NHL骨髓侵犯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治疗与预后等密切相关,骨髓侵犯程度重,临床分期晚,疗效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细胞形态特征、治疗效果与预后.方法:对404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分析其骨髓侵犯发生率、细胞形态特征、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分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04例NHL患者中骨髓侵犯69例(17.1%),形态学特征与原发肿瘤一致,年龄35岁以下者多见(53.6%),病理类型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78.2%),骨髓侵犯晚期多见,其侵犯程度越重,临床症状越重,化疗效果差,缓解率低,预后不良.结论:NHL骨髓侵犯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治疗与预后等密切相关,骨髓侵犯程度重,临床分期晚,疗效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100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象,了解骨髓侵犯与临床分期、病理、血尿β2-MG、血LDH、外周血象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恶性淋巴癌患者的骨髓象作分类比较。结果 骨髓侵犯率18%,以Ⅲ、Ⅳ期具有B组症状患者为主;病理以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裂-无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多见。初诊时血尿β2-MG、血LDH升高者、外周血象异常者易发生骨髓侵犯。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骨髓侵犯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细胞化学染色诊断急性混合性白血病 (AHL)。方法 :1 0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AHL POX和 SBB可表现阳性 ,但阳性率均较低 ,以 <1 0 %为主。PAS染色可呈粗颗粒、珠状和块状或部分细胞呈细颗粒 ,部分粗颗粒、小珠。双克隆型髓系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鉴别主要观察 POX阳性物分布及单核反应较强的 NSE、NBE、ACP。结论 :AHL是淋巴细胞和髓细胞共同累及的一组疾病 ,单纯形态学诊断准确率为 8.7% ,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可提高到 5 5 .6 %。POX、SBB和 CE主要表达髓细胞 ,5 0 % AHL 可以表达阳性 ,PAS染色主要表达淋系特点 ,二者结合可初步诊断 AHL,再结合POX酶型及单核反应强的酯酶染色 ,来区别粒淋型和单淋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有效净化骨髓中残存肿瘤细胞的方法,减少恶性淋巴瘤的复发。方法用体外液体培养联合低分子天然抑瘤物净化骨髓移植物后作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11例中高度晚期恶性淋巴瘤。结果移植后均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至≥1.0×109/L和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8(11~22)d和15.5(12~23)d。9例持续缓解(CCR),中位CCR时间41(12~72)个月。1例ABMT4个月后复发。1例ABMT后达到部分缓解并于17个月死于复发。结论认为该法治疗晚期淋巴瘤能获得造血重建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自体骨髓移植疗效 ,减少移植后疾病的复发。方法 :应用液体体外培养联合白细胞介素 2( IL -2 )激活的骨髓净化骨髓细胞 ,进行了 10例恶性血液病的自体骨髓移植 ( ABMT)。结果 :净化后骨髓有核细胞和CFU -GM的回收率分别为 49.8%和 3 6.4%。移植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地重建了骨髓造血功能 ,7例患者的中位持续完全缓解 ( CCR)时间达 2 7.6个月 ,2例患者移植后 10个月死于非病意外 ,1例 CCR7个月后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 :液体培养联合 IL -2激活骨髓体外净化进行骨髓移植疗效好 ,白血病复发率低 ,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院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10例晚期、复发、高度恶性型的淋巴瘤(其中4例确诊时已有骨髓浸润),均获完全缓解,现8例仍无病生存(中数随访32月),最长者无病生存65月以上。本文从临床实践结合文献探讨了与ABMT治疗淋巴瘤的疗效相关因素,如移植时病人的病情,移植前的病程及化疗疗程次数、移植时机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6.
报告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所见大致相同,但前者对粒系、巨核细胞系病态造血诊断率更高,对ALIP及合并纤维化是唯一的诊断手段;活检时造血细胞中红系占优者预后好,粒系占优伴ALIP阳性者预后差,巨核细胞增生常伴骨髓纤维增生,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17.
骨转移瘤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骨转移瘤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 2 0例骨转移瘤患者骨密度 (BMD)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 , 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ICTP)水平 ,并与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骨转移瘤组 L2 、L3、L4,右股骨颈 ,右Ward区和右大转子 BMD显著下降 (P<0 .0 5~ P<0 .0 0 1)。骨转移瘤组血清 BGP、ICTP显著升高 (P<0 .0 5~ P<0 .0 0 1)。结论 :骨转移瘤患者腰椎、髋部 BMD下降 ,血清 BGP、ICTP升高 ,骨转换增快。  相似文献   

18.
联合应用自体骨髓移植和自体外造血于细胞移植治疗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Z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集PBSC的MNC计数为(0.82~2.4)×109/kg,CD34细胞数(1.23~3.6)×106/kg,骨髓细胞NC计数为(0.92~2.4)×108/kg,CD34细胞计数为(0.9~2.4)×106/kg,结果表明经上述治疗后患者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明显快于单独的移植治疗方法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活组织检查在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白血病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常规采用一步法,于髂后上棘进行抽吸涂片及活检取材,骨髓涂片进行常规检验,活体标本给予塑料包埋剂包埋,染色采用Wright、HGF或改良HGE染色。结果:23例患者骨髓涂片均获得CK,原始细胞比例≤5%。而骨髓切片14例仍未获CK。占60.9%。涂片原始细胞占2.2%q.6%者6例。此组标本中切片原始细胞簇多见,且为大簇或片状分布。切片获cR者为9例,AHSCT后CR期时间为3a~13a。平均为8a,其中2例已分别生存13a、12a。结论:骨髓活检的CR为真正的CR,此时进行AHSCT。预后较好。此方法对于白血病进行AHSCT前的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具有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IPB)检测方法及与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21例外周血形态学,检查ML患者IPB。结果1.21例ML患者外周血标本,IgH阳性率52.4%(11/21),TCRγ阳性率42.9%(9/21),双阳性率(IgH和TCRγ均阳性)33.3%(7/21)。IPB检出率为61.9%(13/21);2例霍奇金氏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外周血IPB均阴性;2.Ⅲ、Ⅳ期ML患者IPB检出率显著高于Ⅱ期(P<0.05),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PB有助于估价ML患者克隆起源、病情、疗效,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