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作为非药物手段治疗有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已被普遍接受。本院2003-2007年成功为73例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我院安装的125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并发囊袋血肿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起搏阈值升高1例,肌肉跳动1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电池耗竭4例。结论加强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早期观察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起搏器(以下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的医用电子仪器,它能发生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起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抢救和治疗某些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手术创伤少,但技术操作难度大,无菌条件要求高,且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做好手术配合及术前、术后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2002年9月-2004年10月已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8例。手术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感染、电极脱位、心肌穿孔、空气栓塞、气胸等常见并发症。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方法[1],急性心包填塞是起搏器安置术中较为严重且少见的并发症,现对我院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2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8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植入起搏器的不同分为DDD组和VVI组。结果 2组植入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植入前明显改善;VV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DD组(P<0.05)。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但仍需注意术中操作,慎重选择起搏器类型并予以合理程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至今仍是治疗有症状胆囊炎患者的最有效方法。由于该技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因而得以迅速推广。但在严重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 AVB)等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 1997年我院遇到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60岁。术前诊断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窦综合征、安置心脏起搏器 ( 1991年 5月安置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心肺植物神经功能诊断报告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TTE报告 :1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2右室阻力负荷增重 ;3起搏导管位置正常。EC…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和适应证的拓宽,心脏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置入数目迅速增加。起搏阈值升高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阈值升高以致出现脉冲信号在电极与心内膜接触部位发生外出传导阻滞,而又有不同程度起搏依赖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因其可随时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晚期阈值升高多为电极位置不佳或局部心肌病变所致,激素治疗无效,而且起搏器植入3个月后心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对电极的包绕,电极难以拔除,  相似文献   

8.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激动起源或传导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我科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60例均获得成功。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整体护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过程中 ,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贯穿于始终是手术成功 ,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现就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 ,其中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2 7~ 76岁 ,平均 58岁。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5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2 0例 ,三…  相似文献   

9.
<正>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是目前治疗缓慢型心率失常最为有效的方法。随着医学手段的增多,起搏器适应证的增加,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起搏器手术治疗,而起搏器植入术后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起搏器综合征是指起搏器系统功能正常,但却出现血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和间隔部起搏各2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7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起搏器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术后7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7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起搏器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并发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收治的需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骰子原则把85例患者分为主动组(43例)与被动组(42例)。主动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希氏束起搏治疗,被动组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治疗,记录与观察两组心室起搏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主动组起搏器置入即刻的心室起搏参数起搏阈值、阻抗、P波幅度、电流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后7 d起搏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的下肢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留置时间均短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心室起搏参数,增加患者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减少右心尖起搏带来的心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安装起搏器患者为样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患者在植入6个月后,生活质量普遍较低,12个月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安置人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所致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并已得到世界公认[1].笔者对30例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心脏起搏工程,起搏器不断更新,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也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2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结果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强调人性化、个体化服务,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都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波动。整个起搏系统是由脉冲发生器、电源或电池、电极和导线(阴极/负电极、阳极/正电极)、人体组织构成。而临床上电极脱位发生率为2—8%,并不多见,本病区曾收治一例起搏器电极脱落患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生活。而在安装起搏器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保证病人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他们健康的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现就自己在心内科工作几年里,谈谈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84例患者,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加以统计。结果: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5%。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囊袋血肿1例,囊袋感染2例,电极脱位2例,微脱位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只有通过严格遵守手术规范,坚持无菌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症状,术后坚持定期随访,对疑似并发症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危害,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多有较为严重的血管病变,常合并代谢紊乱、脏器功能障碍,创伤愈合慢,易并发感染。而切口愈合好坏、是否合并感染对手术成败至关重要。现将该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室停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于我院就诊的心室停博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该患者给予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不良症状发作.探讨:及时置入心脏起搏器,可有效治疗心室停博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