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省公共场所重要病媒生物侵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河南省公共场所病媒生物侵害情况,为制定该地区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宾馆、饭店、学校和医疗机构4类公共场所的病媒生物侵害情况。鼠类调查采用粉块法和鼠迹法;蜚蠊调查采用粘捕法;蝇类调查采用目测法;成蚊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指数法。结果鼠类调查粉块法阳性率5.23%,鼠迹法阳性率4.02%;蜚蠊调查阳性房间率为11.97%,以饭店阳性率最高,阳性房间平均蜚蠊数8.81只/间;蝇类调查阳性房间率22.38%,以饭店阳性率最高,阳性房间平均蝇数量2.43只/间;成蚊调查平均密度为6.49只/人工小时,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蚊幼虫容器指数法调查平均阳性率为19.06%。结论除阳性房间平均蝇数量指标合格外,其余主要指标均超过标准。提示河南省公共场所病媒生物侵害严重,公共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商丘市公共场所重要病媒生物(蚊、蝇、蟑、鼠)侵害调查结果,为制定与调整商丘市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宾馆、饭店、学校和医疗机构等4类公共场所的病媒生物侵害情况。成蚊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调查采用目测法;蜚蠊调查采用粘捕法;鼠类调查采用鼠迹法。结果成蚊调查平均密度为6.6只/人工/h,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94.43%;蝇类调查阳性房间率为24.67%,以宾馆、饭店阳性率最高;蜚蠊调查粘蟑板阳性率为3.75%,阳性粘蟑板平均捕获蜚蠊数2.21只/张;鼠类调查中有鼠迹的房间为18间,阳性率为6.00%。结论综合3年来的调查数据,发现重要病媒生物的侵害指标均超过标准。提示商丘市公共场所病媒生物侵害严重,公共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攀枝花市5个建成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的鼠、蚊、蝇、蟑螂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防治采用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密度调查鼠类采用鼠迹法,蚊虫采用路径法、勺捕法、人诱停落法,蝇类、蟑螂均采用目测法;评估标准按《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GB/T 27770~27773-2011)。结果鼠类:建成区室内鼠迹平均阳性率为2.14%,外环境平均路径指数为0.39处/km;蚊虫:小型积水的平均路径指数为0.72处/km,大中型水体的平均采样勺指数为0,外环境的平均成蚊停落指数为0.81只/人次;蝇类: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未发现有蝇和蝇类孳生地,室内有蝇房间平均阳性率为3.03%、阳性间蝇密度为1.64只/间,室外蝇类孳生地平均阳性率为4.46%;蟑螂:蟑迹平均查获率为4.37%,成若虫平均侵害率为2.40%,卵鞘平均查获率为2.01%。结论通过集中统一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使攀枝花市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的密度均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的要求,但个别场所仍存在有超过国家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餐饮业和农贸市场以及超市等,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重点行业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淀区各环境类型病媒生物侵害状况以及防鼠、防蝇设施建设情况。方法采用人诱停落法监测成蚊密度,勺捕法监测蚊幼虫密度;采用目测法监测蝇和蟑螂密度;采用鼠迹法监测鼠密度。结果外环境成蚊停落指数为0. 93只/30 min,外环境鼠类路径指数为1. 57,两者均达到国家标准;室内蝇类阳性率为17. 60%,超出国标1. 96倍。室内鼠迹阳性率为4. 96%,符合国家标准;室内蟑螂侵害率为9. 10%,超出国标1. 82倍;室内蝇类防蝇设施与防鼠设施的合格率分别为80. 21%和85. 11%,均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海淀区外环境病媒生物控制较好,蚊密度、鼠密度均达到了国家标准,但室内病媒生物防治效果较差,均未达到国家标准。今后应重点加强室内环境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将室内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容许的水平内。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城区主要媒介生物侵害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南昌市达标后常态下的“四害”侵害状况以及防鼠防蝇设施建设情况。方法按照全爱卫发(1997)第5号文“关于灭鼠、蚊、蝇、蟑螂标准”和全爱卫发(1997)第28号文“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室内鼠迹阳性率4.67%,外环境鼠迹查延长8900m,鼠迹13处,防鼠设施不合格率6.79%;重点行业有蝇阳性率7.72%,不得有蝇场所有蝇间数阳性率9.16%,一般行业有蝇间数阳性率8.96%,防蝇设施不合格率为10.00%,;蟑螂成若虫阳性率4.88%;活卵鞘阳性率2.06%,蟑迹阳性率6.94%;容器积水中蚊幼虫及蛹阳性率4.17%,大型水体阳性率4.41%,人诱成蚊4.5只/30min人。结论除室外鼠迹达标外,其他主要指标均超过标准,提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需持之以恒的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部鼠、蟑螂、蝇侵害率,观察其化学防治效果。方法鼠类采用鼠迹法;蟑螂采用药激法;蝇采用观察法。调查餐饮区、生活区、疗养区、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病媒生物侵害率和密度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实施化学杀灭。结果鼠侵害率为5.40%、蟑螂侵害率为14.60%、蝇侵害率为12.00%,其中餐饮业鼠类侵害率为9.00%、蟑螂侵害率为48.00%、蝇侵害率为26.00%,均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实施化学杀灭1周后,各类环境中鼠侵害率为1.60%、蟑螂侵害率为1.00%、蝇侵害率为3.00%。结论该疗养院病媒生物危害较为严重,突击性化学杀灭措施能有效控制其侵害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柳州市区内蚊、蝇、蟑和鼠等病媒生物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柳州市制定病媒生物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室内采用粘鼠板法;蚊类居民区和单位采用容器指数法,大型水体采用勺捕法;蝇类室内采用粘捕法,室外采用目测法;蟑类采用粘蟑纸法进行监测。结果2009—2011年,鼠密度指数由0.048只/块逐步降低至o.006只/块,外环境的鼠密度指数由38.43处鼠迹数/2000m降低到0.53处鼠迹数/2000m;居民区和单位蚊密度指数由44.56%降低至1.58%,大型水体的密度指数由2.899%降低到0.001%;蝇密度指数由2.97只/条降低至0.03只/条;蟑类密度指数由0.283只/张降低至0.008只/张。结论柳州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较好,已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标准,采取的控制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市城区病媒生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城区病媒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预防和控制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鼠类调查采用夹夜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蟑螂采用粘捕法。结果鼠类有1科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总数的67.58%,总密度为3.32×10^-3只/夹,农村自然村密度为最高,8月为全年密度高峰。蚊类有2亚科4属7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蚊总数的58.60%,总密度为2.86只/人工小时,牲畜棚密度为最高,6月为密度高峰;蝇类有3科8属13种,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蝇种,分别占捕获蝇总数的34.52%和25.05%,总密度8.75只/笼,农贸市场密度为最高,6月为密度高峰;蟑螂有2科2属3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蟑螂总数的91.07%,总密度为0.46只/张,总侵害率为20.64%,餐饮密度和侵害率为最高,8月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城区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病媒生物的防治效果。方法观察防治前、后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鼠密度观察采用鼠迹法,蟑螂密度观察采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蝇密度观察采用目测法,蚊密度观察采用容器法。结果鼠平均密度由防治前的3.35%降至防治后的1.25%;蟑螂平均密度由防治前的3.56%降至防治后的1.0%;蝇平均密度由防治前的5.86%降至防治后的0.75%;蚊密度由防治前的1.15%降至防治后的0。经统计学处理P﹤0.01,防治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兰州市在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对病媒生物防治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重点旅游区病媒生物密度状况,为有效进行病媒生物应急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规定方法,监测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同时,参照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分析评价重点旅游区病媒生物的侵害程度。结果鼠密度为0.62%,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农贸市场鼠密度超标(4.99%)。不同月份和不同场所的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蚊密度为2.71只/人工小时,不同场所以旅游景区和医院最为突出,分别为5.42只/人工小时和4.42只/人工小时。蚊幼虫容器指数为9.15,是标准的3.05倍。蝇密度为1.32只/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蟑螂密度为1.06只/张,但蟑螂的侵害率仍然较高,达11.46%,是标准的3.82倍。不同月份和不同场所蟑螂的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庆市重点旅游区目前的病媒生物密度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鼠密度(农贸市场)、蚊密度与容器指数、蟑螂侵害率等均严重超标,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保障游客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2006-2008年上海市宝山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宝山区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媒介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诱饵用生花生米);蚊类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监测采用诱蝇笼诱捕法;蜚蠊监测采用粘蟑纸粘捕法。结果 2006-2008年共布放鼠夹25898夹次,有效夹24237夹次,捕鼠77只,鼠密度为0.32%;捕获蚊虫5345只,蚊密度为9.28只/人工小时;共布放诱蝇笼540个,捕获蝇类932只,平均蝇密度为1.73只/笼;布放并回收粘蟑纸6480张,其中阳性448张,捕获蜚蠊3316只,平均密度为0.51只/张,平均侵害率为6.91%,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结论褐家鼠、小家鼠、淡色库蚊、丝光绿蝇、家蝇以及德国小蠊是宝山区防制的主要对象,要降低其密度,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驻济南部队食堂和招待所蟑螂侵害调查,评价蟑螂防治效果。方法密度调查采用药激法和粘捕法同一位点进行,灭效考核采用粘捕法,蟑螂防治采取以复合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共发现7个食堂和2个招待所被蟑螂侵害,监测时粘捕法较药激法准确性更高,鉴定蟑螂2种,德国小蠊(94.75%)为绝对优势种,美洲大蠊(5.25%)见于2个食堂。药激法和粘捕法监测蟑螂侵害率分别为56.29%和57.35%,蟑螂密度分别为6.6只/间和4.9只/张。采用药激法和粘捕法监测不同场所的蟑螂侵害程度存在差异性,其中,粘捕法蟑螂密度由重到轻依次为食堂操作间>食堂副食库>招待所餐厅>食堂熟食间>食堂餐厅>招待所员工宿舍>食堂主食库>招待所客房。灭蟑后1个月,使用粘捕法在3个食堂和1个招待所未捕获到蟑螂,其余食堂和招待所的蟑螂侵害率显著下降,捕获蟑螂多为若虫;3个月后6个食堂和1个招待所未捕获到蟑螂,达到国家病媒生物防治A级水平。结论驻济部队食堂和少数招待所蟑螂侵害相对较重,监测蟑螂侵害粘捕法较药激法更准确和实用,建议在部队推广使用,复合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杀死食堂和招待所的蟑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病媒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鼠笼法、诱蚊灯法、笼诱法、粘捕法调查鼠、蚊、蝇、蜚蠊的种类和密度.结果 鼠类平均密度为3.21%,较2011年平均密度上升了154.76%,鼠总蚤指数为0.85,较2011年鼠总蚤指数下降了24.00%,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86.64%;蚊类平均密度为11.52只/灯,较2011年平均密度下降了30.77%,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占捕获总数的97.61%;蝇类平均密度为11.06只/笼,较2011年平均密度上升了244.55%,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总数的46.47%;蜚蠊平均密度为1.09只/盒,较2011年平均密度上升了4.81%,侵害率为14.41%,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6.02%.蚊、蝇、蜚蠊、鼠密度高峰值分别为4、5、9和8月,鼠类密度全年捕获率均>1%.结论 摸清了深圳市病媒生物的基本情况,为该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攀枝花市病媒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2007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类有1科2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6.13%;蚊类有2亚科4属7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0.71%;蝇类有3科8属13种,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0.05%和28.05%;蜚蠊有1科2属3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1.86%。鼠类总密度为0.28%,以居民区最高;蚊类总密度为2.29只从工小时,以农户最高;蝇类总密度为5.70只/笼,以农贸市场最高;蜚蠊总密度为0.44只/(张·夜),以餐饮店最高。鼠类活动高峰在8月;蚊类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6月和9月,以6月为高;蝇类也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6月和9月,以6月为高;蜚蠊的活动高峰期为8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2008-2010年沈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密度,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鼠、蚊、蝇、蜚蠊类监测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和粘捕法,调查鼠、蚊、蝇、蜚蠊的种群及密度。结果2008-2010年沈阳市鼠密度分别为0.31%、0.18%和0.16%,农村自然村最高,优势种为褐家鼠;成蚊密度监测分别为8.56、10.52和20.14只/(灯·h),牲畜圈最高,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背点伊蚊和中华按蚊;蝇密度分别为14.93、10.31和7.51只/笼,餐饮业外环境最高,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和家蝇;德国小蠊密度分别为1.41、1.05和0.94只/张,侵害率分别为36.97%、25.75%和22.82%,医院及农贸市场密度和侵害率较高。结论通过3年监测基本掌握了沈阳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密度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潍坊市鼠类侵害场所及侵害程度。方法2013年5月7~9日在潍坊市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农贸市场、食品加工厂、酒店、医院等场所布滑石粉块,晚布晨查,查看一夜后鼠迹。结果有效粉块5363块,阳性粉块为211块,粉块阳性率为3.93%。不同场所鼠密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贸市场、农村民居、医院餐厅和酒店为鼠类侵害的重点场所,鼠类侵害状况普遍存在,阳性率高。病员食堂后厨,农村居民储藏室、厨房,酒店后厨鼠迹阳性率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防鼠灭鼠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岛市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群结构、地理分布和侵害情况。方法蚊类调查采用灯诱法、捞勺和水网法;蝇类调查采用笼诱法;鼠类调查采用夹夜法、盗饵法;蜚蠊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青岛市主要病媒生物种类有鼠类2目3科5属6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等为主要鼠种;蚊类主要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东乡伊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等;主要蝇种为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厩腐蝇等;室内蜚蠊主要为德国小蠊和日本大蠊等。结论我们应该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为2008年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榆林市城区蚊、蝇、蜚蠊3种病媒昆虫种类、数量及分布,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调查采用人帐诱法和诱蚊灯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蜚蠊采用粘捕法。结果捕获蚊类4属5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帐诱法总密度为19.11只/(顶.h),诱蚊灯法总密度为1.61只/(灯.h),蚊密度城区高于周边农村。捕获蝇类5科19属23种,常见蝇种有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和铜绿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6.49%、20.41%、14.78%、10.61%、8.65%和2.61%,总密度为4.42只/笼,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捕获蜚蠊全部为德国小蠊,总密度为16.28只/张,以宾馆密度最高。蚊类活动高峰在7月,蝇类和蜚蠊的活动高峰均在8月。结论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榆林市城区蚊、蝇、蜚蠊3种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重点防制区域为宾馆餐饮场所、农贸市场、居民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