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研究了加工率、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对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LF15铝合金O状态的生产工艺及热处理制度。结果表明,其性能指标达到GJB1742—93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取不同的冷轧加工率、不同的退火温度、退火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控制手段,并对生产出的板材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及对比性能检测结果,对比用户对性能数值范围的要求,确定合适的4047 H26合金板材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孙迪 《铝加工》2012,(4):44-46
试验研究不同加工率、退火温度和退火保温时间对AlMgSi合金性能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的检测,确定了该合金0状态的最佳退火温度范围400~430C,保温时间为1.51h.按上述工艺参数,在工业生产条件下生产出了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薄壁管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采用轧制方法和锻造方法生产的钼板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面向等离子体钼板材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板坯轧制方法生产的钼板材经过完全再结晶退火之后,尽管密度较大,但轧制面方向上金相组织晶粒较粗大,强度值明显偏低;采用钼棒坯经过大加工率锻造加工后生产出的钼板材同样经过完全再结晶退火处理后三向晶粒组织和强度值均匀,可满足聚变堆中钼板材料的使用要求,且进一步加大锻造加工率,可进一步提高板材的强度和密度。  相似文献   

5.
热轧工艺对钼板材成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热轧加热温度和加工率对钼板材组织、性能和成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偏高的热轧温度将使板材的脆性增加,延伸率和弯曲角降低,使冷轧的加工性能显著降低,并直接影响成品性能和生产的成材率。而1300℃左右的开坯温度和20%以上的加工率将有利于钼板轧制生产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晶粒的大小、均匀性及取向决定着带材深冲性能,其受到加工率、退火温度、原始晶粒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可采用多轧程轧制和退火的方法生产制锁用H65黄铜带材,均匀分配加工率,采用中轧加工率55%、中间退火工艺460℃~520℃×8h,有利于带材深冲性能的良性遗传;采用精轧加工率50%、成品退火温度680℃,晶粒度控制在20~25μm,充分均匀晶粒和优化结晶取向,可提高带材深冲性能避免深冲破裂。  相似文献   

7.
着重研究了La含量0.29%,厚度2.5 mm的Mo-La合金板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板材成品退火温度在1 250℃,具有较好的深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8.
LF6合金的电导率及耐剥落腐蚀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蒋太富 《铝加工》1997,20(6):46-49
通过观测不同温度退火的LF6合金板材的电导率和受剥落腐蚀的情况,指出:工艺制度对LF6合金板材电导率的影响不大;β相的分布状态严重地影响着LF6台金板材的耐剥落腐蚀性能。要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剥落腐蚀性能,必须保证不出现明显的晶间析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各主要元素的作用,合理设计成分体系,结合安钢的设备及工况条件,制定了冶炼、连铸、热连轧、冷连轧及连续退火等各工序的生产工艺参数,成功研制了IF高强钢HC180Y。现场采用230 mm连铸板坯,经1 780 mm热连轧生产出2.5~6.0 mm厚度的热轧带钢,再经冷连轧和连续退火生产出0.5~1.8 mm的HC180Y的冷轧带钢。由于研制该产品工序多、流程长,所以仅针对关键控制工序进行了分析,如精炼LF炉严格控制吹氩强度、热轧采用高温终轧高温卷取、冷轧采用大压缩比和高温退火,最终研制出高塑性的HC180Y高强钢,其晶粒均匀,力学性能稳定,冲压成型好,完全满足汽车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规格TC4板材冷轧生产工艺,分析了宽幅TC4合金板冷轧生产技术要点。研究表明:冷轧4.0 mm厚TC4板材厚度公差可控制±0.05 mm,整体不平度≤3 mm;生产过程中,TC4板材容易出现边部开裂现象,但通过控制退火制度和轧程变形量可有效解决此问题;规格为4.0 mm×1 500 mm×4 000 mm的大规格TC4板材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ASM4911H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热处理炉对不同冷轧加工率与不同热处理制度生产的高频焊管复合板开展了组织性能和抗下垂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退火工艺和冷轧加工率对复合板的抗下垂性能有很大影响。当冷轧加工率在12%~21.4%,中间退火温度在420~480℃,成品退火温度在230~270℃时,制备的高频焊管复合板经过高温钎焊后可以得到扁长形的大尺寸晶粒,有利于提高其抗下垂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不同的中间退火工艺对不同加工率的3A21合金带材进行再结晶退火,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再加工率将其轧制成不同厚度的成品带材。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退火工艺、再加工率等对3A21-H14带材表面花脸状条纹的影响,提出了减轻这种表面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不同加工率、退火制度对UNS N04400合金管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工率在30%~80%范围内,退火温度在700℃~800℃之间,保温时间3h,可获得理想的组织及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TA1板材硬度超标的问题,对影响TA1板材硬度的一些因素如杂质含量及其均匀性、退火温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TA1板材的硬度取决于O、N、C等杂质含量的高低及铸锭成分均匀性、板材冷轧变形量、板材退火温度等。采用合理的称混料工艺,控制杂质元素O≤0.10%、N≤0.02%、C≤0.03%,并将板材退火温度提高到750℃,可保障TAl板材的硬度HRB≤80。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加工率、温度、时间和升温速率条件下,研究3003铝合金均匀化退火状态的晶粒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升温速率对晶粒度的影响较大,在大卷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此问题较难避免,可通过成品厚度优化退火前加工率、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满足部分晶粒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深冲料产品,实现部分铸轧供坯方式替代热轧供坯方式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GH4169合金带材国产化制备工艺不成熟导致的组织及性能控制不稳定问题,对厚度为0.4 mm的GH4169合金带材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讨论了不同退火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对带材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带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合金带材晶粒尺寸增大,同时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呈下降趋势,而伸长率呈升高趋势;适当缩短保温时间可以使晶粒尺寸均匀,并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与此同时,合金力学性能表现出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增大,同时伸长率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组织及性能,0.4 mm的GH4169合金带材最佳退火工艺为退火温度1 050℃、保温时间1.5 min,在该工艺下带材的晶粒度为8.5级,抗拉强度为870.5 MPa,屈服强度为389.5 MPa,伸长率为51.5%,维氏硬度为204HV1。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烧结、轧制工艺对比试验,研究了合金粉末粒度、烧结温度、中间热处理工艺对TZM合金微观组织、性能以及轧制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大功率陶瓷发射管用TZM薄板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减小TiH2和ZrH2粉末粒度和适当提高烧结温度,可生产适合轧制TZM薄板的板坯,在后续冷轧过程中可明显减少起皮缺陷的产生;TZM烧结板坯于1350—1450℃开坯可保证轧制正常进行;轧制总加工率达到70%,板材厚度约8mm时,进行1550℃退火处理,可避免后续冷轧过程中分层现象的产生;按上述工艺生产的大功率陶瓷发射管栅极用TZM薄板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肖英龙 《特殊钢》1993,14(1):28-29
新日铁的不锈钢箔(厚度小于100μm)是根据日本不锈钢薄板和钢板弹簧材的JIS标准生产的。不锈钢箔是用板厚为0.3mm左右的不锈钢带轧制的,主要生产工序为炼钢→连铸→热轧→退火→薄板冷轧→退火→箔冷轧→箔退火→平整冷轧→张力退火→精整。除高度重视并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形态和原料材板厚外,应妥善解决冷轧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检测5182-H111板材的拉伸性能(强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弯曲性能,并对板材弯曲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宏观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板材弯曲过程中的弯曲半径r、板材厚度t、伸长率A之间的关系式A=(t/2)/(t/2+r),板材伸长率A可以定量化表征5182-H111板材的弯曲性能,板材伸长率越高,弯曲性能越好。统计结果表明,可采用(A-A_O)/A_O作为板材产生弯曲裂纹的临界弯曲裂纹参数,当(A-A_O)/A_O值为正值,板材表面无裂纹,因此在稳定化生产条件下可以不检测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20.
冷轧家电板一般采取高温退火,而在连续退火机组上生产厚度0.25 mm及以下的家电板时,非常容易发生热瓢曲。通过研究超薄家电板的温度与性能的对应关系,制定最合适的温度制度,研究防瓢曲技术,做好薄厚规格切换引起的温度补偿,设置合理的炉内张力参数,优化辐射管燃烧控制炉辊室的温度,从而确保了极薄家电板在梅钢连退机组上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