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评价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倒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40-141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即A组与B组,各有患者40例,分别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传统手术固定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80例患者中,A组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更短,且疗效较之B组显著更优(P 〈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愈合更快,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72例,研究对象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对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使用常规手术治疗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使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设定为试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有效比例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且统计学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术干预方式,可使其临床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56例为实验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楔变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平均24个月(15~32个月)按ODI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后凸角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24个月随访,ASIA评分,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8例,E级22例。平均恢复1-2级,无一例患者神经障碍加重。末次随访时ODI为7~11分,平均(8.9±2.6)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SUK法,植骨融合率为100%。本组病例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内固定器械断裂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能够合理地矫正后凸畸形,可以达到坚强骨性融合,并可以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短节段组,实行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多节段固定方法与疗效.方法 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固定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多节段固定手术方法.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脊柱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治疗组肺不张、炎症与气闷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评分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多节段固定提供了相当的稳定性,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进行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时,使用后路手术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 1月院内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8例.对98例患者开展有效分组,此次分组采用随机形式进行,共有两组每组患者有49例,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后路非融合手术开展临床治疗,对照组使用后路融合的手术开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康复患者占总数95.29%,对照组治疗康复患者占79.59%,(P<0.05).结论:在进行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时,使用非融合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康复程度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内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均良好,术后椎体平均高度、Cobb’s角神经功能、神经功能都恢复良好。结论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内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及B组(42例),两组分别行传统入路或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 B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随访7~27月,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分别为91.93±3.65%、4.37±1.62°和6.87±0.63,B组分别为91.78±3.58%、4.40±1.65°和6.90±0.6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螺钉断裂及骨折复位丢失。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后踝骨折54例.男36例,女18例;根据CT分类Ⅰ型36例,Ⅱ型10例,Ⅲ型8例.应用改良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个月.54例疗效:优29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7.03%.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 手术治疗后踝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atom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in ankle fracture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anatom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rom March 2005 to June 2010. The patients groups consisted of 36 males and 18 females. According to CT scan classification,the group was made up of 36 type Ⅰ cases, 10 type Ⅱ and 8 type Ⅲ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modified Baird-Jackson scoring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l result and fracture pattern , fixation methods, the time of exercise initiation fitted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followedup period varied from 6 months to 36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se result was excellent, good, fair and poor was respective 29,18 ,5 and 2. The total percent age of good to excellent clinical result was 87. 03%. There were 4 patients who had only slight pain after long time walking ,the remainder patients were completed with no pain. Conclusion Operative treatment may provide satisfactory fracture anatom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Correct fracture pattern estimation and proper internal fixation are important to achieve and improve reduction quality, and to ameliorate better long 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王贤松 《现代保健》2014,(16):50-52
目的:探讨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颈椎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其中进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治疗组,进行后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脊柱后凸角矫正角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矫正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后路矫形融合术对下颈椎骨治疗均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2)比较而言,前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有利于疾病恢复,情况允许时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探导手术的安全性与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6年9月~2012年3月,某院收治的38例胸腰爆裂骨折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经侧前方入路,伤椎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支撑植骨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获6~24个月、平均(14.2±8.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100%,神经症状恢复率为97.4%,伤椎高度恢复,后凸角矫正.发生近远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21.1%.结论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显露直接,椎管减压彻底、植骨融合充分、内固定稳定可靠、近远期疗效满意、手术风险可控的优点,是治疗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2例,术中使用Roy-Camille技术置入螺钉。结果:12例病人经5~24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落,8例病人获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3例术前为A级,患者均无明显恢复;其余9例术前为B、C级,病人的脊髓功能障碍均得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对颈椎的骨折脱位关节实绞锁具有确实复位作用,并且在进行后路减压的同时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正确的选择进钉点和入钉方向可降低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The subtemporal approach with division of th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PcomA) is described for treating aneurysms of the basilar tip. When the ipsilateral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interferes with visibility and manipulation around the aneurysm neck and the artery is tethered by the PcomA and not mobilized, the PcomA can be divided near the junction with the PCA. The procedure permits PCA mobilization and exposes the neck of the aneurysm. We applied this procedure to a patient with a ruptured aneurysm of the basilar tip.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except for transient left oculomotor nerve palsy. Postoperative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firmed the respective disappearance of the aneurysm and no new ischemic lesions. The subtemporal approach allows safer and easier division of the PcomA near the junction to the PCA compared with the pterional approach, and the present procedur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ubtempor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内植骨组31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同期37例行单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无植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随诊3—5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分别为(49.6±2.0)%、(93.4±1.0)%、(18.3±2.0)°和(50.3±1.0)%、(94.1±3.0)%、(17.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94.3±1.0)%、(96.7±3.0)%、(6.2±1.0)°和(90.1±4.0)%、(95.8±2.0)%、(7.3±2.0)°,椎体内植骨组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优于对照组(P〈0.05);随诊时分别为(92.5±3.0)%、(94.4±1.0)%、(7.6±1.0)°和(85.2±2.0)%、(90.5±3.0)%、(11.7±1.0)°,两组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矫正丢失率分别为(2.4±0.1)%、(2.3±0.5)%、(1.2±0.1)°和(5.3±0.5)%、(5.1±0.1)%、(4.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及随诊时平均提高1-2级,椎体内植骨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内固定失效4例,占10.81%。随诊时椎体内植骨组腰背疼痛2例,占6.45%,对照组腰背疼痛5例,占13.51%。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并能减少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评价电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切开法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2 0例腹股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 6 2例实施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5 8例实施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伤口出血、感染、尿潴留、阴囊水肿等 )、出院时间、复发率、切口美观指数。结果 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切开法组外 ,其余各指标均优于切开法组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较之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确实有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和并发症少等较多优点 ,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更多更优良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共6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为后路椎管减压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37例为单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诊64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腰背疼痛并发症、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对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应用前后路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结果、经验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采用前后路各种手术方法治疗 4 6例胸腰椎骨折的不同结果、手术方法选择的经验。结果 平均随诊 13个月 ,前路手术 2 3例 ,术后腰痛消失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均有 1~ 3级的改善 ,椎体高度恢复 ,无丢失 ,脊柱融合好 ;后路手术 37例中 ,9例骨折复位不满意 ,残留腰痛和神经功能不全。结论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 ,前路比后路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