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学家吕叔湘有两篇评论报纸用词不当的短论——《论“基本属实”》及《“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对于这两则短论 ,我们可分六步来学习。第一步 :回忆第三册的《评论》,复习评论的特点。第二步 :看“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便于有的放矢。第三步 :默读课文 ,疏通文意 ,对照“阅读提示”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举出实例→分析病因 ,引用资料→作出推论→提出解决主张。第四步 :课本设置的“理解·分析”练习 ,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 ,有启迪思维的作用。学习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  相似文献   

2.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大意 ;从文体特点入手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理解作者表达的见解与主张。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本册教材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均为“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议论文”。我们学过了这三个单元的 1 5篇议论文之后 ,了解和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回顾这些内容 ,有助于我们学好《〈孟子〉二章》。2 .引导学生阅读课前的“阅读提示”、对课文标题的相关注释以及课后 (第 1 5 2页 )的小资料 ,了解本文作者的背景材料。3 .播放《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教学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项链》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新课本(第四册)将它由原定阅读课改为讲读课.如何讲好这一课,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课本上“思考和练习”第一题为我们做了揭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爱虚荣的思想”.作为读者阅读这篇小说,如果仅仅理解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课文练习又提示:“想一想,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三步导引”指的是在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式的教学程序:读懂课文,理清脉络——弄清重点,细读品尝——运用实践,模仿练写。下面谈谈六年制第九册3课、五年制第七册15课《海上日出》的“三步导引”教学设计: 一、读懂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理解词语。着重理解“范围、目不转睛、夺目、光彩、光芒、亮光、光亮、奇观”。 2.初步阅读,明确大意。课文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3.讨论分段,编写段意。按事物的方面分,可把本文分成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的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共四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军神》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将“预习”和“思考·练习”合并为“阅读提示”,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本组“思考·练习”的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重视朗读、默读训练。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课文,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另外,根据本组阅读训练重点,还提出了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二、避开了容易导致烦琐内容分析的题目,更加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如《狼牙…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是中华文字的精髓,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古诗文教学朗诵,从朗诵中理解诗文内容,体悟作者情感。第一步,读准字音、停顿和节奏,读出古音古韵;第二步,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第三步,展开想象,读懂作者,理解主旨。朗读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放手让学生目学的基础上,教师略加指点。教学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熟读课文,直奔中心。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通过阅读,你从课文中懂得什么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抓住第四段,搞清“冬眠不是睡眠”、“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第二步,上溯下连,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上溯第三自然段,让他们思考:当作者带回刺猬后,在当天晚上看到什么情况? 板书“喜欢滚动声音,把酒瓶当球打”,“喝牛奶,吃牛肉”,让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9.
《小交通员》课后第一题既提示了行文思路,又暗示了课文的层次,要求学生循着问题,抓住“怎样”二字,通过有关词句,逐层读懂课文内容,这是教学的重点。第二题要求理解和积累词语。第三题要求通过练习朗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朗读能力。这三个作业题,是围绕“顺序”这一单元训练重点设计的,要着重指导对第一题有关问题的理解与回答,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叙述事情的。  相似文献   

10.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选自第四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该单元以“阅读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两篇课文都是传统经典篇目,教材提示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四季变化的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 ,展示了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 ,其中第2———5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 ,它们在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有其相同之处 ,在教学中 ,可按“扶”、“引”、“放”、“结”四步进行。第一步 :“扶”。教师精讲第2(春)、第3(夏)两个自然段 ,并在讲授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首先 ,让学生朗读这两段 ,并用“”逐一标出所描写的景物 ;之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阅读》第二册重点单元之一,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都属写人的记叙文体裁。《一面》的肖像描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朱自清的《背影》,构思新颖别致。《冯婉贞》一文,对话描写十分突出。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教育,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种方法。 整个单元共安排九课时:讲读课六课时,自读课二课时,单元练习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面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本文的取材方法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上注释解决词浯中的疑难。2.划分层次。3.思考:谁与谁的“一面”?何时、何地、何境中的“一面”? 怎样的“一面”?“一面”对“我”的鼓舞是什么?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说阅读的文本是作者说的话,那么学生阅读文本就等于在听作者说话;如果朗读文本等于代替作者说话,那么教师范读讲解文本就是在替作者讲话。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呢?下面从几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与做法。示范引读──每学一篇新课文,教师要在范读上多下工夫,尽量使自己进入角色,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在学生理解一段文章的词句与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选取重点片段,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15.
实录一: 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 时间:2015年10月27日 学生: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八年四班 一、商议方案,确定通道 (教师提供了三种学习方案,学生选择了“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过程略.)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屏显.) 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____.(体裁) 师:第一步,请大家初步感知文本,了解大意.先请大家填第一个空,看看容不容易.好,你举手了. 生:这是一篇散文.课本第47页下面的注释写的是选自《朱自清散文选集》,所以它是散文.  相似文献   

16.
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屏显.生读.)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熟读成诵.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品味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从过去偏重字词的讲解,转移到指导学生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篇或段上来.这个转移是重新修订后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原大纲中的要求是“阅读文言课文.了解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翻译文言课文的一些片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了解一些文言句式”.修订后的大纲改为:“阅读文言课文,能理解基本内容”,“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新旧大纲都要求“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今年我区的中考命题就体现了修订大纲的精神.今年初中毕业会考暨初中中专招生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共有五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诸葛亮的《出师表》的主旨;第二、三,四题都是考  相似文献   

18.
【思路说略】 《听潮》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是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写法并进行朗读训练。《听潮》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是难得的朗读材料,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为: 1.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 2.学习本文以景抒情的写法。通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体会以景抒情的散文的艺术力量,领会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   现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教…  相似文献   

19.
自读导言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熟悉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3.把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4.掌握有关古籍的常识和寓言的特点。自读重点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掌握成语的用法。(解说:寓言是“有寓意之言”。语言是载体,寓意是内容。读通原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也是理解寓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领悟出寓意是阅读的第二步,也是阅读的中心环节,积累、运用是阅读的第三步,也是阅读的标的。)自读程序四则寓言各独立成篇,可分而“食”之,逐个击破,还可变换顺序,首先选学,然后依法自读,对一篇而言,可采用“四步法”。…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有阅读提示这一块内容。它在第一、二册以“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两种形式出现,在第三、四、五册(我们地区目前才试行至第5册)则少了“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这样的标题,只有一段提示性内容。把第一、二册的提示内容与第三、四、五册的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的内容具体而单一,后者的内容则广深而多头,显示出学习的逐步深入,这种总体上的安排应该说是科学合理的,值得肯定。但每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内容存在着一些问题。阅读提示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准备,提高阅读质量。良好的阅读准备,无外乎两个方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