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以新型含镁化合物为载体的HQ型聚丙烯高效球形催化剂的液相本体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n(Al)/n(Ti),n(Si)/n(Ti),外给电子体种类,氢气用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氢调敏感性和立体定向性。最适宜的聚合条件:反应温度为70℃,n(Al)/n(Ti)为481.0,外给电子体为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n(Si)/n(Ti)为19.2。在此条件下,HQ型催化剂的活性达34.0 kg/g,聚丙烯等规指数为97.9%以上。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丙烯聚合用Ziegler-Natta(Z-N)催化剂中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内给电子体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评价。其中,以1,3-二醚、琥珀酸酯和1,3-二醇酯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Z-N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立体定向性高,用该催化剂制备的聚丙烯具有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特点。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内给电子体所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模型发现,单酯体系的等规和无规活性中心在Lewis酸作用下存在可逆平衡,二醚体系中醚氧原子电子云的转移和二醚的空间结构影响钛活性中心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乙酸乙酯(EAC)为内给电子体对乙烯淤浆聚合用钛系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改性,并与未改性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通过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催化剂的颗粒大小、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EAC与氯化镁和四氯化钛的相互作用;通过乙烯淤浆聚合的方法评价了不同EAC含量催化剂的活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等。结果表明:n(EAC)∶n(Mg)=0.15时,催化剂活性可达39.72 kg/g,且具有颗粒形态好和反应动力学平稳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了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2-甲基-2-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BIBI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以及不含内给电子体的MgCl2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了给电子体结构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用该催化剂合成的聚1-丁烯(PB)的等规指数、熔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未加入外给电子体时,加入BIBIMP的催化剂活性最高,用其所制PB的等规指数最高,分别为539 g/g和84%;加入氢气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和PB等规指数;加入外给电子体后,催化剂的活性均降低,二醚类Z-N催化剂活性降低最多,而使用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更有助于提高PB的等规指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入新型给电子体制备了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Ziegler-Natta催化剂。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吸附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表征了催化剂的粒径、形态和物理结构等。采用乙烯淤浆聚合法研究了该催化剂的乙烯淤浆聚合性能,并与进口参比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氢气分压为0.28 MPa、乙烯分压为0.45 MPa、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催化剂活性达到21.3 kg/(g·h),聚合物堆密度达到0.34 g/cm3,粒径小于100μm的细粉含量为1.87%,催化剂的综合指标优于参比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烯烃聚合时最常用的催化剂.在不同的给电子体的用量、聚合温度等条件下,考察给电子体对烯烃聚合的影响.通过室内环道评价装置和红外光谱仪测定聚合物,确定给电子体对烯烃聚合的作用.实验表明,在助催化剂:1.5mL,主催化剂:0.01 mL,给电子体MgCl02:0.39 g,反应温度:0℃,二段聚合温度:-...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烯烃聚合用Ziegler-Natta(Z-N)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影响因素以及基于活性中心浓度测定的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载Ti量和Ti分布以及Mg Cl2载体的微晶结构和形态都有重要影响;外给电子体的毒化作用使活性中心浓度下降,但无规活性中心浓度的下降幅度更明显,因而等规活性中心比例相对升高;共聚单体的加入使催化剂颗粒破碎,从而暴露出新的活性中心,增加了活性中心的浓度;加入氢气后聚合反应速率显著提高。由于Z-N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机理高度复杂,研究其微观机理仍面临很多瓶颈。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5种以烷氧基镁为载体的负载型BCM系列催化剂,粒径可在25.0~70.0μm调整,且用其制备的聚丙烯(PP)粉料的颗粒形态优良,流动性好。与NG型催化剂相比,BCM-100和BCM-200催化剂活性高20%以上且氢调敏感性相当,BCM-300催化剂活性高40%以上且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BCM-400催化剂活性高50%以上且氢调敏感性好。与用NG型催化剂制备的PP(简称NG-PP)相比:用BCM-300催化剂所制P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宽30%;用BCM-400催化剂所制PP的Mw/Mn和重均分子量(Mw)都低约20%、等规指数接近98.0%、熔体流动速率(MFR)可达53.1 g/10 min,而NG-PP的MFR为22.0 g/10 min;用BCM-500催化剂所制PP的Mw高,Mw/Mn宽。  相似文献   

9.
丙烯聚合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武 《工业催化》2003,11(11):1-6
讨论了丙烯聚合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反应体系内的氯化镁、内给电子体、烷基铝、硅烷和氢气等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内给电子体对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从内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理、内给电子体的种类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以及内给电子体的结构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三方面.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内给电子体的引入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新型及原丙烯聚合催化剂及其聚合物的物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型催化剂比原催化剂颗粒粒径分布窄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颗粒形态良好。小试聚合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氢调敏感,聚合物等规指数容易调节并可以控制,聚合物复制了催化剂的形态,且粒径分布较窄。同时,进行了丙烯-乙烯共聚实验,从聚合物熔点及乙烯含量的测定结果可以说明:新型催化剂共聚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低等规聚丙烯的研制 Ⅳ.聚合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乙氧基镁为载体的主要原料,采用三氯化铝使二乙氧基镁氯化制备载体,再采用四氯化钛进行载钛,得到一种丙烯聚合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经流相本体法丙烯聚合评价实验表明,此催化剂的活性为30-60kg/g,全聚物在沸庚烷中不溶部分为13%-30%。并对影响催化剂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给出并比较了催化剂小试、模试和中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气相法聚丙烯装置上使用PG型催化剂生产聚丙烯1102K,并与装置原来使用的进口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对比评价了催化剂配制情况、催化剂活性、催化剂单耗,对氢气的敏感性、熔体流动速率可调性、对原料适应性、聚丙烯粒径分布.结果表明:PG型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达到23.736 5 kg/g(以.每克催化剂生产聚丙烯的质量计),比进口催化剂高40%;装置操作稳定,所产聚丙烯1102K树脂颗粒形态好,产品质量达到进口催化剂生产1102K树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特色高铝粉煤灰为原料,采用酸-碱联合法制备莫来石-刚玉催化剂载体,利用比表面积全自动物理吸附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OES)等系列表征手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酸-碱联合法制备工艺,即首先在硫酸浓度为1.5 mol/L,反应温度为85℃,液固比为7,反应时间90 min;随后在NaOH浓度为200 g/L、反应温度为95℃、液固比15、反应时间150 min条件下预处理粉煤灰,二氧化硅的脱除率达到58.51%,非晶态二氧化硅脱除率为83.49%。所获得的以莫来石和刚玉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吸水率,分别为39.35 m2/g和70.01%。耐热温度达到1100℃,颗粒大小在20~50 μm之间,呈由短棒相互黏结在一起的多孔球形结构。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显示,载体矿物相只有莫来石和刚玉,表明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孔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具有较宽的孔径分布,孔大小主要集中在约10 nm。  相似文献   

15.
新型双醚催化剂在间歇本体聚丙烯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述了新型双醚催化剂在间歇小本体聚丙烯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并与CS-1型高效催化剂进行了比较。该催化剂对丙烯中杂质的适应性强,操作温度及压力较CS-1催化剂低。聚丙烯产品指标满足用户需要的同时,原料消耗大大低于使用CS-1型催化剂;在使用时不需要加DDS(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组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反应终期可杜绝聚丙烯产品因粉料温度过高而发生降解现象,可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工业上采用焦化气制备甲醇过程中原料气中硫含量较高的问题,采用等量浸渍法,以氧化铝为载体,氧化钼为主活性组分,Y_2和Y_3为助剂制备了有机硫加氢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活性组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得到主活性组分氧化钼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3.90%,助剂Y_2的最佳质量分数为2.49%,Y_3最佳质量分数为0.63%。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有机硫加氢催化剂的有机硫脱除效果较好,其中2,3-二甲基-2-丁烯转化率达到88.97%,噻吩转化率达到50.67%,与现有T202A催化剂相比,2,3-二甲基-2-丁烯转化率提高了7.15%,噻吩转化率提高了9.41%。  相似文献   

17.
制备Ni改性及水热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并在固定床连续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对正辛烷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低温氮吸附、NH3-TPD和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催化剂B酸逐渐减少,L酸逐渐增多,总酸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适宜的Ni含量能够促进芳构化反应。随着水热温度的提高,B酸减少,总酸增多,催化剂的芳构化活性逐渐降低。催化剂活性与表面酸性有关,尤其是与强酸量有关,强酸量下降,芳构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气相法聚乙烯倦化剂.研究了组成、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载钛时间和TiCl4加入量对倦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与商用催化剂相似的组成,粒径分布窄,颗粒形态良好;通过选择高比表面积的硅胶载体、提高催化剂有效组分的负载量和适当延长载钛时间可提高催化剂效率;当硅胶比表面积为312 m2/g,负载时间...  相似文献   

19.
《合成纤维工业》2016,(5):43-45
采用2 L不锈钢反应釜,考察了自制钛系催化剂对聚酯(PET)生产过程中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以及产品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钛系催化剂对PET生产过程中的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同三氧化二锑催化剂相比,自制钛系催化剂可缩短酯化反应时间33%;自制钛系催化剂在缩聚过程中的催化反应活性高于三氧化二锑催化剂,可缩短缩聚反应时间45%;随着反应体系中钛含量的增加,缩聚产物达到一定黏度所需的缩聚反应时间降低,但缩聚产物的色相b值升高;合理的自制钛系催化剂的起始添加量应控制在7μg/g以下。  相似文献   

20.
Composites consisting of a polypropylene (PP) and highly crystalline cellulosic microfibers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mixing with the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MAPP) as a compatibiliz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with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MAPP,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improved dramatically. The improvement is attributed to stronger interfacial adhesion caused by esterification between anhydride groups of MAPP and hydroxyl groups of cellulose, although the number of the ester bonds is too few to be detected by FT‐IR spectroscop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ensile strength and Young's modulu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MAPP contents in the composites, and the optimum MAPP content is about 10 wt% for the composite with cellulose content of 30 wt%. SEM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cellulose fibers and PP improved in MAPP‐containing composites. The DSC results showed that MAPP has little effect on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of PP in the composites. POLYM. COMPOS., 26:448–453, 2005. © 2005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