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男性,36岁,活动劳累时反复心悸、胸痛一月余。运动试验诱发胸痛伴V1导联ST段上抬4~5 mm,恢复早期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房室结供血不足,影响房室传导功能而导致AVB;1例女性,52岁,活动时心悸、胸闷二月余,加重伴乏力十天。运动试验诱发Ⅲ度AVB,发生机制可能因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障碍或传导系统及房室结心肌组织退行性改变。运动时频率增快的窦性激动在通过房室结下传过程中可连续落入房室结不应期,不能下传心室而产生房室传导的延缓或中断。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3岁。因胸闷、胸痛就诊,入院2天后凌晨出现胸痛。动态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I、aVL导联ST段显著压低,同时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持续约30min胸痛好转,心电图ST段回落至正常。动态监测心肌标志物未见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狭窄病变,给予地尔硫■联合硝酸酯类药物预防冠状动脉痉挛治疗。  相似文献   

3.
从来信知道您从1997年开始出现心动过缓,每分钟50次/左右.当时的心电图已发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后心电图发展成Ⅱ级房室传导阻滞。并逐渐出现胸痛症状。于2004年在广州某医院作冠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中段有狭窄.因而在病变处放置了一个支架。经治疗后,已无胸闷及胸痛等症状,且脉搏保持在60~70次/分.只是心电图检查依然存在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您提出的问题是今后应如何治疗和预防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9岁。无明显诱因胸痛1h来诊,伴心慌、牙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多源室性期前收缩。STⅡ、Ⅲ、aVF抬高0.10~0.25mV,Ⅰ、aVF及V4~V6导联可见ST-T改变。55min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造成房室结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变异型心绞痛可诱发多种心律失常,本例为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如不及时处理,不能排除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故临床应加强对变异性心绞痛足够的重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万俊杰  张莉 《心电学杂志》2004,23(4):231-231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1周就诊。临床诊断:胸痛原因待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79次/min,大致正常心电图。采用Bruce运动方案次极量运动实验,运动至3级8min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伴大汗,不能耐受,心率下降。监护心电图可见V1、V3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2~0.3mY。突然出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又转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4岁,因胸痛来院急诊.有抽烟史及轻度高血压史.入院时体检正常,血压17.5/9.5kPa(130/7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室及心室内传导均正常,下壁导联ST段抬高伴Ⅰ、aVL及V1-6ST段压低(图1A).开始应用阿司匹林、rTPA及肝素治疗.CPK及CK-MB分别高达963及102IU/L.心电图演变呈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图1B).入院后第10天,患者出现卧位型心绞痛,即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检查.心室造影术示后基底部运动严重减退,心室功能轻度减退.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和两大右心室分支开口远端呈几乎完全性闭塞,而左冠状动脉正常.遂对病变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当导引钢丝插入时,出现了直至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急性血管闭塞.患者感胸痛,监护导联ST抬高.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V-Flen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安全性和再狭窄的发生率,在124例冠心病病人中,138处血管病变植入174个V-Flen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1例病人因严重心衰死亡,4例病人出现非Q波心肌梗死,股动脉穿刺血肿5例,其余病人均无支架相关并发症。122例病人6月临床随访中,16例(13%)出现胸痛或运动试验阳性;108例6个月后定量血管造影显示再狭窄率为24.0%。此结果提示,V-Flen冠状动脉支架对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安全有效性,且再狭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支架治疗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并主干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14岁 ,既往无心血管危险因素 ,1年前劳力时出现胸痛。2周前在长跑时再次胸痛 ,伴心悸、气短、大汗、恶心、呕吐伴四肢厥冷。立即至当地医院 ,测血压 70 /5 0mmHg(1mmHg =0 133kPa)。心电图显示Ⅰ、aVL、V1 ~V6 导联ST段抬高 1~ 3mm ,Ⅱ、Ⅲ、aVF导联T波高尖 ,结合心电图和心肌酶演变 ,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住院期间 ,出现心力衰竭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经积极药物治疗后 ,病情趋稳 ,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右冠状动脉正常 ,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非选择性造影可疑左主干狭窄。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我科。9月 …  相似文献   

9.
S预激综合征对心室除极终末向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87例显性房室旁路及26例隐匿性房室旁路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体表心电图QRS波终末40ms的向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对心室除极终末向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显性单房室旁路87例及隐匿性单房室旁路26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将房室旁路分为间隔、左后游离壁、左前游离壁、右后游离壁及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结果87例显性房室旁路中的72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发生改变,15例无变化,26例隐匿房室旁路中的2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发生改变,24倒无变化,显性房室旁路与隐匿房室旁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间的显性房室旁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性房室旁路终末向量的变化特点具有导联的特异性,后间隔房室旁路主要表现Ⅱ、Ⅲ、aVF导联S波变浅或消失及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中间隔房室旁路表现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前间隔房室旁路表现Ⅰ、aVI,导联新出现S波及V4导联原有S渡加深,左后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Ⅰ、aVL导联新出现S波及V1~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左前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Ⅰ、Ⅱ.aVF导联波变浅或消失及V1~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右后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口Ⅱ、Ⅲ、aVF导联S波加深及V4导联S波加探或新出现S波。结论任何部位显性房室旁路均可引起QRS波终末向量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导联的特异性。提示预激综合征不但影响QRS起始向量的改变,也可导致QRS终末向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7岁,因"发作性胸痛9 d,晕厥1次"入院.胸痛发作时外院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示心房颤动伴间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及V4~V6导联ST段压低.1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伴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胸痛与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9例因胸痛入院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以及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19例高血压病伴胸痛的患者中诊断心肌缺血101例,73例存在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为61.3%,冠状动脉迂曲、僵硬、血流减慢。结论长期高血压而出现心肌缺血临床表现的患者可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但可出现冠状T波、运动试验性阳性,应进一步提高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复杂临床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6岁,反复胸闷、胸痛20余年,常规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发现胸闷、胸痛与心房颤动发生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全闭,并可见右冠向左前降支及左旋支较好的侧支循环。遂行房室结改良并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继续药物治疗并强化控制心室率。随访3年,胸痛发作明显减少,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6岁,因发作性胸痛伴晕厥两次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阻滞、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V4~V6 导联ST段下移0.05~0.10mV,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2岁。因心前区闷痛伴头晕,出冷汗3h急诊入院。心电图(ECG)提示: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度房室传导阻滞,即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等抢救治疗。溶栓2h后,胸痛明显缓解,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恢复窦性心律,V8~9、RV3~5导联抬高的ST段已回复基线,但、、aVF导联ST段下降<50%,并出现病理性Q波。体检:血压108/82.5mmHg(1mmHg=0.133kPa),急性面容,四肢出冷汗,脉搏细速,呼吸促,双中下肺可闻及中量水泡音,心率12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音低钝。入院6h后因病情危重并发急性左心衰及休克早期,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腔内…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2岁.发作性胸痛伴大汗,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入院.经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治疗,2天后胸痛缓解,肌酸激酶(CK)2000 IU/L(参考值:25~200IU/L).  相似文献   

16.
Ⅰ型主动脉夹层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主因急性胸痛1 h住院,入院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人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尿激酶溶栓,半小时内ST段基本回落基线水平.经内科药物治疗后无胸痛再发,伴左下肢跛行,3周后为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7.
<正>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是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DCAB)与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机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一项新技术。现将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主因"突发胸痛30 h"入院,心电图示:Ⅲ、AVF、V6~V9导联ST段抬高0.1~0.3 mV。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3岁,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9年,胸痛半年"入院。9年前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行CABG术,术后长期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病情控制稳定。半年前胸痛再发,多于活动时出现,含服"速  相似文献   

19.
106例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06例心律失常病人,包括室性心律失常44例,房性心律失常4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及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程均在半年以上。因伴不典型胸痛,临床拟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仅4例(4%)有冠状动脉病变。在具有上述临床特征的心律失常病人中,冠心病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性,63岁,因"间断胸痛9个月"于2017年8月9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为刺痛,活动静息均发作,夜间亦发作,与呼吸及进食无关,胸痛有时持续数小时,发作无明确规律。分析患者老年女性,以胸痛为突出表现,发作诱因及规律不明确,常见胸痛原因考虑如下可能:(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绝经后女性,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需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患者胸痛发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