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是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下属的全国二级学会,经中国科协正式批准并备案,于2013年12月2 0日在深圳成功举行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分会宗旨为,在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的指导下,推进中国骨植入材料与器械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业务范围涵盖人体206块骨骼及其附属组织的修复材料与器械,涉及骨科、口腔科、颌面外科、整容外科、神经外科、显微外科、运动  相似文献   

2.
<正>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方针政策,针对我国当前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着眼于我国骨科植物材料及器械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将召开"2014年全国骨科材料与器械产学研医管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立足临床实际需求,融合产-学-研-医-管各产业链优势资源,通过各专题会形式充分研讨骨材料与器械国内外前沿科学技术,提炼临床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器械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我国十三五相关规划的制订建言献策,并展示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针对我国当前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着眼于我国骨植入材料及器械发展的长远规划,统筹组织"十三五"重点研发任务建议,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定于2015年8月7日~10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2015年全国骨材料与器械产学研医管交流会"。分会汇聚了中国骨植入材料与器械行业内基础研发、产品开发、型式检验、临床伦理、注册审评、体系认证、临床应用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知名专家,实现了行业内"产-学-研-医-管"产业链的交叉、互补和融合。随着分会专业性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分会将组建若干专业委员会(学组),并在2015年年会中正式成立并颁发聘书。拟成立各专业委员会及负责人名单如下:(1)四肢创伤修复材料及应用(马信龙);(2)脊柱修复材料及应用(罗卓荆);(3)关节修复材料及应用(王义生);(4)脊髓及周围神  相似文献   

4.
<正>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方针政策,针对我国当前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着眼于我国骨植入材料及器械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定于2014年8月2日-4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2014年全国骨材料与器械产学研医管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立足临床实际需求,融合产-学-研-医-管各产业链优势资源,通过各专题会形式充分研讨骨材料与器械国内外前沿科学技术,提炼临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我国十三五相关规划的制订建  相似文献   

5.
个人简介梅伟,医学硕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郑州市骨科医院业务副院长、郑州市脊柱脊髓病医院院长、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脊柱外科学)学科带头人。任职情况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颈椎学组委员、继续教育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脊柱脊髓损伤学组组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脊柱学组组长,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畸形分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肩关节骨损伤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探讨,并对肩关节骨损伤后人工生物材料干预下的治疗手段与机制进行分类与归纳。方法: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肩关节,骨折,生物材料,治疗"或"shoulder joint,fracture,biological materials,treat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肩关节生物力学特点、肩关节损伤及人工生物材料治疗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进一步归纳分析。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也是最为灵活的关节,体操运动在上肢支撑过程中,由于受力的突发性或暴力作用下,肩关节骨损伤较为常见。目前严重的肩关节损伤修复技术大多以肩关节假体置换为主,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人工生物工程逐步运用于运动医学领域,人工生物材料在骨损伤治疗过程中的运用也逐步成熟与多样化,但在肩关节骨折修复措施中较为鲜见。结论:肩关节假体设计过程中,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低恢复肩关节损伤前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作用。所以,假体设计所需的基本参数都应通过解剖学手段的不断深入研究来获得,同时假体的发展也可推动形态学的研究和进步,为骨形态学和表面修饰的发展和深入研究起到了相应的推进作用。另外,目前研究人员在骨修复材料的选择、处理以及材料表面修饰等多方面的尝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基因疗法等方法的运用,肩关节骨损伤修复的研究必将进入崭新阶段,也为肩关节骨折修复人工材料的妥善运用提供了更为崭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组织工程康复手段康复过程中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阐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急性损伤,骨,生物材料"或"Acute Injury,Bone,Biological 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骨急性损伤治疗手段、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组织工程学骨组织治疗手段以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为主,这两种移植均存在缺陷,前者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后者面临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因此人工骨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越来越受到临床青睐。目前所用的骨移植人工生物材料主要包括:骨衍生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这类材料具有对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的作用,其中生物材料是否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其运用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理想生物材料的选择必须重视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生物相容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骨康复治疗的效果,可以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是组织工程治疗手段过程中生物材料选择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所以 ,人们开始研制人工骨修复材料。本文综述了生物陶瓷、胶原、脱钙骨、合成聚合物等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者认为 ,将几类生物材料复合加工 ,研制出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的材料 ,将是今后骨修复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复位和外固定技术对骨裂、规则性骨折等轻伤性骨折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关节等部位的复杂骨折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人工生物材料在骨损伤治疗中逐步成熟与多样化。 目的:对骨损伤治疗的材料学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材料的性质尤其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分类与分析。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1关于损伤性骨折治疗及其材料学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生物材料,生物学特性”或“bone,biological materials,biological propertie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损伤治疗措施及材料学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9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4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科疾病中,受暴力运动冲击造成的损伤性骨折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骨修复及骨移植材料的研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运用材料学手段进行治疗的措施日趋成熟。从内固定材料、金属假体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研制和临床应用来看,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骨修复人工生物材料必备的的特征和运用的基础,也是各种材料在实践运用工程中必须面临和克服的难题。 关键词:骨;损伤;生物材料;免疫;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34  相似文献   

10.
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人们开始研制人工骨修复材料。本文综述了生物陶瓷、胶原、脱钙骨、合成聚合物等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者认为,将几类生物材料复合加工,研制出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的材料,将是今后骨修复瓣发展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骨缺损治疗方面,近几年集中在骨修复替代材料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催生了很多全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各有优势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讨论和推敲。 目的:通过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在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评价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生物性能,有利于骨科医师更好的理解几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理化、生物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近期临床效果并非是与传统材料的最终比较结果。人工骨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确切疗效尚须长期的临床观察。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人工骨材料抑制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分别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材料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理化、生物性能,安全性综合比较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疾病如肝炎病毒的可能。③人工骨材料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人工骨材料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④现有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均存在各自不同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质量的需要。未来能代替天然骨骼,解决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应当是优势的组合,是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骨修复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深入,功能性骨科生物材料应运而生。无机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 polyP)是一种具有高能磷酸键的聚合物,存在于成骨细胞和血小板中,其降解产物如磷酸根离子和产生的能量可以参与骨再生和代谢。受此启发,人们将polyP开发为新型骨修复材料,包括非晶态和结晶态两种结构,在体内外的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综合阐述了这种独特的能量自给型生物材料的生理功能、材料设计、制备方法、生物学效应及相关机制的进展,为其在骨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本文也同时讨论了polyP材料面临的挑战和争议,以期推动其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介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孔径连续可控等特点是优秀的缓释载体材料,其在骨修复领域应用广泛.目的:总结介孔材料在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年1月至2021年4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esoporous nanopa...  相似文献   

14.
背景:磷酸钙材料与天然骨矿物质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传导性和可降解性,在金属植入物涂层及骨缺损修复材料中已有大量研究与应用。 目的:综述不同物相磷酸钙材料的特点及在骨软骨支架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的有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软骨,磷酸钙(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等),组织工程”,英文检索词为“osteochondral;calcium phosphate;tissue engineering”。 结果与结论:由于磷酸钙具有多种物相和晶型,通过不同工艺方法调控磷酸钙的结构尺寸可以得到丰富的材料体系,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聚磷酸钙、无定形磷酸钙等,其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有所差异,其中以羟基磷灰石的应用最为广泛。将磷酸钙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多层的复合支架是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趋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生物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性能与效果,寻找适合生物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方法:以"生物材料,骨缺损,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因子,组织工程"为中文关键词,以"biological materials,bone defect,bone marrowstroma lcells,Cytokine,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骨缺损修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及其性能。结果:目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天然生物衍生材料,由天然生物组织经一系列理化方法处理而得,如胶原、珊瑚、生物衍生骨等。另一类是人工合成材料,主要为生物陶瓷和高分子材料,如钙磷陶瓷、自固化磷酸钙、聚乳酸、聚乙内酯,聚乙烯乙二醇等。目前,单一的材料,无论是生物陶瓷还是高分子(天然或人工合成),都不能满足骨组织修复的要求,因而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备受瞩目。如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胶原、羟基磷灰石与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与聚乳酸-聚羟乙酸复合等。结论:复合支架材料能保证足够的强度而且能有效结合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有利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骨缺损修复材料: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骨修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动物源性异种骨,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开发对病损或缺失的骨组织进行有效修复和功能重建的人工骨修复材料具有广泛的临床需求和重要的意义,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热点。 骨组织工程:主要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种子细胞、诱导因子及支架材料,通过培养的细胞在预制形态的三维支架上生长,之后植入骨缺损部位,在生物材料逐步降解的同时,种植的骨细胞不断增殖,从而达到修复骨组织缺损的目的。 背景:目前临床大量需求的自体骨存在来源不足、供骨区并发症等问题,而同种异体骨和异种骨存在免疫排斥、疾病传播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人工骨修复材料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 目的:综合叙述锌、镁这2种二价阳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的国内外最新基础研究进展及成骨诱导机制。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至2019年收录的有关Zn、Mg增强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生物活性及成骨诱导相关研究的文章,检索词为“锌,镁,羟基磷灰石,体内,体外,成骨活性,骨修复,骨缺损;Zinc,magnesium, hydroxyapatite,in vivo,in vitro,osteogenic activity,bone repair,bone defect”。 结果与结论:尽管可降解活性元素Mg和Zn及其在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上的应用有较多研究,但研究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金属或合金植入体方面,对于Mg-羟基磷灰石和Zn-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也大多制备成纳米颗粒、致密块体材料或作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活性涂层来应用,关于将Mg和Zn元素与羟基磷灰石功能复合制备成仿骨结构多孔骨修复材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同时金属离子材料仍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当特定金属从支架、植入物或其他释放装置中局部释放时,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在健康和病变组织的细胞调控和细胞-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其次,大量的体内实验证实金属离子可以从支架局部释放而不会产生全身毒性,但有致癌效应;此外还需要有更广泛的知识,了解将支架改善的生物学性能与金属离子释放效应联系起来的机制。 ORCID: 0000-0001-8645-7623(张亚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个人简介张怡元,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大骨科行政主任、关节外科学科带头人、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情况中国膝关节外科(CKS)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工作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骨科分会常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关节学组副组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委、福建省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骨科分会会长、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兼关节外科组副组长、福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等。《JBJS (中文版)》《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编委会编委及审稿人。  相似文献   

18.
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用做人工骨修复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综述了近年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HA/PLA)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用做人工骨修复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HA/PLA)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临床可以采取植骨方式治疗牙槽骨缺损,其中所选用的植骨材料对最终植骨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方法:纳入63例牙槽突裂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8-15岁,均实施骨移植治疗,按照所选用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n=32)和骨诱导活性材料组(n=31)。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植骨效果、骨密度、未萌尖牙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治疗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未萌尖牙情况:自体骨组7颗未萌尖牙中,2颗萌出,4颗向植骨区移动,1颗未出现明显改变;骨诱导活性材料组6颗未萌尖牙中,2颗萌出,2颗未出现明显改变,2颗向植骨区移动。③牙槽骨密度:两组修复后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 0.05),修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排异及植骨材料脱落等不良事件。表明利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可以获得与自体骨移植相似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可靠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