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药物的快速进展,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尤其是针对转移病灶少的晚期肺癌,通过积极的局部治疗手段,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的进步,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实现了对小靶区肿瘤的精准高剂量放射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而其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也正被积极探索。本文就SBRT在晚期寡转移肺癌的研究现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肺部寡转移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行SABR的159例肺部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方法计算局控率(LCR)和总生存(OS),并采用 log- 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 ...  相似文献   

3.
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药物的快速进展, 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尤其是针对转移病灶少的晚期肺癌, 通过积极的局部治疗手段, 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近年来, 随着放射技术的进步,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实现了对小靶区肿瘤的精准高剂量放射治疗,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 而其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也正被积极探索。本文就SBRT在晚期寡转移肺癌的研究现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SRT)的疗效和影响局部疗效的因素。方法 52例133个肺转移瘤行SRT。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16.84岁,中位年龄58岁;治疗前单纯肺转移28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24例;接受SRT一程37例,多程15例。133个病灶中,鳞癌8个(6%)。腺癌22个(17%),肝癌23个(17%),肉瘤11个(8%),其他放化疗不敏感肿瘤69个(52%);1个中心127个(95.5%),2个中心6个(4.5%);准直器20~25mm7个(5%),27.5~30.0mm38个(29%),32.5~40.0mm53个(40%),40~50mm35个(26%);靶体积为0.13~35.3em3,中位值为2.8cm3。1个中心参考剂量线定在90%,2个中心参考剂量线定在50%~80%。均采用体内预置金点标记无环重定位技术,4~6个旋转弧,非共面、等中心旋转照射。28个病灶照射总剂量为30~36Gy(分3次,14—18d完成).32个为40~48y(分5~8次,12d完成),25个为48~52Gy(分4次,12~15d完成),8个为45Gy(分3次,10d完成)或54Gy(分4次,12d完成),19个为58~60Gy(分5~6次,15~20d完成),21个为40Gy(分2次,6~8d完成)、50Gy(分5次,12d完成)、60~66Gy(分10~11次,12~15d完成)。结果 完全缓解88个(66%),部分缓解23个(17%),稳定7个(5%),进展5个(4%),无法评价10个(8%)。有效率为84%,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9%(119/133)。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期16个月,平均生存期33个月,中位生存期24个月。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9%、50%、45%、33%。结论 SRT对肺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治疗单发或多发肺转移瘤并可行多程治疗。对放化疗不敏感的病理类型和照射剂量偏低是影响局部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寡转移是肿瘤从局部区域病变进展到远处广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中间状态,通过局部治疗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单次剂量高、分割次数少,是一种高精准的局部消融治疗手段。结直肠癌有近一半患者会发生转移,主要转移部位为肝和肺。本文主要阐述SBRT治疗结直肠癌肝、肺寡转移灶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总结了SBRT具体实施的要点。SBRT在严格的呼吸运动管理和放疗质控下是治疗结直肠癌寡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晚期乳腺癌是不可治愈的。寡转移是介于局限期和广泛转移的一种中间状态。放疗在寡转移性乳腺癌的局部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发展,可以予以根治剂量,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既往研究证明SBRT是安全有效的,对乳腺癌的骨、肺、肝、脑、淋巴结等寡转移的局控率>80%。但是,如何筛选真正的寡转移还存在一定争议,进一步的随机临床研究证实放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胸部放疗在Ⅳ期寡转移NSCLC治疗中的意义,探索胸部放疗最佳介入时机。方法 将2008-2014年山西省肿瘤医院192例Ⅳ期“寡转移”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化疗组、放疗早期介入组、放疗中期介入组、放疗晚期介入组。Kan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192例寡转移Ⅳ期NSCLC中位生存期为14.5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4%、24.0%、10.7%。单纯化疗组、放疗早期介入组、放疗中期介入组、放疗晚期介入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1、18、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4%、73%、71%、5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40%、32%、13%,3年生存率分别为0%、24%、16%、3%(P=0.000)。放疗剂量≥60 Gy与<60 Gy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个月与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6%与53%,2年生存率分别为34%与21%,3年生存率为17%与10%(P=0.002)。结论 对于Ⅳ期寡转移NSCLC患者,胸部病灶放疗的较早期介入和高剂量放疗能提高患者局控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肺寡转移瘤SBRT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肺寡转移瘤行SBRT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行SBRT治疗的最佳人群。方法 对2012-2015年间51例肺寡转移患者76个肺转移结节行SBRT。原发肺肿瘤27例,肺外来源肿瘤24例。鳞癌7例,腺癌35例,其他9例。剂量50 Gy分5次、60 Gy分3次等。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2年LC率分别为86%(65/76)和80%(61/76),OS率分别为80%(41/51)和55%(28/51),中位OS为30(2~57)个月,中位PFS为8(1~32)个月。21例出现1级RP,1例出现2级RP。多因素分析表明肺转移结节数≤2、PFI及PS评分≤1分均影响OS (P<0.05)。结论 肺寡转移瘤行SBRT是安全、有效的,肺转移结节数、PFI及PS评分是影响OS因素,选择合适患者和适宜治疗时机是保证SBRT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除小细胞肺癌以外所有类型的肺癌,脑、骨、肝及肾上腺为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在NSCLC远处转移患者中,并非都是多发的、广泛的,有近7%的患者表现为肺外孤立性转移。这种特殊形式的晚期肿瘤转移状态称之为NSCLC寡转移。寡转移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主要措施包括立体定向放疗、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本文主要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对NSCLC在常见远处转移脏器寡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有效性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60例有1 24个脑转移病灶的NSCLC患者进行HSRT,其中90个病变进行全脑放射治疗加HSRT,34个病变初始进行HSRT,中位随访12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及预后因素.结果:全脑放疗加HSRT组46个病变完全缓解(CR),28个部分缓解(PR),9个病变稳定(SD),7个病变进展(PD);6、12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3%、66.9%和73.2%、47.6%.单独HSRT组20个病变CR,7个PR,4个SD,3个PD;6、12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7%、65.9%和70.2%、4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转移个数(OR=1.675,P=0.001)、颅外有无转移性病灶(OR=1.934,P=0.036)和原发灶控制(OR=7.936,P=0.033)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SRT是治疗NSCLC脑转移有效方法之一.脑转移个数、颅外有无转移性病灶和原发灶控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和手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6年间河南省肿瘤医院初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早期NSCLC患者,共227例,其中SABR组73例,手术组154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基线资料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SABR组、手术组3年样本量分别为74、155例。SABR组、手术组3年OS率分别为81.9%、78.2%(P=0.603),3年PFS率分别为66.9%、66.9%(P=0.565),3年局部区域无进展率分别为84.0%、90.8%(P=0.133),3年远处无转移率分别为75.4%、69.8%(P=0.095)。结论 SABR与手术治疗早期NSCLC的OS率、PFS率、局部区域无进展率、远处无转移率相近,SABR是不可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的可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后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程大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6例初治局部晚期(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CRT)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LCHSRT),完成治疗并且资料完整者共91例,CRT组43例,LCHSRT组48例。CRT组常规剂量分割大野对穿照射至43.5Gy后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缩野加量至65.2Gy。LCHSRT组常规剂量分割大野对穿照射至44.4Gy后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行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LCHSRT照射方式为圆形准直器非共面弧形照射,计划靶区体积边缘处方剂量4~7Gy/次,隔日1次,总剂量(22.8±5.5)Gy。结果CRT组和LCHSRT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4.6%。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CT检查CRT与LCHSRT组局部肿瘤全消率分别为30.2%和63.5%(P<0.01);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0%和86.5%(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5.8%和79.2%(P<0.05)。两组急慢性放射性肺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0.68和2.90,P值均>0.05)。结论圆形准直器非共面弧形照射后程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提高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肿瘤全消率和局部控制率,但其适形性和靶区内剂量均匀性不够理想,而且当照射剂量≥25Gy时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疗结合紫杉醇或(和)卡铂同步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副反应和疗效.方法41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期17例,Ⅲb期24例)接受DT60~70Gy放疗,疗中给予45 mg/m^2紫杉醇(13例)或合用卡铂AUC=2(28例),1次/周给药,共4~6周,放化疗在同一天开始进行.结果37例患者完成了60~72Gy放疗,2例放疗总量54Gy,2例56Gy.38例完成了4~6周化疗,3例完成了2周化疗.≥3级骨髓抑制2例,3级放射性食管炎4例,≥2级放射性肺炎6例,3级黏膜炎1例.全组总有效率(CR+PR)78%.中位随访期17.2个月,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4%和34%.放疗剂量>66Gy与≤66Gy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36.8个月(P=0.027).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期57.8个月,1、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85%.失败原因照射野内复发4例,照射野外1例,照射野内+野外1例,癌性胸水2例,远处转移12例.结论紫杉醇或(和)卡铂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副反应可接受,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失败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放疗剂量高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Vision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精确性。方法 2010—2012年应用西门子ONCOR CTVision加速器对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采集每位患者每次放疗前后CT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在线调整并分析患者放疗前后位移误差。通过离线勾画每位患者每次放疗前后(共8次)大体肿瘤体积,融合8次靶区得到内靶体积,通过比较内靶体积和计划靶体积进行离线验证治疗过程准确性。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结果 分析10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后80次CT扫描数据,结果显示放疗前和后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位移误差均相似,分别为(-0.10±1.30) mm和(-0.15±1.31) mm (P=0.720)、(0.18±1.32) mm和(0.18±1.43) mm (P=1.000)、(-0.08±1.19) mm和(-0.13±1.18) mm (P=0.750)。内靶区的体积均小于计划靶区体积,分别为13.53 cm3和37.84 cm3(P=0.000)。结论 CTVision加速器能够确保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NSCLC的SRT中基于四维CT不同ITV合成策略的几何差异性。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间收治的16例具有胸部SRT指征的NSCLC患者行4DCT扫描, 比较目前基于全时相勾画合成(金标准)得到的IGTV10、EE或EI时相合成得到的IGTVEI+EE、MIP重建序列MIP勾画合成得到的IGTVMIP、AVG重建时相勾画方法得到的IGTVAVG, 韩国顺天乡大学4个时相确定IGTVyeo, 以及我们提出的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勾画合成的IGTVODD、IGTVEVEN方法同IGTV10的MI、DI和体积差异, 分析筛选出对肿瘤运动相关特性相对不敏感的ITV合成方法。组内、组间数据行Student-Newman-Keulsa检验, 同时用多参数回归分析肿瘤三维运动量、肿瘤体积和MI和DI相关性。结果 患者肿瘤中心平均三维运动幅度1.23 cm (0.25~5.53 cm), 三维运动矢量分别为左右3.5 mm (1.4~8.4 mm), 前后4.5 mm (1.1~8.6 mm), 上下9.5 mm (0~10 mm)。IGTVMIP、IGTVAVG、IGTVEI+EE、IGTVyeo 、IGTVODD、IGTVEVEN、IGTV10之间平均MI分别为0.69、0.62、0.80、0.86、0.93、0.91(P=0.006);平均DI分别为0.98、0.98、0.97、0.97、0.99、0.98(P=0.130), IGTVx体积相比IGTV10分别偏小25.7%、35.6%、17.9%、12.8%、3.6%、4.8%(P=0.000)。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肿瘤大小、肿瘤运动幅度不是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形成ITV的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确定ITV方法对肿瘤所在位置及肿瘤运动幅度等因素不敏感, 具有较好临床可靠性和较高勾画效率, 在无弹性形变配准的放疗单位可作为胸部SRT靶区勾画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分析Ⅳ期NSCLC化疗同期三维放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3—2010年前瞻性入组201例Ⅳ期NSCLC患者重新进行预后评价,包括依据放疗剂量>36 Gy的159例OS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120例PFS的影响因素分析。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个。原发肿瘤中位放疗剂量63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时间从最长的3年延长至5年。结果 全组201例1、2、3、5年OS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1%、17.3%、10.2%、5.1%及10个月。近期疗效中CR、PR、SD、PD分别为7.5%、66.0%、19.5%、6.9%,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3、8、6个月(P=0.000)。化疗4~5周期同期≥63 Gy与<63 Gy患者1、2、3、5年PF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4%、36.2%、27.2%、15.9%和20个月与32.6%、21.7%、0%、0%和9个月(P=0.002)。4~5周期化疗、疗后KPS稳定或增加、GTV<175 cm3为OS影响因素(P=0.035、0.000、0.008)。原发肿瘤三维放疗≥63 Gy对PFS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Ⅳ期NSCLC 4~5个周期化疗同期三维放疗≥63 Gy三维放疗使PFS、O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同步紫杉醇化疗(1次/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卡氏评分≥80,中位年龄64岁(36~73岁,3例≥70岁);男性15例,女性3例;鳞癌8例,腺癌7例,分化差的癌3例;ⅢA期4例,ⅢB期14例。放射治疗采用6~8MV加速器,常规分割,总剂量60~70Gy;紫杉醇60mg(14例)或90mg(28~46mg/m^2)每星期一放射治疗前给药1次,共5次,用药前给予预处理。按WHO疗效及毒性标准评价治疗毒性和疗效,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中位随访28个月(4—35个月),无超敏反应。治疗毒性反应包括放射性食管炎13例(1级4例,2级4例,3级5例);放射性肺炎8例(2、3级各4例);1级发热3例;1级皮肤反应2例;1级恶心和1、2级外周神经毒性各1例;白细胞减少6例(1级3例,2级2例,3级1例);血小板减少4例(1级3例,2级1例);贫血7例(1级6例,2级1例)。完全缓解(CR)1/15,部分缓解(PR)10/15,稳定(SD)2/15,进展(PD)2/15,总有效(CR PR)11/15,中位生存期18个月(95%CI12.3,23.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30.2%。结论放射治疗同步紫杉醇化疗(1次/周)60mg(28—38mg/m^2)连续给药5周,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有所改善,但毒性也有所增加,紫杉醇合适的剂量强度及给药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陀螺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效果。方法:采用50%等剂量线包绕95%以上PTV靶区,单次剂量3.0-5.5Gy,每天一次,一周5次,边缘总剂量48-52Gy,2-3周内完成。结果:32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中位随访22个月,CR为34%(11/32)、PR为50%(16/32)、SD为9%(3/32)、PD为6%(2/32),全组有效率(CR+PR)为84%。结论:陀螺刀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远期疗效及较少放射性不良反应,失败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但其疗后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术后放疗(PORT)能显著降低该模式治疗后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但对改善生存的价值尚未完全明确:一部分研究认为其不能改善Ⅱ-ⅢA(N2)期患者的生存,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其可使高危患者的生存获益。目前此类患者PORT的指征包括R1、R2切除及ypN2期。PORT技术首选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R0切除患者放疗剂量50~54 Gy可兼顾疗效与安全;靶区范围目前尚无定论,但研究多倾向于只进行受累淋巴结区域照射。大部分研究中PORT的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目前相关研究的证据等级较低,尚需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0.
28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结果。方法对随诊资料完整的28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鳞癌152例,腺癌74例,腺鳞癌2例,其他类型2例,分类不明癌24例,临床诊断35例;分期ⅢA 74例、ⅢB 215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放疗(168例)、综合治疗(121例),综合治疗中同步放化疗24例、序贯化放疗78例(序贯或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38例)、放疗后化疗19例。结果1、3、5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全组为45%、16%、8%、16.2个月,ⅢA期为57%、27%、11%、21.7个月,ⅢB期为41%、12%、7%、15.3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临床分期、KPS评分、肿瘤总体积、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巩固化疗、放疗剂量、近期疗效等显著影响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放化综合组疗效略好于单纯放疗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期、巩固化疗为独立预后因素,KPS评分、近期疗效和放疗剂量对预后的影响处于统计学边沿水平。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4%和8%。失败原因包括胸腔内占41%、胸腔外占48%、胸内 胸外占11%,不同治疗组之间无差别。结论分期为ⅢA期、KPS>80、巩固化疗、较小肿瘤总体积、近期疗效(CR PR)的患者生存率较好。放化疗联合诱导治疗后巩固化疗的治疗模式可能是进一步改善疗效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