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与社会.但时下有许多人将女性文学局限在"女性隐私"上,这是对女性作品的亵渎.本文从当代文坛一些女作家的作品入手,说明女性写作广博和深远的视野追求.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萧红对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本文从她的思想经历和其<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作品出发,从女性本体、男权社会下女性的重负及女性悲剧命运的角度分析了其作品的女性意识,并对其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3.
石楠是传记文学领域中出类拔萃的新秀,塑造了一批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女性形象.其多数作品深刻展现了在封建礼教和传统社会伦理双重压制下的女性,为谋求社会地位和人格独立所做出的抗争与努力.作家对处在一定历史文化中的女性的生存境况进行关注的同时,也重新思考中国女性在历史中的文化身份与位置.  相似文献   

4.
以平安时期女性作家文学作品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女作家生活年代、出身背景、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分析其写作时的心境,剖析其作品所反映的实质与内涵.从不同女性作家的视觉角度来观察当时的社会状况,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突出女流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家张洁和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蒂娜·斯泰德在她们的代表作<无字>和<热爱孩子的男人>里,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两类女性的不同生存图景:"屋子里的天使"和"自由的天使".虽然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作家们都表现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作家们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获得和女性的前途寄予了热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著名现代主义作家詹姆士·乔伊斯在其半自转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描写了一系列女性角色,这些角色出现在主人公斯蒂芬人生的不同阶段,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人生.本文将通过女性意象来分析斯蒂芬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永恒女性"形象与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索菲亚学说"联系在一起.索洛维约夫将"索菲亚"发展成为一种学说,并给"永恒女性"主题注入了宗教想象的激情.梅列日科夫斯基秉承这一传统,对"永恒女性"观念加以发挥,认为它既具有彼岸的神性本质,也具有此岸的属现象本质,是此岸与彼岸融合的纽带,它以"肉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出现在现实世界中,体现着作家对彼岸圣灵的赞美,对爱与美能拯救世界理念的企望.  相似文献   

8.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家.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她的长篇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分析小说中父权制度瓦解下的男性女性形象和人把自然他者化后的环境问题,指明玛拉丹恩之旅其实就是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二元时立模式的瓦解之旅,而旅途的终点就是和谐的精神家因.这对于现代社会里如何构建人与自然、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章海 《包钢科技》2007,33(6):30-32
文章在分析和总结电机常见故障特点及其在振动或电流频谱上出现的故障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故障电机的调制信号特点,使用信号解调技术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幅值解调,提取故障特征进行诊断.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电机故障诊断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征地与撤村建居在中国农村大范围出现,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采用个案研究,对一个中国北方村落在征地与撤村建居过程中出现的女性个体化及夫妻权力模式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在征地与撤村建居过程中,农村女性个体化现象逐渐显现,并随着农村女性个体化的发生,农村家庭中夫妻权力模式也逐渐从男性集权向夫妻平权的方向转变.通过对夫妻权力相关理论的梳理,试图对这种夫妻权力模式的转变进行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再次解读古华《芙蓉镇》,我们会发现胡玉音身上所固有的传统社会对女性的重重压抑;而李国香身上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现代女性意识,她敢于追求自主、勇于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作家和读者的褒胡贬李的观点,体现出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也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女性意识成长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女性所面临的空间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问题和情感困惑是苏青小说一以贯之的一个母题.女性无论身处家庭或社会,总是感受到空间带给她们的压力,处在空间焦虑中.她们对空间的焦虑,反映了现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挣扎,是作者对女性角色和自我认同的思索.苏青用自己的笔展示了现代都市知识女性真实而又普遍的生存状态,传达出她们真实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池莉是一位女性意识比较突出的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以发性的立场、意识为出发点,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鲜活、有个性、多姿多彩的,但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却是丑陋和失败的,她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传统意义上的正面男主角,更没有品德高尚、性格丰富饱满的男性英雄形象.男性角色的存在只是一种陪衬,只是为了烘托女性,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绚烂夺目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在戏剧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妇女形象,谢天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位.她具有其他女性形象中的诸多美好品质,又与她们大相径庭,历来学者对她褒贬不一.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谢天香形象的复杂性与具体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审美追求、伦理观念、创作个性及世俗审美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新感党派小说大多表现的是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种种病态和畸形现象.分析了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小说中塑造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性和在都市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深入细致并更加客观地梳理、辨析她们的创作意义,有助于加深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客观评价,也将对今天的女性文学创作及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家,林白一直以来颇受争议。在她的创作出现一些变化之后,很多论者夸大了变化,而忽略其万变不离其宗的创作底色。事实上,林白的小说文本始终从多个方面彰显着她对女性立场的执着和坚守,这构成了她最为鲜明的创作底色。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上密集出现的各种女性形象,或明或暗地传达了强弱不一的性别意识.而"碎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重要特征.由于"碎片化"传播现实的存在,大众传媒上出现过的女性角色,常常显得变形与夸张,结果是扭曲了女性的真实情况.本文以近年来的"金庸小说"、"选美"、"超级女声"、"快女快男"等几种媒体热.点事件作为分析对象,旨在考察作为男性意识的新权力网络--大众传媒是如何来制造与操控女性的社会角色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自"五四"以来,女性意识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和扩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