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罗华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罗华(化学名利妥昔)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特异地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结合,杀伤B细胞,从而达到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的目的.目前美罗华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治疗复发难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还尝试用于初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用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和冷凝集素病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美罗华(化学名利妥昔)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特异地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结合,杀伤B细胞,从而达到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的目的,目前美罗华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治疗复发难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还尝试用于初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用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和冷凝集素病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造血细胞的生物活性依赖于它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GM-CSF受体(CD116)可表达在正常血细胞和白血病细胞上,可被认为是一项检测髓系白血病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的敏感、特异指标。若动态分析其暴露于GM-CSF后数量和亲合力状态的变化,则可为GM-CSF的应用提供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酯酶可以帮助血细胞分类,尤其在白血病细胞的分类中用途更大,但常规的细胞化学方法分类白血病细胞时有程度不同的主观性。等电聚焦技术分辨力很高,可将差别极小的酯酶同工酶分开,而各种血细胞都有酯酶,且其同工酶各具特点,所以应用这种技术可以更客观地分类血细胞。本文主要阐述各种正常血细胞、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和培养的血细胞株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一、正常血细胞不同类型正常血细胞酯酶同工酶不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同类细胞同工酶带数量、各带反应强度和各自的等电点(PI)相同,等电点相差最多不超过0.2pH单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诊治关键。方法对1例ANKL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高热、脾肿大、进行性血细胞减少、凝血异常、骨髓中异常细胞增多并伴吞噬血细胞现象等,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为CD2、CD56、CD38阳性,CD3、CD7、CD8和CD117阴性,临床进展迅速。结论 ANKL为一种少见疾病,除临床表现外,诊断时需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并需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该病常早期侵袭性进展,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发现早期无症状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高,特别是无明显炎症而白细胞明显增高的患者,做外周血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作细胞形态学分析,必要时做骨髓涂片,作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及血液遗传学检查。结果: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稚细胞,骨髓涂片中,中幼粒细胞至杆状核粒细胞阶段比值明显增高,并且有病态造血。结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旱期可无症状,但血细胞形态可出现幼稚细胞比值增高及病态造血。  相似文献   

8.
低百分率白血病又称少突胶质细胞性白血病、幼稚细胞过剩的无反应性贫血、髓细胞生成障碍综合征、“腐朽性”或“潜伏性”白血病。小儿病例未见报道。本病的主要特点为血液和骨髓中有核血细胞数少于30%;无反应性血细胞减少,包括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白细胞降低;骨髓片发现在正常细胞或髓细胞增生中呈现髓细胞系统成熟障碍和红细胞系统生长障碍:常见的死因为感染和出血;目前最有效的药物为鉴别性髓性白细胞,小剂量阿糖胞苷  相似文献   

9.
目的强调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仍然需要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进行白血病细胞检查。结果检出白血病30例,其中27例与骨髓诊断一致,另3例未查骨髓(因患者拒查),但治疗后有缓解。结论血涂片分类可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M3和M7型等。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液时,不能忽视血细胞形态学镜检,以防止白血病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梯度离心用于制备白血病细胞电镜标本程范军我们用低温保养方法,择期梯度离心制备白血病细胞电镜标本,效果满意,操作方便,现介绍如下。1方法可酌情采用两种保养液:ACD营养液,为血库通用血细胞保养液。RPMI1640培养液,为常规血细胞染色体制备通用培养液...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白血病时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机理仍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无限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占据整个造血器官有关。近来发现如果将正常骨髓与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提取物或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共同孵育,则正常骨髓CFU-GM的生长受抑制。因而认为白血病时全血细胞减少与白血病细胞的体液因子抑制正常粒单细胞生成有关。Broxmeyer等把这种体液因子称为白血病相关抑制活性(Leukemia-associated Inhibitory Activity;LIA)。  相似文献   

13.
粒-单集刺激因子(GM-CSF)对造血细胞的生物活性依赖于它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GM-CSF受体(CD116)可表达在正常血细胞和白血病细胞上,可被认为是一项检测髓系白血病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的敏感、特异指标。若动态分析其暴露于GM-CSF后数量和亲合力状态的变化,则可为GM-CSF的应用提供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9例正常健康者、2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绝对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均作出诊断,病因分别为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2)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均无差异(P均>0.05).(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类似(P均>0.05);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 I/RAEBⅡ患者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均高于正常健康者(P均<0.01).(4) CD34+细胞百分比>1%、绝对数>10个/μl,往往提示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 I/RAEBⅡ的诊断.结论 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检测有助于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诊断及初步分型.  相似文献   

15.
形态学细胞化学分型白血病分型主要靠血与骨髓细胞学检查,目前临床一般仍以血细胞形态学结合细胞化学作为分型基础。传统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和特殊类型白血病,前两者已为人们所熟识。特殊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虽然血细胞染色研究的"热点"在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技术也已应用于临床研究,但血细胞化学仍有下列一些进展.粒系细胞1.由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采用FAB分类,而各国、各实验室所用的几个必要的细胞化学方法存在着方法学和试剂上的差别,难以比较和交流.ICSH推荐5种酶(过氧化物酶;酸、碱性磷酸酶;非  相似文献   

17.
动态观察了白血病大鼠大剂量化疗后血液中血清集落刺激因子(CSF)、造血干细胞(HSC)和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白血病化疗后血清CSF最早出现,然后HSC增殖并向周围血液迁移,接着周围血细胞开始恢复,血液中白血病细胞出现最晚。随着血液中白血病细胞的增加,正常血细胞随之下降。揭示正常造血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相互竞争而消长的规律,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白血病复发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各种急性白血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必须准确地确定增生原始细胞的类型。作者报告了12例成人急性纯单核型白血病的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的研究结果。该型白血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可件有肝脾  相似文献   

19.
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方法 应用连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 ,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 6例 ,术后分别选用联合化疗或羟基脲、环磷酰胺治疗。结果 血细胞单采后 ,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平均下降了2 5 7%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了 39 4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计数平均下降了1 7 2 %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 2 4名患者呼吸急促、出血、骨痛、腰酸、视物模糊、多血症等表现明显改善。结论 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治疗急 /慢性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麦胚凝集素沉淀血清糖蛋白及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董加喜,钟志生(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生化教研室,437100)赵麟,魏尧梅,李建新(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麦胚凝集素(WGA)是麦胚中一种凝集细胞的蛋白质,它能专一性结合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