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家庄地区大风日数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72-2009年石家庄地区17个地面观测站大风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大风日数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上呈“几”字形分布;5个代表站大风日数气候特征一致:春天多,秋天少。石家庄市的大风日变化显著,白天出现大风的机率明显高于夜间,尤其是10-16时出现最多,占总次数的45.8%。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均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大风日数最多,近38 a来大风日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同一年代不同区域的大风日数年代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大风日数的周期性特征显著,各站的长、短周期内均处于大风日偏少期;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中有4站的年大风日数发生了突变性减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15年南疆23个地面气象站大风和沙尘暴资料,采用大风集中度和大风集中期的方法,讨论了年内大风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尘天气频数和大风天气频数有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南疆沙尘天气年际变化趋势与大风天气基本一致,1979年后发生突变性减少,2000年以后趋于平稳。(2)南疆地区年内大风季节长短较为固定(4-8月),月内大风次数均在20次以上,年内大风天气出现最多的时段主要是5月中下旬到6月初期间,且有提前出现的趋势。(3)盆地北部是大风频发区,大风次数年际变化较为剧烈;盆地南部是大风少发区,大风次数年际变化幅度不大。其中盆地北部等地区(喀什、巴州北部)年内大风天气发生情况较为集中,大风季节较短,爆发期在5月下旬以后;盆地南部等地区(和田、克州等地区)年内大风天气发生情况较为分散,大风季节较长,爆发期主要在5月中旬以前。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风集中程度及气候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博  张录军  谭慧慧 《气象科学》2013,33(5):543-548
利用1961—2010年中国553个地面气象站大风资料,并且定义和采用大风集中度和大风集中期的方法,讨论了大风日数年内分布形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风日数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特点。近50 a来全国范围内,大风日数都具有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减少趋势最显著。在大风天气的年内分布形态上,青藏高原地区出现的大风天气较为集中;而内蒙古地区的大风天气较为分散。青藏高原地区大风集中期最早;而东南沿海地区大风集中期最晚。近50 a来中国大风集中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增加最显著;内蒙古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大风集中期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北半球极涡强度和欧亚经向环流型与中国大风集中度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丹东地区大风气候事实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松影  刘天伟 《气象》2007,33(8):97-103
选取1980-2005年丹东地区4个测站的地面自记风记录,分析了大风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丹东地区大风的一些气候事实.丹东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分3个阶段,1980-1991年正常偏少但波动较大,1992-1998年偏多,1999年以后明显减少;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以4月最多,其次是冬季,夏、秋季最少;大风最多风向是NNW,风向具有季节性差异;大风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沿海测站大风日数多于山区,且南大风日数居多.同时依据大风主要影响系统和天气形势特征,用天气学方法对大风进行了分型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1986-2006年抚顺大风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86-2006年抚顺地区3个测站地面自记风资料,探讨抚顺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20 a抚顺地区大风有多个高值年和低值年,平均7-8年为1个波段,2002年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春季大风最多,冬季最少。根据环流形势特征,将大风分为两高夹低型、东高西低型、西高东低型和中小尺度型4种天气环流类型。建立了偏南大风、偏北大风和中小尺度型大风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为大风预报提供依据。选取2001-2006年40次大风观测数据进行预报效果检验,预报正确率为62%,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浙北平原地区,台风引起的大风是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以往对台风大风研究偏重于沿海海面,本文试图对位于浙北的嘉兴市平原地区大风情况作若干分析,并提出一种预报方法,可供业务使用。一嘉兴市大风概况  相似文献   

7.
1986-2005年抚顺大风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86-2005年抚顺地区3个测站地面自记风资料,探讨抚顺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20a抚顺地区大风有多个高值年和低值年,平均7—8a为1个波段,2002年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春季大风最多,冬季最少。根据环流形势特征,将大风分为两高夹低型、东高西低型、西高东低型和中小尺度型4种天气环流类型。建立了偏南大风、偏北大风和中小尺度型大风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为大风预报提供依据。选取2001-2005年40次大风观测数据进行预报效果检验.预报正确率为62%,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资阳地区51个地面观测站风场资料和micaps的高空填图资料,分析了2011~2016年资阳地区夏季大风日的环流形势,归纳出了五种易于出现大风的环流型,同时发现不同类型下易出现的大风风向有所不同。本文还利用micaps的tlogp探空数据,分析了各对流参数与夏季资阳地区大风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在大风和无大风时次的值域分布特征,选取适当的对流参数和阈值,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法,分别建立了6、7、8月大风预报方程。最后选取高低层温露差和假相当位温差为指标,进一步排除空报。2017年试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资阳地区夏季大风的12小时内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风沙尘天气是茫崖地区频发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通过统计近30年茫崖地区风速≥17m/s的大风天气日数,分析得出该地区大风的沙尘天气的变化特征;经对近5年沙尘天气分析,总结归纳出大风沙尘天气来临前3小时到1小时,都会出现气压下降、气温上升、相对湿度急剧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河北廊坊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0~2012年廊坊地区9个气象站地面雷暴大风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廊坊地区的雷暴大风局地性强,43 a间只出现了一次全区性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雷暴大风多以单站出现为主。雷暴大风的地域性特征明显,中部的廊坊市及南部的文安、大城站较易出现,而北部发生概率较低。雷暴大风的日、月及年变化特征明显。雷暴与大风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前半夜,大风发生时间一般落后于雷暴,1 h内的雷暴与10 min以内的大风发生概率最高;雷暴大风3~10月都可出现,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概率为73.3%;近43 a来,年均雷暴大风日数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且中部的站点减少趋势最显著,1994年为雷暴大风的显著突变年,其显著变化周期为3.23a。雷暴大风多为"湿"型。  相似文献   

11.
1958—2007年福海县大风天气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58—2007年福海县大风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70年代福海县为大风天气的多发年代,80年代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1993年之后年大风日数稳定在20 d左右;春季大风最多,冬季最少;大风持续时间多在0—5 h之间,持续时间大于等于19 h的大风过程多出现在春秋季;大风出现月份为5—8月,以下午机率最多,其他月份无明显差异;平原地区大风最多,中低山区次之,沙漠地区最少;春夏季多偏西风,秋冬季多偏东风,且偏西风风速大于偏东风风速,最大风速多为偏西风。  相似文献   

12.
利用 1956-2008年和布克赛尔的大风资料,对和布克赛尔县北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和布克赛尔北部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3 d,大风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较多,60年代和70年代最多,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之后更少;大风日数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在4~6月处于高峰期,其中5月最多。大风频率春季约占全年的36%,冬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约占全年的12%。大风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全年盛行西风(W)和西北偏西风(WNW)。  相似文献   

13.
 对1971-2000年营口地区各月大风及大风日数等要素资料的分析表明:1971-2000年营口地区各月最大风速≥6级和≥8级的日数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6级和≥8级的年大风日数均呈递减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7.4 d/10a和-6.7 d/10a;1981-2000年营口地区最大风速≥6级和≥8级的年大风日数变化速率分别为-13.1 d/10a和-6.1 d/10a,反映出1971-2000年大风日数递减趋势较1981-2000年显著,春夏季(3-6月)递减趋势尤为显著。气温日较差减小所导致的局地环流减弱可能是营口地区大风日数减少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东疆大风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61--2000年东疆地区6站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疆地区百里风区和三塘湖至淖毛湖之间大风最为频繁,年平均日数大于90d,高发中心在七角井,其次为淖毛湖和伊吾县,年平均日数30—40d,巴里坤盆地为最少;大风天气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造林防风取得的成效有关;春夏之间(4—6月)易出现大风天气;大风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大风概率最大,超过半小时随时间的增长概率减小。  相似文献   

15.
老风口生态区偏东大风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环流形势的共同作用,造就了老风口地区大风及偏东大风。文中通过对实测风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气象学原理,揭示出了老风口风区大风及偏东大风发展维持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2015年4—9月华北地区主要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重要天气报和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雷暴大风出现最多的月份为6—7月,最多的时次为下午到前半夜,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起始时间多为13:00(北京时,下同)-15:00,持续时间为4~8 h,高海拔地区出现雷暴大风的频次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将华北地区站点分为高海拔站点和低海拔站点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3年4—9月的NCEP物理量分析场对雷暴大风过程的指示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常用的热力指标需考虑季节因素;下沉对流有效位能阈值基本不随季节变化,并对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的雷暴大风的出现及其范围均有一定的指示性;对流抑制能量、0~3 km垂直风切变、低层散度、500 hPa风场、整层可降水量、500 hPa相对湿度08:00—14:00变化等物理量在一些具体方面对于雷暴大风的出现及范围有一定的指示性。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下;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基本在50%以上;850 hPa相对湿度较大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在24~28℃,850 hPa相对湿度较小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则常常达到30℃或以上。  相似文献   

17.
和布克赛尔北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6—2008年和布克赛尔的大风资料,对和布克赛尔县北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和布克赛尔北部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3 d,20世纪50年代较多,60年代和70年代最多,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之后更少;大风日数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4—6月处于高峰期,其中5月最多。大风频率春季占全年的36%,冬季频率最低,占全年的12%。大风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全年盛行西风(W)和西北偏西风(WNW)。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7—8日平顶山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尤其是8日平顶山地区7个站的自动观测站的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700hPa上的暖脊和地面的暖低压,7—8日平顶山地区天空晴朗,辐射升温对高温天气的出现比较有利;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表明,出现高温天气时平顶山地区上空空气干燥并且有强烈的下沉运动和明显的暖平流,下沉增温和平流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地面气象站近39 a(1972~2010年)的常规观测大风资料,在分析石家庄地区春季(3~5月)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春季大风划分的局地、区域及大范围3个等级,分别对其进行大风日数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周期、突变特征分析,最后根据天气形势对春季大范围大风的天气类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区春季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上呈"几"字形分布;2)春季3个等级大风均以4月份、1970年代居多,且逐年呈显著线性减少趋势,而全区性的大范围大风发生频次少;3)3个等级大风日数均明显的存在5~6 a和14 a的周期振荡,且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突变性减少;4)春季大范围大风为横槽型、冷空气偏东型、冷空气偏西型、冷空气偏北型4种天气类型,且以横槽型和冷空气偏东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武威春季大风预报专家系统课题组*(武威地区气象局733000)天气预报专家系统是以气象专家的理论和经验为基础,模拟预报员分析制做天气预报的一种逻辑推理预报方法。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预报实践,研制了武威地区春季大风预报专家系统。1大风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