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drome,NSTE-ACS)危险分层的应用. 方法 92例NSTE-ACS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观察3月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和心源性死亡)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血清脂联素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5.65 mg/L,其敏感性72.2%,特异性59.5%.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30.2%,而无事件者为69.8%;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10.2%和89.8%.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30.2% vs 10.2%, P=0.016; RR 3.813,95%CI 1.231~11.816).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5.65 mg/L是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目的在于及时阻止心绞痛向心肌梗死发展或在已发生心肌梗死时尽可能挽救尚存心肌。危险分层能有效评价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措施。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分层体系,我国也于近年公布了针对不稳定心绞痛的分层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DF-15血浆水平与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单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以冠状动脉正常101例作为对照,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血清GDF-15检测.比较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对照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同时在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将不同亚组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进一步比较,明确血浆GDF-15水平与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冠脉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血浆GDF-15水平是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生物标志物,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模式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是同一严重的、需紧急处理的临床综合征,即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对该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低危病人可以避免住院和不必要的治疗从而极大节约医疗开支;高危病人则可及早进行介入治疗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可能发展成高危病人的中危患者应该密切监护并给予恰当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诊非ST—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危险分层对于急诊的非ST-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进行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即刻行冠脉造影,并选择治疗方法,低危患者经入院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行冠脉造影检查。通过冠脉造影结果对危险分层及治疗干预进行评价。结果:高危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及闭塞程度大于90%血管支数明显高于低危组。高危患者较低危患者有更多需进行血管重建治疗。结论:对非ST-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高危患者立即行冠脉造影有助于发现危险病变,积极进行干预,但远期愈后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尖瓣口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比值(E/Ea)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确诊NSTE-ACS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行危险分层,测定NT-proBNP并在入院24 h内行心脏彩超检查。同期门诊入选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心脏彩超检查。以Simpsi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取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E和二尖瓣环间隔侧Ea,计算E/Ea比值。结果 NSTE-ACS患者低危组的E/Ea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危组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与中危组相比,E/Ea均显著增高(P〈0.001)。相关分析显示,NST-ACS患者的E/Ea与NT-proBNP及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56和r=0.52,P〈0.001)。E/Ea和NT-proBNP诊断高危组NSTE-AC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95%CI为0.67~0.86,P〈0.001)和0.94(95%CI为0.89~0.98,P〈0.001)。结论 E/Ea能够反映NSTE-ACS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NSTE-ACS的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或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在急诊科,ACS的诊断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治疗确诊的糖尿病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62例;和同期268例非糖尿病非ST段抬高的ACS中随机选择65例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DM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的患病率明显高了非DM组(P〈0.001);DM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远端病变率、CTnT阳性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6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有显著显高了非DM组(P〈0.001)。【结论】DM患者合并非ST段抬高ACS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又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是一组危险性很高的临床综合征。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血运效果显,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本通过对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早期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治疗确诊的糖尿病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62例;和同期268例非糖尿病非ST段抬高的ACS中随机选择65例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DM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的患病率明显高了非DM组(P<0.001);DM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远端病变率、CTnT阳性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6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有显著显高了非DM组(P<0.001)。[结论]DM患者合并非ST段抬高ACS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急性期和长期治疗以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中恰当应用抗栓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预后及介入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本院收住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显效率.随访观察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为主要终点,以心绞痛复发、再入院、和再次血运重见术为次要终点.结果 25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30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UA)到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连续的临床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S(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对判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70例NSTE-ACS患者,检测基线时、入选12 h及48 h血浆vWF水平。研究的复合终点包括随机入选后30 d内的死亡、心肌梗死或复发心肌梗死以及复发心绞痛。比较发生终点事件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之间血浆vWF水平的区别。结果①在随访30 d时,22例(31.4%)发生了至少一个终点事件。在有终点事件的患者与无终点事件的患者间,48 h与基线vWF浓度的差值为100±34%比73±33%(P〈0.05)。②在有终点事件的患者与无终点事件的患者间,男性比率为55%比75%(P〈0.05),多支血管病变比率为73%比50%(P〈0.05)。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早期48 h内vWF的浓度升高是30 d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流行特点及血压相关指标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发病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发病并入院的NSTEACS患者900例.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做任何干预,记录患者情况,基线特征,随访出院后1、3、6个月发生的心脏病不良事件和临床干预情况.分析比较血压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相关指标与NSTE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及其相关指标是NSTFACS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 ST 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入选行冠脉造影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104例 NSTE-ACS 患者和61例无冠脉病变组,分析时域各参数包括24 h 内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DNN)、24 h 内每5 min 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24 h 内每5 min R-R 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 index)、24 h 内相邻 R-R 间期差均方根(RMSSD)和24 h 内相邻 R-R间期相差>50 ms 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百分比(PNN50)。对 NSTE-ACS 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NSTE-ACS 组和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吸烟人数、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 >0.05)。与对照组相比,NSTE-ACS 组 SDNN、SADNN、SDNN index 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 NSTE-ACS 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MACE 组 SDNN、SADNN、SDNN index、RMSSD、PNN50均比无 MACE 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 分析显示 SDNN<100 ms 组无 MACE 生存率明显低于 SDNN≥100 ms 组(P <0.05)。结论:NSTE-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低 HRV NSTE-ACS 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9.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添  钟国强 《医学综述》2005,11(5):394-39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心源性猝死。ACS的现代分类:目前主要是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ACS,前者绝大多数为STEMI,后者包括UA和NSTEM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苏可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符合ACC/AHA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苏可诺5000u,q12h,iH连用7天。结果用苏可诺治疗临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可诺可作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辅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