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APSK信号的分布式MIMO差分编码及检测方法:发送端将待发射的数据符号与前一个发射矩阵中的数据符号进行相位和幅度差分调制,生成新的发射矩阵进行发射;接收端对接收信号匹配滤波之后,利用前后接收量判断相位信息和幅度信息恢复出发送端数据.该方法使得系统无需进行信道估计,频谱效率与V-BLAST (Vertical 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相同,但不受天线数目限制,解决了传统V-BLAST算法无法进行非相干检测的难题.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在不同信道传播时延情况下的误码率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分布式发射天线的多入多出(MIMO)系统中,由于各发射天线的发射信号不同时到达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设计及发射方法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无需信道估计的分布式MIMO差分编码及检测方法:发送端将发射矩阵进行相位差分调制后发射,接收端利用前后接收量判断相位信息恢复出发送端数据信息。该方法频谱效率与V-BLAST相同,适用于任意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且不要求接收天线数大于发射天线数。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信道传播时延情况下,误码率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 V-BLAST结构的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针对发射天线地域分布所引起的发射符号异步到达接收天线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分布式 MIMO 系统的信号发射与检测方法。在慢衰落信道中,该方法利用接收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采用几何平均分解(GMD)构建等对角的上三角矩阵,消除子信道间增益的不平衡。在莱斯衰落信道下的计算机仿真表明,与已有 QR分解的分层算法相比,该检测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V-BLAST结构的分布式MIMO系统中,针对发射天线地域上的分布性所引起的发射符号异步到达接收天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近最优检测性能简化算法。该算法首先遍历部分码元符号,且每次遍历时都使用分布式排序干扰抵消算法检测剩余符号,然后对得到的符号候选集进行搜索,恢复发送信号。莱斯衰落信道下的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对接收端天线数目没有要求,且在获取接近最优检测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多径衰落信道下,针对分布式发射天线V-BLAST OFDM,提出了一种将数据功率扩展到不同发射天线的信号发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分布式天线间时延,增强了分布式信道的频率选择性,提高了V-BLAST OFDM可获得的分集度。在BPSK调制,M.1225步行测试信道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误比特率为10-3时,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文方法有大于2 dB的功率节省。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发射天线V-BLAST信号的排序干扰抵消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V-BLAST信号通过分布的发射天线进入信道,该文提出了一种由于发射天线地域上的分布性引起的各发射天线发射信号不同时到达接收天线的V-BLAST排序干扰抵消(Orde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IC)检测算法。计算机仿真显示,该算法适用于任意个数的接收天线,在较高信噪比(20dB)的条件下,性能优于直接迫零算法3dB以上。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分布发射天线V-BLAST的排序干扰抵消检测算法比集中发射天线V-BLAST的排序干扰抵消检测算法有着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Shao(2007)提出了一种故意时延的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结构(V-BLAST)系统,但是其中提出的迫零检测算法并不是满足迫零准则下的最优算法。本文直接从接收天线处的未采样连续信号数学模型分析入手,利用泛函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该系统最优的迫零检测算法,理论和仿真都表明该算法优于Shao提出的迫零算法。本文的工作对进一步研究这种新型的故意时延的V-BLAST系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发射天线MIMO信号的最优线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新平  唐友喜  邵士海  吴桐 《电子学报》2009,37(12):2694-2699
 在分布式发射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信道传播时延使各个发射天线的符号异步到达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符号间干扰的特殊性使分布式发射天线MIMO信号的线性检测算法更加复杂,最优线性检测算法也不能直接由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得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MMSE准则的分布式发射天线MIMO信号的最优线性检测算法:先最大比合并,再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并且,通过界定误码率上下限,得到其分集阶数.仿真结果验证了最优线性检测接收端信号处理方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分布式发射天线的多入多出(MIMO)系统中,由于各发射天线的发射信号不同时到达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设计及发射方法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无需信道估计的分布式MIMO差分编码及检测方法:发送端将发射矩阵进行相位差分调制后发射,接收端利用前后接收量判断相位信息恢复出发送端数据信息。该方法频谱效率与V—BLAST相同,适用于任意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且不要求接收天线数大于发射天线数。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信道传播时延情况下,误码率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海波 《通信技术》2007,40(10):49-50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MIMO-OFDM同步算法,该算法适用于各发射天线信号到达时延不同的情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可用于分布式MIMO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MIMO技术是5G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当基站天线数量远远大于终端天线数量的时候,基站到各个用户之间的干扰趋于消失,为更好地应用大规模MIMO技术提升系统容量和用户频谱效率,3GPP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标准化。首先介绍了3GPP在Rel15阶段对大规模波束赋形的传输方案和波束管理等关键技术的标准化情况,然后重点分析描述了Rel16阶段大规模MIMO的增强技术,包括多点(TRP)/多面板(panel)发送以及多波束发送等关键技术,未来大规模MIMO的发展趋势将根据实际应用部署对相关的技术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复接系统中准同步复接方式,并对我国和欧洲采用的基于2.048Mb/s.30/32路的数字系列的高次群复接原理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最少元件的多输入多输出MOCCII电流模式滤波器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MOCCⅡ(多端输出的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多输入多输出的电流模式滤波器。两种电路均由2个MOCCⅡ及4个接地RC元件构成。每一种电路除了实现出单输出的低通、带通、高通、带组、全通电流模式滤波器外,还能实现三种不同类型的具有同时多输出的电流模式滤波器,提出的电路具有很低的无源灵敏度;同时应用基本电流镜技术实现出结构简单的高精度CMOS MOCCⅡ,并对MOCCⅡ及提出的滤流器电路进行了PSICE仿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提出了基于最大特征值传输的分集解决方案,在天线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提高系统的分集增益。对单输入多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况进行了数学分析,推导出了系统性能的变化范围,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异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无线回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升网络吞吐量,而对回程覆盖性能研究较少.由此,本文构造了一种在小小区基站(Small cell Base Station,SBS)上结合全双工(Full-Duplex,FD)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辅助多层HetNet模型.利用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来模拟有源SBS的分布,得出不同类型接收端的干扰;然后推导了移动用户(Mobile User,MU)下行链路覆盖概率闭合表达式.仿真和数值结果表明,SBS下行链路覆盖概率会随着小小区下行链路功率共享系数的增加而减小;此外,通过对比NOMA和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以及FD和半双工(Half-Duplex,HD)对下行链路覆盖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方案能显著提升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6.
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未来5G在频谱效率和连接数等方面的需求,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日益受到产业界的重视.从多用户信息论的角度,首先,探讨非正交多址接入与正交多址的理论性能比较及其逼近多用户信道容量界的有效途径;其次,对功率域、星座域、码域3种非正交多址方案的设计原理、信号处理和性能增益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网络运营的角度剖析了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应用场景、对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和网络后向兼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混合噪声环境,提出了一种抗多址干扰的非相干同步CDMA接收机,并对其系统结构、算法及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变革传统CDMA结构及算法的方法,使得系统具有抗多址干扰能力,从而使系统的容量极大化.  相似文献   

18.
角度双重像面全息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光全息记录的多重性,提出一种新的角度多重像面全息术,实现一次曝光记录全重叠多物像,并在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取不同的单物信息。文中给出多重像面记录,再现理论及噪声讨论,拍摄得到较为满意的双重像面全息图。  相似文献   

19.
刘允 《电子科技》2015,28(8):77
干扰对齐技术是解决无线通信系统中同频干扰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干扰管理方法相比可获得更大的信道复用增益,提高系统容量。基于工程应用实现的考虑,重点研究了多小区MIMO系统中干扰对齐技术的实现,对求闭式解的经典算法和分布式迭代典型算法在系统容量、收敛性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未来Massive MIMO技术的应用,同时仿真分析了算法在空间相关信道下性能,并分析总结了算法的适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矩阵投影距离的分布式迭代干扰对齐算法综合性能最优,且具有更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量化线性离散码的系统模型和性能。通过对线性离散码码字矩阵每一个元素的实部和虚部进行量化,试图找到消耗较少存储资源,并具有与原码字相似比特差错率(Bit Error Rate,BER)的码字。仿真结果表明:这样的码字可以通过对原线性离散码进行量化处理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