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a)水平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136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CISS分型标准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5类。检测其清晨空腹血血脂各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Lp(a)等,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ISS亚型与上述血脂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 (1)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动脉疾病亚组患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源性卒中与穿支动脉疾病亚组Lp(a)水平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OR=1.011,P=0.009);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OR=1.020,P<0.001)。结论 Lp(a)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关系最为密切;高水平的Lp(a)可能是降脂治疗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血脂相关剩余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a)[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具有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特征.Lp(a)是一个独立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1].尤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有资料[2,3]提示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Lp(a)水平与糖尿病之间有种关联.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再狭窄等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于。人群中血浆Lp(a)水平波动范围大(0~1000mg/L),但就某一个体而言,其血浆I。p(a)水平是相当恒定的,不受年龄、饮食、吸烟和酗酒等因素的影响,认为这是由单一常染色体基因位点决定的。本文综述近年来内分泌激素对血浆Lp(a)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ILp(a)的一还特点Lp(a)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结构及功能特点与LDL摄相似,疏水性核心含有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表面由胆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a)[Lp(a)]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30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Lp(a)水平,分析Lp(a)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脑卒中患者的Lp(a)水平[(317.11±252.32)mg/L]明显高于非脑卒中患者[(264.34±197.5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300 mg/L患者脑卒中患病率(35.12%)明显高于LP(a)≤300 mg/L的患者(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LP(a)组患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38倍;经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揭示,Lp(a)与年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p(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临  李保国  任琳 《临床荟萃》2005,20(19):1096-1097
近年研究表明,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IB)分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选取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Lp(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Lp(a)的结构、生理功能、Apo(a)的基因表达、Lp(a)的不均匀性,合成与分解代谢、药物激素等对Lp(a)代谢的影响,Lp(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a)[Lp(a)]由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a)组成。Lp(a)的血浆浓度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与其基因多态性相关,具有个体及种族差异。Lp(a)有促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其血浆浓度与冠心病(CHD)密切相关,是AS及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浆脂蛋白(a)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脂蛋白(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自McLean等发现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结构高度同源以来,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关系又成为新一轮研究热点。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的用于Lp(a)浓度测定的免疫方法和校准物(定标血清)。但是由于很多方法没有考虑到样品中Lp(a)分子大小多态性及结构的复杂性,以致测定结果受抗体的免疫特性和校准物中Lp(a)颗粒大小的影响很大。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方法之间的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妨碍了Lp(a)前瞻性研究和危险水平的划分。近年来,由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组织、美国西北脂类研究室牵头的Lp(a)测定标准化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尽管国内很多医院都开展了Lp(a)测定项目,但标准化工作尚未起步。以下简单综述Lp(a)的结构、测定方法及标准化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a)循环免疫复合物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酯蓄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氧化、天然脂蛋白(a)[Lp(a)]循环免疫复合物(IC)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采用人源的氧化、天然Lp(a)与异源的抗载脂蛋白B(apoB)结合制备IC,观察不同浓度的Lp(a)-IC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酯的蓄积和泡沫细胞形成作用。结果氧化、天然Lp(a)-IC均引起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大量堆积,其效果强于Ox-Lp(a)(P〈0.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并转化为泡沫细胞;而天然Lp(a)、抗apoB处理的巨噬细胞内未见胆固醇酯的堆积。结论Lp(a)-IC导致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蛋白(a)[Lp(a)]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8例ICVD患者Hcy和Lp(a)水平,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CI)急性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脑动脉硬化(As)患者的Hcy与Lp(a)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TIA伴有梗死灶者血清Hcy和Lp(a)的含量均高于无梗死灶者(P〈0.01或P〈0.05)。结论ICVD患者血清Hcy、Lp(a)水平升高,两者共同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测定血清Hcy和Lp(a)水平对IVCD疾病预测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血脂异常是临床公认的脑卒中的致病因素之一[1],脂蛋白(a)[Lp(a)]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核心部分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载脂蛋白(a)[apo(a)]组成,相关研究[2-3]表明,高水平Lp(a)是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选择257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群进  相似文献   

12.
脂蛋白(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载脂蛋白a[apo(a)]具有遗传多态性,并与Lp(a)浓度密切相关。至今已发现apo(a)的11种多态型,组合形成66种表型。不同apo(a)分子量表型的血清Lp(a)水平与其分子量呈负相关。低分子量apo(a)表型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在终末期肾脏病中,增高的血清Lp(a)水平与高分子量apo(a)表型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低分子量apo(a)表型可预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水平脂蛋白(a) (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Lp(a)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综述,分析讨论了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在正常个体一生中相当稳定,但个体间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最主要由载脂蛋白(a)[Apo(a)]的基因位点所决定。高水平Lp(a)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研究遗传因素调控Lp(a)水平的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来有关的一些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a)[LP(a)]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有高度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了解LP(a)的代谢时阐明其高度致AS的机及有重要意义。肝脏是Lp(a)的主要合成场所,Apo(a)以游离的形式被分泌出肝脏,在肝细胞外与LDL,结合.完成LP(a)的装配。Lp(a)的分解代谢途径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①Lp(P)主要通过apoB100介导的LDL受体代谢;②LDL,受体不是Lp(a)体内代谢的唯一途经,还存在其他受体或非受体途径;③Lp(a)通过一种不同于其它脂蛋白的特异性受体代谢。  相似文献   

16.
宋丽琴  闫智宏  李彪英 《临床荟萃》2007,22(17):1243-1244
大量研究表明,高水平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也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标记之一,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冠心病发病的性别差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男性性别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目前,雌激素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较为深入,而男性性激素与Lp(a)、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较少,并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男性冠心病患者Lp(a)与性激素和凝血纤溶活性的关系,探讨性激素与Lp(a)在男性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脂蛋白(a)[Lp(a)]是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于1963年发现的,它是一种独立运载胆固醇的脂蛋白颗粒。1988年国际Lp(a)专题学术会议公认Lp(a)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其他的脂蛋白等无关。本文就Lp(a)的生化特性、相关临床资料、致病机制和检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龙璐  王钟明  陈贞  陶亚  王望  易斌 《检验医学》2013,(10):885-889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稳定型斑块组(38例)和无斑块组(24例),以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Lp—PLA2水平。所有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Z=-6.995,P〈0.05);无斑块组、稳定型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Lp—PLA2水平依次升高,且无斑块组与有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70,P〈0.05),稳定型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Lp—PLA2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斑块稳定性的最佳截断值为137.00μg/L,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95.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Lp.PLA2水平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33,P〈0.05)。血浆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0=0.861,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血浆Lp—PLA2水平可预测斑块稳定性,同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 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 将3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经典的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组,分别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腔隙性脑梗死(SAO)、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 、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所有患者次日晨抽取静脉血检测ApoA1、ApoB、ApoH及血浆Lp PLA2。比较各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的暴露率; 分析LAA及SAO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5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暴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组及SAO组的Lp PLA2、ApoB水平均高于CE、SOE及SUE组(P<0.05);LAA组及SAO组的ApoA1水平低于CE、SOE及SUE组(P<0.05);Lp PLA2、ApoB水平是LAA及SAO患者的危险因素,ApoA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Lp PLA2及ApoB水平升高是LAA及SAO患者的危险因素,而ApoA1水平升高是保护性因素,血浆Lp PLA2、ApoB及ApoA1水平检测有助于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  相似文献   

20.
脂蛋白a与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蛋白α[LP(a)]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发现。近年来,对Lp(a)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与不少临床相关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Lp(a)已被看作为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本文旨在介绍Lp(α)与CHD关系中的研究新进展。1Lp(a)的生物学作用LP(a)是由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与载脂蛋白(a)[apo(a)]通过二硫键连结而成。Lp(a)发挥分子生物学作用主要依赖于LDL和apo(a),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