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源性谷氨酰胺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追踪实验、调查及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外源性谷氨酰胺对广西高校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及机体合成代谢的影响,旨在探索补充L-谷氨酰胺对血浆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由训练引起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下降。口服谷氨酰胺可以对血红蛋白、血清中的肌酸激酶的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 CHN骨发育标准对澳门 2 14名少年儿童业余游泳运动员进行了身体生长发育的评价和分析 ,论证了其骨骼与身体形态的发育同步、男子比女子提早发育、形态发育和发育的整体评价女高于男等现状及特征 ,为该地区今后在少年儿童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及运动员的选拔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游泳训练中,广泛采用大运动量。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对身体刺激大,变化剧烈。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大,变化越激烈,工作能力和体质就能迅速提高。但是当刺激加大,体内变化剧烈时,运动员会出现暂时不适应的现象,表现为胸口发闷、失眠、女运动员月经失调等现象。这是对大运动量刺激的不适应反应,在不适应阶段存在着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是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提高和巩固,身体机能提高;一是由于不适应的发展而演变为疲劳的积累而产生过度训练,身体机能下降。在医务监督工作中,要力  相似文献   

4.
宗金妹  高翔 《游泳》2011,(5):62-63
2010年,国家队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训练三周(3月2日—3月20日),对期间的二周运动负荷以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初期,血红蛋白偏高,且由于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或者在训练时过大的负荷强度,有运动员在血尿素、尿蛋白以及肌酸激酶等指标上出现异常,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出现运动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5.
低氧预适应结合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周低氧适应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以上海游泳队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粹高原训练模式不同,高原训练第3、4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实验前,HCT较高原第1、2周降幅较大,同时,血清铁蛋白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无大幅下降,提示高原训练阶段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血液浓缩趋势缓解且铁代谢基本稳定.低氧第1周白细胞计数升高,低氧第2周至高原第2周持续下降,高原第3、4周有所回升,3个白细胞亚群对低氧及高原训练的反应并不同步.这一结果与其他仅高原训练研究结果近似.血睾水平在高原第3周即大幅回升,高原第4周下降但仍高于高原前水平,这一结果与仅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有较大不同.血浆皮质醇高原前3周持续升高,但第4周大幅下降且低于高原前,同时T/C为6周以来的最大值.结论:2周模拟低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这一训练模式对机体的刺激与常规的高原训练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高原训练后2周血睾、血红蛋白均上升至较高水平,白细胞数目回升,而皮质醇在高原第4周下降.以上结果表明,2周模拟低氧训练这一预适应过程,加速了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阶段的适应,提示,该训练模式对于提高运动员高原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小燕 《游泳》2013,(4):62-63
为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掌控和机能状态的评定,本文以3名国家游泳运动员(平均年龄15—16岁,均为国际健将)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3周2366米高原训练期间血乳酸(BLA)、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和探索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和运动员训练效果、成绩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生化指标。文章对中北大学特招的16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程训练跟踪和生化指标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运动员机能指标较好时,成绩相对较好。得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内容对改善运动员机能状况,有助于创造良好运动成绩的结论。同时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主要影响其运动水平的生化指标是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两组优秀游泳男子运动员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讨游泳项目运动员在海拔2 366m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差异及原因,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实施高原训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虽然都在海拔2366m的青海多巴进行高原训练,但两组优秀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SpO2指标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MCV、WBC、PLT、晨BUN、晨脉指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原因与两组运动员高原训练目的、训练安排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游泳运动对提高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中老年人选择适合本人兴趣和特点的身体锻炼项目,长期坚持,达到增强体质的良好效果,在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证明游泳运动对吸收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特殊作用,并能调节情趣,预防疾病。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中老年人选择游泳运动作为终身锻炼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血色素、主观体力感觉表和训练计划相结合的方法,对标枪运动员冬训期间的身体机能及个体训练负荷的适宜程度等进行评定分析,旨在为科研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法一直是竞技体育训练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方法,并越来越引起各地运动队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该文通过梳理体育教材、国内外相关文献等,针对高原训练法对运动员骨骼肌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相关影响展开论述。当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下数天、数周、数月后,机体会逐渐适应氧分压较低的空气环境,而适应带来的这些有利效应,将会在回到低海拔地区1个月内消失。该文根据高原训练对运动员人体功能的变化和形成的适应性进行综述,希望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女子排球队在1977年11月世界杯第二届比赛中获得第四名,进入世界排球先进水平的行列。目前,广大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正在努力钻研,刻苦训练,以适应当前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形势,向世界排球技术高峰勇猛冲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当前国际上关于训练模式的研究工作表明,高水平球类运动员的成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对于实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人们在青年一代运动员身上寄予更高的希望。目前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质基础如何,身体机能符不符合现代训练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13.
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是国内外运动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仅就作者在美国学习期间所接触到的某些简单测试、评定方法及文献所见,作些概括介绍.评定身体机能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帮助教练员科学地安排运动量,改进训练方法,并试图对运动员未来的潜力做某些预测,从而达到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羽毛球运动水平的飞速提高,羽毛球运动正朝着“快速、多变、全面”的方向发展,这对羽毛球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身体机能的评定有助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力。科学的指导训练,解决比赛中由于体力不支而出现的运动能力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北冬虫夏草发酵液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男女游泳运动员服以北冬虫夏草发酵液 ,3周后取样。调查结果表明 ,该培养液能显著提高男运动员血睾酮水平 ;对运动员的血红蛋白的恢复和减少尿素氮有明显作用 ;对血乳酸的消除及延缓疲劳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长发育是运动选材的立足性依据,国内外体育界对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鉴别与评价的研究已很广泛,成果丰硕。但对于刚回归的澳门地区,该方面研究仍属空白,为此,首次对澳门非职业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了解他们形态及素质方面的变化特征、发展规律。为澳门今后与内地在运动竞赛、选材和预测运动员未来潜能的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更好地与国内同项研究接轨。  相似文献   

18.
在这篇论文里,作者对训练后运动员的心率变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运动后心率恢复曲线的快速下降段(相当于非乳酸性氧债的恢复)和平稳段(相当于乳酸性氧债的恢复)的特点,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对训练进行调整。在本文内,作者还记录了调整训练后运动员机能状态和上述两个恢复阶段的增进情况。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 2 8名优秀橄榄球运动员的 1 0项身体形态、8项身体机能及 2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高校橄榄球运动员具有身材高大 ,体格健壮 ,爆发力强 ,反应灵敏 ,呼吸功能良好 ,手掌较长 ,但体脂偏高的形态与机能特征。在与其它球类项目运动员的比较中显示 ,高校橄榄球运动员存在着体重大 ,相对力量较弱和心血管机能相对较差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女子摔跤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对抗性运动,对运动员的各项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运动员在拥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本文从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无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血清睾酮、血红蛋白、血尿素、CK、血乳酸等多项指标,对其机能状态的评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