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CHB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的研究方法,选择40例明确诊断的CHB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肝功能(ALT、AST)、HBV—DNA、HBeAg和血清IL-4、IFN—γ的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结果40例CHB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CHB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HBeAg转阴率37.5%;CHB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CHB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能纠正CHB患者Th1/Th2失衡状态,明显改善CHB患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的疗效是否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并以此作为预测干扰素α疗效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逆转录PCR方法 ,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 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 γ水平较低 ,但无明显差异 ;IL 4水平则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亦如此。与治疗前比较 ,干扰素α治疗后 3和 6个月 ,在完全应答的患者中 ,IL 4水平下降 ;而IFN γ水平在 6个月时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1)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可能以Th2类占优势。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干扰素α的疗效密切相关。 (3)通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可以预测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反应 ,对及时判断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降酶等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6.7%和46.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3.3%和43.3%,HBeAg阴转率分别53.3%和26.7%,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0.0%和23.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正常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功能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Th1/Th2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CHB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黄芪作用,培养48h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在黄芪诱导下:①健康对照组和CHB患者组Th1类细胞因子明显增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CHB患者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2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h2类细胞因子水平CHB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可明显提高CHB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的产生水平,改善CHB患者Th1/Th2功能失衡状态,可使CHB患者Th2优势应答状态部分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6.
李继红 《医学争鸣》2009,30(16):1444-1444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6-01/2008-06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60(男104,女56)例,年龄16—60(平均39)岁.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排除重叠其他嗜肝病毒感染及失代偿期肝硬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其他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半年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糖皮质缴素,血清HBeAg,HBVDNA均阳性,ALT处在正常值上限2~10倍范围,总胆红素在85umol/L以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为阿德福韦酯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CHB患者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含量变化,并与反应阿德福韦酯疗效的指标(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的滴度下降(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CHB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改善CHB患者Th1/Th2功能失衡状态,可明显纠正CHB患者肝脏生化功能和减轻血清病毒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旭  夏小玉  刘凤霞  万继红 《中外医疗》2010,29(26):109-109
目的 评价阿德福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性肝炎的疗效,探讨两者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同时给予胸腺肽α1 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书酯10mg口服,1次/d.观察48周.结果 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一HBe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5%:22.5%,37.5%:10%,P<0.01;而2组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a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一HBe血清转挨率,在整体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慢性乙肝志者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HBV-DNA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8%,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18/2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HBV-DN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γ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时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IL-2 、IFN-γ和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52、11.84、6.57),IL-4、IL-5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8、15.87、1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Th1/Th2型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10.52、8.1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t=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Th1、Th2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19、3.25、4.01、2.15、1.81,均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53、3.06、1.98,均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Th1/Th2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丹  杨大国  王松  刘红  李丽雄  戴炜  许诚 《海南医学》2004,15(12):37-38
目的了解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效果,以及对两种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26周,随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37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观察其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复制指标及外周血淋巴(PBMC)培养上清液的IFN-γ、IL-4水平。结果两组完全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两组在治疗3个月时IFN-γ水平均有明显上升(p=0.02,0.01),在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3),低于治疗组(p=0.04)。治疗组IL-4水平在第3、6个月明显降低(p=0.01,0.02),而对照组IL-4水平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9)。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IL-4水平无差别(p=0.18,0.58,0.14)。结论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单用拉米夫定短期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联合用药所诱导机体产生的HBV特异性CTL反应较单用拉米夫定更强且持久,提示两组的远期疗效可能会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前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病情、疗效及病毒学的关系。方法: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治疗组)19例,正常对照组10例,治疗组每周2和5注射胸腺肽α1 mL,于治疗前、治疗13周、21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HBV DNA、肝功生化指标,正常对照者随机检测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FN、TNF、IL-4、IL-6及IL-10的变化,并分析细胞因子含量与生化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的关系。结果:应用胸腺肽治疗后,患者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TNF、IL-4、IL-6、IL-10)较治疗前增多(P<0.05),应答组Th1细胞因子(IL-2、IFN、TNF)的水平高于无应答组,无应答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高于应答组(P<0.05)
。按生化学应答分析,细胞因子水平能反应患者治疗效果,病毒载量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部分应答组,部分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应答组细胞因子〖JP3〗水平低于无应答组,细胞因子增长趋势与病毒学应答治疗效果呈反向趋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机体对HBVDNA的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IL-18及TH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肿瘤分期以及与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109例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8、Th1( IL-2、TNF-α) 及Th2(IL-4、IL-10)水平. 30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因子作对照.结果 肺癌组IL-18、Th1( IL-2、TNF-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Th2(IL-4、IL-10)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小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IL-18水平比鳞状细胞癌及肺腺癌水平明显降低(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加重,其外周血IL-18及Th1细胞因子(IL-2、TNF-α)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外周血IL-18及TH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可能做为提示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PHA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以12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IFN-γ显著降低,而IL-4、IL-10明显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HBV DNA的升高,IFN-γ降低,而IL-4、IL-10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HBV DNA对IFN-γ有抑制作用,对IL-4、IL-10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病人Th1/Th2失衡状态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BCG-PSN治疗组和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同时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病人组PBMCs上清液中IL-4、IL-5、GM-CSF含量显著增高,而IFN-γ含量显著减少.BCG-PSN治疗后病人组上清液IL-4、IL-5、GM-CSF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个月后疗效评定,BCG-PSN治疗组显效率为66.7%,优于息斯敏对照组(40%) (P<0.05).结论 BCG-PSN能纠正变应性鼻炎病人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疗效也表明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TH1/TH2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Th1/Th2变化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35例慢性丙型肝炎,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中的IFN-γ,IL-2,IL-4和IL-6的水平。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类细胞因子水平IL-2也增高(P<0.05),然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比Th1类细胞因子水平高。结论 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赵英仁  郑婕  张树林 《医学争鸣》2004,25(5):468-47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Th1/Th2细胞平衡失调的原因. 方法:用CD3和CD28 mAb, LPS分别体外刺激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PBMC,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 IL-12及IFN-γ的水平. 结果:用mAb诱导刺激PBMC后,慢性HBV感染组IFN-γ和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LPS诱导刺激后,慢性HBV感染组IL-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4±8 vs 77±9, P<0.05),且HBV阳性者IL-10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975±101 vs 895±97, P<0.05). 结论:慢性HBV感染时Th1/Th2失衡并非T细胞本身缺陷所致,APC功能缺陷可能为Th1/Th2失衡的原因. APC功能缺陷可能与HBV侵犯APC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Th1/Th2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以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两组的Th1/Th2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然后将患者不同分期、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FEER及ATER水平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FEIR高于对照组,而发作期则波动大于缓解期,重度患者波动大于轻度及中度患者,中度患者大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Th1/Th2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呈现异常波动,且其的不同分期及严重程度时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