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 、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全岩矿化,岩体中Au的平均品位大于1g/t,Cu含量大于0.7%.含矿围岩是早、中侏罗世的凝灰岩,近岩体部分矿化强烈.矿体被后期侵位的多种岩脉穿插,并被始新世侵位的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穿插和破坏,岩脉的Cu、Au、Ag含量极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Cu、Au、Ag的平均品位(733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091%、0.0053 g/t、0.279 g/t;成矿前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Cu、Au、Ag的平均品位(1 414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105%、0.048 g/t、0.395 g/t;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Cu、Au、Ag的平均品位(52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65%、0.068 g/t、0.728 g/t,穿插矿体的闪长岩脉的Cu、Au、Ag的平均品位(8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81%、0.091 g/t、0.818 g/t.根据167个勘探钻孔编录和化学分析(24 369件化学分析样品)资料,以及对海拔4 000 m、3 950 m、3 900 m水平面的Cu、Au、Ag、Mo、Mn、Pb、Zn、W、K、Na、Ca、Rb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显示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矿化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矿化和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期间与矿化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①早期钾硅酸盐化;②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硅化);③黄铁绢英岩化;④青磐岩化.成矿期形成的脉体类型主要有早期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红柱石-黑云母-硫化物脉、磁铁矿-黑云母-硫化物脉、富黄铜矿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和多金属矿脉.从矿体中心向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在矿体中心局部,由于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作用强烈,致使K、Rb等元素向外迁移.矿石富K贫Na,以及K与R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特点均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2.
河南赵岭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赵岭金矿床是典型的受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位于外方山断隆与旧县-大章断陷盆地结合部位的东部.构造活动的多期性形成了构造岩的复杂性.脉动式、幔涌式的成矿作用导致金矿体在走向上、倾向上都具侧列再现、相互叠加等组合特征.每一次的脉动和幔涌形成的金矿体都表现了各自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组合特征,成矿微量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各自的规律性.为本区的地质找矿提供了一个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金矿以Au-As-Sb-Hg组合为特征,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4.
胶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胶东蓬家夼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家夼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中,为区内燕山期火山活动前期,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层控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蓬家夼金矿的硫、碳来源于矿区围岩;部分铅则可能具有地幔成因。成矿流体δ18OH2O为0.59×10-3~4.03×10-3,δDH2O为-89.5×10-3~-97.9×10-3,反映了成矿流体由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组成的特点。成矿时代在90Ma~120Ma之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矿区现场调查、成矿构造分析,系统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区域性东西向挤压构造带是本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其与横向断裂、斜向断裂交汇部位是有利赋矿部位。矿区铅锌矿体产出受地层岩性控制明显,上石炭统昂杰组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铅锌矿体与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常位于花岗斑岩体和碳酸盐岩接触面附近。矿区不同岩石Pb、Zn、Mn、As、Sb、Mo、Cu、Bi、Sn含量高,变异系数大,可作为找矿指示元素。元素分布型式显示成矿元素Pb、Zn、Ag、Mn具特征的双峰式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由矿石结构特征和元素组合分析表明,本区铅锌成矿具多阶段性,多期矿化叠加造成矿化富集。原生晕剖面和元素分带研究表明,斯弄多铅锌矿区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Cr-W-Co-V-Ni)→(Ti-Ba)→(Pb-Ag-Au-As-Sb-Cu-Bi)→(Sr-Zn-Mn-Mo-Sn)。作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位于中下部,与主成矿元素重叠,结合矿区控矿构造分析,推测矿区下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7.
陕西略阳高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金矿产于泥盆系三河口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产出部位与超基性岩有关,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黄(褐)铁矿化绢云片岩夹碎裂白云岩是主要含矿岩石,硅化、黄(褐)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主要的围岩蚀变,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包裹金。  相似文献   

8.
贵州泥堡金矿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组(P_2m)和龙潭组(P_3l)或峨眉山玄武岩(P_3β)之间沉积间断面-不整合界面附近的一套硅质蚀变岩石组合。采用光学显微镜及ICP-MS研究SBT样品岩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SBT矿石样品中主要矿物有石英、黄铁矿、褐铁矿、萤石、白云石和辉锑矿等,蚀变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白云石化和硅化,微观结构主要为砂状、岩屑-凝灰碎屑结构、交代结构等,构造主要有浸染状、块状、角砾状、条带状和脉状构造。SBT微量元素标准化曲线以Au、As、Sb、Hg、Te的强烈富集,Li、Sc、Cr的亏损和Cd、Ta的富集为特征。稀土元素CI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LREE/HREE为6. 98~19. 91,"四分组"效应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解释为受热液作用强烈; SBT微量元素标准化图及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表现出与围岩相似,表明继承了原岩的元素组成;δEu为0. 80~1. 84,显示Eu从明显负异常到明显的正异常;δCe为0. 72~1. 25,显示Ce从明显负异常到弱正异常,认为流体来源于深部或至少经历过对富含斜长石源区的水-岩反应,而不是含矿地层的改造热液。  相似文献   

9.
10.
何英  张江 《地质找矿论丛》2012,27(4):469-478
野马泉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微板块东段,东准噶尔晚古生代陆缘盆地的南部,喀斯开尔索克坎大断裂西侧,哈萨坟复背斜轴部;矿体呈脉状主要赋存于蚀变闪长玢岩脉中及其内、外接触带。蚀变闪长玢岩脉的围岩为志留系库布苏群下亚群粉砂质板岩、千枚岩化粉砂岩;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变质热液叠加型。  相似文献   

11.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地区洞嘎金矿作为南拉萨地体较早发现的独立金矿,其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揭示凝灰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凝灰岩结晶年龄为185. 1 ± 1. 9 Ma(MSWD = 0. 48),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K2O/Na2O值(2. 91 ~ 12. 3)较高,属于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等)和重稀土元素(HREEs)。结合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凝灰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洋壳北向俯冲相关的大洋岛弧环境。另外,凝灰岩以Nb/Ta值为14. 0 ~ 17. 8、La/Nb平均值<2. 50、Zr/Ba平均值为0. 31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正的εHf(t)(+ 8. 05 ~ + 14. 2),暗示凝灰岩岩浆源区为受到新特提斯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交代的亏损软流圈地幔楔;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主要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结晶分异。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中的裂隙构造不仅为洞嘎金矿的含矿热液运移提供了空间,而且也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场所;同时,凝灰岩也起到了盖层作用,保护矿床形成后免受剥蚀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洞嘎金矿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大洋岛弧环境,是斑岩型铜金矿床外侧的热液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2.
陕西夏家店卡林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产于南秦岭陡岭古隆起边缘寒武—震旦纪碳-泥-硅质板岩及白云岩沉积容矿岩系中。区域性近EW向镇—板断裂具导矿作用,次级EW,NW和NE向断裂为重要的配矿与容矿构造。成矿具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已发现Ⅰ-Ⅶ号矿化带,Ⅰ号为具工业意义的金矿带。矿石以微细脉-浸染状及二次角砾岩化为特征。微量元素、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对容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古流体在构造作用叠加下,显示偏离现代大气降水改造的成矿流体特征,属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地区洞嘎金矿作为南拉萨地体较早发现的独立金矿,其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揭示凝灰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凝灰岩结晶年龄为185. 1 ± 1. 9 Ma(MSWD = 0. 48),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K2O/Na2O值(2. 91 ~ 12. 3)较高,属于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等)和重稀土元素(HREEs)。结合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凝灰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洋壳北向俯冲相关的大洋岛弧环境。另外,凝灰岩以Nb/Ta值为14. 0 ~ 17. 8、La/Nb平均值<2. 50、Zr/Ba平均值为0. 31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正的εHf(t)(+ 8. 05 ~ + 14. 2),暗示凝灰岩岩浆源区为受到新特提斯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交代的亏损软流圈地幔楔;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主要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结晶分异。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中的裂隙构造不仅为洞嘎金矿的含矿热液运移提供了空间,而且也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场所;同时,凝灰岩也起到了盖层作用,保护矿床形成后免受剥蚀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洞嘎金矿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大洋岛弧环境,是斑岩型铜金矿床外侧的热液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4.
孙豪  宋扬  李发桥  李子琛  王旭  李阳  郑明  方颖 《矿床地质》2023,42(2):287-309
西藏具有形成巨型斑岩铜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常发育于斑岩铜成矿系统上部,极具经济价值,但由于形成深度较浅,易于剥蚀,目前西藏地区尚未发现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产出有大型-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而是否存在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既是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勘查的重点方向。文章运用超景深高分辨数码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多龙矿集区尕尔勤矿区内的残坡积物和外围水系沉积物中746颗砂金的大小、形貌、核部元素及不透明矿物包体特征,发现尕尔勤矿区内广泛分布的砂金不是表生环境下生物化学或化学成因金,而是尕尔勤产出的金矿(化)体剥蚀的产物。砂金普遍含有较高的w(Bi)、极低的w(Cu),部分含有高的w(Hg)、w(Te);砂金w(Ag)变化较大(0.05%~40.21%);金成色变化范围较大(588~999);砂金富含Bi-Pb-Te-S系列矿物包体等,显示尕尔勤矿区可能存在一个遭受过剥蚀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m,平均宽度为126.61m,平均厚度为11.25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3,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温江寺金矿是西秦岭东部地区三叠纪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容矿地层主要是钙质板岩和含炭钙质板岩。矿(化)体呈透镜状、扁豆状分布于钙质板岩和炭质板岩中。区内成矿元素为Au、As、Sb、Hg、Pb、Zn等低温蚀变组合,地质特征显示出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各类岩(矿)石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从矿石到泥质板岩再到花岗岩脉,Al2O3和K2O+Na2O含量逐渐升高,而CaO含量、K2O/Na2O具降低趋势;矿石中As、Bi、Co、Ni、Cu、W、V、Tu、U等微量元素含量和ΣREE、LREE/HREE、稀土配分模式与容矿地层相近,而与花岗岩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温江寺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与岩浆活动关系不密切。该金矿的发现,使得西秦岭三叠系沉积建造中金矿找矿有进一步向东延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及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的腾冲—班戈岩浆弧带上;受被动陆缘深海复理石建造、 脆—韧性剪切带和深成岩浆活动控制。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单相和A型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次为B型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 富CO2两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低温和中低盐度H2O-NaCl-CO2体系。氢、 氧同位素和相对富含K+、 Na+、Ca2+、 Mg2+、Cl-、SO2-4 的包裹体液相成分;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长期封存于沉积岩的深循环热(卤)水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中低温地下热(卤)水溶滤型金矿床。其成矿特征和流体性质与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诸多相似性;研究该区域对西藏“沙丁板岩系”分布区金铜多金属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藏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简称丁青结合带)南侧的班戈—腾冲岩浆弧带,矿体严格受侏罗统希湖群浅变质复理石岩系中断裂破碎带控制,金矿化围岩蚀变包括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等。地球化学有Au、As、Sb、W、Mo、Cu元素组合的异常,对金矿勘探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全面详细总结了扎格拉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认为扎格拉金矿成因属于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类,工业类型为少硫化物金矿石,同时提出本地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樊岔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娘娘山岩体西南侧,受观音堂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超群变质岩。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脉体穿插关系,成矿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黄铁矿为标志,以中阶段矿化最为重要。热液石英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为C型,次为PC型及少量的W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峰值为340~360℃,盐度w(NaCleq)峰值为14.0%~16.0%。与早阶段相比,中阶段PC型、C型包裹体数量减少,W型、S型包裹体数量增多,均一温度峰值为320~340℃,盐度w(NaCleq)峰值为12.0%~14.0%。晚阶段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80~200℃,盐度w(NaCleq)峰值为2.0%~4.0%。激光拉曼探针显示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富含CO2和CH4,中阶段包裹体中仅富含CO2,而晚阶段包裹体中不含CO2或CH4。结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樊岔金矿床成矿流体由早阶段中温、中低盐度、富含CO2和CH4的变质热液逐渐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沸腾作用和混合作用是其主要演化机制。根据沸腾包裹体计算得出早阶段和中阶段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分别介于108~295 MPa和97~261 MPa之间,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10.8 km和9.7 km。矿石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太华超群围岩而非燕山期岩浆。综合上述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樊岔金矿床应是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华北与扬子大陆碰撞造山过程挤压向伸展转变体制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