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顶手法整复儿童尺桡骨远端掌背重叠移位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龙  沈保英 《中国骨伤》2003,16(1):19-19
我科自 1998年至今采用以近折端为支点 ,折顶复位 ,前臂U形石膏夹外固定 ,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掌背重叠移位骨折 3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7例 ,女 9例 ;年龄 3~ 10岁。伤后就诊时间 30min~ 3d。均为闭合性骨折 ,无合并其它部位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X线表现为尺桡骨远端双骨折 ,为横形、短斜形 ;远侧骨折端向背侧移位并重叠畸形 ,重叠程度 0 5~ 1 5cm。2 治疗方法2 1 手法复位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 ,坐位时肩关节前屈 ,肘关节屈曲 90°;仰卧位时肩关节外展适当角度 ,前臂中立位。一助手固定前…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 1992年~ 1996年通过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收治新鲜盖氏骨折脱位共 48例 ,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48例中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13~ 40岁 ;左侧 2 8例 ,右侧 2 0例。其中闭合骨折 46例 ,开放骨折 2例。本组桡骨干骨折部位以下 1/ 3最多见 ,占 36例 ,其次为中下 1/ 3为 4例 ,中 1/ 3为 3例 ,上 1/ 3为 1例 ,尺桡骨双骨折为 4例 ;桡骨干骨折多呈短斜形成螺旋形 32例 ,横断形 18例 ,粉碎形 8例。本组骨折移位以向掌、向尺移位多见 ,其骨折线自尺掌侧近端斜向桡背侧远端为尺偏型移位 ,自桡背侧近端斜向尺掌侧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桡骨旋前手术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31例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以内完全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髄炎和神经损伤、腕关节周围伸肌断裂及激惹等并发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尺背侧骨折块均未移位,按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7例,良11例,可3例。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有效防止尺背侧骨块移位。  相似文献   

4.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收治肩胛颈、肩胛盂骨折 9例 ,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钛钢板塑形固定 ,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3~ 4 5岁。交通事故伤 7例 ,坠落伤 2例。肩胛颈骨折 6处 ,骨折块前后移位 10mm并骨折端重叠移位 ;盂缘及盂窝骨折 5处 ,骨折块移位超过 10mm ,肱骨头呈半脱位或不稳定状 ,盂窝关节面高低不平超过 5mm。合并肩胛冈骨折 3例 ,肩胛体骨折 4例。复合同侧肱骨、尺桡骨及第 3肋骨骨折 1例 ,臂丛神经损伤 1例 ,桡骨远端骨折 1例 ,C7椎体骨折 1例。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 ,…  相似文献   

5.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尺桡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常发生旋转、成角或背向重叠移位,尤其背向重叠移位在临床上尤为多见[1],其治疗难点,一是复位困难;二是复位后易重新移位;三是儿童骨骺尚未闭合,尽量不考虑手术治疗。若处理不当,可引起腕关节及前臂的功能受限。2009年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2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处理中,尺骨茎突是否需要手术固定尚存争议。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HauckⅡ型,移位>2mm)39例,其中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单纯桡骨固定组)22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尺桡骨远端固定组)17例,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掌屈及尺偏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尺侧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而言,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优于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量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腕关节影像学测量数据,分析其对最终的再移位有无预测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12例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患者回顾性研究,筛选后107例患者因影像学资料不全被排除,剩余105例患者均具备完整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1岁。参照AO分型:A2、C1型63例,A3、C2、C3型42例。105例接受手法闭合复位前臂石膏托固定腕关节4~6周。随访3~6个月复查X线片(平均随访4.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复位前后和骨折愈合后分别拍摄腕关节标准正侧位片,对其背侧成角、尺偏角进行准确测量。测量所得数据用线性回归函数进行分析,了解影像学测量数据对再移位有无预测作用。结果:在105例患者中,复位后的尺偏角和骨愈合后的尺偏角,复位后的背侧成角和骨愈合后的背侧成角之间都具有预测价值的相关性(r=0.82,r=0.85),复位后的背侧成角和尺偏角对于骨折愈合后的再移位具有预测价值。结论:再移位的背侧成角和尺偏角可以通过回归函数方程被预测,通过计算如果骨愈合时的背侧成角和尺偏角再移位可能性大,未达到复位标准时,患者需再次复位或改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科雷氏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成  刘金英 《中国骨伤》2000,13(8):503-503
自 198 9年 6月以来系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86例老年科雷氏骨折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86例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5 6例 ;年龄 5 0~ 76岁 ;左侧 34例 ,右侧 5 0例 ,双侧 2例 ;闭合性 84例 ,开放性 2例。根据第一次拍摄X线片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 :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移位 ,不超过骨直径 1/ 3的 2 5例 ;中度、骨折块向背侧移位超过骨直径 1/ 3的 2 8例 ;重度 :移位超过骨直径 2 / 3,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有旋转 ,侧方移位 ,关节内骨折 ,33例。伤后就医时间 2~ 12小时 70例 ,1~ 3天 16例。2 治疗方法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9~1994年收治儿童Galeazzi骨折25例,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14岁;左侧10例,右侧15例;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2例。就诊时间:受伤后1小时~3天。骨折分型:我们根据骨折改变程度将骨折分以下四型。一型为稳定型,骨折端无移位或轻度成角移位,合并下尺烧关节脱位,幼儿2例均属此型。二型为挽骨下端骨笛分离,共12例,其中学龄前1例;学龄期11例。三型为挽偏型,烧骨骨折多为斜形骨折,骨折远端向烧侧移位,骨折线由烧背侧近端斜向民掌侧远端…  相似文献   

10.
掌侧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运用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背侧移位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运用正骨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背侧移位骨折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伤后至就诊时间l h~6 d;左侧31例,右侧4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重叠移位:Ⅰ型45例,Ⅱ型35例。通过临床表现及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的移位情况,采用透视下不同手法复位固定,超腕固定3周后翻板再固定1~2周,去除夹板。根据Dienst评估标准进行腕关节临床功能评价。结果:80例骨折患者均1次手法复位成功,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80例患儿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l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5周,平均4.6周。80例患者去除夹板3个月后,优72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8.75%。结论:正骨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背侧移位骨折复位效果好,去夹板1个月后腕关节功能及手指力量逐渐恢复,3个月后恢复至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1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5例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背侧入路对关节面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关节面塌陷严重且骨折复位后存在骨缺损者需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将桡骨远端背侧锁定钢板置于桡骨远端尺侧背侧面固定中间柱,再显露桡骨远端桡侧关节面,复位后在第1、2伸肌间隔间隙中用弧形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桡侧柱。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7(12~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2(9~15)周。随访期间无腕部畸形、肌腱断裂、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22例,良10例,可3例。结论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不仅存在关节面塌陷,而且还存在背侧不稳定,通过背侧入路对中间柱和桡侧柱进行有效复位固定可使腕关节获得早期稳定,有利于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12岁。因自 6m高树上坠地致左前臂、肘部流血伴畸形骨外露 5h入院。体检 :肘前方皮下可触及空虚的鹰嘴窝 ,肘后方皮下有 2cm瘀斑 ,可触及肱骨下端。左尺桡骨远端开放骨折 ,骨折近端戳于皮外 3cm ,断端污染严重。X线片 (图 1、2 )示左肘关节前脱位、左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入院后立即在基础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首先将尺骨鹰嘴绕过肱骨外髁 ,使前脱位的肘关节复位。左尺桡骨断端清创后 ,固定左肘关节 ,牵引、分骨复位 ,经C形臂X线1999 0 8 18图 1 肘关节前脱位图 2 尺桡骨远端开放骨折机透视证实…  相似文献   

14.
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57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5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57例中男131例,女226例;年龄21~82岁。新鲜骨折325例,陈旧性骨折32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81例,严重移位183例,粉碎性骨折93例。其中合并尺骨茎突骨折73例,下尺桡关节半脱位67例,急性腕管综合征57例。2 治疗方法  ①无移位骨折:用前后小夹板固定,前臂中位,三角巾悬吊胸前。②新鲜移位骨折:血肿麻醉或臂丛麻醉下,桡骨远端骨折用牵压回抖法复位。一助手握持患者前臂近端,术者双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端背侧,其余四指握腕掌部扣紧大小鱼…  相似文献   

15.
背侧人路π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桡骨远端骨折,男11例,女21例;年龄23~67岁,平均36岁;左侧11例,右侧21例。骨折按AO分类:B2型16例,C1型9例,C2型7例。全部行背侧入路,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百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7例患者行植骨。术后随访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32例经随访19-28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Werley疗效评价标准,优25例,良7例。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π钢板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侧入路π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桡骨远端骨折,男11例,女21例;年龄23~67岁,平均36岁;左侧11例,右侧21例。骨折按AO分类:B2型16例,C1型9例,C2型7例。全部行背侧入路,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百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7例患者行植骨。术后随访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32例经随访19-28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Werley疗效评价标准,优25例,良7例。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π钢板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桡骨交叉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尺桡骨远端移位双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及材料 :切开复位后 ,用 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术后用前臂旋前位石膏固定。结果 :本组 35例获 1 .5~ 3年随访 ,全部愈合 ,1例尺骨背侧成角 1 0° ,1例旋后差 1 5°。讨论 :本方法创伤小 ,复位满意牢固 ,不损伤骨骺 ,简单易行。我们认为儿童前臂远端移位双骨折保守治疗失败应手术治疗 ,反复手法复位会增加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经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是目前治疗上的一个难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很难达到理想的复位,后遗畸形错位易导致桡骨短缩、关节面不平整,进而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000年6月起,我科对31例桡骨远端AO分类C型骨折,应用开放复位AO微型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1例,均无合并伤。男20例,女11例,年龄16~74岁。左侧9例,右侧22例。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C2型19例,C3型1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6例;新鲜骨折29例,陈旧性骨折2例。2.方法:本组病例采用植骨加AO微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期间,作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右侧38例,左侧8例。年龄16~72岁。均:有腕部外伤史,前臂远端肿胀,呈餐叉样畸形、下尺桡关节有挤压痛,压尺骨小头有松动感,前臂做旋转动作时可发生弹响或摩擦音,x线片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桡侧移位,下桡尺关节间隙增宽。治疗:采用1%利多卡因骨折间血肿内麻醉。复位手法以双人为宜。病人取坐位,患肢屈肘90°,前臂于中立位,行对抗牵引矫正骨折嵌插,继而顺着桡骨纵轴方向稍尺偏牵引3~5min,使前臂牵引力重新组合分配,掌屈位矫正骨折远端背侧移位,尺偏矫正桡侧移位,再则尺偏牵引力又加入旋前掌屈的转折,使背侧开,掌侧合。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背伸10°尺偏20°左右。骨折复位固定后按中医治疗骨折早、中、晚三期用活血化  相似文献   

20.
冯文岭  刘风岭 《中国骨伤》2000,13(4):240-240
前臂是上肢骨折的常见部位 ,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扭转暴力所致。而尺桡骨下段双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与躯干的重力在下段交集 ,多造成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的所谓“背对背”型骨折 ,可伴有下尺桡关节分离。临床上 ,有时单纯采用常规的复位方法有一定困难。我们采用折顶尺侧回旋法整复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5~ 31岁 ;均为手掌触地 ,间接暴力所致。治疗前均经 1~ 3次手法整复而失败。用折顶尺侧回旋法治疗 ,均恢复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经 1~ 3个月随访观察 ,未发生骨不愈合者 ,腕关节及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