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中/低温煤焦油催化加氢制备清洁燃料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低温煤焦油460 ℃以下馏分为原料,在30 mL小试加氢反应装置上对其进行加氢改质,制备清洁燃料油.加氢反应过程中系统压力为8 MPa~15 MPa,反应温度为400 ℃~460 ℃,氢/油体积比为1 800~2 000,煤焦油原料全部转化,产品油平均体积收率大于106%,进一步分离后获得汽油馏分(≤170 ℃)和柴油馏分(>170 ℃),其中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分别占总体积的22.75%和77.25%(该比例随不同煤焦油来源而不同),无任何尾油残留,且均达到国家标准中93#汽油和0#柴油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此外,煤焦油和产品中硫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产品油中硫的含量大大降低,完全可以达到清洁燃料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PHF-101型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2.0 Mt·a~(-1)柴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入口压力7.83 MPa、空速1.84 h~(-1)、平均温度358℃和氢油体积比476∶1条件下,加工硫含量1 835μg·g~(-1)的混合汽油和柴油原料,精制柴油硫含量4.8μg·g~(-1),十六烷值提高4.0个单位。PHF-101型催化剂加氢性能优良,运转稳定性良好,满足国Ⅳ和国Ⅴ柴油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加氢预精制催化剂、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以及加氢饱和催化剂适宜的级配方式对高温煤焦油馏分油进行二段加氢改质,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馏分油的性质经加氢改质后得到大幅度改善,密度由1 169.7kg/m3降低到900.9kg/m3以下,氢碳原子比由0.79提高到1.63以上,残炭降低到0.02%(质量分数);其石脑油馏分的硫、氮含量分别小于5μg/g和1μg/g,芳烃潜含量大于68%(质量分数),是催化重整的优质原料;其柴油馏分的硫含量很低,凝点和冷滤点均小于-30℃,十六烷值大于39,是国Ⅳ低凝柴油的优质调和组分;而加氢尾油基本由芳烃组成,不宜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企业冬季生产-35#低凝柴油、夏季生产0#柴油的技术需求,开发了冬、夏季灵活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精制/改质组合技术。在氢分压6.4 MPa、氢油体积比500∶1、总体积空速1.5 h~(-1)和反应温度(315~350)℃条件下,生产的-35#低凝柴油十六烷值达48.2,硫含量1.8μg·g~(-1);0#柴油十六烷值达53.1,硫含量1.0μg·g~(-1),产品性质均达到国Ⅴ车用柴油指标要求,冬季和夏季方案生产的柴油产品均可直接作为国Ⅴ车用柴油调和组分,表明研发的柴油加氢改质技术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中低温煤焦油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煤焦油油密度大(20℃密度为1.1056g/cm~3),水含量高(5.2%),硫含量为1 986μg/g,氧含量高6.81%,重金属、胶质含量高,属低硫高氮原料油。根据该煤焦油的特性及试验情况,建议该煤焦油含氧化合物制取工业酚,轻馏分经加工后用作石脑油、低凝点柴油和润滑油基础油原料,重馏分用于煤沥青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改质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用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对陕北的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加氢改质工艺研究.着重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和液体体积空速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反应压力14 MPa,反应温度390℃,氢油体积比1 600:1,液体体积空速0.25 h-1.加氢改质产品切割得到汽油、柴油和尾油馏分,分别占产物质量的9.82%,73.12%和16.43%.汽柴油馏分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得到合格的产品,加氢尾油可以作为优质的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原料.  相似文献   

7.
对中低温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后的轻质油(370℃)进行加氢提质试验研究,以生产硫和氮含量低、安定性好的清洁燃料油组分。加氢提质试验在小型连续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重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液时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加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液时空速的降低,氢耗会增加,最高可达3.66%,液体收率和气产率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不大,分别稳定在97%~98%和0.10%~0.25%范围内。生成油的氮含量对油品安定性影响较大,当氮含量低于12mg/kg时,生成油的安定性较好。对生成油进一步蒸馏切割得到石脑油馏分(170℃)和柴油馏分(170℃)。研究发现,石脑油馏分硫、氮含量较低,芳烃潜含量超过60%,是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柴油馏分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其氮含量及十六烷值变化较大。在反应温度为340℃,反应压力为12MPa,液时空速为0.7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得到的柴油馏分氮含量为154mg/kg,十六烷值仅为44.3,只能达到0~#普通柴油标准,而在反应温度为360℃,反应压力为16MPa,液时空速为0.5h~(-1),氢油体积比为1 200的条件下得到的柴油馏分氮含量仅为5.7mg/kg,十六烷值高达59.9,可以达到0#车用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8.
我国石油短缺,对数量可观的煤焦油进行加氢生产燃料油和精细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以煤焦油预处理后的3种轻质馏分油混合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轻质油全馏分加氢提质试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氢油比对原料油脱硫脱氮及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最后对加氢提质产物油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物氮、硫及芳烃含量均随着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空速的增大而增大;在反应温度为360℃,反应压力为16 MPa,液体体积空速为0.25 h~(-1),氢油比为1 800的最优工艺条件下,液体收率达到98.03%。对加氢后全馏分油进行精密蒸馏切割得到170℃的石脑油馏分和170℃的柴油馏分;石脑油馏分20℃密度为776.9 kg/m~3,几乎不含硫、氮,芳烃潜含量67.6%,可以作为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加氢后的柴油馏分不含硫、氮,芳烃含量低,闪点高,凝点低,馏程适宜,可以作为柴油的调和油。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高效的加工高氮劣质重馏分油,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加氢改质装置预处理反应器更换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的THHN^-1加氢预处理催化剂进行生产。装置在进料满负荷条件下的标定结果表明,针对平均总氮含量为3 183μg·g^-1的焦化重馏分油,在入口氢分压(7.3~7.5)MPa、体积空速0.88 h^-1、反应入口温度(348~351)℃和气油体积比820~840的条件下,加氢预处理产物中的总硫含量16μg·g^-1,总氮含量72μg·g^-1,多环芳烃质量分数6.4%,平均加氢脱硫率99.5%,平均加氢脱氮率97.7%,平均多环芳烃饱和率为71.5%,表明THHN^-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脱氮和多环芳烃饱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3×500 m L的固定床中试装置上对神木全馏分低温煤焦油进行中压加氢改质试验。在原料体积空速为0.4 h~(-1)、反应压力为10 MPa、氢/油比为1 000∶1、预加氢催化剂/精制催化剂/裂化催化剂床层平均温度分别为280/380/400℃的试验条件下,该工艺已连续平稳运行超过1 000 h;试验结果表明,获得的石脑油和柴油馏分的硫氮等杂质含量低,石脑油馏分的辛烷值(RON)达到90,芳烃潜含量大于75%,柴油馏分的凝点可达到-21℃,十六烷值高达43,尾油馏分中的胶质质量分数仅为2.77%。  相似文献   

11.
王泽洋  王龙延 《化工进展》2019,38(7):3079-3087
基于最新汽油、柴油和航煤质量标准,结合我国市场对成品油需求走向,本文探讨了煤直接液化油、煤间接液化油、加氢煤焦油、煤油共炼产品、甲醇制汽油(MTG汽油)和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等煤基油品的馏分结构与性质,分析了它们对煤制油产业发展的影响。文章指出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低硫、低烯烃、低芳烃和高抗爆性能的交通运输燃料,需要降低柴汽比,增产航空煤油。煤基油品的硫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低、清洁性很好。除了MTG汽油外,煤基油品的柴汽比过高,需要与石油产品协同发展以满足我国未来的成品油市场需求。费托合成工艺能够直接生产优质柴油和航空喷气燃料油组分,是煤制油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煤直接液化工艺所产汽煤柴油馏分性质均不理想,需要持续改进提高;煤油共炼工艺在成品油质量方面弥补了煤直接液化工艺的不足,可作为一条新的煤制油途径。煤焦油加氢可以生产出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国Ⅵ标准的车用柴油调和组分,是一条高效利用煤炭加工过程副产品的煤制油技术路线。MTG汽油和DMMn是优质汽油和柴油组分,能改善炼油企业成品油的柴汽比结构和交通运输燃料产品质量,应加大低成本工艺技术研发、扩大产能。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煤焦油加氢技术的现状,通过原料分析确定了蒽油加氢的工艺路线。对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改质催化剂进行了选择确定,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加氢精制产物的影响及对改质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其工艺条件。经此过程,使约97%的蒽油转化为清洁燃料油,其中石脑油馏分收率3.9%,柴油馏分收率93.0%,十六烷值为37.0,加氢改质后质量较仅加氢精制柴油馏分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重苯加氢装置的稳定性,延长装置的使用周期,山东德润化工有限公司重苯加氢采用三段处理工艺,并使用配套的W系列重油加氢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三段组合工艺可以很好的控制反应热,W系列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将硫、氮脱除到10μg·g^(-1)以下,可用于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FCC汽油为原料生产国Ⅴ标准汽油带来的辛烷值损失过大的问题,开发出一种硫转移组合催化剂,可减少辛烷值损失,同时降低硫含量至小于10μg·g~(-1)。研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及不同催化剂组合方案对脱硫和辛烷值损失的影响,并进行100 h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2.0 MPa和空速3 h~(-1)条件下,催化剂A在上层、B在下层的组合方式的催化剂硫转移能力较好,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系列复合SiO_2-Al_2O_3载体,以等体积浸渍法负载硝酸镍和钼酸铵溶液制得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BET、XRD和NH3-TPD对载体进行表征,并以直馏柴油为原料,考察不同载体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硅质量分数27%的Si-Al-2载体负载浸渍液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346℃可以将柴油中的硫含量脱除至小于10μg·g-1,加氢脱硫活性较对比剂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改性USY为催化剂主要载体组分,以Mo-Ni为加氢成分,进行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开发。200 mL一段串联加氢装置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改质选择性,可满足市场优化柴汽比的需求。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汽油馏分收率达42.3%,研究法辛烷值89.0。当调整切割点时,汽油馏分辛烷值可进一步提高到91.4,是优质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提高十个单位以上,硫含量小于10 μg·g-1,是优质的国Ⅴ低硫柴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7.
以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为原料,采用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两段串联工艺在中试装置上开展加氢改质实验,结果表明,石脑油产品可作为优质的催化重整预加氢原料,柴油产品可用来生产优质低凝点国Ⅴ柴油,尾油馏分可作为优质的加氢裂化原料、催化裂化原料或乙烯裂解原料。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改质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轻油收率,具有技术合理可行、液体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用于燃油萃取脱硫的选择与过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静  张淑婷  李婷婷  李春利 《化工学报》2017,68(9):3434-3441
针对基于COSMO-SAC模型分子设计方法的准确性问题,采用离子液体脱硫机理分析和实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即对[HMIM] [BF4]、[HMIM] [PF6]、[BMIM] [BF4]、[BMIM] [PF6]、[EMIM] [BF4]、[EMIM] [PF6] 6种离子液体作萃取剂时的脱硫效果进行了脱硫机理的分析和实验的验证,得到的脱硫性能排序与离子液体分子设计结果基本一致,且均认为[HMIM] [PF6]脱硫率较高。以[HMIM] [PF6]为萃取剂,通过液相色谱法测定萃取后的液相组成,考察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剂油比3个因素对脱硫率、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20℃、剂油比2:1为较优操作条件,单次脱硫率为72.74%,四级萃取可将模型油的含硫量由1200 μg·g-1降至6.98 μg·g-1,符合国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