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 浅层气勘探开发在一些油田已开展起来,胜利、辽河油田是我国东部油田探明浅层气储量最多的油田,根据胜利油田孤东地区浅层气开发资料显示,浅层气井日产量4000~20000m^3/d,单层生产时间2.4~3年,纯气砂体气藏采收率82%,含边底水气砂体气藏采收率43%。中原油田浅层气勘探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对该区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国内简讯     
中国投巨资开发渤海大油田中国科技部和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将投入 8 2亿元人民币共同开发中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基地———渤海大油田 ,正式启动“86 3”计划重大专项“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这个开发项目旨在突破制约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 ,打破国外对海洋油气开发高技术的垄断。实施该专项的目标是到 2 0 0 5年 ,渤海大油田新增探明储量 5亿t,产原油 2 10 0万t/a ,采收率提高 1%~ 5 %。渤海大油田将成为中国东部石油稳产的重要基地。能源发展计划是“86 3”计划的重点之一 ,“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是“十五”期…  相似文献   

3.
兴隆台油田开发早期忽视了兴北地区浅层气的开发,使得浅层气开发工作一直停滞不前。近年来加强了浅层气开发,对浅层气进行再认识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浅层气遗漏东营组进行二次测井解释,并利用气层识别标准对剩余气层进行验证,从而证明了剩余气层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为东营组浅层气的挖潜调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今后可将这种方法推广应用到牛居、黄金带等类似油田浅层气开发研究当中,为辽河油田浅层气的全面开发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气勘探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研究人员都会做不同的工作。伴随着我国老油田,特别是中东部老油田的浅层油气勘探已经勘探殆尽,浅层砂体随着三维地震技术与测井技术的进步得到了更强的认识,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相对增大,因此研究人员将目光逐步投向深层。我国中东部大型油气田多为海相地层,其中北至辽宁,南至湖北,西至河南,东至渤海、黄海,郯庐断裂带成为了支撑我国中东部大部分油气田的重要走滑断裂,在浅层砂体油气藏开发殆尽的情况下,深层潜山构造型油气藏成为了未来支撑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持续稳产上产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验,发现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渤海油田以及胜利油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辽东湾、渤中、沾化、车镇、东营等凹陷中。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时间对比浅层砂体型油气藏成藏时间较晚,成藏机理也比较复杂,因此笔者根据工作内容,对潜山油气田的勘探历史进行了分析介绍,并且简要说明了潜山油气田的形成条件:(1)发育有利的构造背景;(2)具有良好的储盖保存条件。并且结合目前渤海油田的潜山油气田勘探现状,针对现有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未来为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陆地油气资源储量的不断减少,海洋勘探与开采技术已迅速发展,鉴于海洋地层的未知性,深海钻井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从深水钻井过程中所遇天然气水合物、浅水流及浅层气三种浅层地质灾害入手,梳理了上述三种灾害的形成及危害。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解决问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井控措施,用以应对深水钻井中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灾害。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浅层气无论在工业开采价值上还是在井控安全问题上,不断得到油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对浅层气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针对X油田的浅层气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开展浅层气与伴生甲烷气碳同位素、组分测试对比,查明浅层气的成因,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浅层气无论在工业开采价值上还是在井控安全问题上,不断得到油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对浅层气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针对X油田的浅层气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开展浅层气与伴生甲烷气碳同位素、组分测试对比,查明浅层气的成因,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天津分公司推行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两个提前,两个互补"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思想。渤海A油田通过创新思维,形成储量研究向勘探评价提前介入,方案编制向储量评价提前介入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储量向产量的快速转化;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以勘探成藏规律指引开发,开发新认识反哺勘探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技术体系,实现了储量的快速增长。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工作方式,加快了油田的见产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该管理模式的指引下,以A油田为代表的河流相油田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为海洋石油五千万吨建设起到了增储上产的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类似油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深水钻井浅层地质灾害预测技术是深水勘探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分析和现场模拟试验,研究了识别浅层气浅层流的重要特征和预测浅层气浅层流的重要方法,对今后浅层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具有海洋风险和石油勘探开发风险相叠加的特殊属性,随着增储上产工作深入进行,作业点、作业量显著增加,传统安全巡查模式已难以满足渤海油田安全生产的需要。本文探讨了渤海油田引入第三方安全巡检机制的过程和实践,介绍了渤海油田充分发挥第三方安全巡检队伍专业价值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浅层气开采技术在目前各大油田都有着广大泛的应用。目前,辽河油田浅层气资源喝开发应用的时间较短,但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通过在区块气井中的应用,经过相关的深化地质研究及浅层气分布的开发研究,通过在老井、新井及油田的复产井的实际应用,形成了可行性的浅层气挖潜增效配套技术,对于天然气地质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及各类气藏的开发起到了很强的促效作用,并为气类的深层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浅层气存在低阻特征,气水关系十分复杂,给流体性质的判别带来了很多的困难。针对储层岩性和电性,结合常规资料对气、水层的响应特点,综合录井、测井、阵列声波、岩石力学参数等相关资料,提出了气测组分识别法、气测录井图版法、纵横波比值法、阵列声波岩石力学参数特征法、孔隙度-电阻率交会图版法等为主的一套储层流体判别方法。通过对莺歌海盆地24口井的研究分析,系统的总结了莺歌海盆地浅层气的成因和测井识别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莺歌海盆地浅层气的识别难题,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多轮次热采气窜严重导致油田产量下降的问题,从气窜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提出了采用多井整体吞吐技术治理气窜的技术思路,阐述了多井整体吞吐热采技术优势。此外结合渤海油田B-1平台实际情况,对多井同注地面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对多井整体吞吐技术进行了风险分析并制定了对策,为后续更加科学、高效开采海洋稠油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含聚污水处理逐渐成为渤海油田生产中的难题,本文介绍了渤海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现状,并对渤海油田含聚污水稳定性机理、处理中流程和化学药剂的优化及新工艺进行了总结,当前海洋油田采用"除油除悬不除聚"的方法,大量减少了黏性污泥的产生,但是过滤器堵塞的问题仍然存在,最后深入探讨了今后渤海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仍需开发出高效的聚合物降解工艺。  相似文献   

15.
压力控制钻井(MPD)是一种适用的钻井程序,用于精确地控制整个井眼环空压力剖面,目的在于确定井底压力的范围,从而控制环空液压剖面。本文以渤海某油田两口井"海上压力控制钻井工艺技术"的研究提出和应用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技术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压力控制钻井工艺技术是海洋钻井技术的一次革新,对今后我国同类油田的勘探开发、钻完井作业和储层保护等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渤海地区油气开发的研究状况分析,稠油和稠油油田已成为渤海地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旋律。因此,认真研究和掌握渤海原油及其乳状液的特点,是渤海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渤海某区块原油的粘温关系,测定了原油乳状液在微观下的形态,并总结出液滴的分布规律,对渤海地区稠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胜利埕岛油田海底地貌和浅层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对其海底地貌特征和演变规律、浅地层结构特征、海底浅层土工程地质特征、浅地层灾害地质、以及浅地层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油田石油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资金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处于当前的数字化环境中,海上风力发电与海洋油气之间具有更加紧密的关系,而且在未来,边际油田会更加受到关注。从当前的中国海洋油气发展情况来看,迎来机遇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油气开发方向进行调整,投入到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工作中,对于优质资源进行挖掘并合理利用。中国要在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将科学有效的战略制定出来,使得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有所提高,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油气业务数字化方向转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海洋空间利用以及能源资源开发工作中,要做到统筹规划,确保海上风力发电产业快速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同步进行。本论文着重于研究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特征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濮城地区明化镇组地质特征深入研究 ,结合实钻资料分析 ,证实浅层气藏客观存在 ;并认真分析濮浅 2井初期试气过程 ,优化濮浅 2井重新试气方案 ,且获得成功 ;加强目标区评价 ,为浅层气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南海西部油田的油气勘探中,经常钻遇大量的二氧化碳等非烃类气.根据二氧化碳与烃类气的物理性质差异,不仅可以利用录井资料识别二氧化碳,还可以利用孔隙度测井资料做交会图来识别.该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