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波  赵震 《衡器》2019,48(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称重系统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为一体的一种知识密集型产品,世界上有80%左右的货物需要经过这一环节,称重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称重系统的形式复杂多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静态称重系统;二是动态称重系统。所谓静态称重系统是指称被称重物品处于静止状态,这种形式的称重,称重精度高、外界干扰少、便于控制精度、易于达到精度要求。动态称重系统是指被称重物品处于运动状态下所计量出来的数据。这种形式的称重所处环境复杂及物料的性质等因数,给计量带来不便,但这也是市场行情发展所需要的,这也是给我们带来了挑战的机遇,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上给式(双带)称重给料机就是在一种典型的动态计量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2.
《衡器》2016,(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称重系统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为一体的一种知识密集型产品,世界上有80%左右的货物需要经过这一环节,称重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称重系统的形式复杂多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静态称重系统;二是动态称重系统。所谓静态称重系统是指被称重物品处于静止状态,这种形式的称重,称重精度高、外界干扰少、便于控制精度、易于达到精度要求。动态称重系统是指被称重物品处于运动状态下所计量出来的数据。这种形式的称重所处环境复杂及物料的性质等因素,给计量带来不便,但这也是市场行情发展所需要的,这也是给我们带来了挑战的机遇,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称重给料机就是其中一种最典型的动态计量产品。  相似文献   

3.
动静态两用电子轨道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静态两用电子轨道衡*边润强陈长清吴训一吴俊龙(天津理工学院天津300191)(济南金钟电子衡器公司)0引言目前,我国的动态轨道衡多采用转向架计量方式。由台面尺寸所决定,这种衡器一般不宜用于静态称重。在某些特殊场合,用户希望轨道衡要兼备动态和静态称重...  相似文献   

4.
周化兵  李永文 《衡器》2023,(5):26-29
静态轨道衡是称量铁路静止状态货车的大型衡器,称重时需要人工操作完成。本文介绍了马钢公司通过对静态轨道衡全自动计量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自动完成铁路货车的静态称重、上传计量数据,而且实现了计量管理系统中静态轨道衡称重数据与动态轨道衡称重数据的自动比对,能够及时发现、校准计量偏差,保证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计量准确。  相似文献   

5.
沈立人 《衡器》2023,(5):12-15
在多种自动衡器产品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集成式检定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自动衡器本身的静态性能,建立临时标准器检定自身的动态性能。那么是否也利用这种特点,轨道衡产品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动静两用数字指示轨道衡”的产品来解决一些用户的困难呢?借此篇文章的发表,想通过本人在这个问题上遇到的问题,给有相同情况的同仁们两个启示:⑴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技术条件和管理规则不具备的情况下也是不一定能够达到好的结果;⑵只有称量器具去适应被称量物品,不能要求被称量物品来适应称量器具。  相似文献   

6.
孙涛  刘英茂 《衡器》1999,28(1):15-17
本文介绍的高精度动态称重系统适用于颗粒状物料的散料计量,本装置采用不定量式静态称重方式,保证了较高的计量精度;同时,通过双秤斗分时计量,使整机系统处于动态工作模式下;为提高秤体安装精度和降低成本,采用了单只传感器组件。这些结构特点保证了整机系统的高性能、低价格、结构紧凑,并且安装方便,可广泛用于粮库、油厂、面粉厂、化工厂等企业。  相似文献   

7.
严荣涛  赵海 《衡器》2007,36(1):20-22
我国汽车衡称重技术发展很快,为了维护交通安全限制超速、超载,保护公路,已由静态称重发展到动态称重,其称重秤体结构也由整车计量发展到轴计量.本文对目前生产全钢结构,钢混结构的称重秤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节奏很快的时代,动态称量日益被问津,相应的实验也接踵而来。人们希望加快称重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希望被称物体在传送带不停下的情况下进行称重。后者我以为是动态称重的主要优点,不管称量物是在公路上、铁路上、吊车上,还是传送带上,都可在运行状态进行称重。与静态称重相比,在动态称量时需要掌握更多的情况。对称重设备必须了解比静态精度  相似文献   

9.
动态称重系统主量误差的动态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称重系统在动态称重过程中产生计量误差的多种原因,提出了一种能改善动态称重系统性能、提高其测量精度的新的方法,该动态校正方法建立在动态补偿原理的基础上并且应用了一个模糊控制器。文中详细讲述了所使用的模糊控制器动态校正算法,相应的称重系统样机,并给出实际动态称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动态称重系统计量误差的动态校正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讨论了称重系统在动态称重过程中产生计量误差的多种原因,提出了一种能改善动态称重系统性能、提高其测量精度的新的方法。该动态校正方法建立在动态补偿原理的基础上并且应用了一个模糊控制器。文中详细讲述了所使用的模糊控制器动态校正算法,相应的称重系统样机,并给出实际动态称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衡器》2017,(5)
高速公路用整车计量设备是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发展方向,该产品替代轴计量设备,可有效杜绝各种作弊行为。本文分别介绍了静态和动态称重的原理,并从系统组成出发,通过对各种部件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详细的设计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12.
赵震  孙波 《衡器》2019,48(6)
称重与现代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计量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称重分为静态称重和动态称重,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是静态称重,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例如流水线生产、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火力发电、交通运输等大多数场合涉及的是动态称重。因为动态称重可以缩短作业时间、改善作业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推进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因此动态称重系统的研究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三桥称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理论和实验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是先进可行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准确的三级成本核算,促进预算管理,提出新型卷烟机烟丝实时计量称重系统,文中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的结构.该系统的特点是将动态计量转化为静态计量,较完善地解决了实时、高速、在线计量系统中的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衡器》2015,(10)
本文从配(给)料称重系统的概念、原理入手,结合O IML对不同衡器的规定,充分论述了配(给)料称重系统的概念、产品与准确度分类方法,并呼吁我国制造厂商、用户与计量执法部门应共同遵循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5月10日,陕西四维衡器科技有限公司的"整车连续动态称重技术",顺利通过了国家衡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验收。整车连续动态称重技术,是陕西四维衡器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持续理论研究,依据计量基础理论创新发明的一种动态称重方法。可以实现连续跟车状态下整车称重,称量数据具备一致性和溯源性,准确可靠。该技术突破了动态称重源于计算的轴重计量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双  吴江  陈以振 《衡器》2012,41(2):44-46
本文从皮带给料机这一称重产品的结构、校准原理、计量精度等几个主要方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着重阐述了怎样保证皮带给料机称重装置的计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依据计量学特性分析轴载荷计量技术,指出了轴载荷计量的技术缺陷。首次提出公路车辆动态称重的技术路径是整车连续跟车称重,开创了非轴载荷动态称重技术的先河。并通过样机验证,实现了整车连续跟车动态称重的技术原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本项技术对国内外公路车辆动态称重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对解决公路治超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及大型衡器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兴华 《衡器》2010,39(3):29-3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连续称重计量装置的原理组成及工作方式,着重描述了两个称量斗间歇式静态称重的实现和控制。在确保环保有效性的同时解决了管状皮带无法连续称重计量的缺陷,该系统实现了管状皮带对物料的连续输送、计量快速、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DSP的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利用DSP芯片控制的动态称重系统结构和实现方法,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动态测量在行使过程中的车辆轮胎受力,计算出相应静态车辆的重量,实现全自动的动态称重计量.硬件设计着重介绍DSP芯片采集与处理信号的具体实现,以及LCD的偏置电路.软件设计提出主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飞飞  杨忠 《衡器》2004,33(3):12-14
介绍一种动态称重系统的结构和实现方法,主要功能是动态测量行驶车辆的轮胎受力,并计算相应静态车辆重量,实现全自动、不停车计量。硬件设计中重点介绍数字电路的构成,A/D转换器、信号放大与偏置电路和无线通信接口。软件设计中提出了根据实际采样波形而设计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