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区强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强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283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在社区继续实施强化饮食教育.采用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饮食认知状况及饮食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认知评分及饮食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将强化饮食教育延伸至社区,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水平,提高其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强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283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在社区继续实施强化饮食教育。采用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饮食认知状况及饮食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认知评分及饮食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强化饮食教育延伸至社区,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水平,提高其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彩荣  李勇 《护理学杂志》2008,23(15):66-67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时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按照所属小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按照社区慢性病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健康管理;观察组实施群组管理模式,每月1次,干预5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总分较干预前均增加,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HbA1c下降幅度(1.31%)大于对照组(0.96%)。结论群组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纽(均P〈0.05)。结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 32例门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家庭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同时着重于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的健康指导,让其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护理,对照组只对患者本人进行常规糖尿病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而无家属参与.观察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12周后,家庭干预组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认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90.45±10.34 vs 63.59±11.14,t=14.357,P<0.001);家庭干预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57(86.36%)vs 38(57.58%),x2=13.557,P<0.001),86.36%患者能坚持饮食控制、运动及血糖监测;在血糖控制达标方面,家庭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2.78% vs 8.74±3.54%,t=3.736,P<0.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疾病态度与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与管理,观察组采用团队式授权教育方式进行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知识、疾病态度与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知识、疾病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提高,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疾病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团队式授权教育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疾病态度和自我管理水平方面优于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59例IG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及IGR转归情况.结果 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0.34%,观察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有利于调动IGR患者主观依从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实验组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的遵医行为、治疗效果、掌握相关知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达标率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素养。方法将长沙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个,对照组153例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常规健康服务;干预组144例患者依据制订的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促进计划实施为期1个月的干预。结果干预后第3个月,干预组血压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药物素养、服药自我效能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促进计划可以提升患者药物素养、服药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取血方法对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田建华  朱风元 《护理学杂志》2000,15(12):713-714
为了探讨手指不同取血方法对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影响,按取血方法随机分为自然流出组(A组)、按摩组(B组),挤血组(C组),每组20例。患者晚饭后空腹12h,于次日晨选择其左手无名指采取末梢血即在床边用快速血糖仪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送实验室用已糖激酶法(HK法)作检测对照,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快速血糖仪测量值与HK法较为接近(t=1.183,P〉0.05);B组快速血糖仪测量值  相似文献   

12.
Low haematocrit values are generally well tolerated in termsof oxygen transport but a low haematocrit might interfere withblood coagulation. We thus sampled 60 ml of blood in 30 healthyvolunteers. The blood was centrifuged for 30 min at 2000 g andseparated into plasma, which contained the platelet fraction,and packed red blood cells. The blood was subsequently reconstitutedby combining the entire plasma fraction with a mixture of packedred blood cells, 0.9% saline, so that the final haematocritwas either 40, 30, 20, or 10%. Blood coagulation was assessedby computerized Thrombelastograph® analysis. Data were comparedusing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ost-hoc pairedt-tests with Bonferroni correction. Decreasing the haematocritfrom 40 to 10% resulted in a shortening of reaction time (r)and coagulation time (k), and an increase in ang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梗黄 )患者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 (sP selectin ,sP s)与内毒素 (ET )及D -二聚体 (D 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和鲎试剂比色法测定梗黄组、急性胆囊炎组和健康人组血浆sP s ,D d和ET含量。结果 健康人组血浆sP s含量为 (93 .43± 17.65 )ng/ml ,ET (0 .0 0 3 0± 0 .0 0 0 4)EU /ml ,D d(0 .3 9± 0 .2 1)mg/L ;急性胆囊炎组血浆sP s含量为 (2 3 3 .3 2± 82 .12 )ng/ml ,ET (0 .40 12± 0 .15 0 6)EU /ml ,D d(0 .76± 0 .2 7)mg/L ;梗黄组血浆sP s含量为 (3 5 1.90± 93 .83 )ng/ml ,ET(0 .3 814± 0 .14 3 0 )EU /ml ,D d(2 .14± 0 .3 7)mg/L。急性胆囊炎组和梗黄组sP s ,D d及ET均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1) ;梗黄组ET与急性胆囊组差异无显著性 ,但梗黄组sP s和D d较急性胆囊炎组高 (P <0 .0 1) ,梗黄组的以上二物质含量呈正相关性 (P <0 .0 1) ;急性胆囊炎组sP s与ET呈正相关性 (P <0 .0 1)。协方差分析表明 ,在相同ET含量时 ,梗黄组sP s高于急性胆囊炎组 (P <0 .0 1) ,且与D d有相关性 ,二者有相同变化趋势。结论 胆道梗阻是ET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性因素 ,梗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继发性纤溶反应处于动态平衡 ,提示动态监测血浆sP s和D d变化 ,  相似文献   

14.
空腹血糖测定采血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清晨空腹血糖的变化规律,找出最能反映血糖生理水平的采血时间,选择无病理性、应激性、妊娠性及药物性血糖异常病人100例,分别于3d清晨不同时间段4:00-5:00、5:00-6:00、6:00-7:00各采血1次,采用酶学法测定血糖值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4:00-7:00血糖值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中4:00-5:00时间段低血糖发生率高;6:00-7:00时间段高血糖发生率高;5:00-6:00时间段血糖平均值、高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均居中,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清晨5:00-6:00为测定空腹血糖的最佳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samples of blood couldbe contaminated by heparinized blood gas syringes, giving spuriousresults in coagulation tests. We collected coagulation testsamples before (n=5) and after (n=13) blood gas sampling froma venous cannula in a volunteer. The results of 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es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controlsamples and sample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blood gas sampling.The median APTT after blood gas sampling was 71 s,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before (median 34 s, P<0.05). We concludethat heparin from blood gas sampling syringes can contaminatecoagulation tests. Heparinized samples for blood gas analysisshould be obtained after coagulation test samples have beenobtained. Br J Anaesth 2001; 87: 628–9  相似文献   

16.
空腹血糖异常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空腹血糖(FPG)异常的相关因素,指导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从3885名健康查体人员中检出315例FPG异常者,并与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年龄>40岁、体重指数(BMI)≥25、高血脂、高血压者FPG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BMI<25,血脂、血压正常者(均P<0.005)。结论 40岁以上、BMI≥25、高血脂、高血压者FPG异常发生率高,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和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其控制体重、血脂、血压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偶测血压与动态血压评价肾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97例肾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盐酸贝拉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采用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及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9r7例患者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肾性高血压的符合率为73.2%;因低血压(26例)与高血钾(3例)等不同原因提前退出试验34例.余63例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比较均降低;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值与动态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 h动态血压的总有效率与偶测血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昼夜节律比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恢复(P<0.01).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偶测血压比较更能敏感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肾性高血压的诊疗价值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抑制素(ES)浓度比值在手术前、后及复发时的变化,探讨肿瘤切除和术后复发对体内血管生成平衡的可能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试验和ELISA法测定59例乳腺痛患者手术前、后和复发时血清VEGF及ES水平,计算VEGF/ES比值,片与3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5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手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和ES水平与两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05),VEGF/ES比值为9.1;手术后3周时,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而ES仍保持在较高状态,VEGF/ES比值下降至3.3。(2)复发患者术后VEGF/ES比值与术前相比也有所下降(10.3 vs 7.4),但一旦疾病复发时VEGF水平又急剧上升,VEGF/ES比值升至14.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VEGF/ES比值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率的一个独立因素。结论乳腺癌肿瘤切除可影响患者体内血清VEGF—ES间平衡,监测VEGF/ES比值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