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旭华  游航 《新中医》2015,47(11):167-168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饮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血液透析皮肤瘙痒血虚风燥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71例和中药组75例。西药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和盐酸苯海拉明片,中药组采用四物消风饮加减内服和外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瘙痒频率、瘙痒面积、睡眠状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0%,优于西药组的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程度、瘙痒频率、瘙痒面积、睡眠状况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中药组上述指标下降更为显著,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物消风饮加减内服和外洗对血液透析皮肤瘙痒血虚风燥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口服联合黄连膏外用治疗小儿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予四物汤加减口服联合黄连膏外用,对照组20例予炉甘石洗液外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口服联合黄连膏外用治疗小儿湿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周耀湘  王康生  李红  吴洁贞 《新中医》2017,49(11):93-95
目的:观察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湿疹3号,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疗程均为3周。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面积、严重程度及瘙痒程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4,P=0.01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出现嗜睡12例。结论: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效果优于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润肤汤,对照组4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运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为45.71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凉血润燥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凉血润燥活血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瘙痒程度、皮损形态、皮损面积)、P物质(SP)水平、白细胞介素-31(IL-31)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皮损形态、皮损面积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P、IL-3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6%(56/58),高于对照组的84.48%(49/58)(P<0.05)。结论:凉血润燥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可改善患者的外周血IL-31、S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消荨汤配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消荨汤配合热敏灸,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5 mg,口服,日1次(5 mg/片、14片/盒、生产厂家:UCB Farchim SA);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78%,对照组显愈率为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消荨汤配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明显优于应用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门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8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祁林  刘丽芳 《河南中医》2010,30(11):1099-1100
目的:观察润肤止痒乳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外用润肤止瘁乳剂,日2次;对照组30例外用维A酸乳膏,日2次,疗程均为2月。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润肤止瘁乳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依从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火针疗法辨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根据中医辨证符合血虚风燥证型之慢性湿疹患者,均按中医辨证血虚风燥证给予内服中药;治以养血祛风,化湿润燥止痒,处方: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中药内服。2周为1疗程。火针治疗方法采用密刺法或速剌法,1周治疗1-2次为宜,2周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 4·9 9﹪在无效病例中,1例患有慢性肾衰,2例患有恶性肿瘤。结论中药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配合火针疗法辩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二者合用达到养血疏风,化湿润燥,和络止痒之功,切合病机,故获良效。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冬石斛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麦冬石斛洗剂联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95%,对照组为4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SI积分、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冬石斛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自血穴位注射,n=42)和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n=42)。治疗8周以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自觉症状、体征,有效率及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单用咪唑斯汀,且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祛风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从睡眠质量和日常运动生活质量方面评价)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血祛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瘙痒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血虚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养血润肤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2组均外用玉泽屏障修护身体乳。观察2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瘙痒缓解程度、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视觉模拟评分和5-D瘙痒量表评估患者瘙痒缓解程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2.33%,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联合止痒外洗方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血虚风燥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氯雷他定5 mg/次口服,观察组43例给予止痒外洗方以及当归饮子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瘙痒程度、瘙痒面积、激发皮损以及伴随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当归饮子联合止痒外洗方治疗血虚风燥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瘙痒以及皮损症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药紫归油膏合四物消风饮治疗唇风的临床疗效。唇风患者 10 8例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4 3例 ,予 3%硼酸软膏外涂及口服VitB2 ;治疗组 6 5例 ,予紫归油膏外涂合四物消风饮内服 ,5天为 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 4 6 5 % ,治疗组治愈率为 76 90 %(P <0 0 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 0 % ,治疗组为 96 7% (P <0 0 5 )。提示中药紫归油膏合四物消风饮治疗唇风 ,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紫外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血虚风燥型银屑病者,且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中药内服组和紫外线组(每组36例)。紫外线组采用UV 100 L紫外线治疗仪进行全身照射,中药内服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联合组采取紫外线照射治疗和中药内服治疗。治疗4个疗程(8周)判定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分别高于中药内服组和紫外线组,而半年后复发率低于中药内服组和紫外线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PASI评分和瘙痒量化评分优于中药内服组、紫外线组。[结论]紫外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殷  葛建彬 《河南中医》2016,(4):660-6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敷,观察组采用氟芬那酸酯乳膏外敷联合中药除疹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荨汤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5mg口服,1次/日。两组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78%,对照组显愈率为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EASI、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能有效缓解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皮损症状,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