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及其设计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微型桩具有诸多施工优势,近年来正不断推广应用于滑坡治理工程,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但由于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急需开展相应研究,为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服务。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很复杂的,应针对坡体地质特征选择不同的微型桩组合结构。按照微型桩在坡体的设置位置总结出3种类型的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即坡面加固型、平台加固型和坡脚加固型,对每种类型又给出几种组合结构形式,讨论这些结构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以及适用条件。在这些结构中,具有顶梁固定微型桩的组合结构在工程中应用较多,按照桩–土相互作用原则讨论这种组合结构的抗滑机制。结果表明,微型桩组合结构除了可增强滑面的抗剪强度外,桩与土形成的抗滑体的抗滑机制不同于一般的抗滑桩,其抗滑效果不是由桩的整体抗弯能力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发挥微型桩的抗拉强度和桩土地基承载力的优势来抵抗滑坡推力的。为了求出桩的轴力,按照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法提出了设计计算理论,并结合具体工程给出设计计算方法,得出了较为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涛 《山西建筑》2023,(9):91-94
依托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谢家坝大型滑坡,针对该浅层大型滑坡堆积体密实度较低、稳定性较差、处治难度大等特点,综合分析该滑坡的特点与病害机理,对应用微型组合抗滑桩处治滑坡进行适应性分析,并对具体处治措施进行设计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微型抗滑桩双排单桩与组合桩抗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组大型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抗滑桩双排单桩与组合桩在加固边坡时的抗滑特性。边坡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微型抗滑桩能提供较大的抗滑力,降低变形速率,对边坡有较好的加固效果;组合桩加固效果更佳,较单桩抗滑力提高6.8%。桩体破坏有3种形式:桩体弯曲、桩土脱空、桩体断裂;双排单桩裂纹倾角较大,为65.7°,呈弯–拉破坏;组合桩裂纹倾角为33.9°,呈拉–剪破坏;后桩裂纹宽度较前桩大。双排单桩桩体自由段土压力沿桩身呈“S”型分布;后桩承受土压力大于前桩,前后桩最大土压力之比为0.53∶1~0.50∶1;桩前滑面层位存在桩土脱空区,土压力最大值在滑移面上10%桩长附近;桩体嵌固段土压力在下滑力较小时呈倒三角形分布;当土压力较大时呈矩形分布。组合桩由于连梁作用,前桩桩顶产生较大的正弯矩,桩身最大负弯矩出现在滑面附近,前后桩最大负弯矩之比为0.67∶1~0.80∶1。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桩筏基础分析软件POGAP,将板厚、桩长、模量、桩数、桩位、桩间距等各工作性状变化对桩筏 基础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在进行桩筏基础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框架微型桩结构抗滑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对框架微型桩结构的抗滑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推力作用下,框架微型桩结构中微型桩顶水平位移与荷载之间为双曲函数关系,且框架梁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倾斜,后排微型桩产生较为明显的被拔出趋势。对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的监测结果表明,均布荷载作用下,作用在框架微型桩结构上的滑坡推力的分布近似为梯形,滑面及桩顶部土压力较大,桩底部土压力较小,后排微型桩受到的滑坡推力比前排桩大,推力最大值之比约为1∶0.6,滑面以下桩后土抗力的分布近似为倒三角形。将微型桩布置更为密集的微型桩框架结构具有更大的极限抗力;但是,在相同位移容许值的条件下,试验中2种结构的抗滑承载力差别不大。框架梁可以有效限制微型桩顶位移并减小桩身弯矩,但也会在微型桩顶部产生较大的弯矩,故实际工程中可以采取增大截面尺寸、增大框架梁埋深或增设套管等措施提高微型桩截面的抗弯刚度,从而提高框架微型桩结构的整体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6.
滑坡微型桩群桩加固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黄土为滑坡介质,采用土压力盒和位移计等测试手段,完成一系列微型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加固滑坡体的承载机理、受力情况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微型桩所受的滑坡推力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分布,且随加载量的增加合力作用点逐渐向滑面靠近;桩后滑床抗力相对较小,主要分布于桩底附近;桩前滑体抗力和桩前滑床抗力均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分布,分别分布于滑面上30cm以上的范围和滑面下0~35cm的范围;滑面上33cm至滑面下27cm范围内的桩身弯矩较大,最大弯矩位于滑面下7cm处;不同配筋形式微型桩的破坏模式不同,桩周配筋的微型桩于滑面处产生弯剪破坏,桩心配筋的微型桩于滑面上下各1.2~1.8m的范围内发生弯折破坏;微型桩附近的滑坡体中产生拉张裂缝和剪切裂缝;微型桩可有效提高滑坡的稳定系数,采用桩周配筋和桩心配筋两种微型桩加固稳定系数为1.10的滑坡后,可分别将滑坡的稳定系数提高至1.58和1.46;桩周配筋微型桩治理滑坡的效果要优于桩心配筋的微型桩。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鹏 《山西建筑》2014,(22):70-71
结合某煤矿矸石山山体出现滑坡情况,综合考虑安全、经济以及工期要求,依据相关规范,经反复论证,提出采用微型桩+刷坡+排水+绿化方案进行滑坡治理,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该工程治理措施加固后的边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国栋 《四川建筑》2011,31(5):126-128
20世纪中期微型桩开始应用于工程实际,早期主要用于地基加固。后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边坡治理、滑坡修复和深基坑支护等工程实践。尤其在地灾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参考文献并结合笔者公司所承揽设计的大量铁路地灾整治方案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对微型桩的抗滑稳定性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一具体滑坡治理工程的进行安全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微型组合桩加固的滑坡体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微型桩抗拔特性原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嘉兴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试验表明微型桩能承受一定的抗拔力,尤其是斜桩基础能有效地减少竖向拉力引起的位移,微型桩群桩表现出更好的抗拔性能。该文将试验结果与现有抗拔桩承载力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微型桩直桩和斜桩的抗拔系数以及群桩效应系数,为其今后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设计、施工、材料、配合比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探讨了相应的控制与管理措施,旨在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耐久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淤泥质软粘土动力学性状进行了分析与实验对比,并对动力学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淤泥质软粘土在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累计效应与变化,为淤泥质海底工程建设、物理模型实验和其他相关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桥梁箱梁施工工艺的有效性,对影响桥梁箱梁施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桥梁箱梁施工的优化策略,以不断提高桥梁箱梁施工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量工程的箱梁外观缺陷调查和统计,运用排列图的质量分析方法,对影响现浇混凝土箱梁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提出了监理控制对策,以确保箱梁混凝土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5.
段青  胡军伟 《山西建筑》2011,37(26):165-167
通过系统分析揭示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面层矿料岩性、矿料规格、路面污染程度和后期养护关系密切,并提出选择合适的表层材料、增加表面构造深度、添加表面活性剂、采用新型抗滑路面结构以及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沥青路面表层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6.
结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重要性,通过查阅国内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相关文献,对国内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了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陶家长  陈辉  谢兰敏 《山西建筑》2012,(22):105-107
借助离散单元法的数值仿真对堤岸护岸技术开展研究,对沿海抛石的级配、粒径大小和形状、抛石高度、抛填速率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提出堤岸抛石的抛填机理,采用PFC模拟抛石抛填形成堤岸的施工过程及施工控制条件,分析得出堤岸抛填抛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社会对地下水的影响,并对本质和特殊两种脆弱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因素,总结了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为今后合理利用地下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丁学雷 《山西建筑》2010,36(15):53-54
阐述了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结合实践经验,从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腐蚀性三方面探讨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旨在合理设计和精心施工的前提下确保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李晓峰 《山西建筑》2015,(11):232-233
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设定具体目标、成本预算细致全面、提高生产效率等控制措施,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