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肿瘤自发性肾周围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6例肿瘤自发性肾周围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l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为肾癌。术前误诊2例,经B超或CT检出3例。结论:13超或CT检查有助于自发性肾周围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慢性肾脏炎症,可产生弥漫性肾实质破坏,临床少见且表现与肾癌、肾结核及肾结石伴肾积水等疾病相似,易引起误诊。本文就所诊治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发性肾包膜下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报告 13例自发性肾包膜下出血的诊治效果。结果 :4例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 ,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行瘤体剜除 ,1例SLE行血肿引流 肾活检 ,1例肾结核行患肾切除 ,4例保守治疗。结论 :自发性肾包膜下出血是多种肾脏及全身疾病影响的结果 ,KUB IVP ,B超及CT可确定出血范围及可能的病因诊断。视其病因及症状作相应手术及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郑翠萍  宇洪涛 《吉林医学》2009,30(20):2500-2500
自发性肾破裂是指在无外伤情况下发生的肾实质、肾盂或肾血管破裂,临床上较少见。自发性肾破裂多发生于病理肾,其发病机制为:肾实质病变溃破,肾盂内压骤然升高,肾盂继发感染;肾癌血管丰富,管壁脆,易破裂出血;良性肿瘤以错构瘤多见,其血管丰富,发育畸行,易破裂出血;肾动脉硬化出血是在高血压基础上破裂出血。此外,由于凝血机制障碍,肾包膜下大量积血,也可导致自发性肾破裂。我院自1998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5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肾脏改变的CT表现 ,评价CT检查的价值 .[方法 ]给 4 1例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病人行CT检查 ,分析CT表现特点 .[结果 ]38例表现为肾脏肿大和肾脏实质密度降低 ,14例为肾周异常 ,6例为肾包膜下血肿 ,2例为肾周血肿 ,2例为肾内出血 ,2例为肾破裂 ,6例有腹水 ,1例为胸水合并腹水 .[结论 ]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肾脏改变的特征 .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肾周血肿多由肾脏肿瘤导致肾实质或血管破裂而引起,高血压作为引起自发性肾周血肿的病因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科收治因高血压所致的自发性肾周血肿2例,现结合有关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过程。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疼痛及酸胀感,B超及CT确诊率较高,为66.7%(8/12)、83.3%(10/12)。12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4例瘤体较小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误诊肾癌、2例单侧多发瘤体巨大、3例出血量多休克者行肾切除术;1例行保守治疗。12例患者均恢复顺利。结论肾错构瘤易自发性破裂出血,B超和CT检查为术前确诊主要依据,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应尽可能选择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XGP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所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XGP的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泌尿系感染。手术所见酷似肾癌。临床上5例(女4例,男1例)均被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手术,1例误诊为肾炎性包块而行肾次全切除。镜下特征:5例均可见由泡沫细胞构成的典型黄色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泡沫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AT)、α1—抗糜蛋白酶(AACT)阳性。结论:XGP临床误诊率高,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取尿查泡沫细胞、常规CT扫描和肾穿刺活检有助于临床诊断。对可疑病例术中作冷冻切片检查是必要的。临床诊断中XGP应与肾结核和肾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张魁 《中原医刊》2005,32(4):21-21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肾盏加肾下极实质联合切口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经肾窦内肾盂、肾盏加肾下极实质联合切口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35例。结果35例均一次取净结石。术中输血25例,平均300ml。术后血尿3—5d转清,继发出血3例,经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经肾窦内肾盂、肾盏加肾下极实质联合切口具有出血少、肾功能受损轻、便于一次取净结石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肾窦内肾盂及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结果89例复杂性肾结石经肾窦内肾盂及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平均手术时间约130min,术中出血平均约200mL,取尽结石86例,术后常规B超或KUB检查,3例残留单个小结石。结论肾窦内肾盂及肾实质切开取石符合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距结石较近,该手术操作简便、手术野暴露好、结石残留率低、无需阻断肾血流、出血少、肾组织损伤轻,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肾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纤维化以过量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积聚、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改变和共同通路。肾纤维化产生的原因在于内外致病原引起的肾组织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失调。肾纤维化涉及炎症反应、肾脏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促/抑纤维化细胞因子失衡等多个环节。因此,主要通过抑制或阻断炎症、抗凋亡、抗氧化应激、调节肾组织局部免疫微环境等途径开发抗肾纤维化的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特别是相关药物新靶点及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TEN,p27,CyclinD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EN,p27,CyclinD1在44例肾细胞癌及10例正常肾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结果]PTEN,p27,CyclinD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1%,52%,64%,而在正常肾组织中分别为100%,20%,30%.PTEN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27,CyclinD1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PTEN,p27,CyclinD1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侵犯肾实质而肾盂占位不明显的肾小管逆行浸润型肾盂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例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的患肾位于右侧6例,左侧3例;8例患肾形态无明显改变,另1例患肾隐约隆起;浸润型肾盂癌病灶形态均不规则,肾盂壁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肾窦脂肪均消失。CT平扫病灶呈等高密度5例,等或稍低密度4例;有钙化或结石3例,出血2例,肾盂内均无明显肿块;CT值17.6~31.5Hu,平均24.6Hu。CT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呈相对较低密度,CT值29.4~55.2Hu,平均39.8Hu;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CT值38.2~73.2Hu,平均51.0Hu。结论浸润型肾盂癌从肾盂壁向肾实质浸润生长,患肾肾盂、肿瘤和肾实质分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灶呈轻中度进行性持续强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外伤引起颅内多处出血、合并多处骨折及消化道出血且昏迷 4个月后苏醒的病例较少见 .[病例报告 ]患者因被汽车撞伤 ,处于深昏迷状态 ,诊断为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颅内多处脑实质内出血、双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及应急性胃粘膜病变 ,经 4个多月治疗苏醒 .[讨论 ]对昏迷苏醒的时间及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 ,通过病例的积累 ,可对昏迷及持续性植物状态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是一种少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实质及肾周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约占所有肾感染的0.6%~1.4%,由于发病率不高,缺乏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常常被误诊为恶性病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5例XGP,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声像图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声像图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中端粒酶、P 2 1和P 2 7蛋白的表达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方法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4 1例肾细胞癌和 11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P 2 1和P2 7蛋白的表达 .[结果 ]端粒酶在各级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Ⅰ级 2 0 % ,Ⅱ级 6 5 % ,Ⅲ级 80 %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增高 ,而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无表达 .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 2 1蛋白和P2 7蛋白表达率均为 10 0 % .肾细胞癌中P2 1蛋白表达率为 2 9% ,P 2 7蛋白为 37% .在肾细胞癌中P2 1蛋白和P 2 7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提高而降低 .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 2 1和P2 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肾细胞癌Ⅰ ,Ⅱ ,Ⅲ级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Ⅰ级与Ⅲ级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肾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端粒酶活性过度表达和P 2 1,P 2 7蛋白表达缺如有关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急性肾脏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4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最后诊断证实的急性肾脏出血。结果 本组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出血8例,肾癌5例,肾外伤出血4例,出血性囊肿3例,肾脏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肾结核2例,肾结石3例,腰椎软骨内瘤侵犯肾脏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1例,门脉高压症1例,原因不明的肾盂内血块堵塞4例,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在急性肾脏出血时,CT对确定出血范围和检出病因颇有实用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在儿童中罕见。1例7岁男孩在接受阑尾切除术后1月,出现右侧腹痛和压痛。腹部CT扫描显示右肾块状影。对该患儿实施了右侧肾切除术。病理报告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儿稳定恢复。当对有发热、体重减轻、腹部压痛和肾脏块状影患儿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黄  相似文献   

19.
A 46 year-old woman with perinephric type of 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 is described. She had a fever and pain with a palpable mass in her right flank. The blood analysis revealed anemia, leucocytosis, gamma-globulinemia, but no hyperlipidemia. The urine analysis showed nothing abnormal, but enterobacter was present in the urine. An intravenous pyelogram demonstrated a right non-functioning kidney. The diagnosis of a perinephric abscess was made from the x-ray and ultrasonogram, and a right nephrectomy was performed. The resected kidney had a tumor-like lump covered with Gerota's fascia at the postero-lateral side of the kidney. The cut surface of the kidney revealed an area of hemorrhage, blood clotting, abscess and a brownish yellow area in the perinephric fat tissue. The calyx and pelvis were normal. Histologically, the brownish yellow area was a granuloma with foam cell infiltration. The foam cells contained lipids. The renal parenchyma showed a non-specific chronic pyelonephr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