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已近 30余年,近几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日益普及。目前人工关节翻修成为骨科临床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因此,《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人工关节学组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器官移植学组联合定于 2000年 11月 19~ 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全国人工关节翻修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举办学习班 ,由海南省人民医院协助承办。 一、会议内容:( 1)人工髋关节松动机制、临床表现及关节翻修的适应证;( 2)髋关节翻修的方法,包括骨水泥固定假体、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翻修及翻修中骨缺损的处理——植…  相似文献   

2.
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0年以上随访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10年以X线随访,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的固定效果、松动及影响寿命的因素等。方法:获得10年上随访的38例45髋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4.6年。X线包括术后及最后随访时髋关节正侧位片。结果:髋臼假体松动有24髋(53%),其中明显松动(definite loosening)14髋(13%),可能松动(possible loosening)10髋(22%)。臼杯磨损共35髋(78%),平均磨损率为0.133mm/年;股骨假体柄松动有12髋(27%),其中明显松动8髋(18%),可能松动4髋(9%)。假体柄周围骨溶解18髋(40%)。本组45髋中8髋(18%)行翻修术,其中4髋因髋臼假体松动单纯髋臼假体翻修,其余4例行髋臼和股骨假体全部翻修。结论:骨水泥固定的Charnley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0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股骨假体的固定效果较好,但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并不满意。聚乙烯臼杯磨损不可避免,作为人工关节材料,聚乙烯对金属的关节组合应重新考虑。采用改良的骨水泥固定方法对人工全髋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和长期寿命非常重要。从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来看,金属臼(metal shell)假体的非骨水泥固定效果优于聚乙烯臼的骨水泥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翻修原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2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髋关节后侧入路,取出松动的股骨侧及髋臼侧假体,根据缺损情况植骨,然后按技术要求换置假体。结果2例术中出现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愈合良好。1例髋臼行植骨、骨水泥假体固定,术后1年出现髋臼假体松动。行二期翻修术。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3分,术后平均83.5分。结论①无菌性松动和医源性错误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最常见原因;②髋臼翻修首选非骨水泥假体生物型固定,对于包容性髋臼骨质缺损,应行颗粒打压植骨+非骨水泥臼固定;(蓼翻修术中股骨柄取出困难可行股骨大粗隆延长截骨;④术后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术前假体松动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对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8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χ2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Ⅰ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在远期,并且以髋臼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股骨假体松动常造成股骨近端骨缺损,对失败股骨假体翻修的方法很多。最初,普遍采用骨水泥技术进行翻修,据报道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髓腔内多为硬化、光滑菲薄的骨面,难以获得骨一骨水泥之间的微交锁,所植入的新假体因而难以获得长期稳定。使用非骨水泥假体进行股骨假体翻修的技术,除骨量丢失较少的患者,以近端微孔涂层假体翻修的结果并不满意”。当近端骨量中度或者重度丢失时,需要某种形式的远端固定才能获得成功重建。1997年至2000年我们对60例患者采用解剖髓腔交锁假体(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进行翻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42侧髋关节。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8岁。平均50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16年,平均6年3个月。翻修的原因;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11例11髋,感染2髋,无菌性松动27髋,假体柄位置异常2例。42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者10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4髋,Ⅲ型髋臼松动10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松动骨缺损8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0侧股骨进行了翻修术。其中假体无松动12髋。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6,8,13和1个髋关节,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术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柱拐行走,其余患翥 均可于术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6-66(平均22)个月。无假体自欺欺人多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5-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8分(平均88.1分)。随访X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透亮带的患者。结论:最常见翻修的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其次为股骨头或双动头置换术后金属与髋臼之间摩擦产生的疼痛,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髋关节进行翻修术后中,近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应用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疗效。方法16例取出人工髋关节假体彻底清创后,放置形状及大小与髋臼及股骨髓腔大小相匹配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定期复查C反应蛋白和血沉,待结果正常后二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充填后,患者伤口均愈合,1~2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活动,术后无一例发生骨水泥临时假体断裂及脱位,双下肢长度基本对称,二期翻修时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均可顺利取出。术后人工关节无一例感染复发、松动及下沉,Harris评分平均81分。结论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对感染的人工髋关节进行二期翻修,方法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能有效地克服髋周软组织挛缩,最大限度地保留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骨科较成熟的治疗方法,经治病例越来越多。由于人工关节假体自身存在的时限性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并发症,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多。该文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诊断、髋臼与股骨假体松动和缺损评估、翻修注意事项及手术进展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方法 1995年1月~2002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33例(33髋),其中男7髋,女26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2例,感染后松动8例(其中2例合并窦道形成);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3例,不伴有假体中心性脱位.对无菌性松动和股骨头磨损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13例,生物固定型假体12例,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8例感染患者均行一期骨水泥固定型全髋置换. 结果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3年11个月.2例出现X线透亮带,但无临床不稳;4例遗留持续性疼痛,无假体脱位、断裂.本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4~47分(平均38.6分),上升为术后的68~88分(平均82.4分),满意率87.9%. 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髋臼侧翻修假体可选择骨水泥型假体、也可选择生物型假体,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感染后的翻修选择骨水泥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10.
颗粒骨移植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手术中假体骨水泥固定5例,非骨水泥固定18例.[结果]颗粒骨植骨术后X线检查骨愈合良好,包容假体牢固,原骨缺损区骨质得以修复.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臼翻修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行挤压植骨可使颗粒骨与假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骨科较成熟的治疗方法,经治病例越来越多。由于人工关节假体自身存在的时限性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并发症,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多。该文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诊断、髋臼与股骨假体松动和缺损评估、翻修注意事项及手术进展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根据,观察翻修的术后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8年6月,本组共对72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翻修术所置换的假体包括,普通金属杯加内衬45例,大头臼杯15例,Cage加聚乙烯臼杯9例,聚乙烯臼杯3例;普通柄43例(其中12例应用骨水泥固定),加长柄29例(其中5例应用骨水泥固定,7例为组合型柄)。39例假体柄取出容易,20例假体柄取出困难。13例假体臼、17例假体柄使用骨水泥固定,其中10例臼及柄均使用骨水泥固定;55例假体臼、32例假体柄植骨,其中28例假体臼及柄均植骨。结果平均随访31.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9.4(9~58)分,术后平均92.0(65~99)分。无感染或脱位患者。结论(1)无菌性松动、关节感染和医源性错误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2)股骨假体柄取出困难和严重骨质缺损是髋关节翻修术中常见的难题;(3)应用松质骨骨块、颗粒骨和骨屑混合打压植骨,尽量多用自体骨填补缺损,而少用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4)假体的选择主要依据是骨质缺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采用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但对两术式及植入物具体选择仍存在争议。该文回顾近期相关研究进展,比较了内固定与人工关节、不同动态加压内固定与锁定板、全髋关节假体与半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半髋单极假体与双极假体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各自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深入的开展,尤其是非骨水泥型假体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亦日益多见。因其需要很长时间的随访,准确的发生率较难获得。Beal报道发生率是2,5%~27.8%,Sehwatz等报道人工关节翻修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初次置换者,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4.1%~27.8%)高于骨水泥型假体置换者(小于3%)。  相似文献   

15.
影响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1990年01月至2007年06月在我院骨科行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髋关节翻修患者34例为翻修组,未翻修者171例为对照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固定类型(骨水泥或非骨水泥)、自锁孔植骨情况、假体类型(骨水泥假体或非骨水泥假体)、骨折类型(开放性或闭合性)等,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解释变量,以是否翻修为结局变量,采用逐步前进法筛选导致翻修的独立因素。结果①使用非骨水泥假体,非骨水泥固定、自锁孔未植骨的优势比(OR)分别是3.8905、6.6396和29.6214;②翻修组置换前体重、BMI与随访时体重、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固定类型、自锁孔植骨情况、置换前BMI和随访时体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初次手术自锁孔植骨未植骨、非骨水泥固定、肥胖或超重是导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下陷、假体松动下沉,假体位移,假体柄断裂进而需要翻修的直接原因,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翻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粗隆延长截骨结合记忆合金卡环或环抱器在股骨假体固定稳定型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35例(35髋)接受髋关节股骨假体翻修手术中进行大粗隆延长截骨结合记忆合金卡环及环抱器固定的患者,平均年龄(68.2±9.6)岁,进行了平均(36.8±13.2)个月的随访,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截骨长度、内固定方式、截骨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95.4±23.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2.5±228.3)ml,截骨长度平均为(13.5±3.5)cm,术中内固定采用记忆合金卡环2~3枚或记忆合金环抱器1枚。术后截骨愈合时间平均(4.8±1.2)个月,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9.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2±17.8)分。结论 大粗隆延长截骨在股骨柄固定牢固的髋关节翻修术中可以充分显露术野,有利于取出固定良好的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柄;结合记忆合金卡环或环抱器固定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利于截骨块的愈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中老年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外科技术、假体设计和材料的日益完善,影响人工髋关节长期效果的因素将较多地涉及人工关节的固定技术。目前,人22全髋关节固定分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学固定两大类,前者是假体与骨床之间充填骨水泥,形成假体一骨水泥一骨两个界面;后者是假体与骨床直接接触,仅有骨一假体一个界面。如何选择固定方式,更有效地提高假体与髓腔之间的结合强度,以获取植入假体的长期稳定性,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一、骨水泥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固定方式分两类: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是指用骨水泥将假体固定于宿主骨上;非骨水泥固定是指以压配方式将假体直接固定于宿主骨,继而通过骨长入或骨长上来固定假体。所谓的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混合髋),是指髋臼和股骨假体一侧以骨水泥固定、一侧以非骨水泥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本文所说的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特指髋臼侧采用非骨水泥固定,股骨侧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大腿痛的原因。方法:随访60例初次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年,并用D'Aubigne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优良者达55例(92%),无一例翻修,其中2例(3%)出现所谓的大腿痛,术后2年症状逐渐消失。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大腿痛可能与假体的材料,形状,弹性模量,手术技术及假体远端固定技术有关。在确诊为大腿痛以前需要除外假体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大腿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月,采用TSEA治疗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检查,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滴注2例,清创后假体取出加PR-40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6例;二期翻修采用非骨水泥假体3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髋2例;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评估。结果 4例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混合感染,1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一、二期平均间隔5.5个月。术后平均3年4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1.1分提高至62.9分。结论 TSEA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中碘氟浸泡髓腔和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是主要手段。骨水泥复合万古霉素对耐受甲氧西林金黄色球菌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