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木僵病人的疗效已得到肯定,是控制急性精神症状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绝大部分患者对此治疗不理解,非常害怕本治疗。为此,可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会影响治疗的进行。对此,我们进行了心理治疗作用的观察,旨为进行电休克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推拿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控头不佳7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推拿、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控头不佳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2例脑瘫患儿采取推拿治疗配合功能训练,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2例患儿经过4~6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5.8%,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显著。结论推拿、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控头不佳进行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早期治疗、早期功能训练是治疗CP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疗程。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前者在后者基础上同时进行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和30 d进行ESS评分,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总有效率评定。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治疗30 d时ESS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但治疗10 d时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疗效,但疗程宜在30 d以上。  相似文献   

4.
脑水肿是中枢神经系统很多疾病的一种危险并发症;如新生儿缺氧、高钠血症、水中毒、脑膜炎、脑炎、产伤、铅中毒、对脑部的放射性治疗、脑瘤与脑脓肿等,脑水肿明显地增加了上述这些疾病的病死率。脑水肿的治疗可分为预防性治疗与对脑水肿的治疗两种,前者更有效。一、预防性治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手术前已知该手术可导致脑水肿者,可事先进行治疗。(二)患者已发生可导致脑水肿的原因,如脑缺氧、脑外伤等,然而尚未发生脑水肿的症状者,在即将发生脑水肿的“间隙”进行治疗。在以上两种情况进行预防性治疗均较发生脑水肿之后治疗更有效。二、脑水肿的治疗:已发生脑水肿者,必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疗效。方法我院2009—2012年收治病程>2周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2组患者在初诊时、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DHI量表评分测定。结果治疗组DHI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常伴随抑郁焦虑情绪,针对性进行抗抑郁焦虑治疗有益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小柴胡汤为基础,通过加减用量对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当中,有效27例,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有效率90%。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进行配方治疗脑卒中后眩晕可有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法对患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gpoxie-ischmic enlephalopathy,HIE)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HIE的新生儿将其分为A、B 2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早期干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该组患儿在治疗后的PAF水平明显低于A组;该组患儿在治疗后的SOD水平和NBNA评分明显高于A组;该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法对患有HIE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09-06~2010-12进行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的神经病变患者28例中进行随机抽取,对2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观察。结果 28例患者经松解术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或完全好转。结论鉴于周围神经松解术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全部患者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及使用睡眠多导仪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及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深睡眠时间、REM时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深睡眠时间等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睡眠障碍,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5例脑梗死及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55例住院期间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14d。对照组50例未做辅助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比较显示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辩证行为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是目前唯一有实证支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近些年辩证行为治疗越来越多的用于进食障碍、心境障碍、物质滥用、应激相关障碍等领域。本文旨在对辩证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辩证行为治疗在我国的推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早期综合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预后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82例缺氧缺血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及常规治疗,对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早期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智力及发育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介入早期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观察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病情变化以及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2组患者均采取同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治疗组治愈率78.9%,对照组治愈率57.6%,2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急性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寻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方法选取58例脑出血者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将其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29例),同时给予2组患者相应治疗方案且对临床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微创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10%且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治疗结束和随访3个月时,微创手术治疗者生存质量高于保守治疗(P<0.01)。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和机体状况,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方法 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绝对卧床休息,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腰椎穿刺术并进行脑脊液置换。结果 脑脊液置换疗法对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迅速缓解症状、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康复训练指导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的应用,观察家庭康复对其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指导进行家庭康复。在治疗开始时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粗大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辅助训练可明显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并癫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0-07~2011-07,我院诊治的80例出血性卒中并癫患者,对其进行脑出血治疗的同时,配以抗癫药物治疗,现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80例出血性卒中并癫患者,在进行脑出血治疗的同时,配以抗癫药物治疗,2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其余60例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控制,病死率为25.0%。结果表明,出血性卒中后癫发作越早,发作频率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在抢救脑出血的同时,进行抗癫药物治疗,控制癫发作,对于成功抢救出血性卒中并癫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河南省召陵区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部分农村符合标准的惊厥性癫痫患者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管理、随访,并用苯巴比妥进行规范化免费治疗,分析治疗管理率、退出治疗原因、治疗剂量及治疗效果。结果管理率为52.60%,退组45例,死亡4例,服药剂量以90 mg/d及120 mg/d为主,治疗显效66.01%,有效26.12%。结论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各级级卫生人员癫痫防治水平,使癫痫病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针灸治疗对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的作用。方法 48例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4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康复组同时进行康复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康复评定,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ADL恢复更显著(P0.01)。结论进行康复针灸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