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在脊髓损伤(SCI)后,醛糖还原酶(AR)在脊髓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小鼠)和C57BL/6-ar-/-(B6-AR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脊髓重度夹伤模型。首先分析了AR分子在损伤脊髓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及脊髓损伤后AR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通过BBB运动学分析,比较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损伤区面积变化;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对比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分子iNOS和Arg I的表达变化。结果:AR分子在野生型小鼠损伤脊髓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中高表达;qRT-PCR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AR表达逐渐升高,在损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AR敲除小鼠在脊髓损伤后,其运动功能恢复好于野生型小鼠(P<0.05),同时损伤区面积也小于对照组。AR基因缺失后,损伤脊髓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通过高表达Arg I向M2型巨噬细胞方向极化。结论:AR通过调节脊髓中小胶质/巨噬细胞的极化来影响脊髓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衍生物FSD-C11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MOG35-55多肽建立C57BL/6小鼠EAE模型,随机分为FSD-C11组和Saline组,于免疫后第3天起腹腔注射FSD-C11化合物和Saline。免疫后28 d处死小鼠,FACS法检测脾组织CD4+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外周免疫系统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ROCKⅡ、i NOS、Arg-1、TLR-2和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 FSD-C11干预EAE能够抑制脊髓中ROCKⅡ表达,减少外周CD4+IFN-γ+T细胞,增加CD4+IL-10+和CD4+CD25+T细胞(P0.05),减少外周免疫系统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7、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而增加IL-10的含量(P0.05),抑制脊髓组织中巨噬细胞标志蛋白i NOS表达、增加Arg-1的表达(P0.05)。抑制脊髓组织中TLR-2和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FSD-C11可调节外周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抑制外周免疫系统分泌炎性因子,增加保护性的细胞因子,改善炎性微环境,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控制CNS的炎性细胞侵润,从而达到减轻或改善EAE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损伤(SCI)急性期损伤区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异质性.方法:将6~8周C57BL/6J雄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和脊髓损伤(SCI)组,SCI组利用改造的Dumont系结镊建立标准脊髓钳夹损伤模型.在SCI急性期(1、3和7 d),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损伤区中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培养原代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22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小鼠的股骨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分化培养获得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刺激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IL-22干预M1型巨噬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用ELISA分别检测IL-1β和TNF-α的分泌水平;用RT-PCR分别检测炎症因子i NOS、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过分化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纯率为(99. 3±0. 4)%,IL-22干预M1型巨噬细胞后,与LPS组相比,LPS+IL-22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 05),细胞炎症因子i NOS、IL-1β和TNF-αmRNA表达下降(P0. 05),IL-1β和TNF-α分泌水平降低(P0. 05)。结论:IL-22可抑制LPS诱导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Ce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分型的影响。方法腹腔灌肉汤法(刺激法)分离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单纯雷公藤红素干预组(Cel)、经典激活M1组(IFN-γ+LPS)和雷公藤红素干预M1组(IFN-γ+LPS+Cel),用real-time PCR、流式计量术分析检测巨噬细胞两种极化分型(M1型和M2型)相关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MR或CD206)和补体受体4(CR4或CD11c)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红素引起M1型巨噬细胞相应标志物CD11c、i NOS表达减少(P0.05),或使M2型巨噬细胞相应标志物Arg-1表达增加(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模型组(Allen’s打击法制备SCI模型)、治疗组1(术后每天腹腔注射芍药苷30 mg/kg)、治疗组2(芍药苷60 mg/kg),每组16只。手术当天为第1天,分别在第0、1、4、7、14天时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测试。第4天和第14天每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q PCR检测受损脊髓中TLR4和NF-κB p65 m 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检测受损脊髓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 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酶2(COX-2)、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BB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2中评分较高。在第4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LR4、NF-κB p65、IL-1β、IL-6、TNF-α、i NOS、COX-2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P0.05),Bcl-2的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TLR4、NF-κB p65、IL-1β、IL-6、TNF-α、i NOS、COX-2和Caspase-3的表达均降低(P0.05),Bcl-2的表达升高(P0.05),这些变化均呈现剂量依赖性。第14天时,IL-1β、i NOS、COX-2、Caspase-3和Bcl-2的变化趋势与第4天时相同,但是各组中TLR4、NF-κB p65、IL-6和TNF-α表达均变化不大。结论芍药苷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功能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抗炎和抗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Lewis肺腺癌细胞(LLC)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及其对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正常肺泡上皮细胞(nAECs)与LLCs分别与巨噬细胞在Transwell共培养,脂多糖LPS刺激下室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两组巨噬细胞表型转化情况;ELISA检测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β、TGF-α、IL-10和TGF-β表达;电镜与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PKH26染色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外泌体情况;RT-qPCR检测microRNA表达差异;siRNA-550a、siRNA-182转染LLCs,ELISA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巨噬细胞多为M1型,癌细胞刺激组巨噬细胞转化为M2型(P0.05);LLCs刺激组促炎因子与nAECs相比, IL-1β与TGF-α高表达, LI-10与TGF-β低表达(P0.05);电镜、PKH26染色等证明巨噬细胞可主动吞噬nAECs和LLCs外泌体; LLCs外泌体中的miR-550a和miR-182含量高于nAECs外泌体(P0.05)。LLCs转染siRNA-550a后,外泌体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的IL-1β与TGF-α明显高于siRNA-182转染,而IL-10与TGF-β则更低(P0.05)。结论 LLC可通过分泌外泌体将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表型转化为癌支持性细胞,其机制可能是外泌体中miR-550a可调控巨噬细胞转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敲除对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血管生成、神经元存活、空洞形成及运动功能恢复的效应,阐明PD1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发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D1基因敲除小鼠,制备脊髓挫伤模型;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研究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血管生成、神经元存活及空洞形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研究炎症因子、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Basso小鼠运动功能评分(BMS)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PD1敲除小鼠脊髓损伤区M1型巨噬小胶质细胞相关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2型相关分子精氨酸酶1(Arg1)、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显著下调;损伤中心两侧1 mm内血管密度显著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空洞面积显著增加,空洞周围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BMS评分显示PD1敲除小鼠的自发运动功能恢复显著差于WT小鼠。结论:PD1敲除加重小鼠脊髓挫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增强PD1信号可能有助于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小鼠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4,Thbs-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ADSCs修复SCI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T10 SC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DSCs移植组,每组30只。取同种系转绿色荧光基因小鼠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损伤后即刻移植106个细胞至ADSCs移植组小鼠脊髓内,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术前及术后每周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炎症反应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术后第7 d各组动物脊髓组织Thbs-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术后第3、14 d各组动物脊髓组织TNF-α浓度。结果:ADSCs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存活至少2周。移植术后第7 d,Thbs-4在假手术组表达水平最低,模型组次之,在ADSCs移植组表达水平最高(P0.05);ADSCs移植下调SCI后TNF-α浓度;移植术后第14 d,ADSCs移植组ED-1+炎症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从第2周起,ADSCs移植组小鼠显著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ADSCs移植促进SCI小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提升Thbs-4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受损脊髓组织炎症反应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约氏疟原虫表达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情况,并比较PyMIF和宿主小鼠MIF(MmMIF)在调节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方法亲和柱纯化原核表达的带His标签的重组MIF蛋白,去除内毒素后刺激体外培养的同步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随后纯化高质量的RNA,通过小鼠炎性因子和受体芯片进行分析。结果 PyMIF显著促进了17个炎性因子和炎性因子受体基因的转录(ΔΔCt≥2),同时显著降低了3个基因(CCR6、CCR8和IL1F6)的转录水平(ΔΔCt≤-2)。并且,PyMIF调节的基因数量明显多于MmMIF。结论 PyMIF和MmMIF对巨噬细胞的活性调节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yMIF对宿主炎性反应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五花血藤水煎液(Sargentodoxa cuneata,SCD)在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抗炎作用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SPF级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SCD组,利用BMS评分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白细胞介素(IL)-6、IL-12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通过NeuN观察损伤处脊髓前角神经元变化,rAAV-retro逆行示踪观察各组小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muscle,TA)相关脊髓运动神经元分布。结果 与脊髓损伤组相比,SCD组小鼠在损伤后7 d的BMS评分显著提高(P<0.05),损伤后14 d,IL-6、IL-12A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损伤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5),TA相关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ADP核糖聚合酶14(PARP14)与抑郁症是否相关及其是否影响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方法构建抑郁症小鼠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对比了慢性束缚(CRS)模型、慢性不可预知压力(CUMS)模型和脂多糖(LPS)模型,3种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症相关脑区中相比于对照组PARP14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变化。而后在永生化小胶质细胞系BV2中检测其敲低及过表达Parp14后对炎性反应的影响。结果在3种抑郁症模型小鼠海马区均观察到了PARP 4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的升高(P0.05),且在CRS模型组中观察到PARP14表达水平与组织中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水平相关(P0.05)。LPS刺激小鼠永生化小胶质细胞系BV2后PARP14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同时过表达PARP14后的BV2细胞响应LPS刺激表达更多促炎性细胞因子(P0.01),而敲低Parp14或使用PARP14抑制剂处理后表现与其相反(P0.05)。结论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区PARP14表达水平升高,这可能加剧小胶质细胞响应LPS的炎性反应,从而促使神经炎性反应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M1组,每组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7和14 d三个亚组。伤后第1、7和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术后7和14 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仅有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 d时,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7 d表达开始减弱(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参数的810 nm弱激光照射对于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来源的骨髓巨噬细胞,应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条件性培养基培养的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表达鉴定培养结果。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刺激进行M1细胞极化诱导,反转录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CD86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 NOS和Arg1蛋白水平。应用(1、2、3、4)J/cm2的810 nm弱激光对体外培养的M1细胞进行照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 NOS、Arg1的表达,反转录PCR检测M1细胞i NOS、Arg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1细胞i NOS、Arg1蛋白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证明分离细胞的F4/80阳性率达99.9%。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在LPS-IFN-γ刺激下,高表达i NOS和CD86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给予极化刺激后,骨髓源性巨噬细胞高表达i NOS和CD86蛋白。不同能量的弱激光照射M1型巨噬细胞,MTT法检测发现,(1、2、3)J/cm2弱激光刺激时,M1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 J/cm2刺激时,M1细胞活力降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2)J/cm2照射时,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照射剂量为(3、4)J/cm2时,Arg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 NOS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照射剂量为(1、2)J/cm2时,i NOS及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在照射剂量为(3、4)J/cm2时,i NOS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Arg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升高。结论 (1、2)J/cm2的810 nm弱激光对于M1型巨噬细胞活力及极化无影响。照射剂量为3 J/cm2时,M1型巨噬细胞可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且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但照射能量为4 J/cm2时,M1型细胞虽然可向M2型细胞极化但同时伴有细胞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uyanghuanwu decoction,BYHWD)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BYHWD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SCI模型组、BYHWD组和甲基强的松龙(MP)注射组,每组10只大鼠;后三组动物先建立SCI损伤模型,然后分别给予BYHWD组和MP组BYHWD和MP治疗。四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7、14、21 d和28 d对大鼠后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功能评分。第28 d处死各组大鼠,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脊髓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SCI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7 d~2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I组BBB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CI组相比,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BBB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相比,BBB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I组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则明显有所降低(P0.05)。与SCI组相比,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Bax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蛋白及mRNA表达则明显有所升高(P0.05)。但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YHWD可以改善SCI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通过下调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 132位点核苷酸突变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探讨IDH1突变对ICC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ICCs标本131例。采用Sanger法分析IDH1突变位点; HE观察ICC炎性反应发生情况。用Cre-LoxP系统,构建IDH1 R132H肠道组织特异性基因突变小鼠;分离小鼠肝脏内胆管,HE观察小鼠肝内胆管及胆道炎性反应情况。用突变型IDH1代谢产物2-羟基戊二酸(2-HG)对巨噬细胞系THP-1进行干预;收集培养液上清,ELISA检测上清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M2型标志物白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 131例ICC标本中IDH1(R132H)突变率为15. 3%(20/131)。与IDH1野生型组相比,IDH1(R132H)突变组标本中炎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 01);在肠道组织特异性突变小鼠模型中也得到一致结果(P0. 05)。2-HG能够诱导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表达增多(P0. 01),而M1型标志物TNF-α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DH1突变能够诱发胆管发生炎性反应,并促进THP-1巨噬细胞系向M2型极化,为进一步明确IDH1突变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关系以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硫辛酸对脊髓全横断损伤(SCI)大鼠损伤部位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制作并评价SD大鼠SCI模型后,6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SCI组)、SCI+游泳训练组(游泳组)和SCI+α-硫辛酸组(硫辛酸组)。各组按手术后7、14、21、28 d等4个时间点收集标本,每个时间点大鼠均为4只。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各组4个时间点的GAP-43和Caspase-3表达用免疫组化测定,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GAP-43表达。结果:游泳训练和用硫辛酸均能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P0.05)。与SCI组比较,游泳组和硫辛酸组GAP-43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3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且硫辛酸组比游泳组的GAP-43表达增加和Caspase-3表达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游泳训练和α-硫辛酸可以上调脊髓损伤大鼠GAP-43表达和抑制Caspase-3表达促进损伤神经修复,对改善大鼠运动功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胆碱-蛋氨酸缺乏(MCD)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小鼠肝组织巨噬细胞M1、M2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饲喂常规饲料),模型组(饲喂MCD饲料),罗格列酮干预组(30mg/kg)和小檗碱干预组(150mg/kg),采用预防给药方式,连续2周。通过组织病理学评分评估动物模型及药物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比值。结果罗格列酮和小檗碱可显著改善MCD饮食诱导小鼠NASH的病理程度,显著下调血清中TNF-α水平(P0.05),显著上调血清中IL-10水平(P0.05),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及增加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M1/M2比值(P0.01)。结论小檗碱对MCD饮食诱导小鼠NASH有较好改善作用,其部分药理机制为:调节肝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增加M2型巨噬细胞比例,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源性巨噬细胞在小鼠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UBC-GFP小鼠(供体)和野生型小鼠(受体)制备骨髓嵌合体动物区分血源性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神经夹伤后血源性巨噬细胞在损伤区浸润及活化情况。其次利用CCR2 KO小鼠,上丘定位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RGC),观察损伤区缺乏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浸润时相应神经元胞体RGC的存活情况。结果:骨髓嵌合体小鼠显示视神经损伤区有大量的血源性巨噬细胞(Iba-1+GFP+)浸润、且此类细胞内多表达M2型巨噬细胞标记精氨酸酶1(arginase 1);CCR2 KO小鼠视神经夹伤后7 d同侧视网膜上存活RGC的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1),其损伤区活化巨噬细胞(CD68+)的数目同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CCR2 KO小鼠损伤区arginase 1的表达较野生型小鼠明显有所降低(P0.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损伤区血液来源巨噬细胞不同于小胶质细胞,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多向M2方向极化,表达arginase 1,对RGC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高糖条件下小鼠巨噬细胞系极化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巨噬细胞在高糖条件下(25 mmol/L)下培养3至28 d, RT-qPCR检测高糖培养时巨噬细胞中miR-34a表达及M1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和MCP-1)和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的基因表达。转染miR-34a模拟物或抑制剂后,ELISA检测炎性相关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miR-34a靶蛋白1型跨膜糖蛋白Notch1的表达。结果 在高糖条件下,巨噬细胞中miR-34a以及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和MCP-1)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长。过表达miR-34a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分泌增加,iNOS和MCP-1基因表达量也明显增加,而沉默miR-34a的表达后,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分泌及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和MCP-1)的表达量降低(P<0.05)。沉默Notch1表达后,miR-34a及IL-6、IL-1β和TNF-α分泌及iNOS和MCP-1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