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杭州市蛙、蛇体内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杭州市蛙、蛇类体内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该市7个农村县(区)捕捉野生蛙、蛇,城区的5个县(区)从辖区农贸市场购买人工养殖牛蛙,进行逐只(条)解剖检查和鉴定曼氏裂头蚴。结果671只野生青蛙裂头蚴感染率为31.15%,感染强度为1~60条;3条野生蛇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为2~99条;而人工养殖的牛蛙裂头蚴均为阴性。裂头蚴可在蛙体内任何部位的肌肉寄生,其中以腿部肌肉寄生最为常见,占78.99%(391/495),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占61.21%(71/116),不同大小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6.561,IP/I<0.05)。结论杭州市野生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较高,分布广泛,存在曼氏裂头蚴病自然疫源地。因此,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开展曼氏裂头蚴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黄基铭 《新医学》2003,34(Z1):137-138
1 引言 曼氏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蚴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本病感染途径通常是:①局部贴敷蛙肉、蛇皮(含有裂头蚴);②食用生的或半生的蛙肉、蛇肉.本院收治2例,均为用活青蛙肚皮摩擦疱疹状皮肤所致(广东潮汕民间常以此法"脱毒消炎"以治疗皮肤病).该病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农贸市场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评估感染风险。方法于2016-2017年在无锡地区选取江阴市、宜兴市、滨湖区三个区县,在农贸市场购买青蛙共300只。把青蛙剥皮后,检查和分离寄生于青蛙体内的裂头蚴,同时记录虫体寄生部位和数量。结果市场出售青蛙其中感染裂头蚴的31只,阳性感染率10.33%;共检出裂头蚴52条,平均感染度1.68条/只;三县区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不同体重大小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曼氏裂头蚴寄生部位以青蛙肌肉内为主。结论无锡地区农贸市场销售的青蛙存在较为严重的裂头蚴感染,对人群有潜在致病威胁,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对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王莉敏 《上海护理》2012,12(3):86-88
曼氏裂头蚴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为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各组织脏器间不断移行所致的疾病。目前曼氏裂头蚴病在我国已有数千例报告,其中广东报道的病例数排在首位[1]。由于很多的感染和病例未被认识或报道,我国该病的实际感染数和发病  相似文献   

5.
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Joyeux Houdemer, 1928)又称孟氏裂头绦虫,属于假叶目,裂头科的虫种。成虫寄生在猫、狗等体内。因此俗称猫裂头绦虫。  相似文献   

6.
曼氏裂头蚴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2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3月曼氏裂头蚴病患者1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要点等,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分别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视物旋转等5例;皮下肿块4例;胸痛、咳嗽1例;全身蚁行感1例;局部敷贴青蛙皮肉处溃烂、肿胀1例。所有患者外周血曼氏裂头蚴抗体检查均呈阳性,所有诊断均经病理活检和虫体鉴定证实。12例患者中7例男性,5例女性.男女比例1.4:1,其中9例有常食用蛙肉、蛇肉史。结论:曼氏裂头蚴病1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为减少误诊、漏诊及延迟诊断,1临床实践中要注意掌握该病流行病学资料和行寄生虫抗体检查,必要时作脑部CT、MRI检查,并可进一步作病理活检及虫体鉴定确诊。  相似文献   

7.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一曼氏裂头蚴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文献报道多见由曼氏裂头蚴引起脑、眼、皮肤等病变,引起胸腔积液少见。本院2008年2月收治1例由曼氏裂头蚴所致胸腔积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曼氏裂头蚴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文献报道多见由曼氏裂头蚴引起脑、眼、皮肤等病变,引起胸腔积液少见.本院2008年2月收治1例由曼氏裂头蚴所致胸腔积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有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曼氏裂头蚴在供肾的寄生特征.49岁女性自愿捐献一肾脏给儿子,健康评估结果符合活体捐献肾脏标准.供肾切取后,修肾时发现供肾腹侧面脂肪囊内近肾门处有一长条形囊肿,切开囊肿,从中抽出一条乳白色活动的带状虫体,经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活体).囊肿病理检查为肉芽肿性炎症,并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术后供、受者均服用吡喹酮治疗,3个月内多次粪检均未见节片和虫卵排出,也无任何不适症状.供者感染的方式和途径可能是食用未熟的转续宿主肉类或误食受感染的剑水蚤.肾移植前供、受者应进行曼氏裂头蚴等寄生虫感染的检查.由于寄生于肾脏的裂头蚴由于无明显症状,很少被发现,从粪便中查到本虫虫卵为诊断曼氏迭宫绦虫病的依据,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常提示慢性寄生虫感染,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动物感染实验,还可以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各种免疫学试验可为该病提供免疫学辅助诊断依据.确诊主要靠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取得虫体即可确诊并治疗.综合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等放射影像技术对供肾裂头蚴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眼、四肢、皮下、面部、内脏等部位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我国已有数千例报道,其中以眼部和皮下最为常见~([1-2])。但尿路曼氏裂头蚴病报道却极为罕见~([3])。本文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尿路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黄某,男,28岁,江西籍,来深圳打工多年,近来无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平湖市羊养殖职业人群对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日常工作行为习惯,查找本地布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调整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以入户方式对职业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1人,职业人群布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27%,其中人感染布病知晓率51.22%,人感染途径知晓率为68.29%,畜类感染布病知晓率为68.29%,病畜、流产物等畜类疫情处置规范知晓率为85.37%;卫生习惯正确率83.74%;存栏羊群抽检率为10.32%,未发现阳性;职业人群采样104人份,为发现新感染病例。结论 平湖市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及正确行为习惯率均不高,防护不到位,建议加强布病健康宣教,提高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信行;畜类检疫抽检比例偏低,建议加强畜类检疫,严把病畜输入关。  相似文献   

12.
周艳芝  李维雁 《疾病监测》2009,24(9):681-683
目的评价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MOH/WHO)支持甘肃省通渭县提高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项目期限为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的实施效果。方法利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项目前(2006年1月)210人,项目后(2007年12月)401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出生地点、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及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利用项目执行单位常规报表(2005年12月和2007年12月)中的上述数据,用I/Isup2/sup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项目期内,县项目领导小组累计对乡镇级、村级督导22次、456次,覆盖率均达100%。 与项目前相比:全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报告首针接种率、及时率、调查首针接种率、及时率均明显上升,I/Isup2/sup值分别为124.57、2332.8、10.7、135.6,IP/I<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大力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住院分娩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562.2,IP/I<0.001);全县儿童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87.8,IP/I<0.001)。 项目实施后随机抽取3个乡镇共计40名新生儿静脉血做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转率达90%。结论通过加强督导、强化项目管理、深入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家长以及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该项目在通渭县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汝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高发乡高危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及行为习惯等,为开展布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现况研究中抽样调查的方法,制定调查问卷,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本次共调查244人,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9.00%,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工作年限 、牲畜种类、牲畜产地、是否患过布病等因素对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影响(Prs=0.19,P结论 汝州市布病高危人群中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提高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能够改善其高危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农牧民的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可能的感染危险行为,为针对性开展布病健康宣教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左云县抽取农牧民,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农牧民的布病防控知识和高危行为情况开展现况调查。 利用χ2检验分析曾患布病农牧民和未患过布病农牧民布病感染常识、高危行为和防护措施使用的差异。 结果 在491名应答的被调查对象中,70.47%的人知道感染布病会出现关节、肌肉疼痛,41.96%的人知道布病有发热症状,12.63%的人对布病的常见症状完全不了解。 82.06%的农牧民认为给牲畜接生可能感染布病,56.08%认为宰杀牲畜可能感染布病,41.6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吃没煮熟的牛、羊内脏和肉可能感染布病。 在接生羊羔时,77.17%的人从不戴口罩,64.84%的人从不戴手套;处理家畜流产物时,81.99%的人从不戴口罩,72.04%的人从不戴手套。 虽然左云县2016年开展过布病健康宣教,但仍有41.55%的人回答未接受过布病相关健康教育。 不同文化程度农牧民对布病感染常识回答的正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0,P<0.05);曾患布病人群日常生活中饮生奶比例与未患布病人群饮生奶比例分别为56.25%和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4,P<0.05)。 结论 左云县农牧民对布病的知识知晓率较低,距离规划目标很远,对布病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具有布病感染危险行为的农牧民比例高,感染布病的风险较高。应加强针对农牧民的健康宣教,提高该人群的布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改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综合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和执行防护行为。方法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督导、签订责任告知书、制定职业感染防护流程图等方法,对供应室6名工作人员进行综合干预。13个月后,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和现场抽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6名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评分从平均47分上升到98分,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例次由50%上升到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教育、督导、责任告知、优化防护流程等多项措施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6.
周建红 《疾病监测》2012,27(10):793-79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村地区本地与流动人口的养犬情况、犬伤暴露后就诊情况、狂犬病知识知晓情况。 方法 利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2011年在全区5个镇(街道)抽取2个村,入户面对面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 共调查346户,养犬率45.95%,本地居民养犬率高于流动人口,平均每户1.4只,犬只免疫率6.19%;过去2年内,犬只伤人率为4.83%,90.8%的人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全程接种疫苗,7月暴露最高。Ⅲ级暴露者中3.1%同时使用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94%知道被猫、犬等动物咬伤后需注射狂犬病疫苗,81.8%(283/346)的人知道犬伤门诊的地点,77.5%知道狂犬病不能治愈;本地人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流动人口。 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农村地区犬密度较高,免疫率低;有部分暴露者未及时进行规范处置,流动人口的相关知晓率低于本地人口。应加强犬类管理和免疫,规范暴露处置,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狂犬病防范意识和知晓率。  相似文献   

17.
张波  陈军伟 《疾病监测》2015,30(8):648-651
目的 了解舟山市定海区暗娼人群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特征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感染情况,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严格按照国家哨点监测方案,2014年定海区对402名暗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HIV、梅毒及丙肝抗体检测。 结果 401名暗娼人群中未检出HIV和丙肝抗体阳性者,梅毒阳性率为1.2%,不同档次场所和安全套使用频率不同之间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40,P=0.024; 2=7.990,P=0.02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7.3%,但不全面,特别是低档暗娼正确率低,本地工作时间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低档场所略高于高档场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安全套的使用与年龄有关。最近1年接受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服务在不同档次场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 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知识认知不全面,低档暗娼接受艾滋病宣传干预的可及性低,安全套使用仍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今后在加大干预力度的同时,要深入开展和普及特别是低档暗娼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和行为干预,提高防病意识,改变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杨作凯  卢巧玲  单杏仁 《疾病监测》2014,29(12):977-980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市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调查对象为2013年4 6月在各类高危场所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于绍兴市下辖6个区、县(市)开展暗娼人群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本次监测共调查2423人,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4%、1.9%,未发现丙肝抗体阳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7%,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为7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暗娼年龄、工作场所档次、文化程度和本地工作时间有关。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宣传、同伴教育和艾滋病检测比例在不同档次暗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P=0.009;χ2=59.513,P0.001;χ2=8.032,P=0.018)。结论年龄大、工作场所档次和文化程度低、本地工作时间短的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低档次暗娼接受艾滋病宣传教育和检测率较低,提示对于不同特征、特别是低档次暗娼要持续开展干预和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