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合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实际隔震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基于现阶段我国隔震结构设计方法,深入探讨了其中较关键的隔震层设计过程中各步骤的关键点及设计依据,并形成了可指导设计的运行流程。同时,基于该运行流程,结合某高烈度区高层框架-核心筒隔震结构,采用ETABS软件进行了隔震层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布置的隔震层能够充分发挥隔震效果,使隔震结构能够满足初定的降度目标,并能保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案例工程分析结果证明运行流程的合理性,同时也为同类隔震建筑的设计方法及隔震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量平衡地震响应预测法在隔震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述清  裴星洙  周晓松  张立 《工业建筑》2005,35(Z1):247-252
首先利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制成适合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人工地震动,然后使用该人工波和一些日本现行设计用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由其结果,提出了如何确定基于能量平衡地震响应预测法时所需要的两个参数n1和VE。最后通过分析利用一些地震动原始记录得到的解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案的两个参数的有效性。可以供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承载力或位移为设计准则的现行抗震设计方法,无法反映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本文引入β谱计算地震输入能量,以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将能量设计准则与现行抗震设计标准相结合,建立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简化设计方法,对结构的力和位移反应进行预测。最后,分别采用能量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工程实例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以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产生地面运动,从而迫使建筑物产生晃动,并由此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环。为减小地震震害,其根本措施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研究如何对建筑物进行隔震防振。以此来减小建筑物在地震时的水平震动——  相似文献   

5.
日本《基于能量抗震设计规程》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日本《基于能量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的主要内容,该规程推荐的基于能量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结构的承载力、位移和累积耗能的影响,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更为合理。该规程中采用两阶段设计法,要求结构的耗能能力不小于各阶段相应的耗能需求。该规程的方法对我国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隔震结构在不同特性地震动作用下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利用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设防及罕遇地震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研究表明:近场地震动作用对隔震结构耗能形式影响较大,且其对两种结构产生的滞回耗能比例更大;滞回耗能沿结构竖向呈现上小下大的分布规律;结构构件刚度变化对构件滞回耗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能量法的理论背景在《能量法用于土的稳定分析》一文中已作过介绍,但是这个方法还不足以说明用于较复杂的分析。本文将对来自土工实践中的问题论正这个方法的应用。 为了便于熟悉这个方法,在本文中提出的全部题解均按统一的计算程序(见图1)。  相似文献   

8.
结合设计师易于掌握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分析了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隔震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橡胶隔震结构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 ,从而把橡胶隔震器和阻尼器的各自作用加以区分 ,加深了对橡胶隔震器隔震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减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地区的建筑中广泛使用,但近年来因减隔震相关设计质量及产品质量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也日趋严重。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当前减隔震行业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减隔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层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结合三个标志性工程实例 ,点评日本高层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重点介绍新型隔震装置的性能、特点和安装布置 ,指出相关难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隔震的基本思路非常简单,就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一个柔软的隔震层,减小地震动对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影响。当建筑受到地震袭击时,地面运动会从基础开始向上传播并被逐渐放大。这样一来,不但结构本身很容易被损坏,建筑设备和室内家具等也都很容易被损坏(见图1a)。在隔震建筑中,由于隔震层在水平方向比较柔软,变形主要集中这里(见图1b),于是产生三方面效果:(1)柔软的隔震层延长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往往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加速度反应;(2)安装在隔震层中专门用于耗散地震能量的消能器可以通过集中在隔震层的变形,有效地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建筑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3)结构周期延长了,总变形通常会增大,但在隔震建筑中,变形集中在隔震层,这有效地减小了隔震层以上的上部结构的变形(见图1c)。  相似文献   

14.
黄镇梁 《工业建筑》2004,34(7):81-82
及时、准确、协调地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是做好建筑设计安全防火工作的基础。因此 ,加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工作的协调性和时效性 ,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咨询作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建筑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现代复合建筑科技,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的结构抗震。尤其是将其用于古旧建筑的加固改造及翻新上,可达到保护建筑结构和延长建筑物使用时间的突出效果。推广应用隔震技术必须在建设理念、技术水准、经济效益、规范编制等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能量响应的观点揭示被动和智能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评判采用三种不同控制算法时智能隔震结构的控制效果。采用解析手段,导出了被动和智能隔震体系的累积能量平衡方程和结构瞬时能量传递的定性关系,揭示智能隔震在抑制结构能量响应方面的优势。在对能量传递取得定性认识的基础上,选用几个主要的能量响应指标,对被动隔震与智能隔震的能量响应进行分析,并对比采用三种不同控制算法的智能隔震结构能量响应规律。文末选用本文作者承担设计过的一个实际隔震工程作为算例,分别比较了输入两种不同地震波和两种不同地震强度水准时各种算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本文作者建立的序列最优控制算法能更有效地抑制能量响应,再次显示了该算法综合性能优于现有两种结构最优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8.
张照华 《建筑技术》2012,43(5):458-461
通过分析两种不同建筑结构的隔震原理以及两种不同类型的橡胶隔震垫的性能和特点,以四川省彭州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为例,发现将多种隔震方法组合应用能取得更好的隔震效果,为刚性建筑物的水平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实际项目为例,从BIM简介、BIM标准、设计院各专业对BIM软件的选择、各专业与BIM的配合操作流程、BIM的成果及其总结与展望等方面简要阐述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推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从结构动力学角度出发,对基础隔震体系及层间隔震体系两种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减震效果、应用范围等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