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TOR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例,均予健康指导,药物组予盐酸二甲双胍0. 85 g/次,2次/天,餐前服;针刺组予"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1次/天,5次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分别于试验前、试验第4、8、10、1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体重、腰臀比、血脂及血清IL-6、TNF-α、IL-1β、mTOR水平。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体重、腰臀比、血脂及血清IL-6、TNF-α、IL-1β、mT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第4疗程结束后,药物组体重显著下降(P 0. 05);第8疗程结束后,两组体重均下降(P 0. 05),药物组优于针刺组(P 0. 05),药物组血清mTOR水平显著下降(P 0. 05),针刺组mTOR水平无变化,针刺组IL-6、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第10疗程和第12疗程结束后,两组体重、血脂及血清IL-6、TNF-α、IL-1β、mTOR均显著下降(P 0. 05),且组间无差异(P 0. 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腰臀比显著减小(P 0. 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末次治疗比较,针刺组关键指标均未升高(P 0. 05),而药物组体重、血脂和血清IL-6、TNF-α、IL-1β、mTOR明显升高(P 0. 05)。结论:临床运用"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在治疗10个疗程后,减肥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能下调血清IL-6、TNF-α、IL-1β、mTOR水平,mTOR信号通路参与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米诺环素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统计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均0. 05)。结论针灸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能与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IL-8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黄联合芒硝腹壁外热敷辅助治疗无创机械通气后腹胀的疗效及对PCT及CRP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就诊的118例无创机械通气后腹胀患者,随机单双住院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调节肠道菌群及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大黄联合芒硝腹壁外热敷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 43%,对照组患者为85.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696,P=0. 0412)。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胀,肠鸣音及大便正常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PCT及CRP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PCT及CR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患者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8、IL-10及IL-1β)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其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8及IL-1β均显著降低,而炎症因子IL-10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症因子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大黄联合芒硝腹壁外热敷治疗无创机械通气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腹胀,大便异常等临床症状,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针灸减肥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疗效、腰围疗效、腰臀比疗效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RP、TG、CHO、LDL水平降低,HDL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相比耳穴压豆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咳嗽患者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过敏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气道重塑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积分(咳嗽、流涕、咳痰、咽痒)均显著降低(P均0. 05),气道重塑相关指标气道管腔面积(LA)、气道管壁面积(WA)、气道总面积(TA)均显著改善(P均0. 05),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中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IgA、IgM、IgG均显著升高(P均0. 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联合自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能够显著缓解过敏性咳嗽患者日间和夜间症状,逆转气道重塑,改善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CRP、IL-6、TNF-α的表达,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CPI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针灸配合易罐运动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低切、中切及高切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配合易罐运动用于CPID患者能改善炎症反应和血液流变学,较常规中西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结合推拿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止咳时间、祛痰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咳时间、祛痰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治疗后CRP、IL-1β、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1β、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结合推拿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缩短患儿病程,促进患儿康复,可能与明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对不同时期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淀粉酶含量、血脂及炎症因子等的影响。方法:80例确诊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早期(发病48 h内)中药干预治疗组20例、中期(发病72 h内)中药干预治疗组20例、晚期(发病72 h后)中药干预治疗组20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用柴芍承气汤,分别在住院第3、5、7天及14天观测患者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变化。结果:各治疗组患者住院后TG、SAMY、UAMY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且早期中药干预治疗组效果优于中期和晚期;早期和中期中药干预治疗组在住院后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 0. 05),IL-10水平显著上调(P 0. 05),晚期中药干预治疗组IL-6和IL-10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柴芍承气汤可改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血脂水平,有效下调炎症介质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主要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关节囊厚度薄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滑囊积液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肌肉韧带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IL-10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β-EP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复发率5. 66%明显低于对照组17. 31%(P 0. 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通过标本同治疏通经络,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氨溴特罗口服液和蓝芩口服液治疗7 d。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的PCT、CRP、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5),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PCT、CRP、TNF-α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 0. 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蓝芩口服液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可促进患儿炎症反应的缓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益肺汤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中度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度老年C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清热益肺汤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拆方组30例予清热益肺汤拆方(去益气养阴药物)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对照组30例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3组均治疗10 d。比较3组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以及3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变化。结果痊愈率治疗组40. 0%,拆方组16. 7%,对照组6. 7%;愈显率治疗组86. 7%,拆方组73. 3%,对照组70. 0%,治疗组疗效优于拆方组、对照组(P 0. 05)。3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其他2组(P 0. 05)。治疗后拆方组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治疗后血清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IL-10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低于其他2组(P 0. 05),IL-10高于其他2组(P 0. 05)。治疗后拆方组TNF-α低于对照组(P 0. 05),IL-10高于对照组(P 0. 05)。3组治疗后N%、CRP及PC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拆方组N%、CRP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与拆方组N%、CRP及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益肺汤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可有效改善中度老年CAP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IL-1β,IL-6,IL-8,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9. 37%(50/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24%(60/6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的治疗后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1),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UA),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1),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更优,并且更有效地降低IL-1β,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瘀化浊汤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制造MS大鼠模型。30只MS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及血清CRP、TNF-α和IL-6表达的变化。结果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血糖、总胆固醇和血压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其中体质量和血压中药治疗组下降程度均高于西药对照组(P均<0.05),中药治疗组对血脂的调节程度明显好于西药对照组(P<0.05)。2个治疗组血清CRP、TNF-α及IL-6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中药治疗组IL-6下降程度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化痰活血作用的清瘀化浊汤对防治MS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苓散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重症颅脑损伤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五苓散,2组均治疗1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水肿面积、颅内压、昏迷程度(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脑水肿面积、颅内压、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CRP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GC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五苓散能够有效缓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加快脑组织水肿的吸收,促进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温中和胃汤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脾胃虚寒型非Hp感染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CRP、IL-6、TNF-α、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温中和胃汤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CRP、IL-6、TNF-α、IFN-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 33%(45/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8/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IFN-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中和胃汤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较于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治疗方案更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NC)、关节炎模型组(RA)、甲氨蝶呤组(MTX)和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组(CT)。观察并评估大鼠关节炎指数;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 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滑膜组织中P65、I-k Bα、TNF-α、IL-1β和COX-2的表达。结果:与RA组相比,MTX组和CT组均能显著降低关节炎指数(P 0. 05),且CT组显著低于MTX组(P 0. 05);与RA组相比,MTX组和CT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下降(P 0. 05),其中CT组下降更为显著(P 0. 05 VS MTX); MTX组和CT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P65、TNF-α、IL-1β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 0. 05 VS RA),I-k Bα显著上调(P 0. 05 VS RA),且MTX组和CT组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关节炎症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I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环氧化酶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瑞康医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仁爱分院针灸科、美容科门诊治疗的单纯性肥胖患者80例,符合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指导,药物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针刺组给予"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药物组体质量、血清m TO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 0. 05);治疗8个疗程后,两组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 0. 05),且药物组体质量优于针刺组(P 0. 05),药物组血清m TOR水平显著下降(P 0. 05),针刺组m TOR水平无显著变化;治疗10个疗程后、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体质量、血脂及血清m TOR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 0. 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针刺组腰臀比与治疗前比较减小(P 0. 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12个疗程后比较,针刺组关键指标均无显著升高(P 0. 05),而药物组体质量、血脂和血清m TOR均显著升高(P 0. 05)。结论:"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治疗10个疗程后,减肥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降低腰臀比,不易反弹,"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能显著下调血清m TOR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益肾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及对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应用氯沙坦钾治疗,研究组64例应用活血益肾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诱素1(LKN-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活血益肾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佩连麻黄方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中、低剂量佩连麻黄方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复制单纯性肥胖模型,分组给药8周。分别测定大鼠体重、体长,计算Lee’s值,采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CRP)、脂多糖(LPS)水平,采用细菌培养法测定大鼠优势肠道菌群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大鼠TG、TC、Lee’s指数明显降低(P0.01);LPS、TNF-α、IL-6、CRP明显降低(P0.01);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均显著增加,肠杆菌属显著减少(P0.01)。结论:佩连麻黄方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肠道菌群分布,减少机体慢性炎症的发生,改善机体代谢紊乱而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起到有效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肝活血汤联合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炎症因子及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 (ET-1)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观察组加用平肝活血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浆ADM、ET-1水平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d SBP、d DBP、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血浆ADM、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平肝活血汤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ADM、ET-1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