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分析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对 3 9例有川崎病史者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或安慰剂 ,在输注前后分别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1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静脉输注维生素C后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增加 [由 (6.6± 3 .5) %增加到 (13 .0± 5.5) % ,P <0 .0 0 0 1] ,2 0例输注安慰剂后发现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无明显增加 [由 (6.5± 4.5) %增加到 (7.3± 4.9) % ,P =0 .2 0 ]。结论 快速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明确维生素 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评价 3 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 17例健康对照者的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对 3 9例有川崎病史者行静脉内输注维生素 C或安慰剂 ,在输注前后重新评价冠状动脉的舒张性。结果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 (1.0 %± 4.7% )明显低于对照组[(11.1± 3 .8) % ,P<0 .0 0 0 1]。 1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行维生素 C静脉输注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增加 [从 (1.6± 6.0 ) %增加到 (6.5± 5.1) % ,P<0 .0 0 0 1] ,2 0例输注安慰剂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明显增加 [从 (0 .3 5± 3 .0 ) %到 (0 .5± 3 .2 ) % ,P=0 .3 79]。结论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 ,提示川崎病后存在着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异常。快速静脉内输注维生素 C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维生素 C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 2组 ,一般治疗基本相同 ,实验组加服维生素 C 1.5 g/d,共 4周 ,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 A1 c、血循环内皮细胞数、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循环内皮细胞数、内皮素 -1下降及一氧化氮上升有极显著性差异 ( P<0 .0 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对照组所有指标和实验组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 A1 c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 P>0 .0 5 )。血循环内皮细胞数与一氧化氮、内皮素 -1具有显著相关性 ( r=-0 .5 0 3,r=0 .498,P<0 .0 1)。结论维生素 C可保护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 ,改善其功能 ,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对百草枯中毒后小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及Bcl 2、Bax蛋白表达影响。方法 复制小鼠百草枯中毒模型 ,对其用 10 0mg/kg、 2 0 0mg/kg、 4 0 0mg kg三种剂量的维生素C进行干预。采用原位末段标记检测 (TUNEL法 )和免疫组化检测技术观察中毒后和经维生素C干预后肺组织细胞凋亡数及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中毒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 (P <0 0 5 ) ,应用 10 0mg/kg剂量的维生素C干预时有较明显的抗凋亡作用 (P <0 0 5 ) ,而 4 0 0mg/kg剂量又有促使细胞凋亡的作用 (P >0 0 5 )。中毒组Bcl 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维生素C干预组 (分别P <0 0 1和P <0 0 5 ) ,经维生素C干预后Bcl 2和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维生素C能促进百草枯中毒后肺组织Bcl 2、Bax蛋白表达 ,且不同剂量作用时分别产生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并观察维生素 C静脉输注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18例正常人。分别于维生素 C静脉输注前后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 ,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4.2 %± 4 .7% )明显低于正常人 (11.4 %± 3.7% ,P<0 .0 0 1) ,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2 7.4 %± 8.1% )和正常人 (2 8.3%± 8.4 % ,P=0 .32 )无显著差别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后 ,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16 .3%± 5 .9% )明显高于静脉输注前 (4.8%± 4 .7% ,P<0 .0 0 1) ,但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2 4 .3%± 9.6 % )与静脉输注前 (2 3.1%± 8.2 % ,P=0 .37)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低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表明氧自由基增加致一氧化氮降解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状态下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维生素C和SIRT1之间的调节机制。方法以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19(ARPE-1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无维生素C组(0μmol),低浓度维生素C组(20μmol),中等浓度维生素C组(100μmol)和高浓度维生素C组(500μmol)。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之后对细胞加以H2O2(100μmol)处理12 h或24 h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利用MTT法检测ARPE-19细胞存活率,膜联蛋白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以及活性氧(ROS)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改变。使用SIRT1靶向siRNA进行SIRT1敲除,细胞使用预定浓度的维生素C进行孵育,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干扰组。先用10 m M 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SV)和5 m M SIRT1抑制剂烟酰胺(NA)对细胞进行孵育,然后加入H2O2(100μmol)处理12 h或24 h,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p53和Foxo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经过H2O212 h处理后,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500μmol)与较低浓度(20μmol)的维生素C无明显保护作用,而中等浓度的维生素C(100μmol)能够显著提高细胞的生存能力(P0.05),减少ARPE-19细胞的凋亡数量(P0.05),降低细胞内ROS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的作用可上调H2O2作用后SIRT1转录因子和应激反应因子(p53和Foxo3)的表达。RSV及NA可分别上调及下调维生素C对H2O2刺激的ARPE-19细胞存活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维生素C浓度增加时,SIRT1表达增加,p53和Foxo3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敲除或上调SIRT1表达,可相应明显地增加或减少p53和Foxo3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维生素C可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少ARPE-19细胞凋亡,起到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有望成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营养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老年脑卒中后遗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营养干预措施 (包括健康教育、床边营养指导及营养匀浆制剂支持等 )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分别评估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化、免疫指标及体质指数 (BMI)等 ,并观察其在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及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 3个月干预后 ,发现干预组白蛋白为 (3 9.65±6.11) g/L,血红蛋白为 (12 .68± 1.2 1) g/dl,IgG为 (11.2 8± 2 .61)g/L ,补体C3 为 (0 .84± 0 .11) g/L ,体质指数为 (2 5 .2 6± 3 .81) ,均较对照组 [白蛋白为 (3 7.48± 6.5 7)g/L ,血红蛋白为 (11.72± 1.81) g/dl ,IgG为 (8.5 7±1.98) g/L,补体C3 为 (0 .62± 0 .0 9) g/L ,体质指数为 (2 3 .5 1± 3 .73 ) ]改善明显 ;干预组院内感染发生例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临床营养干预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全身营养及免疫功能状况 ,具有抑制感染发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等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Ⅳ型胶原 (Ⅳ C)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 (DN)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0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3例健康人血清和尿Ⅳ C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Ⅳ C水平 [(75 .5 3± 2 3.4 2 ) μg/L]、尿Ⅳ C水平 [(2 7.71± 13.31) 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8.83± 6 .75 ) μg/L、(9.0 1± 3.4 3) μg/L](P均 <0 .0 1) ;糖尿病各亚组血清Ⅳ C、尿Ⅳ 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且各亚组间差异显著 ,两者均随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增加和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递增 ;糖尿病患者血清Ⅳ C水平与尿素氮、血 β2 微球蛋白 (β2 MG)、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 ;尿Ⅳ C水平与尿素氮、血肌酐、血β2 MG、尿 β2 MG、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 ;两者与病程、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均高度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胶原代谢异常 ,血清及尿Ⅳ C水平随DN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增高 ,两者均可作为早期预测和监测DN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展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儿科为定量研究SIRS和MODS患者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夹层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 )检测SIRS和(或)存在MODS风险的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水平,并研究细胞色素C浓度对SIRS或MODS患者预后的预警价值。结果显示:SIRS或MODS患者细胞色素C浓度增加(0 .2 4~2 10μg/ L ) ,而对照组细胞色素C浓度在监控浓度(0 .1μg/ L )以下。死亡患者与入院当日和5 d的存活患者比较,细胞色素C浓度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浓度与两种代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颌骨囊肿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颌骨囊肿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A组、B组0. 4μg/kg、0. 8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给予C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在T0(麻醉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0 min)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苏醒期间躁动、呛咳程度及发生率情况。结果:在T0时刻,3组的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T0时刻比较,3组T1、T2时刻的心率、血压均有明显升高(P 0. 05)。在T1、T2时刻,A、B2组心率、血压明显优于C组,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组比较,A组躁动发生情况基本相似(P 0. 05),呛咳程度及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组比较,B组躁动及呛咳程度及发生率,也明显较低(P 0. 05)。结论:在颌骨囊肿手术结束之前,向患者泵入0. 8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稳定其在全麻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老年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行EVL的老年患者(≥65岁) 90例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n=30)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 2μg/kg,丙泊酚1~1. 5 mg/kg诱导; B组(n=30)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0. 5μg/kg(输注10 min),舒芬太尼0. 15μg/kg,丙泊酚1~1. 5 mg/kg诱导; C组(n=30)患者给予丙泊酚2~2. 5 mg/kg诱导。三组诱导后均连接微量泵,丙泊酚4~6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内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并于术前1 d和术后1 d采用成人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的心率均明显下降,B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 0. 05); C组在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和30 min(T4) 4个时间点的MAP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 0. 05); C组患者苏醒时间最长,丙泊酚总用量最多; B组患者苏醒时间最短,丙泊酚总用量最少; MMSE结果提示A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B组发生1例,C组发生6例(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内镜下EVL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可降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紫外线对颈椎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第 2腰椎为中心对患者行紫外线照射 (照射面积 2 0×15cm2 、距离 5 0cm ) ,共观察 30例 ,检测照射前后患者血中IgG、IgA、IgM及C3 、C4含量的变化。结果照射 10次后免疫球蛋白含量普遍降低 ,尤以IgG下降显著 (P <0 .0 5 ) ,补体较前增加。 结论紫外线照射对颈椎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 (Ig)、补体和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医院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8例医院感染患者血清样本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 Ig、补体和 CRP的含量。结果 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Ig A、Ig G、Ig M、C3、C4和 CRP水平分别为 (1.90± 0 .97) g/ L、(13.33± 4.6 1) g/ L、(1.75± 0 .6 9) g/ L、(1.12± 0 .39) g/ L、(0 .2 6± 0 .14) g/ L、(83.9± 5 5 .4) mg/ L ,与正常对照相比 ,除 Ig G、C3降低外 ,其他明显增高 (P均 <0 .0 1)。 Ig G的下降与Ig A、Ig M、CRP呈负相关 (P<0 .0 5 ) ,与 C3、C4无相关性。恢复期 Ig G、C3含量增高 ,其余指标均降低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Ig G水平下降 ,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生素A与铁剂联合应用对孕妇妊娠缺铁性贫血 (IDA)的防治作用。方法对比观察维生素A +铁剂联合干预组与单纯铁剂干预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结果分娩前 ,铁剂 +维生素A组贫血患病率为 9.1% ,显著低于铁剂组的 14 .4 9%和对照组的 5 6 .90 % (P <0 .0 5 ) ,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含量分别为 (12 7.0± 10 .6 ) g/L和 (2 5 .3± 2 2 .3) μg/L ,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15 .3± 13.6 ) g/L和 (12 .3± 12 .2 ) μg/L ,同时也显著高于单纯铁剂干预组 (P <0 .0 5 )。结论维生素A与铁剂联合用药对妊娠IDA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铁剂。  相似文献   

15.
典型病例分析  1名 75岁老者有头疼、呼吸短促及心前区闷胀病史 9年。患者做过冠状动脉内支架置放术。既往有高脂血症、贫血和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目前治疗包括 :每日口服 81 mg阿斯匹林及美托洛尔 50 mg,3次 /d,烟酸 1 0 0 0 mg睡前口服 ,其他药物有维生素 C、E等。体格检查 :心尖部闻及 3/6收缩期杂音 ,深呼气时杂音强度增加 ;ECG显示 :左心室肥厚 ,V5、V6 有高尖 R波 ,V1有高大 R波 ,化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 96× 1 0 9/L) ,贫血血象 :血红蛋白 1 2 2g/L ,红细胞压积 0 .35;血清检查 :血脂 5.35mmol/L,HDL 1 .1 6 mmol/L,…  相似文献   

16.
背景干燥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由于口干、咽干而影响咀嚼、吞咽和语言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口腔功能的改善作用. 设计病例回顾分析.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黏膜病科. 对象选择2000-05/2004-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黏膜病科门诊就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36例,均知情同意.男5例,女31例,年龄27~70岁,病程0.5~10年. 方法①在沾润燥热、生津止渴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物.方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花粉、玄参、生地、陈皮、丹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②结合维生素、转移因子治疗.③局部应用人工唾液,防止继发感染.④进行99锝m腮腺功能试验(从肘静脉注入99锝m后即刻描记腮腺摄取和浓集99锝m的曲线,当放射性强度升到最高值时,请患者咀嚼维生素C片剂200mg,继续描记99锝m放射性下降曲线的最低值.正常图像显示清晰,维生素C刺激后显影消退迅速,时间-放射性曲线有明显的摄取及排泄段.阳性结果为腮腺显影模糊,或维生素C刺激后显影消退不明显,时间-放射性曲线呈水平型、低水平型、抛物线型或持续上升型)、血沉(正常值成年男性0~15 mm/h;成年女性0~20 mm/h)及部分免疫学检查,如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正常值7.6~16.6g/L)、免疫复合物等.有效为唾液分泌增加,口腔功能改善. 主要观察指标以99锝m腮腺功能试验、类风湿因子、血沉、IgG、免疫复合物检测中药治疗效果. 结果3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36.7%,73.3%,(x2=6.796,P<0.01)];血沉及IgG、免疫复合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5.50±5.65)mm/h,(13.47±1.58)g/L,(8.30±1.24)mg/L;(55.20±8.85)mm/h,(23.57±2.37)g/L,(14.96±2.21)mg/L;(t=3.549~4.962,P<0.01)],99锝m腮腺功能试验结果及主要检测指标均有所好转.②治疗后患者口干、眼干及全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唾液分泌增加.总有效率达80.7%.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在沾润燥热、生津止渴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干燥综合征患者咀嚼、吞咽和语言等口腔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右美托咪定(艾贝宁)对腹部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辅助作用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静脉微泵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完,继以0.5 μg/(kg·h)维持.B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静脉微泵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泵完,继以0.5 μg/(kg·h)维持.C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单次静脉微泵泵注哌替啶1 mg/kg,10 min泵完.观察3组患者用辅助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15 min(T2)、20 min(T3)、30 min(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警觉/镇静观察评定(OAA/S)评分.记录3组预防腹部牵扯反应有效率及术中不良事件的例数.结果:(1)A、B与C组比较:A、B两组T2、T3、T4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HR、MAP泵药后明显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泵药后HR与C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两组MAP无明显差异.3组SpO2无明显差异.(2)A与B组比较:A组T1、T4时HR和T4时OAA/S评分下降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用药后HR从T1开始明显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MAP、SpO2及OAA/S评分从T2开始明显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4)预防腹部牵拉反应有效率A、B组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国产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有良好的镇静及预防牵拉反应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以0.5 μg/kg为负荷量继以0.5μg/(kg·h)维持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硬化患者 5 8例 (男 3 9例 ,女 19例 ;年龄 2 4~ 76岁 ) ,及健康对照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的血浆内皮素 -1水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 ( 3 619.2 2± 82 6.16) μg/L ,( 89.3 2±3 8.96)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72 2 .5 3± 80 4.40 ) μg/L ,( 4 3 .10± 15 .83 )ng/L ,P <0 .0 1;腹水患者 ( 3 5 69.2 4± 892 .2 6) μg/L ,( 92 .3 6± 3 5 .0 7)ng/L ,高于无腹水患者 ( 2 83 4 .18± 812 .96) μg/L ,( 63 .2 7± 2 8.98)ng/L ,P <0 .0 5 ;且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中 ,具有C级、B级 >A级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 -1呈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增高 ,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激素失调、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的变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CI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沉淀漂浮酶联法及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结果:男性CI患者E2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E2 / T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 ,女性CI患者E2 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1) ,FSH、L 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 5 ) ;CI组TC、L DL- C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E2 与TC、L DL- C呈正相关(均P<0 .0 5 ) ,与HDL- C、HDL2 - C、HDL3- C呈负相关(均P<0 .0 5 ) ;E2 / T与TC、L DL- C呈正相关(均P<0 .0 5 ) ,与HDL- C、HDL2 - C、HDL3- C负相关(均P<0 .0 5 ) ,女性E2 与TC、L DL- C呈负相关(均P<0 .0 5 ) ;与HDL- C、HDL2 - C呈正相关(均P<0 .0 1)。结论:脑梗塞性患者存在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质代谢异常,性激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手术后硬膜外镇痛 (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 :38例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CEA组 (2 0例 )和对照组 (18例 )。PCEA组病人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维持视觉模拟评分 (VAS)<3分。对照组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分别在麻醉前 ,手术后 1、2、3、5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 ,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 (RBC -ICR) ,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 (RBC -Ca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 (RFIR)、丙二醛 (MDA)。结果 :麻醉前各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手术后 1、2、3d :PCEA组RBC -C3bRR、RFER比麻醉前明显上升 (P <0 .0 5 ) ,RBC -ICR、RFIR、MDA比麻醉前明显下降 (P <0 .0 5 )。而对照组RBC -C3bRR、RBC -CaR、RFER明显低于麻醉前 (P <0 .0 5~ 0 .0 1) ,RBC -ICR、RFIR、MDA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5~ 0 .0 1) ,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手术后 5d时各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手术后PCEA能提高老年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MDA水平 ,有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