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锰酸钾预氧化对颤藻活性及其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浓度的KMnO4对颤藻预氧化后,再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根据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考察了KMnO4预氧化对颤藻活性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藻细胞的破裂情况,同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以及高岭土与PAC复合对KMnO4预氧化水体进行混凝处理。结果表明,在KMnO4达到130 mg.L-1时才能完全杀灭水体中的颤藻,低于该浓度时,不同浓度KMnO4对颤藻活性的抑制时间不同;在投加量为2 mg.L-1以下时,预氧化没有破坏颤藻的细胞结构。模拟含藻水在KMnO4预氧化后,采用高岭土与PAC复合混凝,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和98.3%,藻毒素降低了63.6%。  相似文献   

2.
采用K2FeO4预氧化复合高岭土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处理含藻和腐殖酸的混合水.结果表明,当藻浓度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升高,浊度、腐殖酸及藻去除率均逐渐下降.当腐殖酸浓度固定时,随着藻液浓度的升高,腐殖酸和藻去除率逐渐上升,而浊度去除率基本不变.同时考察了矿物高岭土投加量及目数、K2FeO4预氧化时间、不同污染物浓度比例对K2FeO4预氧化处理混合水效果的影响,当高岭土投加量为8 mg/L、粒径为140目时,浊度和腐殖酸、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1.0%,80.9%和88.2%,投加量过大或目数过大,沉降性能变差,起不到良好的助凝作用.  相似文献   

3.
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的净水效果.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改变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参数,分别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0.5(mg.L-1)时,沉淀出水各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3(mg.L-1)接触氧化时间为15 min时,沉淀后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分别降低了18.4%、95.9%和81.9%.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23.6%和22.4%.结论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色度,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富营养化水源水含藻量高的特点,分别采用生物过滤、臭氧预氧化-生物过滤、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四种不同处理工艺,研究了各工艺对高藻水源水的除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预处理对原水中藻类的去除率介于58.55%~75.89%,平均去除率为69.04%;当臭氧投加量为1.5mg/L时,臭氧预氧化-生物过滤工艺对原水中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5%以上;在PAC投加量为15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8mg/L时,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可以取得90%以上的除藻率;混凝-气浮工艺的除藻率介于87.86%~94.18%,平均去除率可达90.68%。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白石水库微污染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方法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次氯酸钠的去色氧化作用,采用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并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微污染水进行了中试试验,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0.10(mg.L-1),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3(mg.L-1)时,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mg.L-1),浊度低于1.0 NTU,色度低于5 NTU.但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投量过高造成出水色度的上升.结论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出水色度的上升.当高锰酸钾投加量增加到0.40 mg.L-1时,出水色度反而会上升到12~18NTU.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向含Fe2+、Mn2+水中投加ClO2和混凝剂,考察ClO2对水中Fe2+、Mn2+的去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静态模拟试验,利用ClO2的强氧化性对水中Fe2+、Mn2+去除;试验过程中分别改变ClO2含量,混凝剂投加量、氧化时间及pH值,考察该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 ClO2对Fe2+、Mn2+的去除十分有效,很容易将Fe2+、Mn2+离子氧化成不溶于水的Fe(OH)3和MnO2*ClO2投加量、原水pH值、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Fe2+、Mn2+去除有很大的影响.结论 当原水铁、锰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5 mg/L时,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5 mg/L和10 mg/L,ClO2最佳氧化时间为10 min和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1 mg/L和2 mg/L,最佳pH值为7~9,对铁、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4.0%和90.8%.当Fe2+、Mn2+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锰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在确定助凝剂海泡石种类和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最佳投加量前提下,考察了海泡石A3粒径对除藻效果及处理后水体中残留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A3粒径为0.098 mm,投加量为30 mg.L-1时,加入16 mg.L-1PAC混凝处理效果最佳,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8.26%和96.67%,TOC(总有机碳)的浓度为8.89 mg.L-1。残余总铝量和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溶解性铝分别为0.075 mg.L-1和0.017 mg.L-1。  相似文献   

8.
采用K2FeO4预氧化复合高岭土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处理了含颤藻和腐殖酸的混合水,并探讨了对处理后水中残留铝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4.0 mg·L-1K2FeO4预氧化就能使混合水样的浊度、腐殖酸和藻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05%、91.67%和90.78%,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单纯的PAC处理效果;水样的pH值对K2FeO4预氧化有显著的影响,在pH=6.5时效果最好;K2FeO4预氧化影响处理后水中残留铝的含量和形态,在最佳条件下总铝浓度降低了51.8%,特别是对人体毒害作用最大的溶解态铝降低了43.9%。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锰酸钾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助凝作用.结果表明,锰酸钾对于试验水样具有明显的助凝作用,在1 L水样中,锰酸钾投量为2.0 mg时,沉后水的浊度去除率由单独投加8.0 mg硫酸铝的88.61%提高到95.59%;原水弱酸性不利于其助凝作用的发挥,中性和弱碱性对其助凝效果有利;原水中锰离子的存在有助于锰酸钾预氧化助凝去除浊度;应在混凝剂投加前投加锰酸钾;在最佳投药量下,预氧化3 min就可以使沉后浊度去除率超过90.00%.对于高浊度水,锰酸钾也有很好的助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含硝基苯类衍生物的废水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铁炭微电解—双氧水氧化还原法处理含硝基苯、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的染料废水。探索了微电解时间,氧化还原的pH值、氧化剂投加量和氧化反应时间对废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电解时间45min,电解液pH=3.0,过氧化氢投加量在30~50mg·L-1,氧化反应时间控制在1.5~2.0h。此工艺条件对处理该类含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废水具有较佳的降低CODCr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式,研究了中药薏苡仁水提醇溶物(EEC)对灵芝的细胞生长、活性物质产量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薏苡仁提取物在添加剂量分别为6、10和14 mg.L-1时,灵芝生物量、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产量分别提高到10.19±0.51、0.72±0.03和0.12±0.01 g.L-1;与未添加薏苡仁提取物的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4.6%、34.21%和254.2%。另外,薏苡仁提取物在添加剂量为14 mg.L-1时,对灵芝清除两种自由基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尤其是超氧阴离子比对照提高了61.6%。结果表明:薏苡仁提取物EEC可显著促进灵芝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并增强灵芝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铜(Cu2+)、镉(Cd2+)、三苯基锡(TPT)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小锥实螺的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为1.36和5.14 mg.L-1,Cd2+对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分别为0.56和7.46 mg.L-1,TPT对幼螺和成螺的24h-LC50为0.020和0.25 mg.L-1。Cu2+浓度为0.04、0.08 mg.L-1时,小锥实螺对Cu2+的BCF是781、656;TPT浓度为10、15、20μg.L-1时,小锥实螺对TPT的BCF是2 648、1 7881、377;Cd2+浓度为0.4、0.8、1.0、1.4 mg.L-1时,小锥实螺内脏的BCF是597、146、94、46,腹足的BCF是333、69、47、24,壳的BCF是427、87、63、24。随着Cu2+、Cd2+和TPT浓度的升高,孵化天数先变少后变多,孵化率逐渐下降。刚孵化出的幼螺的心率在74 bpm左右,但是生长1 d后,随着Cu2+、Cd2+、TPT浓度的升高,幼螺的心率下降很快,从74 bpm下降到30 bpm左右。  相似文献   

13.
对壳聚糖复配海泡石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Microcyctis aeruginos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用量0.56 mg.L-1、海泡石用量32 mg.L-1的情况下,藻个数由1.944×106cell.mL-1降为1.38×103cell.mL-1;浊度由65 NTU降到0.1 NTU,去除率达99.6%;实验还确定了絮凝的最佳工艺及pH值范围,最佳pH值在4~8之间;快搅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的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合适的快搅速度是400 r.min-1,快搅时间3~8 min;慢搅相对来说影响较小,一般在100~140 r.min-1之间,搅拌时间6min为宜;加药时间间隔8~10 min。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化学氧化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清洁技术",提出以Ti/RuO2材料为阳极的同心圆式电解槽为反应器对活性污泥进行电解减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氧化能够有效实现活性污泥减量.当工作电压为6 V、pH值为12、间歇电解60 min、初始混合液悬浮性挥发固体(MLVSS)为4 670 mg.L-1时,活性污泥的表观溶解效率为29.98%.此时污泥溶胞释放出的SCOD和TP分别升高了712.2、33 mg.L-1,NH3-N也达到最大值并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工艺条件为最佳电解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载嵌合废水处理技术"对某炼油厂生化后的含油含盐混合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用于炼油厂废水深度处理是可行的。当PAC(聚合氯化铝)加入量为150 mg.L-1,时,CODCr由93 mg.L-1降到52 mg.L-1,满足地方外排废水新标准CODCr小于60 mg.L-1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β-CD膜光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的光电流响应信号与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有机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检测物质,考察了纳米Ti O2/β-CD薄膜的光催化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光电流信号与待测物浓度在4.6~138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Iphoto(μA)=0.004 52+0.021 4c(mg.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 6,检测限为1.8 mg.L-1(信噪比为3)。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结果稳定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硫酸亚铁改性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硫酸亚铁改性粉煤灰进行含磷废水的处理,探讨了pH值、粉煤灰投加量和吸附平衡时间对除磷效率的影响以及改性粉煤灰除磷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mL含磷质量浓度为30.0 mg.L-1的溶液,改性粉煤灰除磷的最佳条件:pH 10,粉煤灰吸附容量1.0 mg.g-1,吸附平衡时间25 min;改性后的粉煤灰对磷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