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采用弹簧圈栓塞或可脱式球囊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后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肢体感觉运动.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l例闭塞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余均正常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经血管内治疗创伤性颅内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对无创、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及时、正确的处理及护理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近10年单纯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治愈的头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2l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血管造影确诊有血管壁损伤并在血管外形成囊腔,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分别是:10例位于颈内动脉,8例位于颈外动脉,3例位于锁骨下动脉/推动脉。分别用带纤毛的铂金微弹簧圈、可脱性微球囊、电解可脱性弹簧进行栓塞。结果 单纯闭塞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通畅的13例,同时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有8例,1例出现术后视力下降,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24月,无复发表现。结论 对头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位于椎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9例,相对宽颈3例,瘤颈/瘤体均〉0.7。术中将颅内支架引至动脉瘤处并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然后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7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5例采用Leo支架,12枚支架全部成功释放。其中100%栓塞8例,95%栓塞3例,1例支架释放后动脉瘤不显影未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出血经迅速填塞弹簧圈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治愈。本组患者无死亡。10例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9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达95%栓塞,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栓塞的致密程度,效果较好,并且可降低穿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反复鼻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后反复鼻出血,并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20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直接闭塞载瘤动脉,11例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覆盖载瘤动脉破口.无死亡病例,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再出现鼻出血.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金标准;其治疗方法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覆膜支架置入相比于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而言,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远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颅内动脉瘤行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术,其中19例第1枚球囊同时闭塞了动脉瘤口.结果 24例中21例病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全组术后并发脑缺血和脑梗死3例, 其中1例死亡;术中及术后均无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以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某些不可手术夹闭或因故不能行瘤腔栓塞的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闭塞载瘤动脉后有可能导致脑缺血及其他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治疗动脉瘤最为理想的方法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颈或采用栓塞材料栓塞瘤体,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但仍有一部分复杂动脉瘤,如颅内巨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蛇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由于动脉瘤体积大、瘤颈宽,载瘤动脉常扩张成为动脉瘤体的一部分,穿支和分支的动脉也常直接从动脉瘤体发出,瘤内充满新鲜或分层状血栓和假道形成等原因不通过过单纯开颅直接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愈,则需要应用颅内一外血管搭桥联合闭塞载瘤动脉或行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复杂性动脉瘤[1].  相似文献   

7.
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Neuroform支架置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例,眼动脉段3例,后交通动脉段7例,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1例,大脑中动脉M1段1例,椎动脉颅内段4例.首先将微导管置入瘤腔,然后跨瘤颈释放支架,栓塞弹簧圈.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致密栓塞13例,大部分栓塞7例;术后脑梗塞1例,1个月后恢复;2例弹簧圈尾端疝入载瘤动脉,均未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例均在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时发生大出血而行局部碘仿纱条鼻腔填塞,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1例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1例在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1例先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再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鼻出血、颅内出血及肢体瘫痪。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管减压伴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后或未栓塞,鼻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对虹吸段创伤性颈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可行、微创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重建术治疗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但仍有部分巨大动脉瘤或梭形动脉瘤,因瘤颈宽或瘤壁伴粥样斑块或钙化、脑血管侧支代偿差等,而无法直接夹闭瘤颈或栓塞,相对于现在的治疗手段属于难治性动脉瘤[1]。闭塞载瘤动脉可成为部分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载瘤动脉闭塞后出现脑缺血症状。颅内外血管搭桥重建脑血管循环可作为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脑血流代偿不足。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开始采用桡动脉作为移植血管治疗了9例难治性脑动脉瘤,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8月至200…  相似文献   

10.
GDC动脉瘤栓塞后缺血的治疗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解脱微弹簧圈(GDC)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后缺血的临床治疗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本组6例,均为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致密栓塞。结果 GDC栓塞后出现载瘤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或闭塞。6例术中闭塞缺血3例,栓塞后24h出现3例。经术中溶栓、解痉和术后三高、抗痉挛及腰穿等综合治疗后,4例恢复良好,2例遗留偏瘫,6例患者至今存活。结论 载瘤动脉主干狭窄或闭塞是GDC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术中动态观察载瘤动脉血供,了解栓塞程度是预防其发生的手段之一;出现狭窄或闭塞时,及时调整微导管和GDC,并给以抗痉挛、抗凝、扩血管以及三高治疗,当出现恶性颅高压症时手术配合治疗,往往会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DSA血管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43例病例中,栓塞颅内动脉瘤45个。其中动脉瘤单发41例,多发2例。按动脉瘤发生部位分后交通动脉瘤19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颈内动脉瘤4个,眼动脉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基底动脉瘤1个。本组45个有39个为完全闭塞,有6个为大部分闭塞。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颅内宽颈动脉瘤无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还是手术夹闭,都是神经外科非常棘手的难题。随着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推广应用,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据报道,85%的窄颈动脉瘤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获得完全闭塞,而宽颈动脉瘤中只有15%可获得完全闭塞[1]。鉴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时弹簧圈易于突入载瘤动脉,无法致密填塞,目前临床已先后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和颅内专用自膨支架来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近年来作者应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2月~2007年12月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32~68岁,平均44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2例;合并颅内血肿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1.2影像学检查本组病例均行CTA及DSA检查,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眼动脉3例,椎动脉1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直径3~15 mm,瘤颈宽度2~7 mm,7...  相似文献   

13.
治疗颅内动脉瘤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直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的方法闭塞动脉瘤,同时保留截瘤动脉的通畅.但对于特殊位置、形状或宽颈等不能直接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行血管搭桥手术、血流重建之后孤立动脉瘤是另一理想的治疗方法[1-3].但此手术风险较高,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我科于2006年12月13日为1例右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患者行右颈内动脉-右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巨大动脉瘤孤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术前无糖尿病史,但术后并发酮症酸中毒,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任冬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16-751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0-06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9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16例患者达到完全闭塞,3例患者不完全栓塞,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并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80例颅内动脉瘤用可控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对其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5例,术中引起严重脑血管痉挛7例,载瘤动脉或邻近动脉闭塞2例,脑梗死2例,因并发症死亡6例;60例术后不同时期随访,无变化者50例,材料压缩6例,再通4例。结论随着栓塞技术的改进和材料质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弹簧圈栓塞疗效肯定;术后定期随访是必要的,尤其对部分栓塞者。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诊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对其中8例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后复查DSA。结果:DSA能清楚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开口及大小,3例采用弹簧钢圈栓塞供血动脉,5例用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追踪显示瘘口封闭,瘤体吸收。结论:DSA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明确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弹簧钢圈、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栓塞较小动脉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赵林  李林芳  张楠  刘增品  王铁刚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1,26(19):1660-1662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处理原则。方法分析我院39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栓塞结果。31例是出血的责任动脉瘤,8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11个,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3例,小脑后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1.8~3.0mm,平均直径2.5mm,窄颈动脉瘤33个,宽颈6个。结果 39例患者中35例成功行血管内栓塞,2例单纯支架植入,2例未破裂动脉瘤未能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较困难,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栓塞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假性动脉瘤患者12例均于超声引导下行凝血酶栓塞治疗。结果 11例一次性治疗成功,其中10例栓塞后5~10s内完全闭塞,1例24h后完全闭塞;1例因瘤体较小、瘤颈部较窄,经皮穿刺针无法明确显示进入瘤体内而改行经超声引导局部探头加压治疗后闭塞。结论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栓塞治疗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可脱性球囊导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总结应用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根据疾病和手术的特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76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行颈动脉闭塞耐受实验及术后局部穿刺点和全身肝素化的护理观察.结果76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较传统的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但由于疾病特点和此类新技术的应用,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结合或不结合远侧血管搭桥术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giant serpent ineaneurysm,GS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MRI和DSA等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3年,对15例患者进行临床和血管造影再评估。结果:15例患者采用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后,血管造影结果均显示完全闭塞。在随访过程中均恢复良好,动脉瘤无复发或再出血,均无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颅内GSA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