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多种盐组成的复合渗透稳定剂用于分离蓝藻原生质球的效力与单一盐溶液相比较,其作用多数显示加强,但对原生质球稳定性的影响随盐类组合而异。若干种盐类,如酒石酸铵、硫酸铵和硫酸镁,对蓝藻细胞壁表现一定的降解作用,以酒石酸铵作用最强,可用于分离原生质球。此种原生质球透明度较差,但对低渗敏感  相似文献   

2.
3.
蓝藻原生质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原生质体(球)技术方面,蓝藻也许是一种最为困难的材料了。蓝藻原生质球的研究工作起步不算很晚,但进展不快。直到现在,作为一项可以用于遗传操作的基本技术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原生质球的再生问题没有解决;此外,在基本分离制备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而对于植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绿藻,这些问题都早已  相似文献   

4.
5.
五属七种蓝藻原生质球分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五属七种蓝藻原生质球分离研究郭厚良,宋文贞,金传荫(武汉大学生物系,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蓝藻,原生质球,青霉素,溶菌酶ASTUDYONTHEISOLATIONOFSPllEROPLASTSFROM...  相似文献   

6.
分离蓝藻原生质球的新方法:青霉素-溶菌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原生质球(体)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决定性突破,成为细胞壁生物之中的唯一例外。这不仅表现在原生质球(体)的再生没有成功,而且分离制备方法亦存在很大问题。从1967年沿用至今的Crespi-Biggins溶菌酶法不仅在质量上不能得到真正理想的原生质球,而且数量上也达不到。由于在分离过程中细胞大量破裂,原生质球的产率很  相似文献   

7.
鱼腥藻SP.595液泡化原生质球诱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度为0.15mol/L的KNO3、KCl、K2SO4、KH2PO4、K2HPO4、NaNO3、NaCl、Na2SO4、NaH2PO4、Na2HPO4、(NH4)2SO4、MgSO4、CaC12等单盐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鱼腥藻sp.595(Anabaenasp.595)。经4h,KH2PO4、K2SO4、Na2SO4、NaH2PO4、(NH4)2SO4、MgSO4、CaC12能诱导形成原生质球,但液泡化原生质球极少,而KNO3、NaNO3、NaC1诱导形成少量液泡化原生质球。用相近浓度的双盐,即KNO3和NaC1、KNO3和(NH4)2SO4、NaC1和(NH4)2SO4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诱导效果亦不佳。用相近浓度的三盐NaC1、KNO3和(NH4)2SO4及五种盐NaC1、KNO3、(NH4)2SO4、Na2HPO4和KH2PO4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诱导原生质球和液泡化原生质球的效果明显提高,液泡化原生质球比例达到66.90%—79.97%。  相似文献   

8.
无机盐对蓝藻细胞结构的影响和原生质球形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9.
丝状固氮蓝藻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的培养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丝状固氮蓝藻柱胞鱼腥藻 (Anabaena cylindrica)在含 0 .1mol/ L KCl的 Allen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 9d,90 %以上细胞转化为原生质球或半原生质球 ,对低渗敏感或抗低渗。此种材料经 0 .1%溶菌酶 ,在 2 8℃下处理 3~ 4h,细胞低渗破裂率约 10 0 % ,成为质量较高的原生质球。用 0 .15mol/ L Ca Cl2 液体无机盐培养基培养 ,原生质球再生和分裂。不同原生质球再生不同步 ,最快培养 3 d分裂。再生分裂的主要方式为均等分裂 ,但有不规则分裂和出芽方式 ,再生率在 2 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甘露醇对蓝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露醇引起蓝藻营养细胞破裂,这种作用与甘露醇的浓度、作用时间、处理温度、pH值及细胞生长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1967年,Biggins首次报道通过溶菌酶处理获得了有生活力的篇藻(Phormidium luridum)原生质球。此后,虽然许多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原生质球的再生和融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再生和融合与分离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2.
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自发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76年,细菌就实现了原生质体融合杂交[1]。同样是原核生物,蓝藻原生质球融合及细胞杂交至今没有任何报道。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蓝藻原生质球再生技术长期不过关、近年来,蓝藻原生质球再生虽有若干报道[2~4],但再生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很早就通过电镜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原生质球的分离及其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 platensis)原生质球。原生质球大小不等 ,直径在 2 .9~ 4 .6μm,原生质球表面有皱纹及小的孔洞 ,放氧速率为完整藻的 4 0 %。原生质球的室温吸收光谱表明其色素种类与完整细胞基本相同 ,都具有叶绿素 a、藻蓝蛋白、藻红蓝蛋白和类胡萝卜素。但原生质球中减少了藻蓝蛋白和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 ,而藻红蓝蛋白明显增多。螺旋藻的完整细胞与原生质球的 77K荧光发射光谱略有不同 :激发光为 4 36nm时 ,藻丝体和原生质球都具有 4个荧光发射峰 :F686、F696、F730和 F75 7,原生质球的 F75 7明显减弱 ;激发光为 5 80 nm时 ,藻丝体有 5个发射峰 :F64 0、F685、F693、F72 8和 F75 8,原生质球的 F75 8消失。原生球中 F72 8/F685、F64 0 /F685值增高 ,F693/F685值降低 ,光系统 的 F72 8与捕光色素系统的 F64 0的比值降低。上述结果表明 ,失去细胞壁可能抑制光系统 活性 ,在光系统 与 F695有关的核心天线色素系统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DNA转化原生质球构建解烃工程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供体菌C_(20-11)和D_(36-3)染色体DNA转化受体菌T_3原生质球。采用5mg/ml溶菌酶,37℃水浴1小时制备原生质球。原生质球形成率为99%,再生率为72.5%。在30%、PEG6000和0.1MCaC1_2作用下,供体DNA转化受体原生质球。我们用上述条件构建了能够同时降解以下四种碳源:苯甲酸、萘、樟脑、十六烷的工程菌株TCD32-14-1。  相似文献   

15.
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和真菌的液泡,都是通过原生质体途径被分离后才得以深入研究.要分离蓝藻液泡,首先要求制备蓝藻原生质体(球),而这一技术在蓝藻方面长期不过关.最近十年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先后在蓝藻原生质球制备1、培养再生和融合2等方面获得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蓝藻液泡的重新发现3.所发现的液泡由无机盐诱导产生,经电镜检查为单位膜所包围,故确定为液泡.借助较为成功的原生质球制备技术,首先分离了无机盐诱导形成的液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分离了非诱导液泡4,在分离非诱导液泡的试验过程中发现了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渗透胁迫下蓝藻固氮的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二醇(PEG)的影响下.蓝藻固氮活性下降,对氧的不稳定性增大。PEG浓度愈高,固氮活性及其对氧的稳定性愈小。暗处理、光合抑制剂、N2和厌氧环境加剧氧对受渗透胁迫蓝藻固氮酶活的抑制,而CO2、蔗糖、分子氢以及N2和CO2的加合则使之减轻。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热休克基因(Heat shock gene,hsp 70)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与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相连,构建成了有效的双功能质粒pDL1(在E。coli中用Amp作为选择标记,在玉米黑粉菌中用新霉素作为选择标记)。以分离的一株新霉素敏感的玉米黑粉菌作为受体菌,用构建的pDL1质粒作为供体DNA,对影响受体菌原生质球的形成条件(培养基、菌龄、各种酶、酶的浓度、作用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再生条件和DNA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数前中期收集的菌体,以5mg/ml真菌溶壁酶处理30分钟左右,90%都形成原生质球,其再生率为60—80%,转化率为300—1000转化子/μg DNA。随机选出25个转化子,DNA杂交都为阳性。分析dot-blot和Southern blot DNA杂交结果,发现质粒在细胞中以整合形式存在,一个细胞可以有多拷贝的整合质粒,质粒可能以非完全同源性的重组形式,参入性地整合进染色体中。  相似文献   

18.
蓝藻球形体的分离,培养及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渗溶液中,用0.05%溶菌酶和2—5mmol·1~(-1)EDTA 处理蓝藻柱孢鱼腥藻、多变鱼腥藻和组囊藻细胞。5—8h 后,70—90%的细胞转为对渗透压敏感的球形体(Spheroplast),又称原生质球。研究了藻的不同培养条件对球形体形成率的影响。测定了 EDTA 处理藻纽胞后外膜脂多糖的释放量。在高渗溶液中,藻细胞和经酶处理获得的球形体的光合放氧活性明显下降,固氮种类的固氮活性失去。饲养层法、固体混合法和含有0.5mg·1~(-1)BA 的液体悬滴培养的柱孢鱼腥藻的球形体,9天后出现再生藻落;在固体混合法培养中获得了组囊藻球形体的再生藻落。在第4天的悬滴培养物中,可以看到球形体发生第一次细胞分裂。再生藻细胞和酶处理物中残留细胞的抗溶菌酶特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鱼腥藻7120细胞液泡内含物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鱼腥藻7120细胞液泡内含物中4种水溶性的物质进行了测定,液泡中4种物质占整个细胞中4种物质的比例分别为:蛋白质:14.1%;还原糖:34.4%;核酸:28.5%;藻青蛋白12.1%。  相似文献   

20.
蓝藻属原核生物一大类,也有研究者把它列为蓝细菌(Cyanobacterium),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所谓害者,比如人们熟悉的造成湖泊水域“水华”的发生。它的疯长与繁衍,一是毒素蓝藻“水华”造成水域缺氧环境,使水产生物窒息而死;二是产毒素蓝藻,常见的有危害最重的微囊藻(Microcystisaeroginosa);还有鱼腥藻(如Anabaenacireinalis及A..flosaquae)、节球藻(Nodalaria)、鞘丝藻(Lyngby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颤藻(Oscillatoria)等一些种类;三是水华藻体分解后产生大量恶臭有机物,污染环境。这一切会造成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鱼类等中毒致死,同时也给居民生活带来危害。为彻底解决有害水华蓝藻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首先要解决水环境富营养化即氮、磷等的污水流人问题。有关部门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污水流人,避免“水华”爆发。(2)就有害蓝藻本身而言,一是对产毒素蓝藻产毒产品和产毒机制作进一步研究,索取毒素产品以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