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为一种机会感染性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各种严重感染与其毒力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它分泌的多种胞外毒力因子被一个复杂的与细胞间信号传递系统有关的调节回路所控制 ,该细胞间信号传递系统使细菌以一种协同的、依赖细胞密度的方式产生这些细胞外毒力因子。本文着重介绍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细胞间信号传递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急性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同时也概述了这些调节系统用于治疗方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吴超民  沈策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0):1242-124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小气道慢性弥漫性疾病,其确切病因不甚明确,部分学者认为DPB的发病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多种毒力因子如杀白细胞素、外毒素A、内毒素、弹性蛋白酶和鞭毛蛋白等在引起DPB气道感染损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信号系统参与调节这些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BBF)能够持续地将浮游的细菌保护起来便于细菌繁殖,是慢性或持续性感染的原因之一。密度感知系统(quorurn Isensing systems,QSS)通过细胞一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在生物被膜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OS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的BBF形成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能引起各种急慢性感染。其中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Ⅲ型分泌系统,主动向宿主细胞靶向输送效应蛋白,引起宿主细胞的病理变化,并逃避免疫细胞的降解。研究Ⅲ型分泌系统不仅有助于明确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更重要的是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中Ⅲ型分泌系统(T3SS)在其引起的急性感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病的重要因素。T3SS主要通过靶向输送4种效应蛋白(ExoS、ExoT、ExoU和ExoY)对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其中ExoU是最具破坏性的蛋白,与感染的发生、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将近年来与毒性蛋白ExoU有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细胞-密度-依赖信号传递的机制被称为密度感知信号机制,它在机会致病菌铜绿假单孢菌致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密度感知信号系统与铜绿假单孢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关系密切。已有初步的证据提示铜绿假单孢菌可能通过密度感知信号系统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或者影响宿主的转录。  相似文献   

7.
群体感应是细菌间依赖细胞密度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细菌通过合成、分泌信号分子感知细菌群体密度,从而控制整个细菌群体行为.目前已在许多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中发现群体感应系统,对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结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大量研究后,发现其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生成分泌毒力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就以典型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哈氏弧菌、白色念珠菌为例,对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中Ⅲ型分泌系统(T3SS)在其引起的急性感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病的重要因素。T3SS主要通过靶向输送4种效应蛋白(ExoS、ExoT、ExoU和ExoY)对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其中ExoU是最具破坏性的蛋白,与感染的发生、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将近年来与毒性蛋白ExoU有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产生多种毒力因子,是引起细菌慢性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密度感应系统与其毒力因子的合成密切相关.近年,有大量研究发现其分泌的毒力因子可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致病作用.因此,现在就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胞 密度 依赖信号传递的机制被称为密度感知信号机制 ,它在机会致病菌铜绿假单孢菌致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此外 ,密度感知信号系统与铜绿假单孢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关系密切。已有初步的证据提示铜绿假单孢菌可能通过密度感知信号系统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或者影响宿主的转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和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老年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所得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和VAP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8株,分为两组:COPD组(n=22)和VAP组(n=26)。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应用氯仿萃取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绿脓菌素含量;应用弹性蛋白-刚果红染色方法检测弹性蛋白酶活性。结果 COPD组和VAP组分离所得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存在个体差异。COPD组与VAP组间绿脓菌素和弹性蛋白酶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个体差异。结论在COPD急性发作和VAP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产生的主要毒力因子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12.
密度感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新靶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度感知(QS)是存在于多种细菌(G^ 及G^-)中的一种细胞密度依赖性调节机制。QS调控着细菌的毒力和生理活性,在细菌致病甚至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例就QS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在被膜菌和浮游菌两种状态下PA2146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刺激人类中性粒细胞释放IL-6的作用,最后建立小鼠急性肌肉感染模型,检测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被膜状态时PA2146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其浮游状态,与浮游状态相比,孵育8h后生物膜中PA2146基因的表达量增高(3.35±0.099)倍(t=41.15,P0.01);孵育16h增高(8.03±0.28)倍(t=44.14,P0.01);同时,青脓素检测试验和细胞试验也分别证实PA2146基因敲除后铜绿假单胞菌分泌青脓素的能力增强并抑制人类中性粒细胞IL-6的释放,PA2146敲除株组IL-6的分泌量为(25.44±4.14)pg/ml,野生型组为(63.89±4.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4,P0.05)。此外,小鼠急性肌肉感染模型证实PA2146基因敲除后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增强,注射PA2146敲除株的小鼠中间生存期为16h,野生型PAO1感染组为4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8,P0.01);感染12h后ΔPA2146组小鼠大腿肌肉的载菌量为(3.71±0.17)×10~9 CFU/g,PAO1组为(6.25±0.98)×10~5 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P0.01)。结论 PA2146基因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青脓素的分泌和增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常常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多重耐药性足导致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主动外排系统及生物被膜的形成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5种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因子在宿主防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佛波酯(PMA)刺激人单核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诱导不同分化和活化状态的U937细胞产生TNF-α和IL-8进行研究。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不能诱导U937细胞产生TNF-α,但可诱导U937细胞产生IL-8及PMA分化的U937细胞产生TNF-α和IL-8;重组IL-1β可增强铜绿假单胞菌诱导PMA分化的U937细胞产生TNF-α和IL-8。结论TNF-α和IL-8的产生可能与U937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而且TNF-α和IL-8的产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诱导机制;IL-1β对TNF-α和IL-8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气道微环境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肺部感染越来越常见,在很多大型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占分离菌的首位。且病原菌很难被清除,常常导致感染的反复发作,是难治性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在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下,气道微环境的改变适合铜绿假单胞菌在气道内的黏附与定植,从而形成生物膜,研究显示抗生素肽E lafin具有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和炎性损伤,以及有效抑杀铜绿假单胞菌两方面的功能,故E lafin可能将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有效的新型抗感染因子。1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P seudom onas aerug inosa,PA)又称为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17.
非铜绿假单胞菌属感染12例临床分析卢清,张箭在假单胞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中,非铜绿假单胞菌属较少见,现将在本院1987年1月~l994年3月间血、腹腔引流液培养证实的非铜绿假单胞菌属感染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并分析其与毒力基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8-01-01~2018-12-31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足病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中54株细菌培养报告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在药物敏感试验及菌落复种培养后,交南开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逐一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固有pcrV基因检测,以明确铜绿假单胞菌。另收集非糖尿病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21株作为对照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3型分泌系统中毒力基因exoS和exoU进行检测及分析其与耐药的关系。对创面中连续2次(每次间隔1个月)及以上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随访。结果 54株中筛查出8株不是铜绿假单胞菌,46株明确为铜绿假单胞菌。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中,主要致病基因均为含有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糖尿病足组为91.3%(42/46),耐药率为11.9%;对照组为76.2%(16/21),耐药率为6.3%。含有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中均占比较少,糖尿病足组中为8.7%(4/46),耐药率为25.0%;对照组中为23.8%(5/21),耐药率为20.0%。在糖尿病足组中,有6例患者连续2次及以上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合计19株。有5例患者感染含有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有2例培养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23.5%(4/17),均出现在治疗的初期和中期,在末次培养时均转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有1例患者创面中含有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50.0%(1/2),首次培养为耐药菌,末次培养为敏感菌。结论糖尿病足创面中取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以含有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但是在耐药菌方面,含有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更高。同一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不会因为耐药与否出现exoS或exoU基因型改变。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RND型药物外排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及免疫缺陷者感染的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导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日渐严重,其耐药性与多种机制相关,本文就主动外排这一耐药机制作一综述。详细介绍生物结构,底物,调节机制,与其他耐药机制间的相互关系,广谱外排泵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发菌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至2011年20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00例患者中168例感染非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中有8例发展为菌血症(4.8%),32例感染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中3例发展为菌血症(9.4%)。近期应用氟喹诺酮是产生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更易引发菌血症,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氟喹诺酮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