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赣州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了27种,共报告病例137911例,死亡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10万,死亡率为1.53/10万,病死率为0.63%。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报告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73.4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淋病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性传播疾病(发下简称"性病")是主要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的一组传染病性疾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梅毒和淋病的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卫生部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统计,梅毒与淋病发病率列甲乙类传染病的第3、6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也是我国常见的性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市11年来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亚市1996~2006年11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6年三亚市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84.43/10万~701.36/10万之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88.92/10万.11年间以虫媒及其它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1.52%,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总发病数的28.49%,再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26.30%,2005年后大幅上升,居四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传染病以疟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淋病为主.结论 疟疾是三亚市重点传染病,但近两年结核病、肝炎和性病是影响三亚市传染病发病率的主要疾病,应加大力度对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4.
沈钰  黄利民  李林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4):274-276,278
目的:了解我市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STD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运用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南通市崇川区2005-2008年4年来的淋病、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南通市崇川区2005-2008年淋病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其中胎传梅毒发病呈稳步下降趋势),20~44年龄段为3种性病报告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2.40︰1,女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发病占2.23%,职业分布以工人居多。结论:梅毒呈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实施政府重视、加强宣教、加大培训等干预措施,提高群众的认知力和自我保护,切实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自我防护,从而降低法定报告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2004-2010年宁明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越边境的宁明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目前总人口数为43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2802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人群发病率为96.51/10万,其中淋病206例,梅毒1649例,艾滋病571例(死亡197例),HIV阳性376例(死亡44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病例数在15~岁年龄组至45~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0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59.67%。梅毒、AIDS/HIV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平行上升的趋势。AIDS/HIV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病死率为25.45%。结论该县近七年来淋病患者数量未能反映当地真实流行状况,而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厚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厚街镇共报告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303例。报告病例数较2002年增加22.5%,年报告发病率为635.18/10万,流动人口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首位,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居第三;发病顺位居前6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淋病、病毒性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麻疹、梅毒,但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中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传染病病种相同但发病顺位有所不同,流动人口肺结核、淋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梅毒等病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地人口。结论应将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麻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列为防制重点,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龙胜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县总人口数为17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共1146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95.11/10万,其中淋病368例,梅毒646例,AIDS 35例(死亡10例),HIV阳性97例(死亡22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人数的68.32%.农民发病人数占61.78%.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呈现平行上升的态势.结论:龙胜县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其防治任务仍然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8.
张小蓉 《当代医学》2011,17(17):46-47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传染病流行特点,谈讨预防综合医院门诊交叉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来门诊上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两年来经门诊上报的法定传染病1014例,以手足口病、结核病及梅毒病例最多,共719例(占总发病数70.91%);手足口病、急性流行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等,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结论重视综合医院门诊部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护意识,重点防控梅毒、结核病、丙肝、淋病,并且针对不同季节做好季节性传染病防范措施,是控制和降低综合门诊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梅毒、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间,全省共报告淋病33 014例,报告发病率从12.04/10万上升到5.08/10万;报告梅毒44 059例,报告发病率从5.16/10万上升到17.18/10万;历年梅毒及淋病的报告病例均集中于20~39岁组;淋病报告病例数男性显著超过女性,男女性别比达6.59∶1;而男女性梅毒总报告病例数相当,男女性别比为1.05∶1。结论 2004~2010年,安徽省梅毒增长迅速,而淋病呈现下降趋势,性活跃人群仍然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武平县2000~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掌握武平县传染病谱及流行特点。方法: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3年武平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的第一、二位,构成比为67.54%;不同系统传染病发病以血源等性传播疾病为首,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钩体病、痢疾、梅毒是武平县主要传染病;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我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3844例,死亡45例。甲类传染病报告1例(霍乱);乙类传染病报告18种,计19253例,死亡43例,报告发病率为303.69/10万,死亡率为0.68/10万,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11.89%;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计14590例,死亡2例,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8.1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五位的分别为梅毒、肺结核、淋病、乙肝和痢疾,占发病总数的86.70%;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三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占发病总数的98.35%。结论应把控制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痢疾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作为宁波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江苏太仓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仓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1种1370例,总发病率为147.67/10万,较2007年下降15.64%;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为74.70/10万;发病居前5位疾病的依次是淋病、梅毒、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男女性别比为1.51: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分布呈两边低中间高的单峰状,20~40岁为多发年龄段;按职业分,工人、农民和民工为高发人群,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4.16%、17.74%和10.29%;本市统计报告的6个镇,城厢镇发病率最高,为311.20/10万,沙溪镇发病率最低,为102.32/10万,且不同地区间差异比较明显;时间分布以3~10月份发病数较多。结论太仓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处在较低水平;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主要疾病类型;传染病的发生存在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差别。  相似文献   

13.
2004~2006年我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4~2006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515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9060例,丙类传染病455例。报告的主要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菌痢,占总数的81.06%。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性传播疾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海林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林市1997~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8年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164.0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27/10万。发病率前五位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五种疾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8.36%。死亡率前三位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92.86%。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是海林市的主要传染病;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疾病、布病、麻疹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1年南山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南山区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4种6 691例,年发病率为615.03/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死亡病例3例,年死亡率为0.18/10万.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淋病、梅毒、痢疾和猩红热.结论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山区的主要传染病,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07~2009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占法定传染病30.17%,丙类传染病报告占法定传染病69.83%,3年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分类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6,P<0.01),3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2季度报告病例最多,占32.65%,1季度报告病例最少,占12.39%,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男女比为1.39∶1.00;以0~10岁年龄组最多,占91.85%;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7.5%,其次是托幼儿童,占23.96%,学生占7.73%;经肠道传播的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4.58%,位居第1,以呼吸道传播的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3.73%,位居第2,经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位居第3,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1.19%;病种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梅毒、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 1N 1流感、流行性感冒、肝炎、淋病为主。结论 3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居主要地位;男性病例高于女性病例;以散居、托幼儿童为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当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1月10日公布了2007年12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07年12月(2007年12月1日零时-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0506例,死亡991人。除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6.65%。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     
卫生部公布10月份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卫生部于11月10日公布了2005年10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05年10月,全国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304 172例,死亡686人,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报告外,其余23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梅毒,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肇庆市高新区2010~2011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2003 软件整理统计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肇庆市高新区2010~2011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肇庆市高新区法定报告传染病2010、2011 年发病率为320.68/10 万、415.80/10 万,分别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报告发病率居前5 位的是手足口病、乙肝、梅毒、肺结核和淋病.结论:加强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建设,重点防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某地区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地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现状,探讨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地区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该地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7种694例,报告发病率为223.46/10万,比2005年下降15.90%;报告发病率在前5位的依次是肺结核、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96.54%。结论该地区的法定传染病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要加大对呼吸道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