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临床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特点,分析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盆腔脏器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08例经产妇。对98例进行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腹压漏尿点压(ALPP)、静止性尿道压力(UPP)测定[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盆腔脏器脱垂诊断分期,按国际尿控制协会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进行(分组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结果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临床诊断的压力性尿失禁占68.5%(74/108)。完成尿动力学检查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高达71.4%(70/98)。SUI组(n=70)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为87.1%(61/70)。其中,腹压漏尿点压〈90cm H2O为56.1%(55/98),≤60cm H2O为26.5%(26/98)。非SUI组患者中,腹压漏尿点压呈阳性的患者为32.1%(9/28)。腹压漏尿点压均数比较,SUI组明显低于非SUI组(P〈0.001)。以腹压漏尿点压测定为标准,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隐性压力性尿失禁可能性为9.2%(9/98)。SUI组与非SUI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建议在盆腔脏器脱垂矫治术中,对无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且功能性尿道长度变短、最大尿道关闭压、最大尿道压低者,行预防性压力性尿失禁矫治术。  相似文献   

2.
樊莉琳  雷刚  徐素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42-2544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参数。结果:60例患者中,15例尿动力学参数全部正常,45例患者有不同的尿动力学参数。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5例,逼尿肌不稳定4例,不稳定膀胱3例,低顺应性膀胱5例;膀胱感觉增强15例,膀胱感觉延迟1例,膀胱容量减低9例;逼尿肌收缩乏力2例;残余尿7例;膀胱出口梗阻8例,可疑梗阻17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造成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大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FPF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  相似文献   

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由于盆底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和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1].PFD虽非致命...  相似文献   

5.
唐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71-373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dysfunction,FPFD)包括一组因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我国目前以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最为常见。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FPD的发生与妊娠及分娩有关。  相似文献   

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壁修补,被动地去除子宫并将薄弱的组织反复加固,不能从根本上重建盆底结构,恢复阴道解剖及功能,提高对抗腹压的强度。据统计,超过30%的PFD患者实施手术后复发行第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女性盆底承托和支持子宫、阴道、直肠、膀胱等盆底脏器,并能控制排尿、排便,与性快感以及阴道紧缩度等密切相关。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或缺陷等造成盆腔器官下降或移位,引发盆底器官位置或者功能异常,临床上表现为一组疾病症候群。PFD最常见表现为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同时还包括PFD相关临床不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盆底悬吊术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完成随访的10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A组(n=55)患者行盆底悬吊术,对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应用改良的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ransobturator inside-out tension-free urethral suspension,TVT-O);对B组(n=50)患者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盆腔脏器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U"字形缝合加强膀胱筋膜,并连续锁边缝合阴道前壁黏膜。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均符合盆腔脏器脱垂纳入标准,盆腔脏器脱垂分度、平均年龄、产次和既往手术史、盆腔脏器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 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短、保留导尿时间短和住院时间短,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比较,A组和B组在术后2个月及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A组术后1年复发率较B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疗效,术后2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A组较B组复发率低,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及B组术前较术后2个月、6个月及1年盆底障碍量表(pelvic floordistress inventory,PFDI)评分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盆底悬吊术较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分娩方式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如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及肛门失禁等,但就分娩方式对阴道松弛综合征( vaginal relaxation syndrom,VRS)影响的报道却相对较少.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经阴道自然分娩可增加产后患VRS的风险,临床剖宫产率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组由盆腔支持结构的损伤、退化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及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等,其中以POP和SUI最为常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1]。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引发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常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2例,可以随访到的患者213例,随访率78%,术后随访时间1年。包括Prolift盆底重建手术组77例,改良盆底重建手术组65例,传统手术组(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71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术中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通过术后随访,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POP的近期疗效、SUI纠正情况以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POSUI)的出现情况。结果:无论术前是否行简单尿动力学检查(不包含压力传导率等测定),均不能有效预测POSUI的发生,不同手术方式POSUI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种手术方式同期TVT-O手术治疗SUI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3种手术方式治疗POP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手术组及改良手术组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简单尿动力检查对POSUI的发生无预测价值。Prolift盆底重建术、改良式盆底重建术以及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中同期行TVT-O手术均能够达到治疗SUI理想的效果。Prolift及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POP的近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laparoscopic sacral colpopexy,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对16例中重度POP患者进行了LSC治疗,其中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urinary stress incontinence,SUI)同时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 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7例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膀胱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以了解手术安全性。比较手术前后POP分度评价POP的解剖学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the 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PFIQ-7)和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the 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PFDI-20)评分及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the 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PISQ)评分,评价手术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25.36±38.40)min,术中出血量(385.35±240.30)ml,术后体温均未超过38.5℃,住院时间(7.5±2.3)d,留置尿管时间(4.2±1.6)d。术后POP-Q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FIQ-7和PFDI-20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ISQ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平均(14.8±6.2)个月,有3例出现性交不适及性交痛,未见网片侵蚀、暴露、感染等并发症,无新发SUI。客观治愈率100.0%,主观治愈率81.3%。结论 LSC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酒泉市肃州区6 000例女性FPFD患病情况、发病原因及防治进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6 000例女性中FPFD患者1 830例(30.50%),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975例(16.25%),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855例(14.25%),其患病率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居住地、体重。结论 FPFD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疾病;SUI和POP是造成女性FPFD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厦门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厦门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社区成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 453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妇科检查。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3 453例,年龄20~84岁,平均(45±16)岁。厦门市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8.78%(1 339/3 453)。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为22.07%(762/3 453)。尿失禁的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尿失禁(UI)患病状况分析中,发现SUI患病率23.52%(812/3 453),MUI患病率10.72%(370/3 453),UUI患病率3.91%(135/3 453),其他类型尿失禁患病率0.64%(22/3 453)。其构成比依次是60.64%、27.63%、10.08%、1.64%。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筛选出SUI可能的危险因素有9项:年龄(χ2=103.604,P=0.000)、体重指数≥24 kg/m2(χ2=29.290,P=0.000)、体力劳动(χ2=11.662,P=0.001)、分娩方式(χ2=113.179,P=0.000)、文化程度(χ2=15.648,P=0.000)、慢性咳嗽(χ2=5.871,P=0.015)、高血压(χ2=13.540,P=0.000)、绝经(χ2=47.789,P=0.000)、盆腔器官脱垂(χ2=162.664,P=0.000)。影响SUI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项危险因素:分娩方式,与未产者相比,阴道分娩1次(OR值为3.016)、阴道分娩2次及以上(OR值为3.291),剖宫产(OR值为1.950);年龄,与20~39岁者相比,年龄在40~49岁者(OR值为1.448),年龄在50~59岁者(OR值为1.852),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者(OR值为1.508);盆腔器官脱垂(OR值2.251);体力劳动(OR值1.275);慢性咳嗽(OR值2.221)。结论:尿失禁的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分娩方式、盆腔器官脱垂、体力劳动、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15.
744名太原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调查太原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北城区和涧河乡常住18岁以上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妇科检查和POP-Q系统量化描述盆腔器官位置.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744份,占抽样研究对象的93%.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49.33%,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64.03%,轻度尿失禁81.20%;尿失禁中有11.44%的女性其症状发生在冬春季节;随着孕次、产次的增多,尿失禁发生和失禁程度渐升高(P<0.01);第一胎自娩有会阴撕裂者,产程中剖宫产和难产者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而选择性剖宫产者尿失禁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其他组;同时可见在家中分娩者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在医院分娩者(P<0.05),农村地区女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1月内参加较重体力劳动,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女性尿失禁中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并且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失禁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160、0.249、0.217(P<0.01).结论 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疾病,农村地区高发,压力性和轻度尿失禁多见,且多伴发盆腔器官脱垂,治疗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应兼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卫辉市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4—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卫辉市成年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对符合研究条件的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及尿常规、尿动力学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645人,检出压力性尿失禁病例308例,患病率18.72%,其中轻度184例(59.74%),中度97例(31.49%),重度27例(8.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412)、BMI≥24.0 kg/m^(2)(OR=2.393)、体力活动(OR=1.213)、月经(OR=2.208)、生育史(OR=3.086)、盆腔手术史(OR=1.853)、尿路感染史(OR=1.451)、饮水量(OR=1.567)、及时排尿(OR=0.692)是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卫辉市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以轻度压力性尿失禁多见,其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针对可改变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指导成年女性通过控制体重指数、适当体力活动、保证饮水量、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等,降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会阴侧切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非侧切阴道分娩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分娩的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和肌电图的检查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大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RRUG方法评定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力,对照组共226例(86.92%)产妇肌力正常,观察组212例(81.54%)产妇肌力正常,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会阴侧切对产妇盆地功能无保护作用,可对分娩近期的盆底肌力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临床上在应用时应严格规范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8.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常见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近年来,试图通过研究SUI患者盆底支持组织中功能成分表达的病理性变化以探索SUI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组织源性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胶原(Collagen)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SUI疾病发生、演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生物反馈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旨在获得压力性尿失禁物理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 使用“biofeedback”及“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及相应中文名关键词检索Pub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所有文献,选取以生物反馈为对照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计18篇文献纳入研究.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反馈+神经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神经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生物反馈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