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克山病病情变化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克山病发病的影响,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方法在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东曹村设立监测点,对全部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检查、描记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观察全县范围内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的发病及转归情况。对监测点人群发硒、粮硒水平进行测定,调查病区人群经济水平及膳食结构。结果①2005年监测点东曹村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79%和0.35%;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1.38%,人均发硒(0.579±0.012)mg/kg,粮食硒(0.089±0.082)mg/kg。②2005年旬邑县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自然慢型克山病发病率为0.53/万,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2.86/万。结论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平稳低发态势,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说明病区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与克山病有关的一些致病因素,并对病区人群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继续加强病情监测,仍是今后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克山病基本控制后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动态观察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克山病病区莒县龙山和平邑县流峪设立2个监测点,对3-14岁人群及14岁以上可疑患者1488人为重点监测对象,从1995-1999年,对克山病发病情况及2个点区县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病情变化进行连续5年监测,同时调查内外环境硒、经济收入有人均占有粮食。结果:2个点区县5年间慢型克山病发现1例,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监测点重点监测对象1995、1997、1999年克山病检出率依次为1.81%,2.90%,2.32%;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84%,5.05%,5.11%;内环境发硒水平逐年升高,为0.278,0.334,0.360mg/kg;外环境小麦硒含量稳定,龙山点玉米硒含量及流峪点玉米、瓜干硒含量升高;经济收入,人均占有粮食不断增加。结论:山东省克山病发病相关因素不断改善,克山病病情处于基本控制后的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克山病病情动态,科学指导防治工作,按《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对向明村及所在泾川县的克山病病情进行了监测,向明点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检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病人47例,检出率6.34%,患病率4.88%,与1999年(6.67%和5.10%)同期相比稳中有降,19岁以下人群未检出克山病病人,20-39岁检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15例,占31.9%,40岁以上检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32例,占68.1%。泾川县18个病区乡镇无急型、慢型克山病发生。在册慢型克山病19例,年患病率0.58/万。向明点及所在泾川县克山病病情仍在稳定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8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观察陕西省黄陵县1995~2002年克山病病情变化。方法 在黄陵县的6个重病村设立监测点,全体居民均为监测对象,同时对全县慢型克山病(慢克)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点3~15岁儿童内环境硒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1)6个监测点8年共检出慢克病人20例,潜在型克山病病人(潜克)282例,新发潜克病人14例。1995、1997、1999、2000和2002年克山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3%、3.6%、7.5%、8,0%和8.5%;患病率为1.0%、2.4%、3.2%、3.6%和2.0%;潜在型克山病的新发生率为55.6/万、53.5/万、19.5/万、o/万和25/万;(2)8年全县共确诊慢克病人62例,死亡22例,15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例死于猝死;(3)监测点3~15岁儿童发硒与非病区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陕西省黄陵县监测点克山病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态势,发病率呈平稳态势,但潜在型克山病仍有新发。  相似文献   

5.
2002年陕西省克山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克山病消长趋势,科学地指导和评价防治工作,按照《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未见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监测点受检率84.54%,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2.99%,患病率为2.53%,慢型克山病检出率0.66%。患病率为0.56%,说明病情稳定,潜慢克仍是目前克山病患病主要形式和存在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准确掌握克山病病情消长趋势,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防治工作.方法按<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进行.结果 2003年全县未见急型、亚急型发病,慢型克山病现患42例,患病率为1.51/万.其中自然慢型克山病21例,患病率为0.82/万.监测点潜在型克山病50例,患病率3.57%,慢型克山病2例,患病率0.14 %.结论监测点区病情稳定,潜慢型是目前患病主要形式和存在类型.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克山病基本控制后的病情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山东省克山病1992年基本控制后的病情演变,选择具代表性的莒县和平邑两县,对近5年克山病发病情况,现存慢型克山病进行了调查,并对3~14岁易患人群1488例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调查,同时调查了内外环境硒及生活水平,结果显示近5年来慢型克山病累计发病率0.02/万,易患人群慢型克山病检出率0.13%,潜在型1.68%,现在慢型克山病患病率0.39%,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病区居民发硒0.24  相似文献   

8.
依照克山病全国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1998年对西和病区及杨庄监测点实施了第二个临床检诊年的病情监测,其结果如下1.西和县克山病病情见表1。表11997年西和县克山病发病、患病及转归情况全县人口数新发病例亚急型转归慢型例数发病率(/万)转慢例数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克山病监测点区(辽宁省清原县)克山病病情及消长趋势,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在全县范围内,采用线索调查方法,了解急型、亚急型及慢型克山病(慢克)的发病情况。对潜在型克山病(潜克)监测点(二道沟村)全体居民进行克山病普查(同步查体、描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同时开展膳食营养状况等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2001年清原县无急型、亚急型新发病例,新发慢克1例,年发病率为0.03/万。潜克监测点内检出慢克1例、潜克25例,总检出率为6.1%。监测点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低下。结论 监测点区及所在县病情较稳定,但潜克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在病区进一步改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及时了解四川省冕宁县亚急型、自然慢型克山病发病现状。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1998 年克山病病情监测资料。结果 1998 年冕宁县新发亚急克7 例,自然慢克3 例,发病率为3.32/10 万,比1995 年上升186.70% 。患者为2~8 岁农业户儿童,彝族占90% 。临床表现为右心衰,心脏增大,心电图心肌损伤改变为主。结论 冕宁县亚急型、自然慢型克山病不断发生,病情稳中有升。因此,在克山病考核到基本控制标准后,病情监测及防治工作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云南省克山病病情,为克山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按照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根据历史病情,在云南省选择11个县(市)中的16个病村作为监测点,对监测点居民进行普查.详细询问病史、临床体检、描记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按<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进行诊断.全省的克山病病情资料,由2007年的克山病病情报告、线索调查结果等汇总而成.结果 16个监测点共检诊6877人,共检出克山病病人39例,总检出率为0.57%(39/6877).其中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为0.41%(28/6877);慢型克出病检出率为0.16%(11/6877);急型及亚急型克山病未检出.66.67%(26/39)克山病病人集中在5~14岁.16个监测点共描记心电图6877份,心电图异常率为5.25%(361/6877);共拍摄了55例X线胸片,心胸比例≤0.50的31例,0.51~0.55的16例,0.56~0.60的8例.云南省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4.24/10万,发病率为0.50/10万,无急型及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潜在型克山病未列入克山病病情报告内容.16个监测点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7.76/10万,发病率为1.18/10万.结论 云南省克山病处于平稳低发状态,但部分地区慢型克山病检出率较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0-2004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5年汇总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2000—2004年克山病患病及发病趋势。方法根据卫生行业标准《克山病监测》(WS/T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1997)在12个省对监测点区居民进行普查和克山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5年问潜在型、慢型克山病年均检出率分别为3.8%和0.8%。各监测点区共新发潜在型克山病113例.新发现慢型克山病29例。人均发硒0.305mg/kg,粮硒0.017mg/kg。结论部分克山病省区病情不清.病区粮硒仍属低硒水平,有新病例检出。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克山病控制的重点应包括规范监测工作.慢型克山病现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河北省2005年克山病病情。方法在河北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区张北县战海乡水泉洼村设立监测点,将全部常住人口列为监测对象,根据《克山病监测》标准(WS/T 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监测点居民进行普查,随访2004年监测点在册克山病病人。结果监测点年内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和慢型克山病(慢克)23人,检出率为4.59%,高于2004年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点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4.34%;克山病病人心、胸比率异常检出率为52.63%;随访2004年监测点克山病病人27人,死亡2人,死亡率为7.4%。结论河北省张北县监测点克山病病情相对稳定,但病区存在的致病因素仍然对病区人群构成威胁。应加强病情监测工作,开展对克山病病人的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汇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6,他引:3  
目的 掌握2006年全国克山病患病及发病情况.方法 根据2006年克山病监测方案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27个监测点居民进行查体、描记心电图、疑似病例摄X线胸片等临床检查,同时对克山病发病相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 27个监测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2.25%(295/13 090)、0.60%(78/13 090).估计全国有3 370 000~4 110 000例克山病病人,其中慢型克山病患者600 000~940 000例.四川省报告发生6例亚急型克山病,另外新检出克山病潜在型5例,慢型1例.发硒平均水平为0.3282mg/kg,粮硒平均水平为0.0148 mg/kg.结论 历史重病区有新的亚急型克山病发生,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在进行克山病监测的同时,建议加强患者管理、治疗和重病区克山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川省冕宁县克山病在高发年和低发年的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以往病历资料,将克山病在流行(高发)与散发(低发)年度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高发年,克山病存在家庭多发,占12%(6/50);存在季节高发,5-9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8%(39/50).病例发生循环功能障碍(奔马律、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口唇发绀)的程度高发年较低发年重(X2=8.53,P<0.01).平均发病年龄高发年为(4.07±1.46)岁,低发年为(6.11±2.71)岁,发病年龄后移;高发和低发年发病类型构成明显不同(X2=40.68,P<0.01),慢型在高发年占22.85%(707/3094),在低发年占46.09%(53/115),慢型所占比例增加.结论 进一步做好现阶段克山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提高诊断和治疗及管理水平,是当前克山病防治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克山病发病和转归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3~1990年,对陕西省黄陵县店头病区克山病发病和转归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l)1974年起,店头病区各型克山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急性(包括急型和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75.2%、32.4%和28.6%,1983年至今未见急发病例,但慢型和潜在型仍有新发;(2)1974年后潜在型病情恶化率平均下降26.2%,1980年后新发慢型2~7年生存率明显提高;(3)慢型克山病病死率高,其5、10和15年病死率分别为70.9%、89.1%和93.6%,治疗慢型和管理潜在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7年克山病监测点黑龙江省富裕县永进村人群患病、发病情况及内外环境的硒水平.方法 按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监测点区居民进行临床查体和心电图描记,可疑心脏异常者行X线胸部摄片;采集当地部分儿童头发和食用粮样(面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含硒量.结果 2007年在永进村共检诊282人,检出克山病19例,总检出率6.7%.其中潜在型克山病8例(有5例为新检出),慢型克山病11例,检出率分别为2.8%、3.9%.另外,还检出可疑克山病5例,其中可疑慢型2例,未检出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例.儿童发硒为(0.3197±0.0586)mg/kg;粮食硒为(0.0210±0.0062)mg/kg.结论 永进村仍有新的克山病病例检出,说明病区仍有致病冈索存在,因此,在病区建立完善的克山病监测疫情报告系统,提高各级防治人员对克山病的认识,仍是今后克山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黑龙江省富裕县克山病病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克山病国家级监测点富裕县永进村2004年克山病患病和发病情况。方法对监测点区居民进行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对病人和可疑病人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永进村2004年无新发各型克山病病例。在检查的636人中,检出克山病现患病人16例,总检出率2.5%。其中潜在型10例,慢型6例,检出率分别为1.6%和0.9%。结论富裕县永进村克山病病情稳定,无新发病例,但继续进行病情监测、观察现患病人的病情变化.仍然是克山病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00-2004年辽宁省清原县克山病病情消长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00-2004年辽宁省清原县克山病(国家级监测点)病情及消长趋势,探索科学的病情监测方法。方法在清原县内按东、南、西、北、中自然方位共选择5个监测点,每年按《克山病监测标准》监测一个点,同时开展膳食营养状况等相关因素调查。最后一年再次对首年建立的监测点实施病情监测,并对前4年各点检出的克山病病人追踪访视。结果5年间,各监测点共检出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病人143例,新发潜在型克山病病人2例,平均年总检出率为5.1%。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新发病例。监测点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蛋白质摄入量较少。结论以潜在型、慢型发病为主已成为辽宁省克山病流行的主要特征,且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在病区县采取固定点与流动点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并进一步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汇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掌握2005年全国克山病患病及发病情况。方法按统一监测方案并根据《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22个克山病监测点区居民进行查体,描12导联心电图,疑似病人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及居民发硒、粮硒测定。结果22个监测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5%和0.6%;新检出潜在型克山病7例,慢型克山病1例;人均发硒0.349 mg/kg,粮食硒0.025 mg/kg。结论监测点仍有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说明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工作重点应放在克山病监测、硒预防、患者管理、治疗以及加强防治队伍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