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耀东  李蔚 《中原医刊》2009,(21):41-4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oN)患者颈动脉(CA)内中膜厚度(IMT)与粥样斑块形成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46例DN患者、4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DN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4.8%,高于T2DM组的71.4%(P〈0.05)和正常对照组的38.1%(P〈0.01)。结论DN患者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Gl.5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1或PG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I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彩超检测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临床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2型糖尿病心、脑梗塞25例及非糖尿病心、脑梗塞25例,用HD-11XE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受检者的双下肢股动脉,并测量内中膜最厚处厚度及斑块数目、管腔狭窄程度,并进行相关的生化检查.结果 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患心、脑梗塞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心、脑梗塞的患者,且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加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的合并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同期接受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进行血脂检查,并记录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IMT值为1.29±0.23 mm,对照组IMT值为0.88±0.12 mm,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测量颈动脉IM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按T2DM患者是否合并NAFLD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T2DM不合并NAFLD组、T2DM合并轻度NAFLD组、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超声检测各组患者颈动脉IMT,记录斑块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T2DM不合并NAFLD组比较,T2DM合并轻度NAFLD组、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增加,斑块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T2DM合并轻度NAFLD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且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的患者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淅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纳入非高血压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分叉下方2.0 cm处颈动脉内径(CADIA)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对比两组内中膜增厚率、斑块检出率;观察不同类型斑块超声特征。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CADIA、CAIMT。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CADIA、CA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CADIA、CAIMT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有助于更早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异常情况,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冀黎明  张舂槐  柴军土 《浙江医学》2011,33(12):1775-1776,18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38例T2DM患者的WBC与IMT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IMT异常组的年龄、病程、WBC、hs-CRP、BMI、HbA1c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WBC与IMT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就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7例(其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A组33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B组27例,三支冠状动脉病变C组27例)及正常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63.90±8.89)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各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值也随之增加.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6.504,P<0.001),冠心病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t1.2=-4.681,P12<0.001;t2.3=-3.131,P2.3=0.003).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在冠心痛组与对照组中均较高,但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 =0.511),冠心痛组中有54例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其中32例的颈动脉斑块属于不稳定性斑块,而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其中只有2例为不稳定型斑块,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8).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不稳定斑块例数也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不稳定性斑块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1.2=0.037,P2.3=0.028).结论 随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增大及不稳定斑块数量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斑块数量无关,但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关金玲  周靖伟  曹毅 《甘肃医药》2010,29(4):440-441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TM)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TM及斑块分级的300例患者中,冠心病组188例,对照组112例。结果:冠心病组ITM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以A、B、C、B+C+D级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有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分组,IMT〈0.9mm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0.9mm≤IMT〈1.2mm且无动脉粥样斑块者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1.2mm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水平。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阳性率83.7%(36/43),女性高尿酸血症阳性率77.1%(27/3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厚组高尿酸血症阳性率为58.3%(14/24),斑块组高尿酸血症阳性率为82.9%(34/41),其中颈动脉斑块数1的患者高尿酸血症阳性率为66.7%(10/15),颈动脉斑块数/〉2的患者高尿酸血症阳性率为92.3%(24/26),正常组高尿酸血症阳性率为15.4%(2/13)。1个斑块组、≥2个斑块组、总斑块组及增厚组的高尿酸血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2个斑块组的高尿酸血症阳性率明显高于1个斑块组以及增厚组(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有关,是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形成程度越重者其血尿酸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水平,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将全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研究对象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成3组:HbA1c<7组、7≤HbA1c≤9组、HbA1c>9组,记录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性质、斑块检出率,和计算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颈动脉斑块积分升高,其中HbA1c>9组与HbA1c<7组比较,颈动脉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性质等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与斑块积分之间有相关性。把两个变量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积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呈现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变化呈现负相关,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提示良好控制血糖,能减少该部分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糖水平升高的患者予以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危险分层管理,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警惕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350例不同病程的T2DM患者,检查其ABI、CIMT,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尿清蛋白水平及眼底情况,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根据ABI将患者分为3组和7组,探讨T2DM患者ABI与CIM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ABI和CIMT呈负相关(r=-0.264,P<0.01).以ABI为应变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尿清蛋白、FPG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T2DM患者ABI和CIMT有相关性,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筛查指标,ABI<1.11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明显增高,ABI作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筛查指标时其切入值或应提高;尿清蛋白、LDL-C、FPG是T2DM患者ABI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周琪  蔡爱民  黄霞  吴思思 《吉林医学》2021,(6):1413-1414
目的:探讨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情况.方法:筛选并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由于糖尿病问题接受诊治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法平均将试验对象均分三组.随机抽取的20例患者给予胰岛素干预,设为胰岛素组,20例患者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20 mg辅治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等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查找有关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客观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45例患者。结果显示,与糖尿病常规治疗或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10 mg比较,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能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SMD=0.96,95%CI 0.501.43,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7,95%CI 0.181.43,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7,95%CI 0.181.2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辅治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血清白介素-10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内分泌科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T2DM患者共60例,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将其分为三组:IMT正常组(IMT〈1.0 mm)2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2 mm)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 mm)20例。同时从健康查体者中选取20名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均晨起空腹,记录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计算体重指数。口服75 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采空腹静脉血10 ml,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脂及血清IL-10浓度。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结果: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即使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IMT值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血清IL-10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并且在三组不同IMT的T2DM组,IL-10水平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IMT、BMI、WC、FBG、HbA1c、TC、TG、LDL-C及HOMA-IR呈负相关,其中与IMT的相关系数最高(r=-0.74,P〈0.0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0水平下降、病程、TG升高、HbA1c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与颈动脉IMT呈明显负相关,提示IL-10降低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孟繁华 《当代医学》2010,16(30):107-108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价值。方法对50例2DM(观察组)和同期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内膜厚度(IMT)、血管内径(A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流速(D)、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IM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I、S、D及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I则明显增高,TG、TC、LDL-C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重塑检出率明显升高,高频超声可以简便准确地观察到这种病变,对2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CIMT增厚组32例,CIMT正常组28例,另取4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IMT、HbA1c、UA及LDL-C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CIMT、HbA1c、UA、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CIMT增厚组较无CIMT增厚组HbA1c、UA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HbA1c、UA呈正相关。结论 HbA1c、UA是影响颈动脉CIMT的相关因素,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颈动脉弹性、内中膜厚度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关性及联合降糖干预作用.方法:选取312例T2DM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沙格列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80例研究对象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DM+AS).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然后与测定的血浆脂联素水平,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重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AS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NC组;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SBP、DBP、BMI、FBG、HbAlc、TG、CIMT成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随着大血管病变的发生而降低,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CA)、股动脉(FA)的结构变化及其间相关性的研究.寻找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证据,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指标.方法分别测定了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型)、3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者(2型)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结果糖尿病人的颈动脉、股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AD)组与无合并症组颈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增厚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合并冠心病组股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与无合并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的敏感性更高.结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外周动脉病变的程度,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