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和水质合格率,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地理、人口等分布情况,确定19个市、县作为调查点,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源污染情况、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等调查;依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对水质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集中式供水单位303家、分散式供水单位189家;检测水样984份,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606份、分散式供水水样378份;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二级水为40.96%,三级水为58.03%。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水源污染较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居民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水样采集、检测和评价,对2009—2013年城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城乡各类水质平均合格率分别为:城市出厂水79.78%、城市管网末梢水65.82%、农村出厂水32.70%、农村管网末梢水28.47%;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明显优于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细菌学和消毒指标是影响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因素。结论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应加强对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缙云县2013年夏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29份分散式供水、70份小型集中式供水与26份集中式供水水样20项卫生指标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10.08%;小型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25.71%;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76.92%。3组水样之间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中式供水水样明显好于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样水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群众提供优质而丰富的水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潮州市2010—2012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进行监测,为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及卫生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潮州市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测水样1 024份,合格率69.7%。集中式供水合格率最高(94.8%),其次为二次供水(94.3%),分散式供水最低(30.4%);分散式供水超标项目呈多样化,合格率最低的是浑浊度56.5%和pH值64.8%,其他依次为细菌总数67.0%、总大肠菌群76.1%、铁83.0%、锰84.2%、氨氮86.8%;家用过滤水细菌总数合格率81.5%;地下水合格率9.5%,山泉水13.1%,地表水11.1%;不同地区分散式供水合格率普遍偏低,其中饶平县最低10.0%,其次为潮安县23.4%、湘桥区37.5%、枫溪区71.0%。结论潮州市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分散式供水除地质因素外,污染的来源也呈多样化趋势,应加强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5.
徐振杰  黄丹  田宏飞 《职业与健康》2014,(18):2630-2632
目的了解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状况。方法 2013年,对大连市农村10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每家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1份。结果该市农村地区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抽检的436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1.56%;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24.32%和18.80%,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19.72%和23.40%。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结论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低,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3年西平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提高饮用水卫生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供水方式及饮用人口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设立监测点,集中式供水采集末梢水,分散供水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或直接饮用的水样,水样检验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水质检测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全年共检测水样60份,合格44份,总合格率73.33%,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硝酸盐氮、铁、锰。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90.00%、4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0.00%、76.6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5)。结论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明显好于分散式供水水质,加强水源管理,规范水质净化处理技术是保证饮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水质动态变化,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的不同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饮用水监测点28个,其中集中式供水点13个、分散式供水点15个。于2009年3月和8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82份,合格29份,合格率为35.37%。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6.54%,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3.33%。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P〉0.05)。不合格指标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铁、色度和硝酸盐。由微生物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最高,达54.88%;其次是由感官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9.27%。一般化学指标中除PH的不合格率为10.98%外,其余的检测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梧州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良好,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导致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隐患。集中式供水点的管理有待完善,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南平市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采样检测,并分析其卫生状况,为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2014福建省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闽卫办疾控发明电[2014]190号)采集部分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样,对其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水质检验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水质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0.5%,出厂水合格率为62.0%,未梢水合率为16.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63.2%,总合格率为52.3%。不合格项目指标主要为总大肠菌群41.4%,游离余氯39.5%,菌落总数35.9%,耐热大肠菌群7.0%。结论南平市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低,游离余氯和微生物不合格为主因[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0年西平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方法 根据供水方式及饮用人口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设立监测点,集中式供水采集末梢水,分散供水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水样检验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结果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全年共检测水样247份,合格172份,总合格率69.60%,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硝酸盐氮、铁、锰.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91.70%、48.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春季与夏秋季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00%、60.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平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合格率较低,水质较差,但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明显好于分散式供水水质,尤其是夏秋季的水质污染较重,必须加强管理,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江西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现状,为政府制订改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选择江西省22个县进行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情况及饮用人口)调查,每个县设10~11个监测点,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8—10月),按照GB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农村人口8726 958人,饮用集中式供水的占16.76%,以江河水为主要水源;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83.24%,以浅井水和深井水为主要水源;饮用未经任何处理水的人口达88.52%。丰、枯水期各采集水样221件,地面水、地下水水样分别占21.27%和78.73%,其水样合格率分别为43.89%和51.58%。丰、枯水期以地面水为水源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3.83%和59.57%,以地下水为水源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8.51%和49.43%。丰水期地面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地下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1)。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分别占40.05%和59.95%。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2.79%和64.84%,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1.85%和42.31%。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丰水期:x~2=20.42,P<0.01;枯水期:x~2= 10.88,P<0.01)。超标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其次为pH值、硝酸盐氮、锰、铁、砷及氟化物。结论江西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较低,供水方式比较落后,饮水卫生状况仍然不佳。微生物污染是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次供水与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二次供水与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情况,了解和评价二次供水的水质卫生状况。方法:对信阳市卫生防疫站2002年以来监测的二次供水和集中式供水样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做出比较和评价。结果:二次供水综合合格率为70.39%,集中式供水综合合格率为84.24%,二次供水与集中式供水比较某些项目合格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游离余氯降低12.08%,总大肠菌群降低24.55%,菌落总数降低14.18%。菌落总数总体均值差别和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总体均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中式供水卫生合格率较低,二次供水在输送与贮存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二次污染。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2.
孙磊 《现代保健》2014,(20):61-64
目的: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2年洛阳市9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抽检50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39.80%,500份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38.00%。不同水处理工艺、不同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水质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P〈0.01)。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金堂县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饮用水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农村分散式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以及自来水厂的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采用随机抽样检测分析。结果调查采样共242份,合格率为26.86%(65/242);检测25个项目,合格率89.92%(5314/5910)。其中,pH值、氟化物、铜、锌、砷、硒、汞、镉、铬(六价)、铅合格率100%。农村分散式给水水质合格率低于小型集中式供水(P0.05),小型集中式供水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园、小学校、中学校的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堂县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低,尤其是农村分散式给水和小型集中式供水,需特别注重生活饮用水的污染防治和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荆门市城区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提供科学本底资料。方法对2002~2007年城区和农村1 327份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 327份水样中,合格953份,合格率为71.82%;其中城区水样896份,合格791份,合格率为88.28%;农村水样431份,合格161份,合格率为37.35%;城区与农村水样合格率进行比较,χ2=372.28,P<0.001,结果差异非常显著。城区和农村6年检测结果分别逐年进行检验,χ2=29.137,P<0.01,χ2=2.010,P<0.01,有显著性差异,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荆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污染严重,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农村饮水改造工作,早日让农民吃上放心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方法对甘肃省22个县辖区内农村集中式水厂和分散式供水点连续3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检测。结果共设置监测点611个,采集水样1 646份,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42.17%,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27.48%;单项指标合格率在95%以上的指标13项,超标较严重的指标总硬度、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结论甘肃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建议在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范农村集中式供水运行管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逐渐开展农村水质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用水水质动态,方法:1991-1998年对全省6个县共71个供水点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1991-1998年湖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样合格率为46.4%-73.5%,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27.3%-56.5%,均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集中式供水地面水源水样合格率高于地下水源(P<0.05),地下水源合格率集中式供水与分布式供水无明显差异(P>05),影响农村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细菌学指标。结论:加强农村改水工程建成后的卫生管理是提高农村供水水质的关键,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未改水地区,采用分散式地下供水仍是饮水改良的一种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三年来杭州市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确保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1年中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理的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生产及餐饮用水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2509件水质检测样品的总符合率为88.2%,其中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生产及餐饮用水的符合率分别为97.4%、89.3%、85.0%、77.1%,呈趋势下降。末梢水、二次供水、生产及餐饮用水的主要不符合项目集中在菌落总数、铁、浑浊度等指标。结论:改造城市管网中老化设施,增加对二次供水储水设备的清洗频次,加强对生产及餐饮企业的水质监管。  相似文献   

18.
莫桂姮  陈莉  李勇  杨将  李梦映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0-2811
目的了解2011年梧州市农村卫生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选择市直管的30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市长洲区5处分散式供水为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水样,分散式供水采集农户家庭储水器(家中水龙头)水样1份进行监测。结果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共采集水样130份,水质总的合格率为55.38%,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35/65)和56.92%(37/65);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为56.67%(68/120),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为40.00%(4/10)。不同类型水源的水质合格率以深井水最高,其次为浅井水,最低是地表水,合格率分别为94.44%、83.33%、55.86%。水质完全处理的合格率为42.86%,不完全处理或不处理的水质合格率为56.90%。水质不合格的项目有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其中总大肠菌群不合格57份,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56份,菌落总数不合格34份,浑浊度不合格40份,只有1份水样铁含量不合格。结论梧州市只有半数的农民的生活饮用水是安全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晋城市农村安全工程饮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晋城市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对126个安全工程的504份水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6-2006进行检测结果504份水样总合格率68.5%,枯水期水样合格率77.4%,丰水期水样合格率59.5%。结论晋城市农村安全工程饮水水质应加强监督监测管理和加大消毒处理设施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泉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取水点的饮用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共监测集中式供水451份,总合格率为78.5%,各年度监测的集中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78.7%、78.3%、78.5%。共监测分散式供水105份,总合格率为70.5%。各年度监测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是68.8%、71.1%、71.4%。结论临泉县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和氟化物是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