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混合控制策略将矩阵式变换器用于驱动和控制异步电机。将矩阵式变换器等效为虚拟交-直-交变换,对其虚拟整流侧采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对其虚拟逆变侧则采用电流滞环跟踪矢量调制,最后通过开关译码得到矩阵变换器的9个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调速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电网输入端功率因数为1。  相似文献   

2.
以矩阵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将矩阵变换器转换成虚拟的交一直一交结构,将成熟的双PWM调制算法运用到矩阵变换器,在虚拟整流侧进行输入相电流矢量调制,虚拟逆变侧进行输出线电压矢量调制,采用零矢量插在开关组合序列中间的脉冲输出模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脉冲输出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交-交直接变换控制下矩阵式变换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等效交 -直 -交变换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出发 ,深入分析了矩阵式变换器的变换关系 ,导出了交 -交直接变换控制规律和双空间矢量PWM调制技术 ,实现了交 -交直接变换控制方式下矩阵式变换器的建模和运行分析。针对当前尚无双向开关器件的现状 ,仿真中采用了IG BT组合双向开关并应用半软换流控制实现开关的安全切换 ,非常贴近实际。仿真结果既展现了矩阵式变换器优良的输入、输出特性 ,验证交 -交直接变换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更可将仿真中优化出的功率器件开关规律直接应用于矩阵式变换器的实际控制 ,并对IGBT器件的选择提供依据 ,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矩阵式变换器交-交直接变换控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勇  贺益康 《电网技术》2002,26(2):37-40
深入阐述了矩阵式变换器这一新型电源变换技术及其应用,特别是从等效交一直-交变换器的空间知量调制方法出发,寻求交-交直接变换控制规律和双空间矢量PWM调制技术,并按交-交直接变换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矩阵式变换器建模和运行控制规律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直接变换控制具有优良的输入输出特性,证明了这一变换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更可将仿真中优化出的功率器件开关规律直接应用于矩阵式变换器的实际控制,为今后的实用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空间矢量调制的双向开关矩阵式变换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空间矢量调制采用输出线电压和输入电流矢量进行同步调节的控制策略,能实现矩阵式变换器输入输出波形为良好正弦、功率因数为1,并能确保感应电机良好工作。为了实现这种控制策略并把PWM波送到相应的开关,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通用逻辑阵列(GAL)技术。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控制策略的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矩阵式交-交变频电源中DSP控制器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矩阵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空间矢量调制的控制策略,并以DSP为控制器、IGBT为功率开关,制作了一套矩阵式交-交变频电源实验装置.通过编制相应的控制软件,以DSP为控制器,进行时间合理分配控制,成功实现了对输出电压频率和幅值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三电平直接矩阵变换器(TLDMC)与常规矩阵变换器(MC)相比,能够大幅降低输出波形总谐波畸变率和开关应力;与现有的多电平交-直-交型变换器相比,其在减少开关数量和降低开关损耗方面更具优势。提出了针对TLDMC的空间矢量脉宽幅值调制(SVPWAM)策略,该策略通过消除每个扇区的零矢量,能够降低开关频率,并提高电压利用率。根据TLDMC的拓扑,论证TLDMC的间接调制模型;针对TLDMC的调制,将虚拟整流器由零矢量调制改进为SVPWAM,虚拟逆变器采用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VSVPWM)。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矩阵式变流器间接空间矢量调制算法通过"虚拟整流器"+"虚拟逆变器"相冗,运行工况复杂。该文通过虚拟整流侧三角函数分析,推出其SVPWM简化算法;提出虚拟逆变侧无扇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建立非正交K-L 120°坐标系,无需扇区判断直接求解虚拟逆变侧三相桥臂开关占空比。通过新型占空比与传统虚拟整流占空比区间结合,将常规矩阵式变流器虚拟整流+虚拟逆变调制算法扇区判断的36种工况缩减至18种,大大简化算法实现过程,提高计算实时性。仿真实验结结合控制模式进行综合调制,其空间调制占空比组合方式繁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矩阵式变换器控制策略和电机矢量控制的基础上,研究了矩阵式变换器电机系统矢量控制,得出间接法是矩阵式变换器等效交-直-交结构整流环节控制、逆变环节与电机矢量控制的结合,其中整流环节为逆变环节提供了高、中、低范围可选的直流母线电压,逆变环节采用滞环电流比较法实现矢量控制;直接法实质上是直流母线电压在高电压范围时的间接法.研究了不同范围内的直流母线电压对矩阵式变换器电机系统矢量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永磁同步电机-矩阵变换器新型电流调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保证矩阵变换器具有良好的输入与输出性能,提出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与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电流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构建交交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把矩阵变换器等效为虚拟的交直交结构,详细分析了输出电流的合成过程,并推导出一个开关周期内矩阵变换器虚拟直流环节的电压与电流表达式,为实现矩阵变换器的虚拟逆变器及虚拟整流器的对应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原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空间矢量SPWM电流控制的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不仅达到了良好的矢量控制,而且也提高了输入侧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矩阵变换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在低调制比输出时引起的换流问题及输出波形的非线性畸变,提出了三零矢量调制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案,同时设计了一套基于DSP和FPGA的控制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达到了改善在低调制比给定时输出电压波形的目的,提高了矩阵变换器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2.
空间向量脉宽调制原理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乃霞  徐展 《电气传动》2001,31(1):16-18
文章详细叙述了空间向量脉宽调制(SVPWM)的原理,并结合TI公司的TMS320F240 DSP介绍了基于软件和硬件实现SVPWM的两种方法,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最后,给出了SVPWM的输出经滤波器后的波形。  相似文献   

13.
矢量网络分析仪在混频器件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频器的快速扫频测量一直是射频和微波领域的一个挑战,尽管仪器供应商(如Agilent公司)提供了标准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些混频器件的应用比较特殊,如本振与射频覆盖的频率范围重合时,应用标准的解决方案会使测量变得很复杂,尤其在本振频率也变化的场合,测试步骤会成倍增加.本文介绍的测量方法是从被测参数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测试需要选择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原有空间矢量中点电位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点偏移和波动与三电平变流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关系。将中点电流表达式Park变换到同步旋转的d,q坐标系中,然后分别分析d轴(有功)和q轴(无功)对中点电位的影响。先利用仿真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有功功率主要影响中点电位的偏移,无功功率主要影响中点电位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详细阐述了一种空间矢量调制和过调制的原因,并给出了利用C504实现的方法和实验电路,该方法不但可以产生相对其他方法更高的电压,而且谐波失真也很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外相应产品的技术状态和国防装备对电子对抗的测试需求,设计了一种宽带微波矢量信号发生器。先在300 MHz中频载波上实现矢量调制,经过射频变频滤波将矢量信号频率扩展到4 GHz,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微波变频滤波最终将频率扩展到18 GHz。射频变频滤波采用电可调谐微带带通滤波器,微波变频滤波采用开关带通滤波组件,做到通带内损耗小、纹波小、群时延特性好、带外抑制好,保持矢量信号的调制质量和频谱纯度。采用精确的内部校准电压用于矢量调制器的校准,消除调制通道的剩余载波、正交偏置、I/Q幅度不平衡和变频通道带来的影响,保证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和不同工作温度下矢量信号的性能。实验表明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可达300 kHz~18 GHz,杂散小于-30 dBc,误差矢量幅度小于4%。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已有的英文主题向量模型更好地应用于中文的主题向量训练,并且解决主题个数事先确定的缺点。本文将原有模型中,文档向量和词向量线性相加的方式改为内积的方式,并结合文档向量、字向量和词向量三者一起训练主题向量。当得到主题向量后通过聚类方法将相似的主题聚集在一起,以此来确定主题个数。实验表明,该方法训练出的主题词的相关性较原有模型和传统模型有所提升,并且能够获得较为合理的主题个数,同时,还能够得到词向量,主题向量和文档向量。  相似文献   

18.
尚德舜  李华德  李擎  张芳 《电气自动化》2005,27(4):33-35,45
准确的磁场定向是矢量控制系统保持其优良性能的关键,电机参数的时变会影响磁场定向的准确性,降低电气传动系统的动态品质特性。本文应用状态空间解析的方法分析转子时问常数变化对矢量控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