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海地区常见蝇种季节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常见蝇种季节消长规律、蝇种构成及影响因素。方法:腐鱼酱饵法、糖醋饵+粘捕法。结果:近几年上海地区的蝇种构成、季节消长规律与50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本市的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巨尾阿丽蝇、厩腐蝇等。蝇密度高峰期在5、6月份和8、9月份。结论:滋生环境的改变和综合治理措施的运用,会改变城市的优势蝇种构成,持续的暖冬是导致蝇种消长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蝇类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笼诱法。[结果]蝇类年平均密度上升,各生境蝇密度均上升。蝇类季节消长和主要蝇种季节消长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家蝇、绿蝇和大头金蝇构成比均发生了改变,除农贸市场外其它生境蝇种构成发生了改变。[结论]开展蝇类防制,要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越冬蝇的消杀,减少蝇繁殖的基数,做好蝇繁殖初期的防制工作,根据不同蝇种的生态习性,特别是孳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赣榆口岸蝇类种群构成、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蝇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赣榆口岸不同生境蝇类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3 35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8属9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和丝光绿蝇;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10月;平均密度为23.31只/笼。结论赣榆口岸蝇类季节消长明显,不同生境成蝇平均密度区别明显,不同生境蝇种构成比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家港地区蝇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1989年4月至1990年3月张家港地区蝇类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共捕蝇43866只,隶属4科26属46种,其中并棘泉蝇为江苏省首次发现。蝇类平均密度69.12只/日·笼,蝇类活动高峰期在8,9月份,蝇类季节消长与气象条件变化关系密切,蝇种分布与其孳生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些为控制和消灭蝇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0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吴淞口邮轮码头的蝇类种群和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766只,经鉴定隶属于5科18属25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家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6~9月为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蝇类的种群构成与季节性消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治、蝇类传染病调查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蛇口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6年4~9月,采用笼蝇诱捕法,对蛇口口岸的蝇类种群和夏秋季节的消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078只,经鉴定分为5科6亚科12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丝光绿蝇、铜绿蝇次之。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69.3只/笼,5月为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蛇口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与夏秋季节消长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治、蝇类传染病调查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哈尔滨市阿城区食品行业蝇类构成、季节分布和消长规律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有效的灭蝇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结果10个点共捕蝇1 886只,隶属4科12属14种,蝇类平均密度1.69只/h。其中捕获的厩腐蝇、丝光绿蝇、家蝇、棕尾别麻蝇等为优势种。结论蝇类季节消长与气象条件变化关系密切,蝇类分布与孳生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些为控制和消灭蝇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龙口口岸鼠类及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国境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采用夹夜法和笼诱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法。结果共扑获鼠类38只,隶属1目1科3属3种,平均鼠密度1.21%;蝇类3科8属10种,平均密度为8.28 只/笼/日,7-10月为高峰。结论初步摸清了龙口口岸鼠类及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聊城市蝇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蝇密度情况,为制定蝇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密度监测。结果 2012年共捕获蝇类1 454只,平均蝇密度为6.1只/笼。其中,优势蝇种主要有家蝇(95.46%)、市蝇(3.99%)。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基本呈单峰曲线,6-7月形成密度高峰。不同生境蝇密度季节消长曲线相同。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达12.94只/笼。结论 2012年蝇密度水平较低,家蝇、市蝇是重点防控蝇种。建议在蝇密度高峰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蝇密度,减少蝇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本底调查,了解掌握葫芦岛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开展蝇类控制及蝇类传播传染病的监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2年5月-2012年11月以葫芦岛港货物堆场、职工宿舍区和职工食堂外三处为调查点,采用诱蝇笼捕集法,以青方和烂苹果为诱饵进行诱捕,对捕获的成蝇用乙醚熏杀后,送媒介生物实验室进行种群鉴定。结果本年度调查共捕获成蝇1161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4属17种,优势蝇种为黑尾黑麻蝇,占24.98%;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8月,峰值为27.5只/笼·天。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3.8只/笼·天。结论初步了解了葫芦岛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沈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类有2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种;蚊类有3属5种,优势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蝇类有3科12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和家蝇;蜚蠊仅发现德国小蠊1种。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了解达州市城区蝇类构成及蝇密度消长情况,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消除疾病传播媒介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捕获的成蝇进行分类鉴定,并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蝇4 657只,发现蝇种10类。蝇密度7月达到高峰,4~8月维持在较高水平。各生境蝇密度以农贸市场为高。结论达州市城区蝇类种群丰富,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和巨尾阿丽蝇。全年蝇密度消长趋势基本呈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内江市蚊、蝇、鼠、蟑螂的种群、密度及其季节消长状况,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笼诱法、夹夜和粘捕法对蚊、蝇、蟑、鼠进行调查。结果 2016年共捕获成蚊5种22 223只,优势种为致倦库蚊,构成比为56.63%;捕获成蝇12种2 303只,优势种为铜绿蝇、丝光绿蝇、家蝇,构成比分别为28.79%、18.71%、16.41%;捕获鼠110只,优势种为褐家鼠,构成比为73.64%;捕获蟑螂11 823只,优势种为德国小蠊,构成比为96.74%。结论内江市蚊、蝇、鼠、蟑螂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消长趋势,其优势种分别为致倦库蚊、铜绿蝇、丝光绿蝇、家蝇、褐家鼠、德国小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994年12月至1995年11月某军港蝇类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捕蝇13444只,共分为4科27属50种,其中黑斑海花蝇为该地区首次发现。蝇类平均密度为31.12只/笼·日。蝇类活动高峰在7月与9月份。蝇类季节消长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蝇类分布与孳生场所有密切关系。此次调查结果为今后港内防制蝇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岚山口岸蝇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地区的蝇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共发现蝇类4科20属28种,其中以家蝇和丽蝇为优势种群,平均密度为5.9只/笼/天。6、7、9月份为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泰安市蝇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蝇密度情况,为制定蝇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密度监测。结果 2010年共捕获蝇类2 054只,平均蝇密度为17.1只/笼。其中,优势蝇种主要有家蝇(25.80%)、丝光绿蝇(20.84%)和厩腐蝇(12.22%)。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基本呈单峰曲线,7-8月形成密度高峰。不同生境蝇密度季节消长曲线不同。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达25.3只/笼。结论 2010年蝇密度水平较高,家蝇、丝光绿蝇、厩腐蝇是重点防控蝇种。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蝇密度高峰期采取防蝇、灭蝇措施,减少蝇媒传染病的发生,并加强对蝇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慈溪市2008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用夹夜法;蚊类监测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用笼诱法;蜚蠊监测用粘捕法。结果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72.22%;蚊类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49.81%;蝇类以家蝇和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4.64%和27.87%;蜚蠊类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1.20%。鼠类活动高峰在春秋两季,蚊、蝇、蜚蠊的高峰均在7-9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慈溪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蝇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报告并分析了1996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蝇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场所分布。其中家蝇为优势蝇种,黑尾黑麻蝇次之。蝇密度高峰出现在6~8月,以居民区密度最高,其次是餐饮业。所以加强对居民区及餐饮业防蝇、灭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北疆塔克什肯和吉木乃口岸蝇类种属构成及季节消长,并为蝇类防治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2年5月-2012年9月对塔克什肯和吉木乃口岸采用捕蝇笼法进行蝇类调查,将捕获的蝇类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捕获总计5 287只蝇类,平均密度125.88只/笼·天.其中塔克什肯口岸捕获成蝇442只,隶属3属3种,以家蝇为优势蝇种,占蝇类总数的80.77%,蝇数5-6月较高,达到32只/笼·天;吉木乃口岸捕获成蝇4 845只,隶属3科9属11种,以丝光绿蝇为优势蝇种,占成蝇总数的78.13%,蝇数9月较高,达到527.5只/笼·天.结论 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两个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等口岸蝇类本底情况,对防制口岸蝇传疾病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天津机场1992~1994年蝇类季节消长规律、分布和蝇种构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以家蝇、绿蝇、金蝇为主要蝇种,分别为39.39%、27.87%、10.93%。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8月。5种场所分布,以垃圾堆蝇捕获数最高,其次为民贸市场、饮食服务业、居民区、停机坪。蝇密度与气象条件、痢疾发病率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