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帅  邵生俊  李宁  张彬 《岩土工程学报》2021,(2):245-253,I0004
为研究黄土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兰州地区典型边坡为原型,设计并完成了几何比尺1∶20的原状黄土边坡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黄土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和震陷变形规律。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随坡高呈非线性增大变化,且在坡体顶部到达最大;边坡坡面的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坡体内的动力放大效应;边坡断面内坡肩下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坡中下动力放大效应。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破坏形式表现为坡顶有明显的震陷下沉,坡顶、坡肩及坡面出现大量的震动裂隙。由于坡肩及破面震陷变形,以及坡体内震动裂缝发展,边坡中下部坡面出现挤出、隆起变形,并向临空面方向产生移动。坡体内震动裂缝发展形成了潜在滑移面,为边坡产生整体滑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强度折减法,考虑坡高、坡角、边坡长度和坡转角四个因素,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以模拟复杂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结果显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坡高和坡角与边坡安全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边坡长度对三维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为两种:当坡高、坡角较小时,安全系数与边坡长度的关系表现出先减小后变得平缓的趋势;当坡角和坡高较大时,安全系数随边坡长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很小;在坡长较大、坡高和坡角较小时,坡转角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边坡的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采用现场调查、观测与统计的方法,对贵州省公路边坡的防护形式、坡型、坡高、坡度、地质结构、稳定性以及植被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防护形式边坡的稳定性与破坏规律,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为公路边坡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制作了两个同尺寸的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并进行了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层边坡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整体上小于反倾边坡;在坡体中上部(相对高度大于0.4),顺层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反倾边坡,在坡体下部(相对高度小于等于0.4),顺层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反倾边坡近似相等;顺层边坡和反倾边坡坡面位移随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大而大幅度增加,顺层边坡坡面位移大于反倾边坡,且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加,顺层边坡和反倾边坡坡顶位移之间的差值增大;反倾边坡较顺层边坡具有更高的地震稳定性;顺层边坡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坡体后缘的垂直张拉裂隙、岩层沿泥化夹层的顺层滑动以及坡顶岩块崩落,而反倾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坡面水平向和垂直向裂隙交错、泥化夹层挤出以及坡顶被震碎。  相似文献   

5.
以晋城市某城中村改造为例,根据坡体高度,并结合建设用地界址点将边坡分为6段,从坡体的岩性、现状坡率、坡长、坡高、建筑物的分布及与边坡的相对位置关系等方面出发,分别对各边坡可能引发的崩塌或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评估,基于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一些边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西北帮边坡远程监测区域,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块,应用克里金插值法对边坡位移实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对边坡位移影响因子进行栅格数据转化,统计分析各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边坡坡度、坡高对边坡位移的影响较大,随着坡度、高程的增大,边坡位移也会相应地增大;井工开采会导致坡体的变形,对边坡位移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工程实际较为吻合,证实了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用于指导边坡的防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常常会开挖斜坡而形成许多顺层岩质边坡,对陡倾角边坡常采用顺层放坡处理是可行而经济的,而对中缓倾角的边坡当不能顺层放坡而采用陡于岩层倾角或潜在滑动面倾角放坡处理以提高边坡稳定性时,它是有适用条件的,与斜坡坡角及潜在滑动面倾角密切相关,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水下基槽边坡稳定坡率的确定对一些水下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对基槽边坡的失稳模式和计算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基于条分原理的积分方法代替常规条分法计算合理坡率,提高了计算精度,同时,还给出了具体的比较算例分析水流速度对水下边坡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上、下部的坡率分别确定为12.5和12是经济合理的,同时,渗流对水下边坡稳定也是有利的,但当水流流速小于3 m/s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大岗山水电站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右岸边坡卸荷风化强烈、结构发育,其中发育倾坡外的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不利。从右岸边坡的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岩组、控制性结构面、控制性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出发,开展了右岸边坡坡体结构类型及破坏模式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影响边坡的坡体结构因素,得出工程地质岩组、控制性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两个因素是影响枢纽区右岸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影响边坡整体稳定的坡体结构分类。得出右岸边坡坡体结构类型主要为:块状型坡体结构中的楔体型坡体结构和构造断层型(滑面)坡体结构中的深卸荷破裂型坡体结构,相应破坏模式为块体破坏和深卸荷破裂型破坏。  相似文献   

10.
以某公路隧道出口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反分析方法和工程类比法确定了边坡坡体当前的强度参数,分别计算了主动加固和被动加固对其稳定性和滑动范围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动加固坡体强度参数降低不大、变形范围有限,坡体稳定,被动加固使得坡体扰动范围增加、坡体强度降低较大,坡体不稳,且加固费效比低。最终建议,隧道进口边坡采取桩板墙主动加固,出口边坡对原设计的预应力锚索做了补强处理,经运行边坡稳定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