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配莲 《中国油脂》2021,46(10):92-97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脱除食品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综述了黄曲霉毒素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脱毒技术的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黄曲霉毒素脱除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食品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性 自从1960年英国十万只火鸡因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事件之后,许多国家对黄曲霉毒素进行研究,特别是近十年对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毒性、代谢、作用机理、生物合成及防霉去毒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粮食、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作了特定的限制。我国有关部门也极为重视,多次修改制定在粮食、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大可允许限量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急需一种高效、安全的脱除方法。综述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优化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粮食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一旦污染粮食和饲料,会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准确、快速的对粮食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粮食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和确认方法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极易在湿热食品、粮食作物、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霉产生的多次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黄曲霉也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机构公布的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可见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花生是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感染的农作物之一,对花生在生产用途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花生油生产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与控制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产生的毒素,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坏。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动物可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饲料接触到黄曲霉毒素。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粮食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毒方法,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影响因素、细菌胞外酶和胞内酶等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机理以及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活性产物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论述,并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四种亚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其中B1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机率最高,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对于乳品行业,当奶牛被饲养被污染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黄曲霉毒素M1结构稳定,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甚至是巴氏消毒都无法将其去除,直至最后被人体摄入。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近期, 我国乳制品企业纯牛奶抽检结果中, 某产品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出标准规定。由于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 所以乳制品企业加强控制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当重要。本文通过介绍黄曲霉标准限量、黄曲霉检测技术及乳制品企业对奶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M1的控制措施, 旨在探讨如何利用HACCP体系更好地控制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M1, 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是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真菌毒素,粮食在不良的储藏条件下很容易受到该毒素的污染,监测和防控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该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黄曲霉毒素检测和防控的研究,重点探讨储粮中黄曲霉毒素检测及预警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论述其适用的范围和进一步完善的可能性,期望为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稻谷在生长、收获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其加工形成的粮食制品进入食物链后,易引发人类急、慢性中毒。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代谢产生的天然毒素主要分为B族黄曲霉毒素、G族黄曲霉毒素及M族黄曲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较常见且毒性较高的一种,过量摄入具有致癌、致畸形、免疫抑制等毒性效应。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检测及防控等方面对稻谷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展开综述,并对其检测方法和脱除方法进行了概述对比,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进展,并结合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将新型纳米材料吸附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脱毒、去毒方法。以期对我国开展粮油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着人和动物的健康。开展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产生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构建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是减少污染发生、保障人类健康和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黄曲霉毒素在粮油作物中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黄曲霉毒素易发多发的环节如作物收获期和储藏期讨论了预测模型建的研究进展,同时归纳了目前预测模型主要建立方法,包括基于回归、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的数据驱动模型和基于黄曲霉毒素产生机制建立的机理模型。通过分析目前的研究,讨论了未来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为开展我国作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早期预测和污染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和强致癌物质,极易出现在湿热的粮食和饲料中,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一类毒素。花生、无花果、大米、小麦、芝麻、香料、小米等作物在储存期间最容易受到真菌感染,若以被污染的原料生产食品,那么这些食品中也含有黄曲霉毒素,即便含量较低,也会对人类和牲畜产生危害。因此,对粮油食品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鉴定,确定其含量,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本文将粮油食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产品中的污染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 655个检测样品,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相色谱法验证两种形式进行饲料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状况调查。黄曲霉毒素B1在雏禽配合饲料和蛋禽配合饲料中超标最严重,超标率分别为11.0%和14.0%。饲料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在不同地区中存在较大差异,华中地区蛋禽配合饲料超标率达到34.1%,而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蛋禽配合料超标率为0。不同规模的企业饲料产品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程度同样存在差异,中小企业的超标率明显高于大企业。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一种致癌性较强的剧毒物质,主要由曲霉属真菌产生,广泛存在于食品及其动物饲料中,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黄曲霉毒素具有稳定的结构,一般的处理很难将其去除。因此如何将黄曲霉毒素有效降解确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些年黄曲霉毒素的物理降解法、化学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曲霉属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是最早被发现并被重视的一类真菌毒素,多污染食品、饲料和中药,其种类繁多,且对人体的危害性巨大。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类真菌毒素的毒性研究愈加关注,本综述总结了曲霉菌属真菌产生的_13种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黄曲霉毒素M_1、黄曲霉毒素M_2、黄曲霉毒素P_1、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C、赭曲霉毒素α、杂色曲霉素和O-甲基-杂色曲霉素)近40年来体内、体外毒性研究资料,对其各项毒性进行归纳,主要涵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致癌性、生长生殖毒性、致突变和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血液毒性。同时对黄曲霉毒素B_1、赭曲霉毒素A及其他常见毒素间的协同毒性也进行了概述。由于各国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真菌毒素毒性的总结,可进一步加深对毒素的认识,并为食品、饲料及中药安全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够导致机体病变、基因突变和癌变。广泛存在于粮食、食品以及饲料中,对人体健康和动物生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给粮食储存和畜牧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论述了生物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并对生物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食品或饲料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将对人和家畜健康产生极大危害。此污染源自于黄曲霉与寄生曲霉(它们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与寄生曲霉往往作为储藏真菌存在于许多农产品中。一旦条件有利,它们便大量繁殖,与此同时产生黄曲霉毒素造成污染。经研究发现:2-氯乙基磷酸(CEPA,一种能产生乙烯的化合物)能抑制黄曲霉与寄生曲霉菌株生物合成黄曲霉毒素。本研究为检验用CEPA抑制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与玉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牧臣  郑楠  王加启 《食品科学》2018,39(7):312-320
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等)在生长、收获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产毒真菌及其代谢毒物(霉菌毒 素)的污染;其加工形成的粮、油等食品及被污染饲料饲养所得的畜产品进入食物链后,易引发人类急、慢性中 毒。黄曲霉毒素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较常见且毒性较高的一种,过量摄入具有致癌、致畸形、免疫抑制等毒性效 应。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发生的来源及影响因素、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结构与毒 性、致病机理、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防控等方面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