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阳市城市生态需水量计算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nnant法等计算方法,将沈阳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城市河道生态需水量,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城市绿地、植被生态需水量三部分分别计算.介绍了详细的计算情况和结果,对生态需水量预测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沈阳市生态用水匮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生态水力半径法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需水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雅砻江干流独特的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目标,采用包括水文和生物两方面信息的生态水力半径法,计算了雅砻江干流温波、甘孜、雅江3站各年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其结果基本上处于Tennant法所设定的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之间;设定的计算标准主要考虑当地水生生物生活习性及气候特点,符合当地河流生态与环境条件,因此应用生态水力半径法来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孟家沟水库流域52年天然径流资料,分析水库下游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量、适宜生态需水量,为水库兴利调节中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把黄河上游分为上、中、下3段,根据黄河沿、玛曲、唐乃亥、安宁渡、青铜峡和头道拐6个水文站1960~1990年系列资料,计算的25%、50%、70%、95%4个水文频率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35.811 8亿、230.482 0亿、193.823 8亿m3和166.056 3亿m3,河道内平均年生态需水量为径流量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吉林省伊通河生态需水量年内分配情况,采用流量历时曲线法分别对位于伊通河中下游的农安站及上游的伊通站的历史流量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伊通河农安站和伊通站的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 693.66万 m3和303.52万 m3, 分别占年径流量的15.46%和4.80%;同时采用Tennant法和最小月流量平均法对伊通河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估算验证。Tennant法估算得到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与流量历史曲线法较接近 。结果表明:在天然情况下,伊通河生态需水量的年内分配过程符合于实际水量分配过程,即多水时需水量多,少水时需水量少。农安段生态需水量可以有限地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而伊通段水生生物栖息地已经退化或贫瘠,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治理。  相似文献   

6.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众多,不同方法的适用性也不同;且根据不同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需水量也有较大差别。本文采用Tennant法和水量平衡法进行阜阳城区河道的生态需水量分析,并按照最基本的生态要求和生态效果非常好的两种工况进行研究,确定在不同生态效果条件下的河道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扎龙湿地的实际情况,计算扎龙湿地的生态需水量。计算所得扎龙湿地最小、适宜、理想生态需水量标准分别为2.08×10^8m^3、5.55×10^8m^3、7.00×10^8m^3。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过度超采、河道干涸、断流、河流水体污染等主要生态问题,分析了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王奔、二龙山两个水文站控制断面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9.
叶芳  高树东  陈学群 《山东水利》2011,(6):20-21,29
在分析潍坊滨海开发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区域生态需水的预测方法,并分别计算了河道内、外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操作性较强,计算结果合理,可为下一步制定详细的区域生态用水规划提供技术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研究我国河道生态需水最适合的方法是水文学法.河道生态需水应符合生态系统对水文条件的季节性要求以及水文气象的季节性特征,人们对生态的认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河流生态系统等与生态需水目标密切相关.文章以岫岩县大洋河为例,结合流域水热同步、以丰补枯的特征,对各月生态需水量利用改进流量历时保证率法计算,研究成果与...  相似文献   

11.
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国内外河道生态需水的理论研究与计算方法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将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划分为水文设定法、水力参数法、栖息地模拟法及整体分析法。着重讨论并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水对于恢复受污染水体的自然属性以及重建河道的景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配合滇池水体整治,本文以典型入滇河流昆明老运粮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蓄洪、生态调节与保育及景观水体的功能界定并计算其生态需水量,同时考虑补水成本经济性进行基于满意度的需水量修正。修正后,支流小路沟、七亩沟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 100和19 000 m3/d,下游入湖段生态需水量为34 000 m3/d,其生态-经济满意度依次为80%、80%、100%。本研究对城市人工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及基于实际的成本-效益权衡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为城市人工河道补水工程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流生态需水观点及计算方法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生态需水研究是流域生态用水管理的基础,是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合理配置的重要内容。在有关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河流生态需水进行了各种观点的归结,分析评述了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通过几种可以参照的计算方法改进,在应用方面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分析法在温榆河水质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水质评价方法有很多因不能克服由于涉及因子过多而造成某些重要信息被掩盖的缺陷,而主成分分析法能从众多变量中剔除具有相关性的因子,筛选出主要少数独立综合因子,且这些综合因子能对研究结论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Socutions(SPSS)软件,对2009年温榆河10个监测断面的7项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通过水质评价综合得分的结果可以看出,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丁家坟的污染程度最大。从水质监测数据及其评价结果来看,说明主成分分析结果能真实地反映水质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工程受水区各含水层的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在重点监测的34个指标中,只有铁、锰、铝、氨氮、挥发酚、高锰酸钾指数、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氟化物和砷10项指标超标,其中铁、锰、铝、氨氮、挥发酚、高锰酸钾指数、总硬度等7项指标为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只有氟化物、砷和亚硝酸盐氮为毒理性指标。10项超标的水质指标在平面、垂向上分别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6  
对近年来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包括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水文—生物分析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以及作者参与研究的环境功能设定法等。文章对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重点研究和评述,并结合我国情况分析了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认为水文学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和环境功能设定法相对来说都较适合于我国研究,其中生境模拟法由于实施比较复杂,应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入境控制断面拓石站的基本情况,选定了拓石站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在对拓石站水量系列插补方法的精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林家村与拓石站全年逐月水量相关关系延长获取1991-2002年拓石站逐月水量,与2003-2007衬测资料组成生态需水计算水量系列,计算确定拓石站生态需水量为13.50亿m3,并提出今后应继续加强拓石水文站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地下水超采、平原河流断流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将河道生态流量与地下水位作为整体来考虑,系统地确定复合型生态需水。首先以河道为对象,计算了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其次,以河岸为对象,以地下水与河流补排关系和避免盐碱化为依据,以河道生态流量为边界条件,确定了支撑河道生态需水的生态地下水位。西辽河流域的地表地下复合生态需水指标由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以及地下生态水位构成,可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安全的干旱区绿洲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绿洲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用于维护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的3项指标,即适宜的绿洲规模、适宜的耕地面积和适宜的地下水位值。同时指出适宜的绿洲规模不仅是指面积指标,也应反映绿洲植被盖度指标。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计算得出基于适宜绿洲规模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27×108m3;基于适宜耕地面积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0.3234×108m3;基于适宜地下水位值的地下水位恢复的生态需水量,即人工补给回灌量为0.1892×108m3;最后得出基于生态安全的绿洲生态总需水量为1.46×108m3。这可为今后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通过对干旱区绿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干旱区绿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宜的生态结构和规模,研究绿洲的生态安全问题,必须首要考虑保持绿洲的基本生态稳定和平衡。进而从绿洲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了维护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可以定义为维护适宜的绿洲规模、适宜的耕地面积、适宜的地下水位值3项指标的观点,以这3项适宜指标为基础计算的生态需水量符合绿洲的安全发展需要。同时指出适宜的绿洲规模不仅是指面积指标,也应反映绿洲植被盖度指标。最后,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得出基于适宜绿洲规模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27×108m3;基于适宜耕地面积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0.3234×108m3(此项值不计入总生态需水量之中,但要计算其值);基于适宜地下水位值的地下水位恢复的生态需水量(人工补给回灌量)为0.1892×108m3。基于生态安全的绿洲生态总需水量为1.46×108m3。不仅符合民勤绿洲的生态需水实际,而且对今后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