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心医学主要研究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互相影响和转归,强调在心脏病治疗中加入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治疗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时,中医有独特的辨证思维方法,从肝治心与双心医学不谋而合。肝心两脏五行相生、经络相连、功能相用、情志相调,故从肝治心,可达"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状态,彰显其在双心医学中的辨治优势。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刘小雨  王行宽  杨孝芳  戴小良 《中医杂志》2006,47(4):298-300,308
目的:探讨从肝治心方(CGZX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多器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AMI造模后分为CGZXP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分为3天、7天、14天、21天4个时间点。分别制备血浆及不同部位组织蛋白;制备含药血清,分为CGZXP高、中、低剂量和NS组ELISA法检测以上血清、血浆及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各组含药血清及AMI大鼠血浆、肺、脾组织中均无或仅有微量VEGF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肝、肾、大脑组织均可检测到VEGF分泌,其中梗死边界心肌VEGF含量高于梗死中心区;CGZXP组除AM17天梗死中心、AM13天肝脏VEGF无明显表达外,心、肝、肾、大脑各时间点均可见VEGF显著上调,较N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GZXP可上调AMI大鼠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还能同时促进AMI后肾、脑、肝多器官组织不同程度分泌VEGF,可能对AMI后多器官缺血应激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糖尿病从肝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从肝治脾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与脾五行相克”的角度论述了肝与脾的密切关系,对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进行了阐述,并从“肝”治疗消化性溃疡为例,为“从肝治脾”法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从肝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和临床总结,对肝与治未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肝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在中医文献中有多处记载,而且也得到现代临床的支持。因此,从肝未病先防和从肝既病防变的角度,提出了“从肝治未病”的观点,为临床治未病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石海燕 《陕西中医》2003,24(4):369-370
笔者曾于 1 992年初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呼吸内科 ,有幸聆听了呼吸内科专家武维屏教授的学术讲座及临床查房分析 ,武教授对咳喘从肝辨治的独道见解 ,使我获益非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凡遇顽固性咳喘 ,余在常规辨治的同时 ,加用几味调肝药 ,常取得显著疗效。现就几例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案例 1 伍某 ,女 ,5 8岁 ,退休职工。 1 998年 9月初诊。自述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频作 ,甚则喘促 ,以咳为主 ,无痰、轻度胸闷、无潮热盗汗。摄胸片报告 :双肺纹理稍粗 ,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 ,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查 ,做“结核菌素试验…  相似文献   

7.
从肝辨治带下拾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洲 《江苏中医》1996,17(11):18-18
  相似文献   

8.
试论糖尿病从肝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从肝辨治心绞痛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一般认为由于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房劳过度,肾精亏损等因素造成肺胃燥热,肠燥津伤,肝肾阴虚、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所致.笔者从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消渴患者与肝失疏泄关系密切,在治疗中强调治肝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及高血压属胸痹心痛和眩晕头痛等范畴,情志因素导致的肝失疏泄为其主要的病因。归纳起来主要证型为心肝火旺、心肝血瘀、心肝血虚、痰浊闭阻、肝肾阴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与肝密切相关,从肝论述冠心病及高血压古今文献亦有很多体现。该文总结从肝论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病理基础及证治分型,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肝与心从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脏在五行、气血、经络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理论在古今医著中多有体现,并且为现代临床所广泛应用。临床上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应用调肝之法获效的报道,亦非常普遍。本文通过总结肝与心的关系,归纳临床常见心血管病治疗中从肝论治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孙建芝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建芝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及临床工作近 4 0年 ,学验俱丰 ,治疗心血管病为其专长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往往据症候从肝论治 ,亦收到好的疗效 ,兹总结如下。1 从肝论治胸痹依据肝藏血 ,主疏泄 ,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体阴而用阳 ;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 ,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 ,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 ,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 ,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 ,肝有所藏 ,脉道充盈 ,气血运行有序 ,脏腑组织营养充足 ,机体功能正常。正如《薛氏医案》所说 :“肝气通则心气和 ,肝气滞则心气乏。”孙…  相似文献   

14.
阐述从肝论治冠心病:肝与心的联系(肝与心的生理联系、肝与心的经络联系、肝与心的病理关系)、临床运用(肝气郁结、血瘀痹阻,心肝火旺、气火冲心,心肝气虚、心脉瘀滞)。胸痹病位在心,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宜调肝气、养肝血、滋肝阴,结合活血化瘀、祛痰、补益法,才能收到应有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压力的加剧,全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高达33%,已成为我国人民致死的重要病原,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动脉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为特征的血管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窄,病变多起始于内膜,表现为糖类和脂类在血管壁局部聚集,继而动脉层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甚至产生继发性病变,其中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出血、脱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机制。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且焦虑和抑郁会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和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现代医学将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心理疾病同时存在一个机体时称为“双心疾病”。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双心疾病”受到极大重视。中医学认为焦虑、抑郁的发病责之于肝,且肝主疏泄的功能与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故从心肝阴阳相关、五行共济、经脉络属、气血互调、七情相系等方面论述,指出从肝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的重要性。并提出疏肝理气法、清肝泻火法、疏肝化痰、清肝活血等基本治法,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可归属"颤证"范畴,乃肝肾不足,基本病位在肝,涉及肾、脑。补益肝肾、养阴为基本治疗原则,补养肝血,肝血充足,筋脉得以濡养,驰张有度,震颤、强直诸症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分别建立潜在和临床常用的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药的数据库,归纳分析药物的物质基础及潜在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GeneCards、OMIM和DrugBank基因库获取线粒体自噬和缺血性心脏病交集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可作用于靶点的化合物和中药,运用Cytoscape软件建立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建立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中药数据库;同时结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建立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常用中药数据库。确定潜在和常用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和类别,对比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汉黄芩素、白藜芦醇、染料木素、丹参酮ⅡA可能是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小分子物质,潜在中药有甘草、丹参、鸡血藤、黄芪、黄芩、人参等;数据挖掘结果提示,临床常用中药有丹参、黄芪、川芎、当归、红花、人参等。综合2个数据库得到的高频中药,分析得到用药靶向多集中于补气、活血调经、温经止痛、止咳平喘等,药味均以苦、甘为主,药性以寒、温居多,主要归肝、心、肺经。结论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小分子物质可能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汉黄芩素等,潜在药物为丹参、黄芪、人参等。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绞痛从肝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乃定 《光明中医》2004,19(2):35-3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从实践中总结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肝有密切相关 ,特提出供同道参考。肝与心两脏在经络上相互关系 :足厥明肝经起于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向上沿足内踝前缘上行 ,抵小腹 ,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 ,沿喉咙上行连目系 ;布胁肋 ,绕阴器 ,抵少腹。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 ,属心系 ,其分支从心系分出 ,从心系上挟咽、沿食道上行连目系。心经和肝经在咽喉及目系交汇以相互联系。又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交汇于胸中。因此 ,心与肝不仅在经络上相互衔接 ,而在五脏之间也…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为顽固难治的消化系常见多发病,属癌前病变,以胃脘部饱胀疼痛或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胃痞”的范畴。以胃固有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和固有肌层炎症,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假幽门腺化生为其病理改变。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因此,应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长。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独辟蹊径,采用调肝安神法治疗胃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临床体会。1调肝安神法的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等的研究证实连接胃肠道与脑之间的主要神经干(迷走神经、内脏神经及骶神经)在消化功能的调节中具有传入和输出的…  相似文献   

20.
肝主调节论     
何利宣 《山西中医》2012,28(8):61-62
肝位处中焦,以疏泄条达为顺,以藏血为本,疏藏协调,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正常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此称为调节功能。肝的调节功能失职则气机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如不及时平衡则可变生五脏六腑多种疾病。简述了肝主调节的功能,强调临证要注重调理肝的功能,以恢复机体气机及各系统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